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夏日忆冰窖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吴秉林

    我从小出生在北京前门大街东侧胡同深处有一个叫冰窖厂的胡同里。现在名称依旧,只是旧貌换新颜了,那时我家的门口正对着冰窖厂约有2米高的土墙。一到夏日炎炎的日子里,我就想起儿童时生活在那冰窖厂的日日夜夜,奇怪的是越回忆,略经梳理的思绪越清晰,这里既有童年的回忆也有成年后知识和民俗文化的累积,使之更加完整充实。

  由于小时多年生活在冰窖厂附近,并时常能溜进去玩,对这里的情况也较清楚。这是一个露天式的冰窖,实际是一个大坑,坑池有四壁,一边有一个溜冰运输的两级坡道,类似今天的楼梯,只不过无台阶,冬夏采冰出冰均从此处出入。无窖顶只在冬季采冰结束装满冰窖后,临时用竹竿、杉篙,搭个架子盖上苇席茅草,抹些泥或培土,用于保温、隔热护冰,那种茅草被冰水沤过的气味时至今日对我而言仍然如临其境。现在根据当年的容量,贮冰能有上千立方米之多。北京谚云:“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在农历十二月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北京最冷的日子,在老北京也是采冰人最忙的时候,因为此时冰冻得最结实冰层最厚,质量也最好。在历史上城区分布冰窖较多。查阅《大清会典事例》云:“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我家门口的这个冰窖就是正阳门外冰窖之一,其他的我都未见过,明清年间的冰是一种宝贵资源,只许官采,不许民采。到清末才允许平民百姓私人开采贮冰,采冰人称为冰户,卖冰的铺户叫冰局。采冰作业一般都在北海、中南海、筒子河、护城河上。

  从前北京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到了“三九”寒天,冰冻有二尺厚,旧时采冰人就是在“三九”天作业的,采冰人身着破旧大棉袄,下穿缅裆裤,脚上穿一双用草编的棉鞋,并用破皮子包裹起来,用以防水防滑防寒,腰上系一根草绳,手握一杆冰煞是威武。当时采冰人的劳动极为艰苦,他们采冰、运冰、起冰全靠手工操作。

  清朝时藏冰业高度发达,尤其在京师周围,冰的供应量十分充足,致使小商贩走街串巷叫卖“冰核”,人们只需花几文钱,便可吃上一小块冰核。那时看到晶莹剔透的冰核煞是诱人,如果把这些冰化成水也是不干净不卫生的。但当时人们也不考虑这么多。记得我家在夏日炎炎之际也用冰,一是买冰放在冰桶里冰镇饮料和水果,盛夏时日,喝上杯冰镇酸梅汤别提多惬意了。再一个就是我的一位亲人正好在夏季死去,在入棺前,停尸的房子大大小小的碗盆均放上冰块,为降低室温,保护尸体不腐坏。

  解放后,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兴旺,人民政府在冰窖厂的旧址上盖了一所冰窖厂小学。现除了地名尚存,60岁以下的人谁也没见过那儿的冰窖厂。冰窖还有一个雅名叫雪池。典出于“雪窖冰天”谓严寒之天地也。今雪池胡同尚存一处京城惟一幸存的冰窖遗存,是清朝康熙年间修造的,位于北海东门外。据悉:北京市政府将在奥运会以前对雪池胡同一带整容,整旧如旧,这一景观的恢复将是京城百姓一大幸事,我们翘首以待,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幸福的,未来是光明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12:28 , Processed in 1.1160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