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这个“家”那个“家”不少,但已鲜有藏书大家,其原因大概是现在出版业空前繁荣,公共图书馆遍地开花,任何个人都无需也无能力、无空间去将有价值或自己喜欢的图书“一网打尽”。 可在100多年前的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的藏书家还真不在少数,虽然因社会动荡和发展,这些出自于旧时的官僚、富商和地主大户以及有财力的文人的藏书家或因战争无力维持自己的藏书楼和藏品,或因公共图书馆的出现使私人藏书失去原来的重要性,在抗战爆发之后大量减少,但是,这个时期的藏书家以及他们私人的藏书楼,还是在中国文化的赓续上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说到近代藏书,不能不提天津。自十九世纪中叶国门洞开以后,天津作为“海河之要冲,畿辅之门户”,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人流物流,这里不但有五方杂处的来客,更有不少清末遗老、民国军阀、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实业家、金融家和各界名流,尤其是天津各国租界内市场上时常能够见到清宫遗物、名家藏品,这为天津私家藏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藏宝”契机。 私家藏书应具备可靠的经济来源、重要的古书来源、过人的鉴赏眼光等基本条件,一时间,天津藏书大家“集体扎堆”,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周叔弢、王守恂、李士珍、卢靖、卢弼、金钺、陶湘、章梫、陈宝泉、陈维壬、任凤苞、胡宗楙、徐世昌、徐世章、梁启超、李盛铎、刘明阳等,其中也包括叶圣陶的远亲章钰。 章钰(1864-1937) 章钰其实是苏州长洲人,他是叶圣陶夫人胡墨林的大姑父,日后其孙章熊在一篇题为《纪念我的祖父》的文章中说:“我的第一位祖母姓胡,苏州人,是叶圣陶夫人胡墨林的姑姑,所以叶圣陶先生不但是我祖父的学生,还称我祖父‘姑父’”,此表述应该是准确的。 虽然章钰不算天津最大的藏书家,但他的藏书量也已经十分惊人了,据统计,在1937年他73岁去世时,他所藏典籍古书其中不乏孤本善本有3368本,72782卷,21596册,这些书籍遵其遗嘱在他去世后都由他第二位妻子王丹芬及子女全部赠送给了当时的燕京大学图书馆,后归于北京图书馆收藏,另还有1879种2231件拓片被国家图书馆列为专藏。 章钰藏书处用宋代藏书家尤延之以“以书籍饥当肉、寒当裘、孤寂当友朋、幽忧当金石琴瑟”之语精神取名“四当斋”,不过,他在“四当斋”内不仅仅是藏书看书,他还致力于古书的勘校工作。业界有专家誉其为“除傅增湘外近代校勘史上最大的校勘家”。从目前刊行的《清史稿》“纂修”名单的首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指定文化部用他校勘的《资治通鉴》重印,就可以看出章钰在校勘史上的地位。 而令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章钰还是苏州近现代教育的先驱者。章钰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去往天津的,此前,他于1903年在家乡苏州兴办现代小学堂40所,以此启发民智,所以他是苏州开办小学的创始人,而后被人赞为“姑苏五老”的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以及章钰的长子章元善都出自于章钰所办的小学。 章钰共有6个子女,除章元善为第一位胡氏夫人所生外,其他三个儿子章元美、章元群、章元熙及两个女儿章元淑、章元珲皆为第二位夫人王丹芬所生。 章钰长子章元善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一日(公元1892年10月1日),由于他的祖父章瑞徵曾开设药店,发放戒烟药丸,以解救受鸦片毒害的烟民。父亲章钰考中进士后任职刑部,却因不忍见刑场上的悲惨场景而弃职返回苏州以教学、卖文、鬻字为生,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员,这种家传背景使章元善自小萌生了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无私情怀,并伴随他走过了漫长的慈善人生路。 章元善5岁时进入他家邻近的季姓蒙馆开蒙,14岁进入苏州公立高等小学堂,与叶圣陶、顾颉刚同学,在那里接受了民主与进步的新思想。1908年,考入江南高等学堂预科(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在此认识了赵元任并结下了终身的友谊。1911年8月,章元善考取了清政府公费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卫生化学。在康奈尔求学的日子里,参与了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创办,对当时倡导科学、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章元善(1892-1987) 1915年9月,章元善学成回国。当时他家从北京迁到了天津,他往来于京津两地,从1915年到1922年间,他先后干过直隶工业试验所技士、北洋防疫处化学技师、直隶交涉公署文案(秘书)、直隶公立第一中学英文教员兼教簿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夜校英文教员、北京大学卫生化学讲师、《京津泰晤士报》的《中国名人录》编辑、《华北明星报》夜班助理、天津拒毒会总干事、华北华洋义赈会总干事等。而1920年华北五省的旱灾使章元善第一次涉足赈灾救济事业,他亲眼目睹受灾群众饥寒交迫的惨状,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与社会救济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2年,章元善租得北京本司胡同64号的房屋为其寓所,把家迁入北京,正式就职华洋义赈总会的工作。章元善到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购得北京王府井大街菜场胡同6号的三进四合院作为华洋义赈会的会址。为了把华洋义赈会办成一个职责分明、办事效率高的机构,他根据近年办赈的经验,制定了办事细则。经多次修改后,写成了《实用公团业务概要》,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是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机构运转的说明书。 经历了早期的多次赈灾工作后,章元善意识到:赈灾虽然可以救活不少人,但放赈以后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人民的困苦生活依然如故。他领悟到,单纯救济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于是进一步提出了要防灾,并认为防灾比救灾更重要。在章元善的主持下,华洋义赈会的救灾思路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章元善结识了我国合作事业的先行者于树德,他们二人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了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事业。由于在合作事业上的巨大贡献,1935年11月章元善应邀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合作司司长,开始步入政界,离开了华洋义赈会总干事的位置。1945年9月15日华洋义赈会在重庆组建临时执委会,章元善再次被选为总干事。10月下旬,章元善飞赴北平筹备恢复会务事宜。但是不久以后,国内战火重起,华洋义赈会再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章元善在第二任总干事任期内毫无建树,只是最后负责结束存在了30年之久的华洋义赈会。 1949年8月24日,上海一些报纸刊登了由华洋义赈会总干事章元善具名的一则启事。全文如下: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启事,本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征得13处省分会一致同意,于1949年7月27日宣告解散。并将所有剩余资产包括坐落北平菜场胡同6号之房地产,一并移交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营业,继续为人民服务。除办理移交外,谨此宣告。总干事章元善 这是章元善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华洋义赈会的公告文字中,从此以后,这位为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慈善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结束了华洋义赈会以后,章元善作为民主建国会的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历任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11月,章元善被任命于政务院参事,直到1955年1月离休。离休后,章元善过着安逸的赋闲生活,学习、作诗、会友,参加民建的活动,但与救济和合作事业渐行渐远。1987年6月5日,章元善病逝于北京复兴医院,享年95岁。 章元美是章元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章钰第二位夫人王丹芬所生的长子。章元美的儿子章熊生于1931年,他毕生从事语文教育及研究,是中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身前享受国家级专家特殊津贴。他曾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考试研究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主持全国语文高考多年。章熊于2019年去世,享年88岁。 章熊(1931-2019) 章熊生前曾以口述形式记录下了他的家族和人生,在这本书名为《章熊口述—记下我的足迹以俟来者》的书中,章熊回忆了他与中国语文教育的泰斗级人物叶圣陶、吕叔湘的交往,尤其是他提到他自己的语文教育的思想来源很多是得益于吕叔湘老的指点,所以,章熊也是叶圣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传承者。 有意思的是,章熊知道叶圣陶是他的亲戚,但可能不知道,兜兜转转绕了很大一个弯,其实吕叔湘也是他的远亲(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若信息有误,欢迎留言指正,图片来自网络)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7 21:47 , Processed in 1.08008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