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北京建筑批判--北京五大争议建筑
<strong><br/><br/></strong>·毛主席纪念堂:长官意志的幽默范例 <p></p><p>纪念堂建立始末,争议之处有四:<br/>一.营建提议是否一种亵渎?毛泽东同志生前明确表示:包括他在内的中央领导人逝世后后应实行火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亵渎这一遗嘱的人正是“两个凡是”的倡导者。</p><p>二.选址是否草率?当初曾有几个提议:天安门城楼。因为北京是中国的心脏,天安门是北京的心脏,心脏的心脏,喻示: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香山。南京中山陵般有着长长甬道的陵墓。天安门广场。这是最终选定的地点。问题在于,这个地点明显给人以尴尬的联想。这是明代大明门(清代更名为“大清门”)的旧址,在封建王朝的“国门”上建陵,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将啼笑皆非。另外,为建陵墓,原广场南侧环境幽雅的绿草古树被毁,令很多人心痛不已。今天的广场上,绿化不足仍被视为缺憾。</p><p>三.设计方案是否荒唐?中选的方案,即今天的毛主席纪念堂的基本造型,与美国林肯纪念堂极为相似。以反对超级大国为使命的毛泽东同志,在他逝世后,竟被安放在与超级大国的精神领袖相同的墓室中,这是不是一个历史的笑柄?</p><p>四.设计方案的选定是否滑稽?不是由建筑界权威组织决定,而是由对建筑一窍不通的领导人即兴拍板。“哪个高?”“这个。”于是建起来的就是这个。</p><p>毛主席纪念堂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从这个例子也不难得到“长官意志”的定义:行政职权凌驾于专业权威、主观随意性取代严肃的学术探讨、无知统帅知识、思想迁就情绪。</p><p>·投资20亿美元,号称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p><p>距天安门仅1200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可能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一个地块,在1992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之时,圈入香港地产商李嘉诚手中。投资方提出的方案一出台就遭到了专家激烈反对,理由是:违反规划。近500米长、200米宽的混凝土森林有78米之高,超出规划限高一倍。这个建在古城中心地区的违章建筑,将极大威胁古都风貌,势压故宫、也让38.29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变成小可怜。</p><p>是当时的北京市长陈希同亲自批准了由投资方提出的方案,并扶持它抵挡了来自建筑学家、政协委员、文物专家的一轮又一轮反对。</p><p>除了权力与法制之争,东方广场风波隐含的的观念之争是:究竟什么是现代化?陈希同认为:专家们没有跟上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步伐。而对此的质疑是:现代化不只是高楼大厦的排列组合,它首先意味着一种精神,意味着民主与科学、尊重与宽容。越是具备现代化的品质,就越会尊重历史。恰恰因为现代建筑已很难做出民族特色,古城才愈显其珍贵。</p><p>1995年陈希同离职。东方广场工程暂停进行方案修改。1997年8月重新开工。专家们失望地看到:修改后的方案仅靠近故宫一侧减了两层,以示尊重规划要求:“旧城要保持舒缓开阔的空间格局:由内向外局部提高建筑层数”。</p><p>如果把东方广场视为对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和公众的审美水准的考验,现在已经至少可以得出前一半结论:规划被冲垮了。后一半呢?对这座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开始觉得有点别扭,现在有些漠然,会不会有一天真觉得它“看上去很美”? 1999年7月的北京晚报已称其“将为北京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有一家周刊说它是“长安街上的一颗明珠”。——这是不是中国建筑界的悲哀?</p><p>·建筑面积130万m2,京九铁路终点站,号称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工程, </p><p>1995年4月27日,建筑大师张开济在接受北京一家报纸采访时,对北京西客站的建筑设计提出尖锐的批评:“滥建‘小亭子’之风越吹越盛,变本加厉,最终发展到建设一座登峰造极的超级‘小亭子’。这座亭子出现在正在施工的西客站建筑正中的最高处。”小亭子的造价是8000万元。什么概念?捐赠给希望工程,将惠及20万失学儿童。</p><p>“大帽子”、“小亭子”被视为托塔天王手中的宝塔。《世界建筑》杂志主编曾昭奋撰文说:在这个巨大的重檐攒尖屋顶下面,建筑师的创作过程急忙刹车,新的建筑形式的酝酿、生成急速瓦解,任何有助于向前推进的思考和讨论迅速终止。 </p><p>西客站的另一个争议之处:任务书的提出是否先天不足?超规模设点是大忌,交通建筑首先应保证让人流迅速抵离。——“最大”并不值得骄傲,“好用”才是真的。当年北京站设计时期,就有专家提出:太大,宜分散。而今天而西客站是北京站的7倍!为突出“门”的造型,追求对称、堂皇,站内除已有的庞大复杂的流线,还设置了许多不相干的内容以撑大站房体量,居然还有吸引人流的大型商场。</p><p>·1994年初的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上,人们还忙着在留言簿上讨伐“凉亭”,几乎没人注意到一栋北京少有的纯欧式建筑“富华大厦”悄然登场。一年之后的下届展览,大家突然发现,欧式建筑已在大肆泛滥。登峰造极的凯旋大厦,干脆自称“中国的凡尔赛宫”。这挤占了动物园绿地冒出来的“中国的凡尔赛宫”,引起了极大争议。</p><p>一:这是不是欧式建筑?</p><p>北京所谓“欧式建筑”,严格说来,只是任意拼贴、涂脂抹粉的脸谱建筑。西方古典建筑有严格的法式,对整体和局部的尺度、比例、形状等都有严格规定,偏离了,反为不美。这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常识。</p><p>二:为什么做欧式建筑?</p><p>汇报展上,一位老建筑师在接受采访时语气激动:“矫枉一定要过正吗?丢掉自己的传统就一定要把别人的传统搬过来吗?这是气节问题!”用小亭子和大屋顶夺回古都风貌不免幼稚,但至少还意识到北京作为古都的特殊性,而今天的洋古典,连这点幼稚都没有。许多年前,很多租界模仿欧美,大量建造这样的“欧洲古典式”建筑,梁思成先生曾感“大可痛心”,因为其背景是“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后”,“这实在反映着外人经济侵略”。如今的“欧式建筑”意味着什么?“难以根除的殖民主义的奴性。”建筑评论家陈志华说。</p><p>·香山饭店:朴实的奢华</p><p>为了追求优秀的品质,不断地追加预算,几乎是美籍建筑师贝聿铭的必然戏码。“他有神奇且美妙的能力引导业主更上一层”。但此时他无须发挥这种能力,中国人的宠爱(他是华裔)与迷恋(这是大师),使他随心所欲。潇洒走一回的结果,留下了香山饭店,得了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大奖。然而几乎香山饭店的每一个细节都伴随着争议。</p><p>选址:建筑师终于选定了幽雅的香山。批评者认为:<br/>1. 风景旅游区不适宜建旅馆。在完整的旅游区内划出禁区,少数人霸景,对多数人大煞风景。<br/>2. 小小香山,何来客源?若游北京,住在香山不方便;若看香山,一天足矣,无须住宿——果然,今天的香山饭店名声响亮,生意清淡。 规划:建筑师精心布局,尽量保存利用风景园林。批评者说:毕竟还是拆了金代的花园,砍了176棵300多岁的老松树。</p><p>建筑:大胆探索现代建筑与民族传统结合之路,借鉴步移景易的江南园林的平面布局与以往总在立面屋顶戴帽子的“民族形式”迥然不同。批评者说:平面铺得太大,不适合旅馆建筑。客人出来拐两个弯就迷路。</p><p>装饰:青砖贴面、卵石铺地,建筑师以极其敬业的精神,使朴实的建筑细腻优美。批评者说:名义上用了民间便宜的材料,但磨砖对缝的青砖每块十元。观赏石居然从云南石林弄来。更别说到山东长岛挑选的颜色、直径都一样铺地卵石,运到北京后,一个的价钱相当于一个鸡蛋。</p><p>贝聿铭指明了中国现代建筑之路吗?也许。但还应听听劳伦斯哈普林在台北演讲前的一段话:我不希望你们记笔记,因为我所说的与我所做的都发生在另外一个与你们经济社会结构完全不同的世界,根本就没有抄袭与模仿的价值。</p><p>关于贝大师,还有这样一件事:20年前,贝提议不要在紫禁城附近修建高层建筑,为此,他特地选在香山盖饭店;20年后,他亲手设计了一座靠近故宫的高层写字楼。北京一家杂志评论:事情的滑稽之处就在这里,建议保留故宫屋顶上那片蓝天的贝聿铭 ,用他设计的西单中银大厦亲手刺破了这片蓝天。</p> 老大说得对,西客站在整体质量和实用性上的确是垃圾中的垃圾。一段时间以来,“小亭子”成了北京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了,张冠李戴,狗尾续貂。<br/> 不知老大对平安大街感觉怎么样?全都是雕梁画栋,磨砖堆缝的精品啊! 平安大街是和两广路,长安街齐名的让人感到恶心的东西,而后两者好歹有点"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意思",就是说我就是大宽马路,拆老房子盖写字楼,而平安大街更让人感到厌恶的一是假古董,雕梁画栋,磨砖堆缝哪个是用传统工艺做的?再有就是千篇一律,你到南城的小胡同,还有东四的大宅门去看看,每家的门楼没有重样的,而走在平安大街则仿佛是遇到了鬼打墙,全都是一个样式,而且颜色是完全统一假的不能再假的灰色,还有人说,走在平安大街上,仿佛是到了城市里的乡村. 可有人以此为美啊! 那是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缺心眼. 古城风貌就是这样逐步消失的 <p>你好!我是都市周游的编辑殷亮</p><p>你的msn是多少?</p><p>我的msn是:<a href="mailto:yinlianglove1983@hotmail.com">yinlianglove1983@hotmail.com</a></p><p></p> 您问谁啊?我加您了,飞哥. 穿着一身假洋装,头上戴着瓜皮帽! 不是争议建筑 是垃圾建筑[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5 21:31:18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