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自古文人墨客多有诗词歌赋吟之咏之。以平仄错落、含蓄婉约的古诗词为载体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为元宵节注入浓郁厚重的人文韵致。 元宵节始于汉代,又称灯节,梁简文帝有《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节张灯的盛况。在唐代,唯独在元宵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诗人崔液有“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的佳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青玉案》便生动描写了京都华苑元宵佳节满城花灯、游人,通宵歌舞的热闹景象。 元宵张灯风俗自形成以后,自古以来一直被重视,不但民间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地充街塞巷,连司马光夫人也要到市上去看灯,司马光说:“家中有灯,何必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看游人。”可见那辉煌绚丽的灯海,如云的仕女,鼎沸的笙簧,是多么的诱人! 《词林纪事》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因窃所饮金杯,被卫士押至御前,女子即作《鹧鸪天》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从窃杯女子的这首词中,真实再现了当时元宵节笙乐通宵、歌舞欢腾的场面和当时的佳风之盛。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作,婉约中倜傥有股丈夫气。她的词前期明朗欢快,后期因家国之痛,渐染悲愁。但这首写元宵的《永遇乐》虽然充满了身世之悲,却也有对旧时盛日的追怀,“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在这一天闺中少女们要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所制的雪柳头饰,装扮得整整齐齐前去游乐,所以元宵节也给青年男女创造了爱情的机会,即使灯火稀疏之处,亦有深闺女子的芳踪。欧阳修《生查子》也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灯节至宋明之后更盛,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锦绣交辉,喧闹达旦,盛况空前。清代诗人姚明之的《咏元宵节》:“花间蜂蝶真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将此种场景推到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