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2|回复: 3

转贴;西单和二龙坑中间的大木仓 王爷府变教育部[含3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1-2-25 1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单和二龙坑中间的大木仓 王爷府变教育部原创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2020-03-31 18:13:45, \! f+ B5 a  o3 N, Y

二龙路


% g8 P  S+ P7 e) ?
老北京粮仓库房多,以“仓”和“库”为名的胡同遍及京城内外。据统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北京城,胡同街巷名字里带“仓”字的就有60多条。
但并不是每个带“仓”的胡同都有粮仓库房,西单北大街西侧、二龙路东侧的大木仓胡同就是一个例外。
大木仓胡同在明代就已经形成,在清乾隆十五年地图上标记为打磨厂,顾名思义,胡同里有很多打磨石器、铁器的工匠。后被讹称为大木厂、大木仓。

左:清嘉庆时间京城全图;右:京师城内首善全图


- i* X- g+ F3 R# [
大木仓胡同原本很短,也很弯曲,只有如今一半的长短,直到1965年,将新皮库胡同并入,才有如今东起西单北大街,西至二龙路的规模。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大木仓和新皮库胡同

( P$ ~5 F  Y4 g, g1 o2 k
而这后来并入的新皮库胡同则是条很年轻的胡同,1911年才因在皮库胡同之北而得名。
如今,胡同毗邻西单北大街,东口路南是西单大悦城,路北是菜百、波司登、稻香村、西亨,每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往西走,有几家酒店(山水、泛太平洋、如家)。

" i# L6 O" {3 E7 a, n: h
, r5 v3 r- t) N2 z! r
过了华远街和大木仓北一巷的路口,画风突变,短短几百米,不仅挤着两座中学(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和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不过两座学校已经合并了),国家教育部也在这里,可谓学风浓郁。

大木仓胡同两侧的二龙路中学和北师大实验中学


( }2 u* p  T  t9 w$ A( i
要说历史悠久,就数国家教育部和二龙路中学这片地方了,清代时这里曾同属一座王府。
, s: C" }( {) k) ^8 X/ \* v
明代:从龙之功姚广孝的府宅
在明代,胡同里有明成祖朱棣心腹谋士姚广孝的府宅。

明成祖朱棣和姚广孝


6 C5 l8 _0 m+ M$ D! y" w
姚广孝本是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年间,道衍和尚随燕王朱棣到北京,住进了大庆寿寺(后来的双塔庆寿寺),而燕王府就在庆寿寺不远的灰厂街(即今府右街),两者之间不过一箭之遥。
2 d# ~! m6 A. e  Y7 [4 D" f% l

7 G' `3 r) I$ M: ~
朱棣的燕王府(元代太子府)、姚广孝所在的大庆寿寺,以及朱棣为姚广孝所建府宅的地理关系(仅示意)。底图:1752年北京最早带经纬线的地图。
基于如此密切的交流,姚广孝才有机会说出“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的谏言,以致改变了整个明朝的命运。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赐名广孝,并在如今大木仓胡同的位置为其建府。

0 s1 s( R. V+ ^' C& M/ W" J清代:铁帽子王郑亲王府 曾有京城最优花园
到了清代,这里成了“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和硕郑亲王的府宅,是座十分气派的大宅子,郑亲王甚至还曾因府宅逾制被罚。

如今的郑王府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不过这座临街门是1933年建起的)


4 L2 P+ `7 P2 ]* c
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之子、后金四大和硕贝勒之一的阿敏之弟。崇德元年(1636)因功勋卓著晋封为和硕郑亲王,并以亲王爵世袭罔替。他曾与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地位显赫一时。
郑亲王府最为人称道的是其花园——惠园,在整个北京城的王府里都算得上佼佼者。修建这座花园的是第八代世袭王爵的德沛,据相关资料记载,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啸亭杂录》载:“邸库中存贮银数万两。王见,诧谓其长史曰:‘此祸根也,不可不急消耗之,无贻祸后人也。’因散给其邸中人若干两,余者建造别墅,亭榭轩然。故近日诸王邸中以郑王园亭为最优。”

惠园跨虹亭 Professor Siren/摄


. I" W) S9 b& S. z* C0 u/ f+ F- f

惠园天春堂 Professor Siren/摄

  ?$ W9 f) S/ H: Z
而这座京城“最优”的花园,“引池叠石,饶有幽致”,甚至还有一条瀑布,这在整个京城的园林之中都实属罕见。而这便是借助了地利:郑王府西临二龙坑,多河槽和水坑。
《履园丛话》记载,其“园后有雏凤楼,楼前有一池,水甚清冽,碧梧垂柳,掩映新花老树之间。……楼后有瀑布一条,高丈余,其声琅然,尤妙。”

惠园净真亭 Professor Siren/摄

2 ]. g% S) H( S1 [

惠园西仙楼 Professor Siren/摄


2 V2 q  L" A- F; C
据传这花园还是清初造园家李渔设计的,而且是他在京城设计的三园之一,另外两座是半亩园和芥子园。除了造园,李渔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所作的《芥子园画传》不知成为多少国画大家的“启蒙之良师”。

+ D, Y3 Z4 `9 A$ I% e- x% n+ h
! |5 _' j0 Q5 v! m7 n( F
如今惠园所在已经成为二龙路中学,而其中的假山湖石则是在70年代被拆搬到了东单公园,瘦皱漏透,俱是佳石。

东单公园东门入口处的太湖石,可能就来自郑王府

. Y0 n. ~( ?# r3 F, H* s
到第十三代端华,作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参与了“辛酉政变”,被慈禧太后革爵赐死,郑王府被朝廷收回,一家人被迫迁至西单北大街东侧的馓子王胡同(今东槐里胡同)。同治三年(1864 )郑亲王爵才得以恢复,同治十年(1871)才被发还府第家产,重新住进大木仓胡同的郑亲王府。
而后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和其他的王爷一样,王府没了经济来源,末代郑亲王昭煦先是将王爷佛堂卖给了新街口南大街的高阳李家,后又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以此借银两维生。1925年王府又赁给了中国大学作为校址,从这时起,大木仓胡同的学风逐渐浓郁起来……
: k* j2 J3 u+ f
中国大学 36年校史24年在郑王府
中国大学最初是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马邻翼等人一起规划,想要发展“救国济世之学术,培养建国护党之人才,为群众之领袖,作改造之先锋”,进而真正实现民主革命建国理想的高等学校。
学校最初名为“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中国大学),联系上面所说的几位创办人,您大概应该能猜到和国民党有关。确实如此,“国民”取的就是“则吾校诚为国民党惟一之大学,国民党惟一之教育机关,亦即国民党惟一之精神寄托之地”的意思,牌匾由黄兴题写。
7 Z6 b9 I: k# Y! N& ]1 \9 E- m
0 j$ n3 @9 `2 u4 O% `" J
在国民党的推动之下,这所官办的大学顺利开办起来。但随着袁世凯上台,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一些校董受到袁世凯政府的通缉迫害,相继离开北京。同时收回了开办经费,学校由官办改为民办。
官办和民办学校最大的区别便是,民办的办学经费需要学校自己筹集。而当时正处于政党动荡之时,校董几番轮换,学校经营十分困难。但经几届校董多方筹措,以及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和校务更新,学校终于初具规模。
1925年,随着学校的发展,原本前门内西城根愿学堂的旧址地界狭小,不敷应用,于是迁到了“府第宽敞,房宇伟丽”的郑王府来。

郑王府正殿(五开间,带丹墀)


% q8 [, L) Q" B! S+ ]
1928年,国民党革命军进驻北京,南北统一,中国大学也因是由国民党一手创办的关系,地位安定下来,经费也逐渐充裕起来,学校进入校务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除了校务,大木仓胡同的校园也进行了改建,如今教育基金会的大门(临街门)以及门口的两座铁柱门灯,便是那时建起来的。

中国大学临街门,1933年建

5 N: s( K% E  |5 n3 c$ c* G$ h
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原本政府的拨款随之中断,学校只能靠学费来维持。但学校依旧坚持独立办学,许多坚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吃救济粮的教师,纷纷被聘请至中国大学任教。抗日将领李兆麟、白乙化以及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等,也都曾是中国大学的学生。

白乙化(左)和李兆麟(右)

0 x) k2 D+ @" }# C% x: s* e3 H
不过,到1949年学校最终还是因为经费匮乏停办了。这所名为“中国”的大学,历经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革命军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始终与时代、民族、国家命运相牵连,其并不悠久但却足够厚重的36年校史,注定成为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i4 W- h+ ?) T8 a1 |- `
二龙路中学 王小波曾在这里读书
说郑王府,逃不开的就是它的花园。中国大学所占的是郑王府东路,而其西边的花园、曾经名噪一时的京城最优花园——惠园,则是被一座中学所占——民办私立弘达学院。

1948年北京地图中的弘达学院


, N3 T& l& y0 d1 O
据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初集)记载,1936年郑亲王府西跨院大操场北的惠园还有几座建筑作为校办公建筑,曲径奇石楼台花木尚存,瀑布已无水,有池上小桥。西部月亮门内有小山,山上有亭。北大厅为图书馆。
学校始建于1922年秋,初名弘达学院,后名弘达中学,由东北爱国志士筹办。
建国后,学校于1952年更名为北京三十七中学,1960 年改为北京二龙路学校,1972年改为北京二龙路中学。著名作家王小波、国家一级演员女歌唱家翟宪立、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常江等均为这一时期的学生。

3 e1 ?- s9 Y4 N$ @" n  F' z4 O6 y1 |4 P0 f9 @
2014年,学校被纳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共同建设,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在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等方面实现融合。

: m" U) o& E+ q1 C4 _4 _5 l3 Y  H( ]; Y% ^# E" T+ v
北师大实验 西城数一数二的中学
在二龙路中学的对面,还有一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这可能是整个北京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校之一。

2016、2017年高考文理总平均都是北京第一

& p. I9 J2 S% S* X* i' u# T7 i
坊间传言:“四中的学生,实验的老师,人大附的家长。”其中的“实验”指的便是这里,可见学校的老师必定有独到之处,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卧虎藏龙。
知乎上有个问题,吸引了很多实验中学的学生回答:“在北京四中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中选择哪个?”
其中一个热门回答便提到了实验的老师:“在实验的三年,我见到的老师,都是个性鲜明,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可能你随便从哪个组找出一个老师,都是隐藏的大boss形的人物……实验的老师不仅仅是教书,他们真的做到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育人,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我想学生们自己的体会可能才是最深刻的吧。
北师大实验中学也是座百年名校,前身为师大女附中,创建于1917年,最初位于东铁匠胡同,同年便迁到了辟才胡同,而后直到1952年才迁到二龙路来。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位置变化示意图 底图:1920年北京地图(日本国际观光局绘制)

4 f$ E9 W: |  l

师大女附中老校门


. e2 k; W( J  Z3 Z+ ?0 e6 c5 ~- }+ _3 ?8 S6 \8 h" M

  W2 F# D; O8 v! k
⚫ 1955年9月,学校由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并改名为北京实验中学,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 1968年,学校开始招收男生,结束了50年女校的历史。
- X" n( ~! r* g4 I9 n
, v: e9 e8 w2 H  F) l7 V
⚫ 1972年学校改名北京150中学。
8 f) a/ P2 C/ y3 Y% E  @) P. Z6 c

. J* L  D- h3 K! w, P' Q, g# v6 o
⚫ 1978年学校归属师大,并定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1995年校门


: d2 u1 M+ `5 j) ?8 ^

如今的校门

1 I$ \! q2 p% P
北师大实验最大的特色便是学生自主,这也是学校自1983年就开始探索的德育模式。我们如今强调的"启发式""讨论式"边讲边实验的教育方式,北京师大实验1987年就已经开始往这方面改革了。
走在前面的北京师大实验中学,教书育人是一把好手,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

/ l7 t9 G$ B* x3 Y5 o& S. |  s/ y
9 Y+ ^; a: G- `" e: e& r
如今的大木仓胡同,除了东口,依然十分安静,但小小的胡同早已变为成宽阔的大街。
胡同旧貌难觅,只有1933年建起的临街门还昭示着这里的历史的厚度,昔日清廷王府的威严只能从门口窥得一角。而曾经京城第一的王府花园,也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只介绍了三座学校,但大木仓胡同的故事并不止于此,还有更多的故事期待老街坊们来补充一二……
, _- `+ P- l; v7 h2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1-2-25 18: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不止今天,历朝历代都折腾。变迁就这么来的。+ K! b+ Z& t: ^; |# l$ d* l4 J; p6 D
  挺涨姿势。
发表于 2021-2-26 1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2-26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15:48 , Processed in 1.1507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