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走街串巷的卖艺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马天骥

    卖艺人走街串巷,择一宽敞的地方摞地演出,构成了老北京胡同一景。

    据说自元朝以来,便有木偶艺人在北京走街串巷表演,而后,各操不同技艺的艺人,亦加入表演行列。艺人走街串巷以卖艺糊口,这对于文化生活贫乏的旧京胡同的老百姓来讲,也算是一种享乐吧。据传,每逢他们撂地表演时,不仅平民百姓中的大人孩子围观,连深宅大院里的内眷也登梯扒墙或从门缝观看。

    我小时候所住的胡同里,经常有卖艺人来表演。胡同内的7号院门前和西头15号院门前的地方较宽敞,于是也就成了艺人的表演场地。我上小学前(1955年以前),艺人常来胡同表演,每听锣响我和伙伴们便跑去观看。那时的艺人表演节目的种类较多,有木偶戏、耍猴儿、变戏法儿、唱大鼓书等。我们最爱看木偶戏、耍猴儿和变戏法儿。

    记得我6岁那年,一次看父女二人变戏法儿。女儿表演的节目叫“天上取水”,她的道具是一个瓶子和与瓶子一般大小的两个杯子。表演前,她先将空瓶示众,然后称从空中取水,只见她举手晃了两下儿,便往杯中倒水。奇怪的是,两只杯子都倒满了水而瓶中的水仍流不尽,令人叫绝。

    那位父亲表演的节目叫“口中穿针”,只见他把十几根缝衣针和一小团线先后放入口中,然后鼓腮一喷,只见十几根针都穿在线上从口中拉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待父女二人托盘收钱时,不少观众纷纷把钱投入盘内。当然,小孩儿中投钱的甚少。

    耍猴儿的通常是两个人,其一人身背一只小木箱,内有道具、行头,箱上拴只猴儿,该人双手鸣锣以招揽观众;另一人腕上拴绳儿或牵只狗或牵只羊,身上挎鼓边走边敲,选准场地后,便开始表演。表演时,一般都是先由穿着花衣的小猴儿,在艺人的口令下表演行礼、翻跟头、竖蜻蜓等各种滑稽动作,而后由一艺人先托盘收次钱,待收钱完毕则开始二次表演。二次表演的节目更精彩,或羊拉车猴儿赶车;或猴儿骑着狗跑等。表演后再收次钱,看看收的钱差不多了,便收摊再去别处表演。

    最吸引人的是木偶戏,其原名叫傀儡戏。据说自元明清以来,北京城内都有艺人走街串巷表演木偶戏。北京城内的木偶戏有“布袋”和“杖头”两种表演形式。布袋木偶亦叫“手托木偶”,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这种木偶戏的表演艺人,一般都由家庭成员组成,表演者1至3人,一人挑担,一头是个木雕的小戏台,一头是一个箩筐,内装各种道具,边走边敲锣招揽生意。演出时,靠墙支起小戏台,放下布帷子,表演者在帷中边耍木偶边唱。若表演者不善唱,便口含竹哨吹出各种调子。由于哨音“呜呜嘟嘟”的,所以老北京人也管表演木偶戏的叫“耍乌丢丢的”。我们小时候最爱看的节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打老虎》等。

    杖头木偶戏形体较大,大约2尺多高,装有几根操纵杆儿,台子也比布袋木偶要大,参演人亦多。演出时,艺人在台下隐蔽处,边操纵边唱,观众只见木偶表演不见人,这种木偶表演一般还配有乐队。

    还有唱大鼓书的,一般是一男一女,男的弹弦女的唱;唱大鼓的也有盲人艺人,这更博得观众同情。还有些艺人表演武术、杂技等节目。总之,这些人由于凭本事表演且给百姓们带来欢乐,因此在当时较受欢迎。

    大约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表演艺人了,当然也就看不见木偶戏、变戏法儿等表演了。

    解放后,国家陆续成立了各种剧团,民间艺人各持所长加入自己的组织,有了真正的表演舞台,街头艺人的表演大概只留在60岁以上人的记忆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3:03 , Processed in 1.0964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