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 发表于 2010-7-14 16:26:00

[转帖]北京新西城将被打造成古都右翼 保护京味文化?

<p><font face="Verdana">北京新西城将被打造成古都右翼 保护京味文化?</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法制晚报 </p>
<p>&nbsp;  记者今天上午从新西城区政府了解到,区划调整后,新的西城区将被打造成“古都右翼”。同时,区划调整后,原宣武区和原西城区内的古都风貌和京味文化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p>
<p>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原宣武区旅游局副局长贾文静接受了本报专访。</p>
<p>  宣南文化依存于北京文化母体</p>
<p>  法晚:宣南文化是怎么形成的?</p>
<p>  贾文静:宣南文化是依存于北京文化母体而生成的小地域文化,是北京文化的生动载体和重要支柱。其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文化个性是北京城创新发展的永恒乐章。</p>
<p>  法晚:北京市民对宣南文化有怎样的理解?</p>
<p>  贾文静:在2008年第七届北京宣南文化节期间发布的“宣南文化”定义是迄今为止对宣南文化较为准确的概述,即以北京建城建都起源地、明清时代的京师宣南地域为生长土壤,以琉璃厂、天桥、大栅栏为代表,以民情、市情、乡情为纽带,表现为北京市民和各地游子的都市生活方式,见证北京城发展、凝结北京人智慧的京味文化。</p>
<p>  法晚:宣南文化的文化特性是什么?</p>
<p>  贾文静:概括起来宣南文化有四大特性:一是开放性(交融性)、二是创造性、三是政治性、四是平民性。宣南文化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北京人都市生活的生动画卷。以主体“人”所创造的文化形态的不同来划分文化内容,宣南文化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以营城建都的悠久历史为代表的京城源头文化,以文人荟萃及其重大文化成就为代表的士子文化,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厂甸庙会、天桥绝活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以大栅栏老字号经营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牛街穆斯林生活为代表的民族文化。</p>
<p>  宣南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开发潜力</p>
<p>  法晚:宣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p>
<p>  贾文静:宣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墨客士子的傲然风骨,百年老号的经营理念,民间艺人的高超绝技,都在北京这方沃土上得到了大力继承和弘扬;而不断破解难题,引领时代风潮,实现跨越发展正是宣南人的精神风范。</p>
<p>  宣南文化内涵丰富,类别齐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北京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厚的开发潜力。</p>
<p>  法晚:宣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哪些标志性文化遗产?</p>
<p>  贾文静:宣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04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包括国家级8处、市级19处、区级33处;另有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4处。</p>
<p>  建有标志着3050余年建城史的蓟城纪念柱和标志着建城850余年的建都纪念阙,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始建于辽代的天宁寺塔,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山川、神农诸神的先农坛等等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镌刻着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和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p>
<p>  法晚:宣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贾文静:明清以来,大量汉族文人士子齐聚宣南,使这里成为他们治学和思想交流的活动中心,他们在此开创学术先河、引领变革潮流,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宣南也因此形成了京城独具特色的士人文化。顾亭林祠、阅微草堂、汉漫舫、补树书屋等诸多名人故居和现存百余所会馆,展现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可供各地游客记忆历史、启迪心灵,追思乡情。</p>
<p>  法晚:宣南文化对商业的影响是什么?</p>
<p>  贾文静:京剧从诞生到走进黄金时代成为“国粹”,都与宣南结下不解之缘。二百年的京剧史,一章一页都在宣南留下了痕迹。在这片沃土上,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大师。</p>
<p>  上至官绅,下至平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构成了巨大的市场。于是,宣南地区逐步形成大栅栏、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商业区和若干行业性商业街,古玩、玉器、餐饮、金融等业态各异,应有尽有。</p>
<p>  几百年来,众多老字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诚信的儒商底蕴名扬四海,构成了宣南文化的绚丽风景。</p>
<p>  法晚: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着怎样的特色?</p>
<p>  贾文静:宣南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有国家、市级、区级非物质遗产项目38项,普查项目175项,如天桥中幡、北京抖空竹、木板水印技艺、厂甸庙会、白纸坊太狮、北京皮影、北京评书、内画鼻烟壶、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等等。</p>
<p>  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戏曲杂技和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三分秋色,共同描绘出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画卷。以琉璃厂、大栅栏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和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都是北京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p>
<p>  法晚:宣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日后的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p>
<p>  贾文静: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p>
<p>  在建设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和纽带,实现“四个有机融合”: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有机融合;二是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三是传统休闲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四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p>
<p>&nbsp;</p>
<p>  新闻背景</p>
<p>  宣南是北京城的起点</p>
<p>  宣南(宣南作为地名概念,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外城设“八坊”,其中有一坊为宣南坊,辖区大致在现两广路以南到南二环,现宣武门至西便门一线以南至两广路大致为明宣北坊范围)是清代京师对外城西部地区的泛称。这里是北京城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北京从一个里许小城发展为今日国家首都和世界名城的全过程。<br/></font></p>

无处怀旧 发表于 2010-7-14 18:45:00

说的挺好,可老北京就这么一点点被忽悠没了。

不买票 发表于 2010-7-14 17:10:00

干了 又出幺蛾儿了!没好儿!!!

dzjyang 发表于 2010-7-19 17:15:00

但愿不是白条话。

dzjyang 发表于 2010-7-19 17:16:00

北京其实早就应该确以文化发展为中心。

solin 发表于 2010-7-24 00:4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dzjyang</i>在2010-7-19 17:16:00的发言:</b><br/>北京其实早就应该确以文化发展为中心。 </div>
<p>我支持“4区合1” 的方案</p>

烛光卤煮 发表于 2010-7-30 23:14:00

<font size="4">说的真好听,大家看看如今“宣南坊”范围内那些老房子、老胡同还剩多少?文化的载体都没了,谈什么文化。</font>

八道湾 发表于 2010-7-31 01:09:00

<p>城墙扒完了,北京没了. 总得再弄出点新"业绩"啊? 得,把区再消灭了,革命要彻底嘛! </p>

空空 发表于 2010-7-30 10:55:00

<p>打左灯向右</p>

京城小贝勒 发表于 2010-7-30 10:16:00

他们只注重形式~~~而缺少内涵~~~老北京的文化~~~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月色华尔兹 发表于 2010-7-30 11:18:00

秋水 发表于 2010-7-30 14:18:00

保护京味文化?没戏。

鞍山仁者 发表于 2010-8-4 14:48:00

说易行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北京新西城将被打造成古都右翼 保护京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