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 发表于 2011-6-6 11:10:00

末代皇帝溥仪去过朝阜路?!

 北京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以其独特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古都风貌骨架。“十二五”时期,要着重围绕“一轴一线”,集中力量打通重要节点,回填历史元素,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古都历史文化、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  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重点围绕白塔寺、历代帝王庙、西什库教堂、北大红楼等重要节点,逐步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有效保 老舍眼中“北京最美丽”的大街
<p>  从阜成门一路向东至朝阳门,这条长度超过7公里的大街上排布着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北平图书馆、北海古建筑群等各类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8处。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阜大街其实才是唯一真正横贯北京旧城正中心的道路。走在朝阜大街上,就仿佛是在阅读一部汇聚了民居宫殿、寺院学府、园林山水、幽静庭苑和繁华商业在内的北京民俗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教科书”,从700年前沧桑的过去,走向700年后辉煌的今天。难怪朝阜大街会被老舍先生称之为“北京最美丽”的大街。 </p>
<p>  近十年来,朝阜大街以沉静的姿态面对北京新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保留着从前的风貌,然而却也由于路窄拥堵,超市、菜市场、饭馆减少,住在沿街两边胡同里的老居民渐感生活不便。 </p>
<p>  个体讲述 </p>
<p>  老街新商机:我这儿叫“满座剧场” </p>
<p>  ■讲述人 陈博 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主管 </p>
<p>  冷清,是陈博对胜利电影院周边的第一感受。胜利电影院位于朝阜路与西四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处,是一家国营老影院,由于附近居民偏老龄化,设施和交通条件远不如开在繁华商圈里的影城,因此经营状况不佳。陈博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主管,去年他承包下了胜利电影院里的500人剧场。因为和曹云金是哥们儿,他便拉金子来胜利说相声,最低19元票价听仨小时相声吸引了不少观众,一年下来,陈博觉得这儿已经算是北京最火的相声剧场了。 </p>
<p>  陈博说,作为一个500人规模的剧场,胜利电影院最大的缺陷是不方便停车,附近唯一一个公共停车场只有约50个车位,西四东大街是北京少数几条不设自行车道的路段,紧邻西单商圈,逢节假日、早晚高峰时段开车异常拥堵。然而,只要不开车,这里又很方便,紧邻地铁四号线,往哪去的公交车都有,这是老城区的便利所在。 </p>
<p>  剧场经营之初,陈博把票价分为两档,低价位套票两张39元,送两瓶牛奶;高价位48元一张票,送一瓶牛奶。他希望能以低价位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个经营就像饭馆,人越多越有人,演出效果越好,在我们这儿说相声的全是年轻演员,需要有一个练习和轧场的过程,都不是图着挣钱来的,效果是第一位的。”陈博清楚,年轻人是大众消费的主力,如今痴迷相声这样传统艺术的年轻人也很多。于是,去年夏天他决定和..网站合作,用..的方式售票,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第一次就在五分钟内售罄。随着口碑的积累,现在只要一放票,500张票一分钟内便被抢光。 </p>
<p>  “刚来这条街的时候,连人都没有,白天晚上都一样。现在我们的邻居,工行、对面的超市都跟我们反映人明显多了,有演出的时候,超市都得加班。”按“十二五”规划设想,这条街将要建成类似南锣鼓巷似的文化旅游一条街,陈博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把剧场命名为“满座剧场”,希望做到将来每天都有演出,红红火火的。 </p>
<p>  实地探访 </p>
<p>  1 </p>
<p>  800米街面竟有34家锦旗店 </p>
<p>  从阜成门东北角沿着朝阜大街一直往白塔寺行进,大街北侧是一间挨着一间修缮得古香古色的平房,青砖、灰瓦、屋檐上还规矩地装饰着兽头。探头往屋里看,屋里头主打的内容却与外头那雕梁画栋的风格完全搭不上边。刻章、写真、喷绘,制作锦旗、奖杯、证书……长不过800米的临街街面上,粗略数数,竟然布局着差不多34家锦旗奖杯店。 </p>
<p>  “以前哪这样啊!”从小在西四长大的崔女士对朝阜大街当年的旧貌记忆犹新,“家门口的街上想买什么买不着啊,皇上都来我们这儿逛。”上世纪60年代中期,11岁还在上小学的崔女士在街边的胡同里偶遇了一个穿着古怪的老头。“鼻子上架着一个黑色的墨镜,拄着一根拐杖,上身和下身都穿着绸子面的、浅黄色的中式宽松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白毡帽。”在那个年代,穿成这样在街上溜达的可是太少见了。后来听街道办事处的人说,她才知道,原来那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p>护和合理利用朝阜大街北侧的胡同四合院风貌,发展特色旅舍、小剧场或小商铺,使之成为品味老北京独特韵味的重要街区 2
<p>  七年后,鲁博路标指示牌终于挂上了 </p>
<p>  在鲁迅博物馆工作7年,卸任馆长时孙郁带着遗憾,因为几经努力也没能在路口挂上一块博物馆的路标指示牌。 </p>
<p>  从阜成门地铁站东北口出来步行300米左右,就到了鲁博,不过知道的人并不多。这里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所,小院子偏安于胡同中,如果没有路标指示牌引导,确实不容易找到。 </p>
<p>  离开鲁博一年后,在人大教书的孙郁得知,路标终于有了。在他看来,这体现了朝阜大街上的文物地标得到重视。 他对朝阜大街的未来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北京到处都是商业气息,希望这条街的未来依旧能保持古朴的文化风貌。不要太做作,朴素一点很好。” </p>
<p>  3 </p>
<p>  你看,白塔还在那儿 </p>
<p>  “老邻居都走得差不多了,现在胡同里住进越来越多租房子的外地人。”92岁的孙奶奶说。紧挨历代帝王庙的姚家胡同里有一个小四合院,是孙奶奶的家,二十多岁她随夫家从龙须沟刚搬来时就明显感觉到这里不同于南城的文化氛围,“邻居们说话礼貌又客气,没有带脏字的,彼此先生、太太相称,有很多读书人。” </p>
<p>  风风雨雨60多年,孙奶奶一直住在这里,在她眼中,家的周边还是有了不少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店少了,买东西、吃饭都不方便了。原来西四附近多繁华呀,吃小吃,有西四小吃店的包子、炒肝,玉真斋的回民点心,一家人下馆子去同和居吃山东菜,好着呢。现在布铺、粮店、饭馆都没了,尽是个婚纱店、珠宝玉器店、五金店和做广告招牌的,都跟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没关系。” </p>
<p>  孙奶奶家的小院是私房,曾经被人看中想整院租下来改做商业用途,并帮她家找了面积相当的楼房居住,但她没答应。前几年,一次次的拆迁传言总让她忧心。“我不搬,哪都不去,要不是顺着儿女,年岁大的老邻居也都不愿意动。这儿出门几步路就到人民医院,离北大医院也近;早起遛弯去北海、景山,新建的公园可没有老公园的气派;白塔寺的庙会是没了,不过逢年过节广济寺也热闹着呢,逢阴历四月八佛爷生日,广济寺舍饭,它那的烙饼裹咸菜可香了。” </p>
<p>  孙奶奶自己住北屋,床靠的一面墙临街,从窗户里能清晰地听到胡同里的动静,原本在历代帝王庙里的159中学迁走后,孩子们的喧闹少了,白天胡同里很幽静,但最近几年多了车来车往的隆隆声,夜里有些吵,孙奶奶的女儿便在自家窗根下放了一块大石头,免得老人家被夜晚停车的声音惊醒。南屋是一户租客,也住了几十年。“文革”后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被房管局定为危房,那些年家家都是穷日子,孙奶奶要拉扯四个孩子更拿不出钱来修葺私房,便免了房租任租客居住至今。 </p>
<p>  去年,孙奶奶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她从居委会得知这片胡同、院落将作为文物古建保护下来,不再拆迁了。房管局出资一半,帮她家修葺了老房子,房檐用的是做旧的灰瓦,古朴的红色院门,除了院子里她亲手栽种的三棵果树越长越高、枝繁叶茂,仿佛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北京市“十二五”规划里提到要有效保护胡同四合院风貌,发展特色旅社、小剧场或小商铺,使之成为品味老北京独特风韵的重要街区。知道这个消息,孙奶奶堆满一脸笑意说:“欢迎多些年轻人、外国人来玩,我不怕吵,这里现在就是孩子少,冷清,不热闹。” </p>
<p>  说到未来,孙奶奶笑眯眯的,“政府很照顾老百姓,这片的危房都改造好了,怎么改造都好,只要别建那么多大楼,弄得阴风背地就好,”她指了指远处的白塔寺说,“好东西永远不会变的,你看,白塔还在那儿,佛爷也还那样,和我年轻时一个样儿。” </p>

飞哥 发表于 2011-6-6 14:26:00

<p>路窄拥堵与商业繁荣没有任何关系,去看看长安街两广路和平安大街,马路够宽了,商业却比原先萧条。</p>

老鸵鸟 发表于 2011-6-6 17:0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飞哥</i>在2011-6-6 14:26:00的发言:</b><br/>
<p>路窄拥堵与商业繁荣没有任何关系,去看看长安街两广路和平安大街,马路够宽了,商业却比原先萧条。</p></div>
<p><font size="5">最典型的应该是隆福寺,静悄悄的像一座骨灰堂。</font></p>

范思悦 发表于 2011-6-6 18:08:00

<p>&nbsp;</p>
<p>&nbsp;</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剧场听相声去喽!好亲切的地方。解放前祖辈生话的地方。</font></p>

嘉平 发表于 2011-6-7 13:50:00

<p>经验证明,城市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商业越萧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末代皇帝溥仪去过朝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