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帮”这个词儿对影视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影迷甚至把看新上映的影视作品中的“穿帮”镜头当成一“乐”。那么,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经历了二百年左右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剧目,这其中,有没有故事和戏词儿上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就是有所谓的“穿帮”现象呢?这里仅举广大戏迷最最熟悉的几出戏为例,来简单谈谈不合情理之处。 《龙凤呈祥》是大家最熟悉的传统剧目之一,久演不衰。在这出戏中,刘备出场时,由于年龄的关系,戴的髯口是黪三,即灰白色的胡子。然后刘备过江,到了乔玄府上拜望,乔玄出于好心,命仆人乔福给刘备送去染胡子用的染料,希望刘备“美容”一番后,能被吴国太和公主孙尚香看中,结果刘备如愿以偿。可是,这出戏非常奇怪的是,刘备自从“甘露寺”一场之后,戴的髯口全部是黑三,即黑色的胡子。后面刘备带着孙尚香逃跑等情节也都是黑胡子。这就让人纳闷了,怎么结婚完了之后,还要天天“装嫩”呢?难道每天都需要骗公主,说自己正在青春么? 《法门寺》同样也是一出久演不衰的老戏,其中搞笑的成分特别多,所以一直深受欢迎。在这出戏里,最搞笑的两个角色,莫过于两个太监,即大太监刘瑾和小太监贾桂。在剧中,贾桂为了讨好巴结刘瑾,一直装傻充愣,卖乖弄巧。先开始太后要听状纸上的内容,刘瑾就命令贾桂去念状子。这是一大段的念白,对于扮演贾桂的演员来说,嘴皮子功夫是需要平常练出来的。后来,贾桂由于收了县官赵廉的贿赂,就抓紧机会在刘瑾面前夸赵廉。贾桂指着赵廉写的公文对刘瑾说:“您看这字儿写得多好呀!”刘瑾当然知道这是贾桂在替赵廉美言,故意反问道:“好是好,真格的,这字儿念什么呀?”贾桂说:“这,这我还真不认得呢!”刘瑾于是哈哈大笑。在这里,又出现了矛盾。到底贾桂是否认字呢?假如不认字,那么状纸上那么多字他是咋念出来的? 《打侄上坟》是一出经典的应节戏,每逢清明时令总有上演。在这出戏里,主人公陈伯愚称呼张公道为“公道兄”,而紧接着又唱:“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陈伯愚年半百(无有后苗)。”这就表明俩人的年龄,实际上是陈伯愚比张公道大很多岁。可见,称呼上的误差亦存在于京剧剧目当中。 其实,京剧中不仅有相当一批剧目是玩笑戏,就是非常严肃的剧目中,由于丑角的出现也显得亦庄亦谐,非常有趣。这些丑角根据自己的临场发挥,作为剧中角色也是经常“跳进跳出”,随处抓哏,经常引起全场大笑。比如《失空斩》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出京剧传统戏,这出戏中的两个老军就是丑角扮演的,不同人的演法不尽相同,但都很搞笑。一般按照传统的演法,当诸葛亮对着两个老军唱完“我城内早埋伏有百万神兵”一句之后,老军甲问老军乙:“看见了么?”老军乙说:“看见了。”老军甲问:“有多少?”老军乙说:“里三层外三层啊!”老军甲:“真的啊?”老军乙:“一个子儿也没见呢!”这时观众就可以有全场的笑声了。其实,还有别的台词,也非常搞笑。老军甲:“看见兵了么?”老军乙:“看见冰(兵)了。”老军甲:“哪儿呢?”老军乙:“太阳出来之后,冰(兵)都化成水了。”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则更为古老。那就是余叔岩先生当年在演出此剧时,两个丑角抓哏更为高妙。老军甲:“看见了么?”老军乙:“看见了。”老军甲:“看见多少神兵?”老军乙:“就看见李佩卿(余叔岩的琴师)在那儿拉胡琴呢。” 所谓戏者戏也,繁体字的写法,左边是一个“虚”字,右边是一个“戈”字。所谓虚动干戈,不必当真。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的形式美足以吸引固定的观众群,所以大家也不会去斤斤计较这些“穿帮”的问题。毕竟,一出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有没有“戏”。尽管传统剧目中有些美中不足,但是并不影响和阻碍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许这种缺陷美的艺术才真正代表了一种纯粹的民族文化。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0 , Processed in 1.1200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