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河
即将完工的玉河工程北段(平安大街以北),看上去华美光鲜,增添了一些旅游要素,但即将消失的东不压桥胡同却着实让人心痛!<br/><br/><br/><br/><br/><br/><br/><br/> 放水啦? 过去北京城内有不少天然河流,如能疏浚和治理卫生,清淤河道,今天一定是自然的生态公园,何必去拆那么多胡同去早人工的公园呢,感谢白先生的拍记报道。 为了这条玉河,拆的地方可不少.片子不错,欣赏了. 刚从外地回来,拆旧换新是全国都一样~~特色!! <p><strong>“过去北京城内有不少天然河流,如能疏浚和治理卫生,清淤河道,今天一定是自然的生态公园,何必去拆那么多胡同去早人工的公园呢,” </strong></p><p>拆胡同自有道理,主要是资源和利益再分配。修河是有前提的,正所谓无利不起早。</p> 玉河恢复古都风貌文保工程是人文奥运的组成部分,是要向世界人民展示的。
您的图片确是北区,这个工程还有皇城内的南区呐。 新玉河两岸还会拆迁规划别的什么东西吗?? 也可以叫:新运河 北京越来越qie。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蝶舞</i>在2009-9-21 20:51:00的发言:</b><br/> 刚从外地回来,拆旧换新是全国都一样~~特色!! </div>
<p>各处都在拆迁,还都打着回复古城风貌的名义。。。</p> <div class="va pd10">
<h1>王府井地区将恢复玉河风貌</h1>
<p class="pd10 fs12">2006/07/31 01: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a href="http://www.ynet.com/gall/comment/redir.jsp?url=http://www.ynet.com/view.jsp?oid=&oid=11264226&publish=yes&newstitle=王府井地区将恢复玉河风貌&bid=7263558&branchpath=北青电子版/北京青年报/本地&bid=7263585&branchpath=北青电子版/北京青年报/社会&bid=7360289&branchpath=北京青年报/本市新闻/本市新闻">发表评论</a></p></div>
<div class="vb" id="pzoom"> 本报讯 王府井地区将恢复玉河风貌。记者昨天获悉,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批复。修复工程完成后,不仅将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还将引入现代化的市政管线和污水处理设施,使之成为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景观。<br/><br/> 据介绍,根据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复,王府井地区将实施玉河风貌修复工程。该工程治理范围为玉河后门桥至北河沿大街段,河道全长1061米。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工程中修复治理范围内河道,底宽9米,上开口宽15米;新建橡胶坝1座,蝶阀1座;新建管径为1.55米的倒虹吸78米。交通工程将沿河道两侧修建滨河路,长度2101米,宽度3.5米至7米;新建跨河桥5座。市政配套工程将完善治理范围内配套交通设施、电力、电信、燃气、热力、供水、污水等配套工程。新建河道水循环系统和水质净化系统各一套,同步实施河道景观和两侧绿化、亮化工程。<br/></div>
<div class="vb"> </div>
<div class="vb">这个是06年的新闻</div>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9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c_title" align="middle" width="590" colspan="3" height="54"><b>北京玉河千米河道将恢复 水穿街巷有望重现(图)</b></td></tr>
<tr>
<td bgcolor="#000000" colspan="3" height="1"><img height="1" src="http://images.sohu.com/ccc.gif" width="1"/></td></tr>
<tr>
<td colspan="3"><img height="2" src="http://images.sohu.com/ccc.gif" width="1"/></td></tr></tbody></table></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90" border="0">
<tbody>
<tr bgcolor="#cfdbe4">
<td width="10" height="18"><br/></td>
<td class="c_tj2" align="left">时间:2005年11月06日04:41 来源:新京报</td></tr></tbody></table>
<p> </p>
<p> 本报讯 消失了近百年的玉河将重现京城,玉河北段约1000米长的河道将恢复,昔日水穿街巷的景象即将展现在北京市民面前。昨日,东城区举行历史文化保护研讨会,并举行了“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专家聘任仪式。 </p>
<p><strong> 17位文保专家研讨老城区改造</strong></p>
<p>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郑孝燮、谢辰生、罗哲文等17位全国知名文物保护专家,以东城区鼓楼东大街整治、东城区历史史迹录《东华图志》出版,以及即将启动的玉河风貌恢复工程为案例,就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及老城区改造问题进行了研讨。</p>
<p> 专家们认为,北京市保护城市传统风貌与建设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建”与“改”在具体操作上已成为难题。其中古建专家王世仁称,老城区改造必须要实现三个目的: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大部分再现老城区风貌。 </p>
<p><strong> 专家全程监督鼓楼东大街整治</strong></p>
<p> 据介绍,在刚刚整治完成的鼓楼东大街整治工程中,相关部门按照“微循环”的思路,在道路不拓宽、现状房屋不拆迁的前提下,按照恢复历史风貌的要求,将沿街两侧的违法建设全部拆除,对店铺、房屋进行了修缮。在整治工作中,东城区聘请文保专家郑孝燮、谢辰生、王世仁等从规划设计、施工检查以及最后的收尾验收全程参与,避免了在文保知识和古建修复方面的漏洞。在地坛公园的古建修缮工作中,相关部门也参考文献资料,修复中全面保留和延续了古建的明代风格。</p>
<p><strong> 东城拟建居住型传统风貌保护区</strong></p>
<p> 在即将启动的玉河风貌恢复工程中,东城区提出了对风貌建筑“应保尽保”、“搬迁不拆房”的原则,并聘请了郑孝燮、谢辰生、王世仁、宣祥鎏4位专家全程参与。根据《规划方案》的整体设想,东城区将在恢复传统水系的基础上,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要素如古河、古桥、传统四合院等,建成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风貌保护区。目前玉河北段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方案已经获政府批准。</p>
<p> 据东城区区委书记陈平介绍,东城区现有三级文保单位127项,其中国家级、市级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历史文化保护区约占全区面积近三分之一。第一部全面、准确、详实地介绍东城区文物古迹的历史参考文献书《东华图志》已于昨日出版。</p>
<p><strong> ■改造·鼓楼东大街</strong></p>
<p><strong> 鼓楼东大街崭新开街</strong></p>
<p><strong> 整治后恢复清末民初商业街区风貌</strong></p>
<p> 本报讯 昨天上午,经过三个多月改造的鼓楼东大街正式开街,这条保持着明清老商业街区建筑风格的街道又为北京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p>
<p> 鼓楼东大街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的东侧,全长1098米,宽23米,车行道宽12米。从元代开始,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大街两侧的民房、店铺等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特色。数百年来,该街基本保持着明清老商业街的建筑格局。但是由于一直未进行彻底改造,道路坑洼不平,沿街门店破旧,居民私搭乱建棚亭阁严重,今年7月,东城区会同文保专家对鼓楼东大街进行了彻底改造。</p>
<p> 昨日上午,整治后的鼓楼东大街开街仪式举行。记者看到,以前坑坑洼洼的地面已经非常平整,街道两边的门店也一改杂乱的景象,变得非常整齐。居民孟丽新欣喜地说,以前觉得街道越来越窄,门店也越来越乱。街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广告牌看起来非常扎眼。如今经过整治后,感觉舒坦多了。</p>
<p> 据介绍,此次整治共拆除违法建设600平方米,按照明清老商业街的建筑格局对沿街两侧300余家商业门店进行了全面整修,修复雍正时期的黄瓦财神庙,全面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共拆除旧杆190余根,新立三线合杆(路灯、电车、公安监控)63根,铺设电光缆2.1万延米,对道路及雨、污水管线进行了维修改造,翻修铺装路面2.5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线1.9万延米,新建雨水管线200延米,按奥运要求,增加了无障碍设施。</p>
<p><strong> ■规划·玉河重现</strong></p>
<p><strong> 玉河将重现京城水系盛况</strong></p>
<p><strong> 两岸建筑将以清代风格为主,主要为传统四合院民居穿插寺庙建筑</strong></p>
<p><strong> 玉河河道平均宽度为15米</strong></p>
<p> 玉河是北京城内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道。元代称通惠河,明代以后改称玉河。在元代是著名的漕运内河,南方来的粮船和各种货船能直抵皇城。但是明代以后,漕运逐渐衰败,玉河就作为一条内河长流在京城,1956年玉河全部改成了暗渠,玉河就此不复存在。</p>
<p> 据玉河规划总设计师林楠介绍,玉河有望重现京城水系盛况。此次规划修复玉河河道西起地安门外大街,向东南经平安大街,再向东至北河沿大街全长1000米。河道平均宽度为15米,河道水深在1.8米左右。据沿河保护性建筑的现状位置,以及传统风貌尺度要求,河道两侧及保护带,宽度沿河每侧平均为8米。</p>
<p><strong> 两侧规划民宅均为一层</strong></p>
<p> 据了解,现在玉河两侧的道路的名称、位置、走向、宽度基本延续了原有历史文脉,主要胡同沿河道路的宽度在2-6米。林楠介绍,由于考虑到玉河两侧交通的需要,新建道路宽度将为4-7米,不会破坏整个建筑风貌。其中,单行道路宽度在4.5米,双行道路宽度为7米,困难处不低于5米。沿河两岸以步行路和小广场为主,沿河建筑外围布置有与周边城市道路相连接的胡同。在玉河上面将新建3座小桥,供机动车通行。此外,为了保护玉河两侧建筑的协调统一,规划中民宅建设均为一层,一些商用地区也不会高于二层。</p>
<p><strong> 将重修4处寺庙、18处四合院</strong></p>
<p> 玉河两岸的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主要为传统四合院民居,并穿插着几个寺庙建筑。林楠说,在此次恢复的1000米玉河周边有玉河庵、药王庙、火神庙、华严寺四座寺庙,并且有18处重点保护的民居四合院。在玉河恢复的同时,也将对这四座庙宇和18个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进行重新的修缮,修缮的原则都是按照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修缮,不会改变其原来的结构,另外在改造区范围内共有214个院落,其中128个有价值的院落也将全部保留。</p>
<p> 此外,该范围内共有树木236棵,其中胸径60厘米以上的大树17棵(含4棵挂牌古树),也将全部得到保留。</p>
<p><strong> 540户居民要外迁</strong></p>
<p> 林楠介绍,玉河恢复的两岸人口密度极大,古代时期每公顷只有200人,而现在每公顷则达到了750人。按照规划的要求,该地区每公顷的人口将在250人左右。为了达到恢复玉河原貌必须将人口密度降低,以改善人居环境。在保证原社区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由小规模入手,逐渐将三分之二的人口大约540户外迁,这样院落内建筑密度由90%降至60%,使人们的居住质量和传统风貌的延续可以得以保障。</p>
<p><strong> 玉河将引前海水源</strong></p>
<p> 据了解,玉河河道恢复将以前海蓄水、补水,起始端以橡胶筑坝,末端设蝶阀控制水位、水量,穿越地安门东大街处采用倒虹吸进口阀调整。玉河初次蓄水一次需水量约2.6万立方米。这样玉河的水就可以和什刹海的水系相连接,在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的水系,有利于河水的自由流动。此外,在遭受到内涝灾害的时候,玉河还可以当作泄洪渠,帮助城市街道消化一部分城市积水。</p>
<p> 本组稿件 采写本报 记者 刘洋 蒋彦鑫</p>
<p><strong> ■各方观点</strong></p>
<p><strong> 旧水系应全恢复</strong></p>
<p> 文物专家罗哲文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玉河恢复河道的方案值得肯定。“北京城区非常缺水,恢复这些河道,再在河道边建设绿化带或者公园,能够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p>
<p> 罗哲文说,在以前,北京城内有诸多的水系,目前都不复存在。为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全面恢复北京城内的水系。</p>
<p><strong> 玉河恢复类似城市复兴</strong></p>
<p>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顾玉才司长认为,玉河的恢复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这非常类似于英国的城市复兴,既要保留住传统的建筑,还要将以前优秀的建筑重新恢复。</p>
<p><strong> 玉河恢复无大意义</strong></p>
<p> 文物专家徐苹芳认为,玉河是元代漕运的一条内河,目前已经消失很多年了,而且恢复出来也不可能达到漕运时期的场面,和原来的玉河也不一样。为此,徐苹芳建议,即便要恢复玉河,就将其恢复到地安门大街以北,南边不要在建了,这样后人一看就知道有玉河这么回事就可以了。</p>
<p><strong> ■修缮·地坛公园</strong></p>
<p><strong> 地坛公园古建大修竣工</strong></p>
<p><strong> 耗资400多万恢复皇癨室等古建475年前风貌</strong></p>
<p> 本报讯 历时1年的地坛公园古建修缮工程日前全面竣工,此次工程耗资400多万元,包括对方泽坛、皇祇室、斋宫、方泽轩、宰牲亭等进行修缮,并恢复到475年前的原貌。此次修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p>
<p> 地坛文物古建修缮工程项目经理邵培林介绍,方泽坛地面共1.7万平方米,绝大多数是水泥城砖,与地坛的明代建筑风格不符。此次大修中,将水泥地面全部铲除,换上了传统工艺烧制的城砖。此外,地坛内现有的2500平方米的城砖由于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修复中则采用“揭墁”处理,将表面不平整的揭下,再重新贴上一层。</p>
<p> 大修中对方泽坛的墙面也进行了细节修补。修复中,全面去除现有的红色墙面,涂抹古建传统材料“麻刀灰”(白灰+红土),再刷上纯红土制作的“红浆”。黄琉璃瓦的瓦面和底面都由钉子来固定,据介绍,此次修缮为坛墙上的琉璃瓦配了上万个“钉帽”。</p>
<p> 地坛皇祇室的屋面自建成至今从未修缮,其屋面的椽子和“望板”(在椽子上铺就的木板)已破损漏雨。此次大修中,对皇祇室屋面进行了“挑顶”大修,即是先将瓦卸下,再清除泥背灰背,从而检查“望板”是否破损,以更换新的松木“望板”。此次大修中,更换的望板和椽子达总数的四分之一。</p> <p><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1106/Img227404049.jpg"/></p>
<p> </p>
<p>当时规划的示意图</p>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