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的美国学校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何季民

  旧中国曾有一些由外国人办的外国学校,主要解决该国孩子的就学问题,比如日本学校和美国学校,但是我们对此很少记载,大概因为他们不是属于中国的学校。北平也有过美国学校(Peking American School),而且不只招收美国学童,也接收少数中国孩子,并培养出了一些杰出的人物。应该说,这也是老北京一份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照片中的这些孩子都已步入桑榆之年,如果读者诸君认得照片中的人物,或者知道这个学校的人和事,还敬请您告诉我们。



▲北平美国学校1938年一年级学生合影,看得出里面有三四个中国孩子。 

 

北平美国学校主楼原址。

  齐啸云为英语

  演唱京剧第一人

  寻找老北京的美国学校,只在“东四街道办”编辑的《东四名人胜迹》中找到一句比较清楚的介绍:“美国学校位于朝阳门内大街头条203号,建于20世纪初,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楼房地上三层,正面立设八根爱奥尼式石柱,简洁庄重,为典型的美国古典折中主义风格。”据此笔者一路追寻而去,却奇怪打问几个满口京腔上年纪的人,竟都不知朝阳门内大街头条。无奈先到“东四街道办”找到负责编书人,才知道就在朝阳门内大街路边,一座不小的园拱门上赫然挂着“朝内头条社区”大匾。进门找到203号,只见一栋三层洋楼的门口挂着“文化部老年大学”和“文化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上午大好时光从里面飘出阵阵清亮的歌声。

  女声虽然嘹亮优美,遐想的我却可惜不能配上一个雄浑的二声部,想起了著名京剧女花脸齐啸云——中国用英语演唱京剧的第一人,她所以能操一口纯正的美国英语,就是从小在北平美国学校(Peking American School)打下的功底。

  14岁时的小女子在这里读高中时英文名字叫作“JO”——“乔”。有一年学校举办“怎么使社会消除种族歧视”的演讲比赛,她上场大胆地提出:“应该提倡不同肤色的人通婚,这样大家彼此了解也就平等相待了……”说得不但英语流利,而且嗓音洪亮,后来还压倒许多白面孔竞选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北平美国学校创办于1918年,分为中、小学部。美国人好像也懂得“掺沙子”,会招收少数有一定背景的中国孩子入学。为了让美国孩子从小学习汉语接触中国文化,还都取个中国名字。有个汉名叫“来珍宝”的女生写过一篇汉文日记 “赴音乐会记: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我上协和医学校大讲堂赴一个音乐会。开追悼会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位中国著名的音乐家……这会共有七顶,第一项是粤调……一位先生弹二胡,弹得真是好听……一位先生弹琵琶……”原来那场音乐会,是为追悼当年在上海贫病交加而逝世的中国著名音乐家黄自。

  傅履仁成为美国

  首位华裔将军

  北平美国学校,与中国人都知道的司徒雷登有些关系,也与他儿子般的私人秘书傅泾波有关。傅的儿子是鼎鼎大名的傅履仁,后来在美国还当上第一位华裔将军。2006年,70多岁的傅履仁接掌美籍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时说过:“小学六年级毕业之后,我父亲说反正你以后要到燕京大学念书,就先去学英文吧。那时候我对英文完全不懂,就知道点头yes摇头no,于是就到当时北京的美国学校去学英文。”他从著名的美式教会家庭进入北平的美国学校,就像跨过两道门槛那样自然。

  1938年,北平美国学校一个汉名叫做“马世林”的男生也写了一篇汉文“西国人念中文的需要”:“各国家因为所在的地域不同,民性不同,所以他们产生物品和文化也就不同了。这诸种的不同,并非是坏处,更可以使人类得有无相通,彼此相助的益处……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三千四百万方里……它又是一个古国,有四千年的历史……研究他们的文化以补我们西洋文化的不足……先从研究中国文字入手,能说中国话,能读中国书……我们西国的青年学生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努力研究,以作将来与中国人来往办事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工具,得到人类互惠的益处。”——像现在纽约的傅履仁一样,从小有着传播人类文明与友好的理想。

  新中国“别了司徒雷登”,傅泾波一家也别了大陆,傅履仁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籍并从军,接着活跃于美国军法界,直至1989年擢升为少将,当了三十年的美国职业军人,退役后还有一系列显赫的头衔使他无愧于华裔精英。今年初,傅先生曾经又来寻访故乡的老北京。

  南下工作团

  在这里集中

  1949年初,北平已和平解放,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驻扎在奕王府,陶铸、华山和刘白羽住在东四一条胡同路北的一座四合院里。一天,陶铸与宋之的、刘白羽一起聊天,有了组织“南下工作团”的想法,陶铸敏锐地抓住:从北京的大学里招收一批学生到新解放的南方去工作。据刘白羽回忆:“我和宋之的两人跑了几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拜访了十几位教授,用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的名义请他们到奕王府一个大厅里开了一次座谈会,会议由陶铸主持:‘……请各位先生帮我们动员一批大学生……如果先生们当中有哪一位愿意随同我们解放南方,我们竭诚欢迎!’”

  南下工作团很快就成立起来,北平美国学校也就成了集中的地方,好在这里一切齐全,三座小楼既有教室又有宿舍,还是一水儿的高级西式设施。据刘白羽说,南下工作团不久就开拔了,这里便成了新中国的文化部,“靠西头第一栋小楼就长期由茅盾住,后面两幢我记得周扬住过,阳翰笙住过。办南下工作团的时候,这小楼由宋之的、盛澄华住过。”

  盛澄华何许人?浙江萧山人,1935年清华大学毕业留学法国,1947年回母校清华大学教书,在围城动荡中完成了《纪德研究》,被清华园的解放感动,兴奋地走出书斋参加了南下工作团,穿上军装当了军代表到武汉接管了武汉大学。刘白羽回忆过:“盛澄华,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笔者注:应当是清华大学)……穿上解放军军装过起了军旅生活,那里没有床,也没有桌椅,都在地板上席地而卧,清癯消瘦的盛澄华也坐在地铺上。后来我才听说他得过肺结核,我真痛心当时为什么请他南行,但他像老母鸡带着一大群小鸡……不享受一点特殊,一样睡在地板上,吃大灶饭,我现在想起来十分内疚,那时我没有照顾他……他坐在地板上吃饭的情景使我久久为之戚然。”盛先生终于因病撤回清华,后来才分到了北京大学。

  如今的北平美国学校原址,3座小洋楼一主两副构成一组建筑群。主楼丁字形,正面朝南丁字一竖朝北,后面两座3层配楼东西相拥,楼底门旁有爱奥尼式石柱,像教室也似宿舍。从主楼东西两边小径穿过两个小花园来到后院,站在东西两楼怀抱的大庭院里,路边院里合抱的大树绿荫如伞,整个校园院落的格局看起来几十年过去并未改变,只是老式洋房现在一律刷上了“北京灰”。上午的美国学校旧址,显得非常清静,悠扬的歌曲飘来,两个老者在小花园里遛弯、闲坐。笔者故意上前打问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家告诉这里原是八爷府的后花园,解放时是华语学校,隔壁东边就是八爷府。回程时,笔者特意去隔壁的大门张望了一下,只见里面矗立着一栋巍峨的现代化高楼,不由令我庆幸虽然八爷的后花园已然不存,但是美国学校原样尚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12:40 , Processed in 1.1301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