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晋代学者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注载,可见历史是久远的,古时的扇子是将大片的羽毛顺序排列组成而制作的,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物品。唐代雍裕之写有《题蒲葵扇》,诗中曾这样写道:“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扇子进行描述:“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从中看见古人造字的良苦用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扇子有着不停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仪卫装饰而逐步发展至今:周昭王聚丹鹊毛羽为扇,以示尊贵;汉代扇子又被称为“便面”,借以遮挡面孔;诸葛亮的羽毛扇被人视为智慧的象征;宋代以后出现的团扇又成为书画家挥毫的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扇子的种类从羽毛扇、执扇、折扇、芭蕉扇、檀香扇、纸扇、丝编扇、象牙扇,而发展成为今天的自开扇、袖珍扇、折叠扇、帽扇等等,真正的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炎炎夏日,扇子成为很多市民纳凉的选择。
京扇讲究扇骨镌刻 ??制扇业素有南扇、北扇之说,南扇以苏杭、四川等地的扇子为代表,其中尤以做工精巧著称的是杭州王星记扇庄的纸扇,曾为杭州特产而“进贡宫廷”,故又有“贡扇”之说。北扇则包括山西的蒲草编扇,山东的麦秆编扇,天津杨柳青的折扇和北京的折扇。老北京专门经营扇子的铺号名为扇庄,或纸扇庄。由于此业有较强的季节性,所以大多的扇庄都兼营纸张和文房四宝等用具用品,纸扇庄从而得其名。 ??扇庄为了招徕生意而多在店铺门前挂一扇幌,与布店的布幌、酒店的酒幌、药店的药幌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扇幌的大小尺寸不一。1937年7月,位于琉璃厂的“清翰斋”画店,曾制作过一个半径为150厘米,扇面弧线长255厘米,重近八市斤的十骨大扇幌,扇面两侧均为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剧照图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这个当时北京最大的扇幌以后还在国子监的“北京岁时风俗展览”上展出供人观瞻。当时北京较为有名的几大扇庄集中在前门外打磨厂一带,如有300年历史的“戴廉增”、“天益号”、“天成号”等及后来的“长盛斋”、“聚源斋”、“三益斋”、“福德厚”…… ??北京的扇子,尤其讲究名家对扇骨的镌刻,其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古钱、或人物,刻竹者用深浅不同的表现手法、刀法在扇骨上惟妙惟肖地显现绘画者原来的神韵,使其具有美感、艺术感和收藏价值,其时尤负盛名者是张志渔。 ??1930年,北京的一家照相馆挂出了齐白石的一帧照片,这位大师反穿狐皮马褂,手执一把敞开的大扇,扇面上是他的亲笔题字:“挥扇可以祛暑,着裘可以御寒,二者须日日防,任世人笑我癫狂。”寥寥数语,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刻画得淋漓尽致。
画满京剧脸谱的折扇
武扇前胸文扇掌心 ??与扇子相关为主题的戏曲也有很多,以前专门以扇子为剧情的戏,如梅派早年名剧《晴雯撕扇》的全部情节就是围绕一把扇子展开的。至于《桃花扇》,更是以扇为戏,“桃花扇送抵南朝”,一把扇子体现了历史兴亡。不少戏还和扇有关。如《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在陈世美不认香莲后,就把自己的折扇交给香莲,要她去开封府告状。《乌龙院·刘唐下书》中,宋江把折扇交给送信来的刘唐带回梁山以作回信。《审头刺汤》中陆炳在大堂上打开写有“刺”字的扇面,向雪艳暗示:“对汤老爷要小心伺(刺)候”等等。 ??在舞台上,扇子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帝王将相出场时,常用“羽扇”烘托角色。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坐在城楼,轻摇羽扇,显示了指挥若定的军师风度。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鹅毛扇。这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潇洒飘逸、指挥若定,还反映出他的各种感情。如在《失空斩》的“三报”和“斩谡”两场,就通过这两把扇的摇、顿、颤、抖,表现出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兵临空城的内心紧张和对马谡不听嘱咐失守街亭的满腔愤怒。 ??大家闺秀含羞带怯,多用绢做的团扇半掩芳容,戏剧术语称“降面”,更增添了其脉脉含情的神韵。在《贵妃醉酒》中,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借助一柄折叠扇,把杨贵妃的婀娜醉态表演得出神入化。《西厢记》中的红娘等丫环、侍女也用绢质团扇。 ??除羽扇和折扇外,还有宫廷戏里皇后、妃子出场时宫女执掌的龙凤掌扇。芭蕉扇一般用于神话戏中,如《火焰山》的铁扇公主、《八仙过海》的汉钟离等。而圆形的破芭蕉扇则为丑角所用,如《赵家楼》的济公、《扫秦》的疯僧、《戏迷传》的伍音等,以表现人物的诙谐、滑稽。此外,舞台上还有“武者扇前胸,文者扇掌心,商贾扇肚腹,走卒扇头顶”之说,可见扇子在戏曲中的妙用。 ?? ??折扇表情跌宕起伏 ??折叠扇始制于宋代,这种扇关闭自如,精巧秀美,并且能展示心灵深处情感的节奏,在舞台上折扇用得最多,生旦净丑都有用的,小生中还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扮演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拾玉镯》中的傅朋,剧中傅朋偶遇孙玉姣,三次对面,每次开扇的幅度不同,先略展,再半展,后全展,有层次地展现了傅朋心中的爱意,一扇在手,风度翩翩。《三堂会审》的王金龙手中的折扇,运用展、遮、扬、翻、合等手法,来表达丰富的剧情。剧中王金龙三次挥扇,遮掩他的窘态,显示了舞台上扇子的特有功能。 ??净角大花脸使用的折扇一般稍大,有的角色还用长逾二尺的特大折扇,如《艳阳楼》的高登、《溪皇庄》的花得雷等。他们的大折扇上画有大朵牡丹,既表现有权有势的气派,又暗示他们喜爱女色。几年前,曾见“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一等奖得主、14岁的王玺龙演的《艳阳楼》选场,人小扇大,照样开合自如,得心应手,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傲慢神情。 ??丑角小花脸也有用折扇的,特别是“方巾丑”的“袍带丑”,前者如《乌龙院》的张文远;后者如《升官记》的徐九经。少数用大折扇的丑角也不是好人,《打渔杀家》的教师爷是狗仗人势的奴才;《四进士》的刘二混是强抢民女的流氓。京剧名丑朱世慧在新编戏《法门寺众生相》中扮演的贾桂,一人前后使用两种不同大小的折扇(小的仅如巴掌),来表现人物对上谄媚、对下欺压两副嘴脸的丑态,入木三分。武丑行有的用稍小些的黑面折扇,如《三岔口》的刘利华等。《巴骆和》的胡理还有在手指间耍扇的表演,以表现人物的机智、狂野。优秀豫剧演员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里,用折叠扇表演出三十多种姿态,给全剧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