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现代建筑风格与古都风貌的保护
本帖最后由 钟鼓常鸣 于 2013-1-16 11:50 编辑北京本是一座具有古都与首都双重身份的城市,然而严格意义上的古都已不存在了,而如今作为伟大祖国首都的新北京也在渐渐丢失着民族个性。
多年前本人头一次见到北京就一下子被那金碧辉煌的殿宇,祥和的古城及令人心旷神怡的长安街所倾倒,从此便深深的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然而多年后的今天突然发现北京陌生了,气派的国际化大都市景象令人眼花缭乱,赞叹之余,却感到一种失落,城市少了一份祥和多了一份压抑。站在古老的长安街上却有一种置身异国的感觉,长街两旁的建筑鳞次栉比,造型各异,而在这条中国的国家大道上,有点中国味的建筑却寥寥无几,标新立异的建筑之间没有统一的格调,和附近的古建筑更是不相称。如今的北京就像一个国际建筑博览会,或叫建筑大杂烩。
这些年大拆大建来势凶猛,与故宫等古建筑相衬托的文化街区被拆的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大的火柴盒、豆腐块及所谓的新潮建筑,对古城核心区形成包围之势,最突出的就是那座霸气的东方广场,距皇城仅咫尺之遥,曾被形容为“像一艘航空母舰驶进古老而幽静的港湾”,还有城心那个遭众人非议的庞大天外来客。在资本与权势主宰之下,文化遗产与古都风貌消失殆尽。
本人认为当新北京与老北京相遇时,我们在保住现有的古建筑不被破坏的同时,新建筑的风格设计也会决定着对古都风貌的保护还是破坏。既然古都完整的原始风貌已无法再现,就应该在新建筑的规划设计上多动脑筋,创造出些既不复古又不失传统特色的新建筑,使其与古建筑相呼应,形成一个新北京与老北京和谐共存的古都新格局。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本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而它却显得自然完美,与旁边的天安门故宫并不冲突,且相得益彰。建国初期首都十大建筑中的还有如北京站,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还有一些近些年的好的民族风格建筑都是很好的典范。(仅个人观点)这些都体现出传统建筑精髓的传承和发扬,现代风格建筑在北京不可能没有,只是不宜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至少二环内民族风格建筑应占主流。然而就当前看二环以内已不宜再建了,如非建不可的建筑,则必须是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复建也是好事,但前提必须是精品建筑,宁可不建也不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我们必须珍惜弥补古都风貌的最后机会。当然,仅个人愿望而已。
首都的建筑说到底缺的是一种精神。近些年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国人崇洋媚外,看不起本民族文化的风气日盛,其中包括一些上层人士和设计师,他们照搬西方建筑设计,要么在美丽的城市里搞出些标新立异、伤风败俗、造型古怪的垃圾建筑,而一些官员却盲目赏识采纳,更有甚者笃信“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直接请洋人设计师在我们神圣的国门口搞些与中国民族文化格格不入的创意。具有地标性的当代首都十大建筑有几个是中国味的,又有几个是中国人设计的,试问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民族自信哪去了?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扭转此局面,否则有朝一日当古都被彻底的改头换面之时,将悔之晚矣!
以上仅为个人拙见,小小草民,并非无自知之明可又忍不住便随口乱说几句,谁让我们热爱北京呢,望各位师长赐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