[转帖]英报记者惊叹北京城市建设 吃掉世界的城市 观察家报
作者 德扬·苏吉奇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正从这座都市东部干旱的旷野中拔地而起,预计四年之后完工。“它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机场建筑,”该项目设计师诺曼·福斯特说。虽然在福斯特电脑设计图上,这个机场是个时髦讲究的玻璃和钢铁建筑,但现在看起来更像是根据日本史诗构想出来的中世纪战场。成群结队的“武士们”围在一个巨大的起重机旁热火朝天、挥汗如雨地干着活,而飞扬的尘土使他们的身影朦朦胧胧。
建筑工地 热火朝天
以参观者的身份乘坐中国产别克来到这个地方,很难弄清楚这些工人们到底在干什么。工地上临时竖起的旗杆上彩旗飘扬,上面印着不同工种团队的名字。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地盘。他们像纪律严明的兵蚁那样移动着,只有靠头盔的颜色来分辨他们的身份。堆积如山的钢铁无处不在。看到这么多钢铁,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对这种金属的渴求使得全球钢铁价格扶摇直上了。这里的钢铁数量也足以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重新开采铁矿石矿,为什么船舶买卖代理商让货轮驶离法尔茅斯入海口。
在焊接站和混凝土丛林中还杂乱无章地停放着难以计数的自行车。远处地面上已被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洞,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工人在那里干活,只看到无数头盔点缀在那里。白色的巨型水泥搅拌机不分昼夜地运转着。
工地上大约有35万人,还有5000人将在年底前加入进来。工地上有两个人的身影吸引着我的目光。他们正站在离地面50英尺高的脚手架上,个子较高的那个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双腿分开,双脚成外八字,一只手抓住最近的铁杆,另一手则尽力伸向远方。他的腰上系着安全带,但安全带的夹子在他身后形同虚设地晃悠着。他瘦弱的身躯框在四方形的脚手架里,构成一个大大的X形。他和他的同伴像是在高空走钢丝,一下一下地重复着他们的动作。他们每天挣7美元左右。
这个工地实行三班倒,一周工作7天。没有什么能使起重机、水泥搅拌机、焊接机等工具停止运转。即使是工地泥土里发现恐龙化石,挖掘机也不会停下进度。
白天,工人们冒着飞扬的尘土和灼人的阳光。夜晚,他们在弧光灯下继续埋头劳作。工地周围有一些贫寒的小区,他们就睡在那里临时搭建的摇摇欲坠的棚屋和绿色军用帐篷里。棚屋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有些是胶合板搭成的,屋顶只蒙着塑料布,四边压上砖块防止它们被大风吹走。窗户没有玻璃,与没有屋顶的公厕相差无几。这些人生活在21世纪,却与很多年前给英国建铁路和挖运河的工人没什么两样。他们是一些具有合法、半合法甚至是非法身份的民工,来自中国的穷乡僻壤,指望在欣欣向荣的城市里混口饭吃。据估计,上海2000万人口中1/5是非法民工。北京的比例略低一点。
简言之,新机场不是惟一让大批民工进出的地方,它只是代表着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是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大兴土木的十几个大型建筑项目之一。对中国来说,奥运会是一个向世界证明自己已跻身现代化国家之列的机会。
故地重游 焕然一新
在北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在墙上、树上、门柱上、立交桥上和街灯柱上看到喷漆数字。在洛杉矶,这些数字可能是黑帮团伙的标记,但在中国,这可不是信手涂鸦。它们是那些想找工作的人的手机号码。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1992年。当时从伦敦到北京还没有直航,首都机场就像是一个冷冰冰的省会公共汽车站,候机室里都是硬得硌人的木凳子。建筑风格是中苏结合式的。
10年后我故地重游,首都机场已经焕然一新,翻修的地面和金色的浮雕象征着这个国家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有6条车道的宽敞马路把你带到城里。在市中心,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胡同里的平房几乎不复存在。五星级豪华饭店拥有澳大利亚厨师和纯正雪茄,霓虹灯遍布大街小巷。不过,人行道旁修自行车的零乱摊点、小餐馆外挥刀切碎家禽内脏的厨师和餐馆里油腻腻的盘子,毋庸置疑地证明它仍然是座中国城市。
北京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国家的首都。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出产的一半水泥和1/3钢材都被中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所消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代表这座城市外围的二环路已被接下来的三环、四环和五环包围。六环目前也在建造之中。密密麻麻的汽车在丛生的新建筑间穿梭。北京目前有200多万辆汽车。当年,北京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而把市中心的重工业全部关闭,现在这么多辆汽车使这种努力付诸东流。
城市规划 叹为观止
北京的城市地图就像是一个投镖游戏的圆靶,空落落的紫禁城就是靶心。在毫无章法的胡乱投射下,不知从哪里就冒出一些全新的小区。在1990年之前,这座城市还没有商业中心,也不需要这样的商业中心。而今,一座挨一座的商场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形形色色的国际建筑设计师来到这座城市,参与这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区域建筑设计。
在落成没多久的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里,你可以大致了解到新北京将会是什么样子。在中厅的一面墙上,一幅巨大的青铜浮雕展示了人民解放军1949年以胜利姿态挺进的那座古老城市。从当年的微缩图上看,雄伟的故宫和当年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至今仍在,但其他大部分建筑已消失无踪了。毛泽东下令推倒这座城市绵延几英里的古老城墙和点缀其中的城楼。整个过程耗费十年之久。而分立天安门广场两侧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丝毫不能弥补这一巨大损失。
规划展览馆的主要绘制图设在顶楼。这里奥林匹克游泳池大小的空间展示着北京将展露的容颜。绘图详细得令人叹为观止,但同时会让你明白,未来将消失无踪的不仅仅是楼下青铜浮雕显示的那座城市,还有毛泽东后来打造的那个新北京。
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幸存下来,但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会“幸免于难”。就连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将面目全非。2003年,这家博物馆成为国家博物馆,接下来马上开始翻新和扩建,将于2007年重新开放,比以前的规模大了一倍多。
天安门的西侧,数百间平房被推倒,翻盖成国家歌剧院,外形像是巨大无比的玻璃蛋,由擅长机场设计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勒设计。他对北京的贡献就是,把这座歌剧院建在一个人造湖的中央。对中国来说,这是张极其完美的现代脸盘。
天安门往北是奥林匹克区。外形酷似巨大鸟巢的奥运会主场馆能够容纳10万人,是由瑞士建筑师雅克·赫佐格和搭档皮埃尔·默龙设计的。
市中心以东也是较为现代的地区,上个世纪50年代有许多国家的大使馆就在那里落成。那里显然是打造首批国际饭店的地方,接下来会是商业大厦。
在城市规划展览馆里可以看到这一地区的微缩模型。占主打地位的是由国际著名设计大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新址,占地高达600万平方英尺,建造的过程还包括拆毁在毛泽东时代被视为中国骄傲的国营摩托车厂。
中央电视台总部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与机场工地的工人来自同一个公司。他们的工程目前已进展到这个摩托车厂最后一个幸存的生产车间。
新的中央电视台由两栋倾斜的塔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进行“空中对接”。在外行人眼中,它看上去没有任何支撑,从而加大了两座塔楼的负担。而实际上,这个对接让这两座楼互相支撑对方,因此减少了所需钢材的数量。库哈斯已成为在中国工作的最著名、最富挑战性的建筑界名流,而且一直都是激烈争论的焦点。
库哈斯的中国对手抱怨说,这幢建筑又难看又浪费。“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没有一个有保障的结果,”库哈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前途是最难猜的谜语,它的结果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全新的北京预示着全新的中国。新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冲破现代化进程初期的传统局限。它预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新北京将令人瞩目地展示中国作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新地位,但它还将凸显这个国家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 <P>"新北京将令人瞩目地展示中国作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新地位,但它还将凸显这个国家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P><P>中心思想在最后一句。
</P> <P>说的实在震撼人心。</P><P>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我们竟然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如此之多的迷茫的当局者,绝对不只一个的“外国人”作为旁观者看着我们一群当局者就这样迷茫着,还自娱自乐,悲哀!</P><P>当然“外国人”的话不要全信,我们有民族的自尊心和中国人的骨气。可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寥寥无几的人们,面对苍茫大地,他们究竟能奈何得了什么呢?</P><P>我不愿意也不想把事情想的特别严重,可是,不能永远掩着所有可以感知世界的器官去活着。</P> <P>"毛泽东下令推倒这座城市绵延几英里的古老城墙和点缀其中的城楼。整个过程耗费十年之久。而分立天安门广场两侧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丝毫不能弥补这一巨大损失。"</P>
<P>欲哭无泪。总觉得这些话从一个外国人嘴里说出来听者不那么顺耳,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说出了我们很多人一直想说却没地方可说的一些话。。。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可能是我们必经的一个痛苦的历程(当然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并不痛苦反而是个财富的狂欢),但还是不死心阿~~</P> <P>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钱了就拆旧房,盖新房!几千年了,这永远是中国人的共同的心愿!也许你我也不例外。如果你中了五百万,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肯定是买房啊!老毛当初带着一群无产阶级进了北京城,跟中了五百万有什么分别?所以,我拆,我拆,我拆拆啊!!然后,我盖,我盖,我盖中盖啊!呵呵,反正是新的我就喜欢,农民不都是这思想?对不起,我没有半点诋毁农民的意思。只是看见这样的帖子,心里就气!!!!!</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9 10:49:29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