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椿树上头条1号的记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曹立先

    讲述院子的故事

  也许这个院落已经颓废,也许这个院落已经风华不再,也许这个院落曾经的光彩掩蔽在由不同的年份、四下搭盖了的小房、厨房、接出的廊子后面……就像每个人都曾年轻,有的人也曾有过绝代风华。岁月不再,感情却怎能轻易流走,更何况,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太久的岁月、太多割舍不下的情感。我们开设了“日子·院子(宅·院·生·活)”这个栏目,希冀将您曾经生活过的院落的历史、人文、花草、树木、邻里、生活记录下来,留给我们不曾有过四合院生活和记忆的后人……

  过去宣武区的椿树地区有椿树头条、二条、三条,头条又有上头条和下头条两个胡同。当年,我家就住在椿树上头条1号。那是一所五进的不规则四合院,分为前院、中院、后院、西院及小后院。每进院子基本上是北房三间、西房两间、东房两间的模式。据家人讲,1号院始建于明朝,原为绩溪会馆,是安徽绩溪人进京赶考居住的地方,而且在后院的正屋还供奉着几尊佛像,供赶考人祈祷,以保佑科考成功。后来逐渐变成了大杂院。

  我的祖父系安徽绩溪人,自幼在老胡开文杭州分店学徒,精通笔墨的发展历史及制造工艺。他从1930年起任位于当时北平前门区琉璃厂250号(即现东琉璃厂50号的静雅斋)北京老胡开文湖笔徽墨店经理,经乡友介绍于此定居。

  1号院住户的数量一直比较稳定,多时十五六户,少时也有十二三户。老住户中大多祖籍安徽绩溪,他们是随着上辈或自行来京谋生的。像西院住着胡适的堂侄胡思孟一家;中院住着经常辗转于京城劝业场、庙会,人称“金刚眼”的算命先生章谊人;后院曾住着胡适的堂弟胡成之一家;大后院住的汪家,曾以养蜜蜂、养奶牛、做小买卖为生。解放后,又有一些非绩溪人由本市或外地陆续迁入、迁出。

  我家最初住在西院,而且整个西院只有我们一家,所以家人可以充分利用:北房三间为正房,居中一间做客厅,两侧的用于居住;西房两间做仓库,放些闲置物品;东房两间当厨房,一间做饭,另一间存放煤球、蔬菜。由于房屋足够使用,院内无需再建其他建筑,因此院中的空间较大。从小好动的父亲不仅在这里学会了骑自行车,还自己种植过许多植物。当时的西院充满了田园气息:冲天的向日葵和低矮的西红柿直接在地面种植;父亲在院中自制了葡萄架,又在北房前搭好支架,使葡萄、丝瓜等攀援型植物的枝茎能够顺势生长,同时利用其枝叶遮阳避日;石榴则用大花盆种植。每到收获季节,这些水果和蔬菜或自家留用,或送给邻居,都能派上用场。

  1958年,我家又搬至后院,但仅住在三间北房居中那间,约有20多平方米。这时后院已经有了三四户人家,有的还搭建了小厨房,再也没有西院那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了。从此,父亲不能种植了。

  祖父一家有四口人,姑姑和父亲都出生在北京,祖母终生操持家务,姑姑195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父亲则在某中学教书。1970年我出生了。由于祖父中年得子,且父亲又是独子,而我是长孙,因此祖父、祖母在世的时候都很疼爱我。据家人讲,在我没上幼儿园的时候,一直是由住前院的单大妈看着。每天早上,祖父、祖母把我送至严家后,不忙着回家,而是“监督”单大妈护理我,直到中午吃饭才离去。后来,祖母去世了,祖父觉得寂寞,便开始看着我。在我的记忆中,每天早上,他为我穿衣、洗脸、准备早点,一切妥当,把我抱到座椅上,让我趴在八仙桌上看小人书、玩积木、乱写乱划,自己出去散步。刚开始我并不适应,祖父一出门就从椅子上慢慢挪动下来,在屋里走走,到1号院大门口看看,想出院但胆子小又不敢,只好又回去。就这样,我养成了一个人能坐得住的习惯。那时只要我在家,祖父从不锁门,因为常常会有一些南方来的朋友以及熟识的书法家、画家来我家找祖父送特产、字画、聊天,祖父总要叮嘱我对人要客气,甚至把对方称谓告诉我,把回赠他们的礼物也准备好并告诉我存放地;一般10点钟左右祖父回家,戴上老花镜看一会儿订阅的《参考消息》后做午饭。午饭经常会有炸花生米和豌豆汤。他炸的花生米又香又脆,用南方做法调制的豌豆汤鲜美可口。

  大一些了,我想和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祖父只允许我下午到隔壁邻居家里,与他家上小学的女儿玩,但傍晚五点以前必须回家。有时我玩上瘾忘了时间,祖父也不找我,只是在自家门口操着南方普通话大声说道:“立先,鞭子嘞!”听罢,我赶紧就回家了。再后来,祖父的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父亲把我送到位于八宝甸胡同的永光寺幼儿园。记得那时幼儿园每天管三顿饭,可我从来没吃过周六的晚饭。因为周六祖父自己在家里包饺子,让父亲骑自行车接我回家一起吃。

  祖父爱带我去照相馆拍照,常去位于骡马市的新光照相馆。小时候,因为姑父是解放军,每次他来我家,看着他那身军装,我羡慕极了,便立志要当解放军,因此,相片上的我不是身穿军装,就是手握枪支。照完相祖父还要带我去食品店买一些老北京糕点当早点吃。1977年5月祖父去世后,基于一些特殊原因,我家搬离了1号院。

  2000年,我曾故地重游,却发现旧景全无。经多方打听,得知这里已于1997年拆迁,椿树上头条、二条、三条从京城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新建了椿树园小区和庄盛崇光购物中心,老邻居们也搬至丰台区的右安门、滨河路等地。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对往事的记忆仍历历在目、难以割舍。每当回想起住在椿树上头条1号的情景,回想起最美好而短暂的童年,我仿佛弥补了内心的一种欠缺,得到了心灵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它真、它纯、它无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4 , Processed in 1.08867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