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从小生在外地,或求学、或求职、或求偶移居北京,从此在京生根开花的朋友叫新北京人。对于新北京人来说,北京给人最突出的印象,莫过一个“大”字。大城市、大机关、大马路、大车流、大商场、大学校、大格局、大专家、大学者、大干部、大老板、大牛皮……似乎北京的一切都能和“大”字扯在一起。北京的雄浑壮阔、气象万千,有赖一个“大”字;北京的气宇轩昂、俯瞰世界,有赖一个“大”字;北京人的自豪骄傲、睥睨众生,有赖一个“大”字。虽说这“大”有时不免和大而无当、大大咧咧、大模大样、大而化之沾边儿,但它总体上灌输给人的,是一种巍巍乎仰之弥高的敬畏感,是一种不知不觉眼界见高、胸怀见阔、气象见大的优越感。 在北京说“没多远”、“就在界壁儿”,起码要走出三里地;说“没几个人”、“是一小单位”,去了一看才知道,足有百八十人;说“那人没什么,小打小闹而已”,在外省就是大名鼎鼎的权威人士;说人“没多大实力,是个小老板”,一问才知道敢情单是固定资产就是八位数的主儿。 北京城市的大,难免照出北京人的“小”来。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大有大的不易。因为城市大饼越摊越大,北京人的出行就成了大问题。不管上班上学、无论公交私车,没有个把钟头休想赶到目的地。随便到哪儿办点事儿,多半时间花在路上。遇上堵车,刚赶到单位,人家午休了。眼见私家车塞满马路,可是对于白领、蓝领、灰领来说,买车还是不买,真是个问题。有限的银子买了车子就买不了房子,买了房子就娶不了妻子,娶了妻子就生不了孩子,真是进亦忧、退亦忧,何时而乐耶。因为单位都是“大”字号的,招工进人就全朝“大”了使劲,非大学毕业不要,非硕士博士不要,非百里挑一不要,非有两把刷子不要。想在京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落脚点,真是大不易。因为大商场、大超市、大百货满街都是,大诱惑、大压力、大窘迫就无处不在。钱少了不敢进去,钱多也进不了几回。因为高房价、高利率、高风险同时并存,买与不买都是问题。原想靠个人奋斗光宗耀祖,不想壮志未酬却先要举全家三代之力合资买房,从此背上房奴的雅号,饭不敢吃、门不敢出,人不敢见、病不敢得…… 京城居,大不易,是每一个北京人都真切感受到的。北京有时是很冷酷的,它只相信实力、只承认成功、只把微笑献给使它更加美丽的人。对于那些默默劳作的人,那些需要时间发现和证明、眼下还未功成名就的人,对于那些虽有实力但不过小有两下子的人,京城是吝惜赞扬和肯定的。有人经不起生活的重压,另投二三线城市,或者干脆返回故里。也有不幸的人,从此彷徨、沉沦、迷失在北京的喧嚣和无情之中。 然而北京给人更多的,还是它的大胸怀、大气象、大包容、大接纳、大雅量。北京只相信汗水,不相信眼泪;只崇尚劳动,不推崇空谈。北京给每一个亲近它的人以梦想和机会,但这梦想和机会必须生长在现实的土壤之中,必须用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浇灌和培植。北京没有“无息贷款”,没有“空头支票”,它有时甚至显得很“小气”、很“吝啬”,非要你掏出全部本事和家当,不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多少人在北京实现了梦想,多少人为绚丽的北京梦增添了新的光彩。 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城市,行色匆匆,有时让人看不清它的容颜。惟其如此,才使它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魅力。它是那么的大,使人不用一生的精力去充实自己就不可企及;它是那么的美,使人不用全部心血充盈自己就不配和它站在一起。如今在北京硕大无朋的城郭之下,谁也分不清您是老北京,还是新北京。人们从您间或流露出的东北口音、江浙口音、湖广口音、上海口音,约略能够感到您所从何来,所去何处,能够感到大北京深厚广袤的文化资源,能够体味它无所不包的宽广胸怀。于是,它使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这群新老北京人有了一种特殊的从容和自信,有了一种有别于兄弟省市民众的特殊气质,那是一种海纳百川、气吞寰宇的气度,一种志存高远、放眼世界的情怀。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北京人,没有把北京的“大”转换成大胸怀、大气象、大境界,而是可笑地幻化出“北京大爷气”。泛滥于足球场上的著名京骂,常使文明的北京人无地自容,也使我这个铁杆球迷从此不愿到北京队主场看球——不是不喜欢足球,而是不屑于和那些自己没有实力,又“看不得别人粥碗上起皮儿”的人为伍。这难道就是一部分北京人的素质?遗憾得很,这一部分似乎还不能用“极少数”来概括。对于定居北京的人来说,在享受北京所有美好的同时,还必须无奈地接受这些丑陋,这也是“大不易”的另一面吧。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6 , Processed in 1.09753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