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湃”,不是时髦话英语“再见”的汉译“拜拜”;“湃”这个字也不能照着“汹涌澎湃”的念法作Pài。在京语里,应当念作bá,动词,指把东西放在冷水或冰块里,使之变凉(放在冰里,又谓之“镇”,如“冰镇啤酒”,“冰镇酸梅汤”)。在没有电器冰箱的年月里,这“湃”,无疑是保存食物或吃冷鲜的一个好办法。《金瓶梅词话》里,就有这样的句子: 把这梅汤放在冰内湃着你吃。(第二十九回) 有梅汤提一壶来,放在这冰盘内湃着。(同上) 秋菊掇着果盒,盒子上一碗水湃的果子。(第二十七回) 又如《红楼梦》: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第三十一回) 注意,这句话里的“才刚”也是北京人爱用的句式,而不像通常所说的“刚才”。 “湃”还有“刷洗”的意思,义同山东方言里的“摆”,当然,也不是“使之变凉”了。如(儿女英雄传):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胡子,放在凉水里湃了又湃,汕(涮)了又汕(涮)。(第十六回) 前几年颇能打动人心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上海人王亚茹,也说“湃”:(牛)奶在那儿用凉水湃着呐,吃的时候,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了。(第四集) 这是没有冰箱时,降温食品的权宜之法。不过,南方人终究还是南方人,京语“湃”字用对了,可是下边的“烫”就露出了地域痕迹。北京人在这里从不用“烫”,而说“热”,“在炉子上热一热”,“用开水热一下”。 由“烫”我又想到了“烧”。老北京人说“在炉子上坐点开水”,“坐壶开水”。从不说“烧水”。可是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大多数人家儿都使上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烧水”一类的言词,已逐渐地打入了北京的老式家庭。您不见,老北京人用的铁烙铁“烙”衣裳,现而今都改成了用电熨(yun)斗“烫”衣裳了么。 “烫”是上海方言,《简明吴方言词典》就收有这个词语,注音是t‘ao(国际音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