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文物大事记(1)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


商代 在今河南省安阳殷墟,曾发现殷人保藏典册的府库。


商周时代 王朝设有专官保藏国家典册、庙堂重器。


《周礼》记载:“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


《春秋·桓公二年》记载:“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于太庙。”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国语·鲁语》记载了孔子鉴定古物的故事。


《墨子》记载:“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


《韩非子·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


《吕氏春秋》记载有古物情况。


公元前154年 西汉前元三年


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故居,为自己建富殿时,在一堵夹墙里发现大批用古文写成的古书,有《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几十部。刘余把现的典籍还给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孔安国把它献给朝廷,希望立于官学,广为流传,但未被采纳,即私下传授弟子。


公元前91年 西汉延和二年


司马迁论次先人旧闻,作《大史公书》百三十篇,后称《史记》。司马迁亲自考察史迹,在《史记》中记载有古迹、古物。如:“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等等。


公元83年 东汉建初八年


班固撰著《汉书》。该书不乏引用金石资料,并记载文字考释等。


100年 东汉永元十二年


许慎撰著《说文解字》,注意收录出土的鼎彝等古文字。121年完稿,遣其子进上。

279年 西晋咸宁五年


是年十月,汲郡汲县(今河南省汲县)一魏王墓被盗,出士一批竹书。晋武帝命把所出之物全部“藏于秘府”。每简长约合晋尺二尺,战国古尺二尺四寸。一简40字,分两行,每行20字。简文用古文书写。荀勖等人从太康二年(281年)至永康元年(300年)才把所见竹书整理完毕,共编定古书16种75篇。包括《易经》、《穆天子传》、《周书》、《国语》、《竹书纪年》等,计10余万字。


295年 西晋元康五年


十月,“武库火……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孔子履尽焚焉。”


445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


范晔撰著《后汉书》。该书《南匈奴传》记载:“制衣裳,备文物。”


452年 北魏兴安元年


是岁,麦积山复修佛图,修复被毁佛像。


524年 北魏正光五年


是岁,郦道元完成《水经注》一书。它记迷了各地古代城址、陵墓、寺庙,碑谒及其它古迹,亲自考察者甚众。


555年 南朝梁承圣四年


是岁,梁元帝萧绎之侄萧譬,在西魏大将于谨所率五万军队配合下,围攻梁都江陵。萧绎在投降之前,令聚宫中所藏书画宝籍10余万卷(有言24万卷)付之一炬。遂使自汉以降,历朝精心收藏的瑰宝毁于一旦。又据载,江陵城破,于谨从灰烬中拣得残书4000余卷。


589年 隋开皇九年


四月,“毁平陈所得秦汉三大钟,越三大鼓。”十一年正月,“以平陈所得古物多为祸变,悉令毁之。”


847--859年 唐大中元年至十三年


此间,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共10卷。前3卷为论述部分,4一10卷为史传部分,汇集自传说时代至唐会昌年间的画家370余人,将姓名、事迹按朝代排列记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术史论著。


860--874年 唐咸通元年至十五年


此间,张彦远辑《书法要录》共10卷。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学论著汇编。


892年 唐景福元年


是岁,李氏重修敦煌莫高窟洞窟。
 
948年 后汉乾祐元年


是岁,修饰敦煌莫高窟窟宇。


955年 后周显德二年


九月,“勅两京诸道州府铜像器物诸色,限五十日内并须毁废送官。”


1035--1227年 宋景访二年至宝庆三年


此间,西夏侵据,敦煌莫高窟佛窟继续兴造和重修。


1063年 宋嘉祐八年


是岁,欧阳修撰《集古录》成书,共10卷,收录周秦至五代的铜器铭文和碑刻拓本跋尾共400余篇,其中铜器20件,余均为碑刻,所收皆嘉祐、治平年间在卷轴上自题的跋尾,内容偏重于评论。它是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


1037年 宋元祐二年


冬,西安碑林创建。


1092年 宋元祐七年


是岁,金石学家吕大临撰《考古图》10卷及释文1卷。书中收录有当时宫廷及私人收藏的古代铜器和玉器,每器皆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并作一定考证,对收藏处和出土地可考者亦加以说明,总共目列224器,实收234器。书前所举的“所藏姓氏”,除秘阁、太常、内府外,凡38家。私藏各字以庐江李伯时所藏最多,共62器。所录出土地可考者,计90余器,以陕西居多。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098年 宋元符元年


是岁,灾,麦积山石窟堕坏寺宇。


1111--1118年 宋政和元年至政和八年


此间,上方所贮至六千数百古器。“宣和殿后,又创立保和殿,左右有稽古、尚古、博古阁以贮之。”


1120年 宋宣和二年


夏,内府编纂《宣和画谱》共20卷。将有宋以来收集的名画6396轴,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鱼龙、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类著录。


夏秋间,内臣奉命编纂《宣和书谱》共2。卷。记载徽宗时内府所藏名家法帖。


1123年 宋宣和五年


徽宗敕撰、王黼编纂的《宣和博古图》完成。编纂始于大观元年(1107年)。该书共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的铜器839件,为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分为鼎、尊、罍、彞、舟、卣、瓶、壶、爵、斝、觯、敦、簠、鬲、鍑及盘、匜、钟罄錞于、杂器、镜鉴等,凡二十类。每类有总说,每器摹绘图像、勾勒铭文、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考证。所定器名如鼎、尊、爵等,多沿用至今。


1125年 宋宣和七年


赵明诚撰《金石录》成书于宣和未年,实为与妻李清照合著,体例仿欧阳修《集古录》。全书共30卷。前10卷为铜器铭文和石刻之目录20条。第1到17条为铜器铭文,第18到20条为先秦至北宋的1900余种石刻目录。后20卷是就部分古器物和碑刻所写的题跋502条,汇集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碑刻目录和研究专著。

1136年 宋绍兴六年


是岁,敛民间铜器。二十八年(1158年)出御府铜器千五百事泉司。


1144年 宋绍兴十四年


是岁,薛尚功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共20卷。据今本统计,共收录铭文511件,其中除石鼓、秦玺、石罄和玉琥共15件外,绝大部分为商周铜器铭文。在宋代著录铜器铭文诸书中,此书收录资料最丰富,编次亦较有条理。


1158年 金正隆三年


是岁,金“诏毁辽宋所得古器”。


1166年 宋乾道二年


是岁,洪适著《隶释》,共27卷。它及后来成书的《隶续》,共著录汉碑碑文、碑阴等258种,魏、西晋碑17种,同时收录汉晋铜器、铁器铭文及砖文20余种。用图表示不同形式的汉碑,亦著录汉画像石,为其它金石著作所少见。每种碑文之后,附有论考。它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


1225--1264年 宋宝庆元年至景定五年


此间,临安书商陈思编辑《宝亥丛编》,共20卷。著录从秦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石刻文字的目录,亦包括少量铜钲、铜钟、铁器的铭文,以及一些法帖。它是当时中国各地(包括黄淮以北地区)碑刻的总目。


1351年 元至正十一年


是岁以前,速来蛮西宁王重修敦煌莫高窟。


1363年 元至正二十三年


是岁,葛逻禄乃贤(清人译为郭啰洛纳新)撰著《河朔访古记》,共16卷。他突破了宋以来金石学家专门考订铭刻文字的学风,而注重古迹的实地调查,访古于黄河流域及北方各地。特别注重对古城郭、宫苑、寺观、陵墓等遗迹的考察,搜求古名碑,检核文献记载,加以考订,终撰成此书。它是记录并考订古遗迹和古碑刻的重要著作。


1388年 明洪武二十一年


是岁,曹昭撰著《格古要论》,共3卷。上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分古琴、古砚、珍奇(包括玉器、玛瑙、珍珠、犀角、象牙等)、金铁四论,下卷分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共13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物鉴定专论。


1602年 明万历三十年


是岁,吴氏宝古堂刻本《古玉图》问世。朱德润撰著,共2卷。所收之图,是在燕京诸王公家及秘府过目之古玉。上卷收录璧、环、带钩等17器,下卷收录佩、充耳、哈琀等23器,记录尺寸、形状及玉色,有的注明收藏家。它是传世较早的元代金石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著录玉器的书。


1625年 明天启五年


是岁,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碑立于建中二年(781年),全高约2.80米,宽约0.85米,厚约0.16米。碑文颂扬景教在中国传播流行盛况。
 
1679年 清康熙十八年

是岁,宋大理国碑刻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重新出土。此碑为段氏政权与三十七部会盟时所立,又名“石头城会盟碑”,立于大理国第五代王段素顺明政三年(971年)即宋开宝四年。碑高 1.25米,宽0.85米,厚0.16米。全文212字。

1705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

十月九日,礼部侍郎仍管国子监祭酒事孙岳颁等奉旨纂辑《佩文斋书画谱》。

1715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是年以降,在明代一度荒废的敦煌莫高窟,又受到注意。雍正年间督修敦煌城的汪漋,发现《李氏再修功德碑》和莫高窟壁画,并写诗盛赞敦煌艺术。

1725年 清雍正三年

是岁,设沙州卫,地方官吏开始注意保护莫高窟,清除窟内流沙。

1747年 清乾隆十二年

是岁,弘历帝收得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视为稀世珍宝,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取名“三希堂”。


1751年 清乾隆十六年

是岁,梁诗正等奉敕编纂的《西清古鉴》成书。共40卷,收录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含铜镜),多为商周彝器。另附钱录16卷。内容编排体例仿《宣和博古图》。但图像大都缩小,无比例,铭文和花纹失真,释文、考证错误颇多。它是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

1754年 清乾隆十九年

是岁,《石渠宝笈》编纂成书,共44卷。奉敕编纂者有张照、梁诗正等人。它是清代著录书画的专书。

1767年 清乾隆三十三年

是岁,乾隆庚辰科进士毕沅任陕西巡抚。他维修华岳庙等名迹,收碑碣储学宫(今西安碑林),收藏、研究金石、书画,踏勘、保护名胜古迹。他收集上自秦汉,下迄金元的陕西金石700余种,编撰成《关中金石志》,共8卷。又撰著《关中胜迹图志》,共30卷,收录西安等12个州府的名胜古迹。与省僚集议决定,对陕西的古陵园和重要历史建筑,都要划定范围,安立界石,设专人保管。

1774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是岁,朱琰著《陶说》初刊本问世。作者旁征博引,详论古今,对中国陶瓷工艺史、艺术史、经济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有颇多的独特见解。它是中国第一部陶瓷史专著。

1793年 清乾隆五十八年

是岁,王杰等奉命编纂《西清古鉴甲编》成书,共20卷。收录内府续得的商周至唐代铜器944件,另附收唐宋以后铜器和玺印等31件。之后,仍由王杰等编纂《西清古鉴乙编》,收录藏于盛京铜器900件。清廷还将所藏铜器600件及铜镜101件编为《宁寿鉴古》16卷。此三部书编写体例、收器真伪杂揉等,一如《西清古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7 12:29 , Processed in 1.0744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