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 发表于 2012-9-9 22:18:03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规划

民国时期概要
北京从传统都城迈向近代化城市是历史的进步,其间虽充满艰辛,缓慢而痛苦.但这段发展历程以积极、科学和务实的探索,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得来的成果,为以后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时期是北京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的重要阶段,期间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是有所作为的。

掌柜 发表于 2012-9-9 22:25:36

北洋时期
民国初年(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时代,是北京近现代意义的市政体制的初创时期。当时成立的京都市政公所承担了北京城市建设、维护和管理事务。1913年朱启钤任内务总长并担任京都市政公所的首任督办,主持起草了《京都市政条例》。在他的带领下,在基础信息调查、基础测绘、城市改造、新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相继完成正阳门改造和京师铁路建设、香厂新市区建设、道路沟渠整修等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了旧城区的整理、电车计划、开辟街市和道路计划、整修市内和郊区的道路等。将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向近现代化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些重要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掌柜 发表于 2012-9-9 22:29:33

日伪时期
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为达到长期占领华北地区的目的,把北京经营为侵略华北以及中国更广大地区的军事经济基地,在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对北京的各项事业进行了详细调查,由左藤俊久与山崎桂一提出了规划草案,伪政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比较完备的城市规划《北京都市计画大纲》。并对规划进行了部分实施。规划编制基本采用整套近现代城市规划编制理论、方法和步骤,连文本框架和结构都与现在的模式基本相似。

《大纲》规划在北京西部开发建设“新街市”,并以“容纳枢要机关及与此相适应的住宅商店”为主要功能,从现在看可理解为新行政文化中心。东部“新街市”位于旧街市东南地区和通县的西部,以工厂区为主要功能,并从长远目的出发,在规划区域内配置一部分商业地区,预备将来使东郊外成为卫星市。

《大纲》对西郊“新街市”区域定义的范围是“东距城墙约4公里,西至八宝山,南至现在京汉线附近,北至西郊区机场。全部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主要计画面积约占30平方公里,余为周围绿地带”。规划所选择的这个新行政文化中心区,以颐和园佛香阁为标志点划出一条南北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位置大约在今天的西四环一线。这样不仅使新城区的正北方有了一座“靠山”,附合“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而且在新城中轴线上,利用了现成的水域(昆明湖和长河)。

掌柜 发表于 2012-9-9 22:31:49

内战时期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接收北平,由于日本殖民者对北平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遗留了大量殖民痕迹,1947年5月29日,北平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为制定新的北平都市计划做基础准备工作。何思源市长提出了规划原则:表面要北平化,内部要现代化。北平市工务局对全城进行实地调查,在日伪时期的建设计划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北平都市计划大纲》,其计划的基本方针包括规定市界、交通设施、分区制、公共卫生、游憩设施、住宅建设等 8项专题设想。然而在内战连连的情况下,限于当时的国情、财力,北平市政建设的新发展难以实现。此外,北平还拟定了新的都市计划——《北平新都市第一期计划大纲》,分为针对旧城区的5年短期计划,及针对新市区的10年中长期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清除脏土垃圾, 以便疏通交通,美化市容;对旧城区分区整理,划定区域,改定房基线;划定马路系统,将现有柏油路划分三等,重新整修,构成分级交通网络;明确新旧城分区等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