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是北京西郊的自然风致园林,在山麓间密茂的丛林里点缀着许多组建筑。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代统治者初建香山寺,并作为皇帝的行宫。大规模扩建,则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这里创作了”二十八景”命名为静宜园,作为情代皇帝避暑消夏的离宫,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园(万寿山)共称为“三山”。 静宜园在香山东麓,环境幽静阴凉。园中许多当年的建筑,都先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一一焚毁,残留至今的只有几处个别的砖石建筑。现在园中几组有名的建筑,多是辛亥革命以后一些军阀官僚买办建造的私人别墅和”慈善机关”,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园中现存的清代建筑,有昭庙(宗镜大昭之庙)、琉璃塔和见心斋一组小园,昭庙是一座喇嘛教建筑,东面是一座琉璃牌坊,西面山腰上则是一座七层琉璃塔。塔下加木构廊庑(这种砖石砌的塔,下面加木构廊子的作法,是清代独创的),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矗立在丛林之间。 见心斋一组,是以楼树亭廊围成的水庭为主题的小园。小园周围布置有叠石假山和山路。静宜园全园景点中,现在还存有几处有名的叠石,“璎珞岩”便是一个人工假山的佳作。山路的开辟也是曲折有致,在联系各组景致和引导游人观赏上,可以说是很成功的。 香山,在各个季节里都有它不同的景色。特别是在秋季,天高气清,红叶逼山,的确是十分美丽的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