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3213|回复: 3

香山慈幼院五十,六十年代全体教职工合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2-5 1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山慈幼院五十,六十年代全体教职工合影照

香山慈幼院五,六十年代全体教职工合影照

香山慈幼院五,六十年代全体教职工合影照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发表于 2013-2-11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djzj 于 2013-2-11 22:27 编辑 + i5 d/ a4 o* S/ b. h/ o8 T

- }, }* x1 ^+ R0 f8 c% g; n! K共一百六十七人
$ b. l6 I& M/ |5 B. e9 j9 Q明显有个小孩2 e$ I' {9 ?, t
照片比较小
0 I# i- `- V2 M8 }' n/ o认不出老师来
/ I$ N$ ~6 I8 A$ x7 R2 C* U# w老香山慈幼院的职工应该也在里面% o8 i5 n' Q2 ]3 D3 U
比如于院长,蒙养园的主任范淑懿......- P9 V# I& s1 M4 A7 P- N
后来他们才退休2 d" p1 }* A0 O+ s
照片拍摄于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六日(农历腊月廿八)
- ?& _2 b* D/ Y第二天就是除夕
发表于 2013-10-16 13: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1955-1956年毕业于香山慈幼院小学部的六甲班。这个照片里的老师与工友,可能大部分都是以后进来的吧?我是在1946年以前进入的香山慈幼院,当时是在香山……后来,毛的汽车团把我们迁移到了西安门。再后来就是周总理把我们迁移到了现在的——甘家口与马神庙之间的白堆子。谢谢2013-10-16$ e) f7 z$ ^; g
发表于 2013-10-19 06: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20年至1937年间的香山慈幼院人……可能已经是所剩无几了吧?1945年至1956年毕业的香山慈幼院人……最少也是70岁了吧?这个就是历史……老北京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随着岁月在流失、湮灭。
香山慈幼院的意义在于——民国第一任总理……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私人钱财奉献出来建立一所当时教学质量以及生活待遇最好的孤儿学校。
民国的冯玉祥将军能够出资给香山慈幼院的孤儿……
民国总统(徐)能够出面与清皇室恰谈,动员皇室把整个香山让出给香山慈幼院建校……
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无助的孤儿……
1949年共和国建立,周总理让国务院拨地60亩,拨款数亿元,给香山慈幼院在马神庙东侧,甘家口西侧——建立了仿苏式的新校舍,1954年建成——入校学生800人。
不过呢,800学生的成分不同了……因为解放了,没有孤儿了?所以入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公费生——必须是经由北京市委审批同意的军政官员的子女。
这样,香山慈幼院的学生就由3部分组成……
1、原来在校的少量的孤儿,以及在1954年从北京儿童教养所转过去的(数量极少)已经改掉劣迹的孤儿……
2、原来在校的自费生,就是历史上香山慈幼院里的附生。
3、公费生——国家出钱的军政人员的子女(不是孤儿)。
1954年间,第一类学生约占10%;第二类学生约占10%;公费生约占80%……
当时的自费生每月交钱10元(包括吃住教学)。
公费生……国家每个月给香山慈幼院15-18元(每个公费生的吃住费与教学费)。
但是,不论是免费孤儿,自费生,还是公费生——在香山慈幼院里没有任何的差异!任何的公费生也并没有丝毫的特殊优越感!香山慈幼院依然是保持着平民学校的风格……
当然,1966年以后的香山慈幼院……学生见面就是我爸比你爸官大了……环境造化人呀?
待续2013-10-19

, B. p" h9 V0 Q. [(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9013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02:53 , Processed in 1.190967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