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无品官 发表于 2010-12-27 09:45:00

大家帮忙找找

北京的老店铺.大家帮忙查查---<br/>

老盘子 发表于 2010-12-27 09:53:00

这是不是一个帽镜的里芯啊

老盘子 发表于 2010-12-27 10:34:00

北京德聚成珐琅厂的创始人是王玉春、王玉生两兄弟,河北冀县(今冀州市)人。民国初年,王氏兄弟因为贫穷在家乡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跑到北京,在崇文门外东柳树井一带靠卖水萝卜为生。后来,经人介绍,兄弟俩来到一家制作景泰蓝的小作坊当学徒。两人来到作坊后,积极学习景泰蓝的制作技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开个作坊。<br/>&nbsp;&nbsp;&nbsp; 1921年,王氏兄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过东挪西借,他们开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小作坊,字号叫“德聚成”。王氏兄弟虽然没有文化,人却极其精明。当时,一些老字号作坊仍然采用原先供应宫廷的方法制作景泰蓝,产品又大又笨,不仅费料费工、成本较高,而且只适合在高大的宫殿内摆放,不适合平民百姓使用。而当时封建王朝早已被推翻,贵族日趋没落,他们不但无力购买景泰蓝等工艺品,还需靠变卖家中的珍宝才能维持奢侈生活。所以,旧式的景泰蓝已没有了销路。<br/>&nbsp;&nbsp;&nbsp; 面对市场的这一变化,王氏兄弟决定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进行大胆改革。他们不再制作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景泰蓝,而是主要制作中小型的、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价格相对低廉的景泰蓝,如各种型号的花瓶、果盘、烟具、酒具、茶叶罐、砚台、笔筒、笔架等。<br/>&nbsp;&nbsp;&nbsp; 因为王氏兄弟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进景泰蓝的制作方法,“德聚成”很快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不但受到国内市场的欢迎,还受到外国客商的青睐。从此,“德聚成”生产的景泰蓝打入了国际市场。<br/>&nbsp;&nbsp;&nbsp;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后,“德聚成”的资金积累很快。1924年,王氏兄弟在高营胡同买地建立了工厂。1928年,他们在前门外的劝业场内开设了一家有五间门面的商店,取名“中兴珐琅庄”,除主营自产的各种景泰蓝外,还销售漆器、玉器、编织品等。不过,开业之初,中兴珐琅庄的生意并不理想。<br/>&nbsp;&nbsp;&nbsp; 王氏兄弟经过研究认为,当时中国人大多生活贫困,普通城市居民连维持温饱都很困难,当然无力购买景泰蓝了。他们认定,若想扩大销售额,还是应该把外国人当做主要经营对象。<br/>&nbsp;&nbsp;&nbsp; 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人都喜欢逛东安市场。根据这一情况,王氏兄弟决定在东安市场开店。<br/>&nbsp;&nbsp;&nbsp; 后来,他们在东安市场租得两间门面,开了中兴珐琅商行,不久又在东交市场租得一间门面分设了宏兴珐琅商行。虽然这两个店的人员比劝业场内的中兴珐琅庄少,规模也小得多,但是销售额却不相上下,这说明王氏兄弟根据主要经营对象来选择店址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br/>&nbsp;&nbsp;&nbsp; 在开起“中兴”和“宏兴”商行后,德聚成珐琅厂的生意更加兴隆,直到日本侵占北京才萧条下来。1945年,德聚成珐琅厂倒闭,商行则向其他小作坊收购产品继续营业,直至实现公私合营。

燕京无品官 发表于 2010-12-27 10:45:00

谢谢--楼上的发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帮忙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