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梦璋(1878~1949)字书田,号玉三,山东商河县人。北平第一家私人旅行社创始人,被称为“中国导游之父”。 60多岁的白梦璋,常常独自遥望北平城的天空,嘴里念念有词地读上一段英语。 他身边最得意的门生听不明白,问老爷子说的是什么。老爷子淡淡一笑,并不回答。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后人从他留下的笔记中发现,原来,那是少年白梦璋与英国神父登莱普之间的一段传奇。 家境贫寒的白梦璋,幼年时给登莱普做工,他曾教神父念过一段老北京童谣,串起了北京的地名:“罗锅桥怎么那么高,香山跑马好热闹。金山银山万寿山,皇上求雨黑龙潭……”神父又把这段顺口溜翻译成英文,教回给了白梦璋。 在那段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中,这段童谣和背后的导游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段插曲。 上世纪20年代初,导游业在旧时北平虽刚刚起步,却乱象纷呈。社会上的“黑导”,多是饭店里的侍者,只会说几句“洋泾浜”英语。他们把民间传奇和道听途说串起来,编出了一大堆“着三不着两”的故事。 这个叫白梦璋的中年人看不过眼,想要“正本清源”,便开办了北平第一家私人旅行社——北平义导员事务所。 即便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白梦璋也是一个抢手的“海归”。他自小就从登莱普处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然后,留学欧洲十余年,精通英、德、法三国语言。 可作为导游,他并不满足于此。白梦璋常提溜着几瓶“莲花白”,去拜访散落在民间的太监。推杯换盏之际,听太监们讲清宫中的珍闻逸事。再回家写成故事,翻译成英文,教给门下的弟子。 有人劝他:“三爷,老话儿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您可藏着点儿。”对此,白梦璋只是一笑了之。 白梦璋还适时地将一些衣食无着的车夫组织起来,成立“旅游人力车行”,每个人都配发统一的行头:上身是白布长褂子,下身是蓝布肥腿裤,足蹬双开脸儿的千层底黑布鞋,俨然成了北平城一景。 凭借着这些原汁原味的北平风味,旅行社很快闯出了名头。 但随着故宫、天坛、颐和园的相继开放,外国人也看中了北平的旅游市场,英、美、日本诸国的旅行社,争相登陆中国,和白梦璋的导游行“叫板”。 有一次,日本“观光局”的一个日本导游和白梦璋打赌,俩人共同带一拨外国游客,一天下来,看他们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 掌灯之前,白梦璋把老外们带到了北平一家老字号餐馆的门口,那里已经挤满了食客。只听老铺里有人高声叫道:“起——锅——喽!”天井里的窗户一齐打开,随着一股热腾腾的蒸气,用百年老汤烧出来的牛羊肉顿时香味四溢。那群饥肠辘辘的外国游客哪儿见过这阵势,急赤白脸地跟白梦璋要吃食,有的拿到手站在街边就开吃了,还直冲白梦璋竖大拇指。 故事传开,自此,北平导游行里提起“m.c.pai”(白梦璋的英文名),都说是“NO.1”。 白梦璋的孙子白明研究后认为,其祖父那个年代,导游行业其实是个不赚钱的营生,“每天天不亮起来,顶着满天的星光残月上路,晚上披一身暮色风尘回家”。所以,导游们也会带着洋人们,上琉璃厂的古玩店转转,拿点“回扣”。 白明并不为祖父避讳。只是,他觉得这与如今这个行业的坏名声,有着本质差别:“那时的导游,是个口口相传的行当。旅游是本分,领人看古玩是末端,舍本逐末,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抗战八年中,“饿死不当亡国奴”的白梦璋,让自己一手创办的旅行社彻底歇业。有日本人开的“观光局”,派人来“请”他出山,他以年老体衰为由拒绝。 自此,白家月月都得靠典当过日子。“当时玉器行里的人都说玉有"三节":高贵、不阿、纯正”。白明推想,祖父自号“玉三”,多半由此而来。 1949年年初,白梦璋溘然长逝,北平这座城市,很快也改名为“北京”。他所开创的导游业,曾经是古老文明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此时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缓缓关闭。 直到1979年,白梦璋之子白纪元在一份党报的中缝,看到中国国际旅行社招聘导游的启事后,不禁老泪纵横。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白明说:“你爷爷的行当又回来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8 , Processed in 1.0969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