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1:00

阔别近30年 佛祖肉身舍利返云居寺接受十天观瞻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src="http://www.fjnet.com/jjdt/jjdtnr/200906/W020090613402211517766.jpg" _fcksavedurl="../../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090613401688707617.jpg" oldsrc="W020090613402211517766.jpg"/></p>
<p>佛教在线北京讯 2009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正式对外宣布,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将于6月23日在房山举行。同时,阔别近30年后,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两颗佛祖肉身舍利也将于当日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并开始为期10天的观瞻。届时,将举行隆重的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迎请法会。</p>
<p>佛祖肉身舍利1981年出土于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在云居寺埋藏了1300年之久,是国家级文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两粒佛祖肉身舍利,出土后一直珍藏于国家金库内,后来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才移至首都博物馆保存。</p>
<p>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二日,从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民众及信徒都可在云居寺内观瞻拜谒,之后将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p>
<p>据了解,一九八七年广济寺曾举行隆重法会,将云居寺出土的两粒佛祖肉身舍利迎奉至广济寺安放,观礼三日。这是舍利出土后的首次展出。一九九九年佛舍利在雍和宫戒台楼再次展出。此次是自雍和宫接受观瞻之后,佛祖肉身舍利这一佛门圣物十年来的首次亮相于世,是极为难得的观瞻机会。&nbsp; </p>
<p>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称,作为文物,佛舍利在保管和保存上,与普通文物不同。需要高规格的恒温、恒湿和密封保存。因此,安放在首都博物馆中更利于保存。</p>
<p>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透露,尽管目前云居寺尚不具备长久保存佛舍利的条件,但是中华石经博览园在建设过程中,初步规划将在地下特别修建一个舍利宫殿。用科技手段建造的舍利宫殿完工后,有望将佛祖肉身舍利迎回云居寺进行长久收藏。</p>
<p>背景资料:</p>
<p>1981年11月26日,原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在拜石(雷音洞四根千佛柱中间位置,一块方形石板下)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把石函运到云居寺之后,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舍利。</p>
<p>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幼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十多年。智仙法师说杨坚佛性自通,预言他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炀帝即位后对佛教笃信依然。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者同出一师,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因当时战事仍频,静琬深怕舍利遭劫,将舍利安放于雷音洞中。</p>
<p>千年后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十二日,达观和尚来云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这时发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光灿岩壑,风雷动地”。达观在垫平洞中拜石时发现下面有地穴,地穴中藏有石函,内有隋大业十二年埋下的佛舍利三粒。佛宝出世,轰动朝野。慈圣太后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重新安放在雷音洞内。</p>
<p>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罗炤,在石经山施茶亭遗址明代的碑文中,发现雷音洞在明代出土过佛舍利,11月26日,在雷音洞发现了佛舍利。(文:张楠、应妮)</p>

析津志 发表于 2009-6-14 10:06:00

一定去瞻仰,并顶礼膜拜.多谢秃鹰提供信息.顶!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10:01:00

对云居寺,这个重要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周围环境,破坏也即将开始,很难保证随着大开发,云居寺周围的山川、地貌、水系,能保护的很好。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58:00

<p>中华石经 佛祖舍利 两大国宝辉耀房山</p>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bjfsh.gov.cn/images/content/2009/20090612153940858179.jpg" border="0"/></div>
<p><br/>&nbsp;</p>
<p>  6月12日,“和谐呈盛世,国宝耀房山——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房山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观瞻大典”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副区长卢国懿出席发布会。发布会上,卢国懿对这次活动做了情况介绍,与会领导对记者提问一一做了解答。<br/>  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将于6月23日在房山举行,同时,阔别近三十年后,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的佛祖肉身舍利也将于当日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开始为期十天的观瞻。在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这两大源于房山的国家级文物为实现“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给更多人了解国家级文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br/>  石经博览园总占地面积30.08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中华石经博览园包括石经博物馆、石经碑林、休闲养生中心和餐饮街区。中华石经博览园建成后,将为拥有千年历史的云居寺石经研修、传承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领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将有效保护石经文化,促进房山石经精神传承,成为现代人品味石经文化的乐园。<br/>  中华石经博览园是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依托云居寺“经”文化园区,以云居寺底蕴深厚的石经文化为基础,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传承石经的历史文化,并结合文化消费的需求特点,以文化创意为抓手,通过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特色演出、休闲体验、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形成一条以石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佛教文化休闲体验基地。</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25:00

<table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2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份:</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1987</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数:</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4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第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05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总</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39</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栏目:</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0000ff;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span></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77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Y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333399" height="26">
<p style="MARGIN-TOP: 0px"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ace="宋体" color="#ff0000"><strong>佛陀舍利在中国</strong></font> </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F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align="center">作者:<font color="#0000ff">真禅</font></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TEXT"><br/>  </p>
<p class="images"><img src=""/></p>
<p class="text"><br/>  今年4月28日、5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先后向中外记者宣布,在北京云居寺雷音洞、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发现佛舍利,引起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即我国在建国前,哪些地方保存有佛的舍利?建国以后,又有哪些重大发现,作一概述,以飨读者。<br/></p>
<p class="ltitle">一、建国前保存的佛舍利</p>
<p class="text">  《阿育王传》载:“佛寂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取前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赡部州,震旦国者,一十九所”。这十九所塔的分布情况,《法苑珠林》三十八卷记载如下:<br/></p>
<p class="pre">
<table>
<tbody>
<tr>
<td><pre><br/>1.西晋会稽鄮县塔  2.东晋金陵长干塔   3.石赵青州东城塔   4.姚秦河东蒲坂塔<br/>5.周岐州岐山南塔  6.周瓜州城东古塔   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 8.周洛州故都西塔<br/>9.周凉州姑臧故塔  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 11.周晋州霍山南塔   12.齐代州城东古塔<br/>13.隋益州福感寺塔  14.隋益州晋源县塔  15.隋郑州超化寺塔   16.隋怀州妙乐寺塔<br/>17.隋并州净明寺塔  18.隋并州榆社县塔  19.隋魏州临黄县塔<br/></pre></td></tr></tbody></table></p>
<p class="text"><br/>在这十九所塔中,建国前只留下西晋会稽鄮县塔,在今浙江省鄞县鄮山阿育王寺。寺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原名广利寺,梁武帝赐名阿育王寺。据《鄞县志》,寺内供奉的佛舍利塔,是西晋太康三年(282)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僧刘萨诃发现的。塔青色,高四寸,广七寸,五层四角形。东晋义熙年间安帝始构亭保护。该寺建筑规模之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庄严,在国内首屈一指。前来瞻仰佛舍利者,终年络绎不绝。因为此塔是传来我国十九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者,所以弥足珍贵。又此塔灵异传说颇多,据印光法师《阿育王佛舍利塔记实》写道:晋武帝时,有僧慧达<sup>①</sup>,礼拜祈求,从地涌出,遂建育王寺,其塔中舍利,历朝屡著灵异。平时塔门常锁,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塔主请塔出,可跪而睹之,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尺余。塔之中,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拦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均无一定。平常人睹,多见是一粒,亦有见二三四粒者。有见舍利靠于钟底不动者,有见一针下垂至寸许者,有见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浓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暗然者,有见色气明朗者。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又有见莲花及佛菩萨像者,亦有业力深重,完全无所见者。见其小时,每如小绿豆大,亦有如黄豆大、枣大者。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笃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友数人来睹,初见如小豆大,次如黄豆大,次为枣大,次为瓜大,次为车轮大。光明照耀,心目清净。时舍利殿坏,塔供库房,陆遂发心重修塔殿。彼亲友所见亦甚好,但不如陆之神异。<br/>  建国前我国保存之佛舍利,除鄞县阿育王寺外,还有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舍利。<br/>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西山灵光寺内之辽塔——“招仙塔”和全寺建筑,都被侵略者的炮火所毁。寺僧扫除瓦砾,得露盘有文曰:“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咸雍七年(1071)八月工毕”。旋于塔基,获一石函,启视有沉香匣,内贮佛牙舍利一颗。匣上书曰:“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比丘善慧书。”《辽史·道宗纪》载:咸雍七年(1071)八月置佛舍利于招仙浮屠。其年月与露盘刻文相合。燕国太夫人郑氏,据《辽史》即辽相耶律仁先之母。据《补续高僧传》,题匣之善慧为北汉僧人,宋初受宣秘大师之号。天会七年(962)乃北汉刘氏年号。上述史实,说明佛牙舍利,初在北汉,后至辽京,咸雍人塔。<br/>  建国后,中国佛教协会恭迎佛牙供奉于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为国内外四众弟子顶礼瞻仰。1957—1960年,相地鸠工,重建新塔,用以奉置佛牙舍利,俾垂久远。塔十三级,高约52公尺。塔顶内供养尼泊尔国王赠送我国的佛陀肉身舍利十二粒,象征十二因缘。以下六层,又各供六粒,象征六波罗蜜。此外又分层供奉我国汉、藏、巴三系佛教的佛像、经典和其它法物。在塔顶露盘上,用梵、巴、汉、藏四种文字,刻写《法身偈》,象征四圣谛。<br/>  佛牙舍利,现存于世者只有二颗,一在我国,一在斯里兰卡。我国的佛牙舍利,受到世界各国佛教徒的高度重视。1955年和1961年先后应缅甸和斯里兰卡政府和佛教界的要求,我国佛牙舍利,由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人护送到缅、斯两国巡展,受到两国政府和佛教徒的隆重接待和虔诚供奉。<br/></p>
<p class="ltitle">二、建国后佛舍利的四次重大发现</p>
<p class="text">  1.苏州虎丘塔内发现迦叶佛舍利<br/>  1957年苏州文管会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石函、铁函、铁金涂塔各一具。在铁金涂塔外,包裹的四幅丝织品都已腐烂。在比较完整的一幅上,用墨笔题着二行字:“×××恩朗舍此襆子一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在石函四周,有铜佛四尊,檀香雕木佛像三尊,铜镜三面,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制作精美。在塔的第一层与第二层中间,有高一米的空隙,中间放有一只长方形石匣,石匣内有一长方形的楠木匣子。匣底的木柄上写着:“弟子××舍净财造此函,盛金字《法华经》,孙仁遇金银手工装,孙仁朗舍手工镂花,辛酉岁建隆二年(961)十二月十七日丙午”等字。经卷用白棉纸墨笔书写。由于日久腐酥,已沾在一起,无法全部展开。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是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东西<sup>②</sup>。<br/>  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之一,在这个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而成正觉。确切年代,不可考证。古佛舍利的发现,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意义十分重大。苏州文管会决定,待虎丘塔修复后,仍将迦叶佛舍利送还塔中保存。<br/>  2.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出土释迦佛舍利<br/>  镇江甘露寺铁塔建于宋代,九级八面,造型精美。明代因海啸倾塌,遗存最下三层。明万历中,释性成、功琪就残存三级加以修复,成为七级。到了清末,明代续建的四级又毁,仍存原来三级。1960年镇江文管会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下深约三公尺半的地方,发现一个地宫,其东西长97米,宽86米,深80厘米,由十九层青砖平铺构成,底层石板。地宫放置一长方形大石函,作东西向,上面盖有宋元丰元年(1078)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大石函内,还放置一些唐代石刻。其中最重要的有唐长庆四年(824)“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塔舍利记”,大和三年(829)“李德裕重瘗上元县(今南京市南郊)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两方。此外,还有唐宋石刻七方,都是记载唐宋重瘗舍利的经过。<br/>  据梁《高僧传·康僧会传》,僧会于赤乌十年(247)入吴,为吴大帝孙权致舍利。帝于秣陵(今南京)城东长干,为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江南塔寺之始。后寺塔俱废,西晋刘萨诃,于塔废址得佛舍利,复于其地建寺,造三级塔,名长干寺。梁时,大加兴建,号阿育王寺。至唐长庆年间(821—824)李德裕(787~849)任润州刺史,乃将长干寺一部份佛舍利,移置其新建之京口(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并建石塔供奉。宋熙宁二年(1069)又发现佛舍利,该寺改建铁塔一座,将佛舍利集中一起,安奉供养。据此可知,1960年于镇江铁塔地宫发现的释迦佛舍利,即《法苑珠林》记载的<sup>③</sup>东晋金陵长干塔内之佛舍利。这一重大发现,对江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  甘露寺塔地宫发现的释迦佛舍利,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镇江市博物馆报告,共有772粒。唐代瘗下的计两处:长干寺舍利小金棺内11粒,禅众寺舍利金棺内156粒。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无色或白色的,小如芥子。宋代瘗下的计三处:银函内56粒。附在一大块化石状物之上。银元盒内170粒,另有7粒作矿石状,绿如孔雀石。木函内372粒,均小如芥子<sup>④</sup>。<br/>  3.北京云居寺雷音洞发现释迦佛舍利<br/>  1981年11月27日上午,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厘米处,发现一方石,下有竖穴,内存石函、银函、玉函,以函套函的方式加以密封。一号汉白玉石函,函盖上刻有172个字,函内还刻有83个字的铭文。这些文字记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间,在石经山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的情况,并初步判定此函为明万历年间所制。二号青石函,较上函略小,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616)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三十六字铭文。说明佛的舍利,在这里已珍藏了1300多年之久。三号汉白玉函,有楔状抽斗盖,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号镀金银函,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线刻图案,盖上有花卉图案,内有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十一颗。五号白玉函,十分精巧,长宽各12厘米,高17毫米。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二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二颗珍珠。<br/>  隋代印度一僧人将一部分佛舍利献给隋文帝杨坚。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帝那里得到三颗佛舍利,安放在白带山(后称石经山)雷音洞内。明万历二十年,佛舍利首次被发现,由当时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母亲迎人宫中供养三日后又安放在雷音洞内。为何记载有三粒佛舍利,现存只有二粒呢?据专家推断,其中一粒可能在明代迎入宫内供养时,不慎遗失。<br/>  据悉,待云居寺修复后,这批佛舍利还将送回寺内安置,供海内外各界人士瞻礼。<br/>  4.陕西法门寺发现释迦佛指舍利<br/>  1987年4月初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法门寺塔基下的地宫时,首次发现极为珍贵的佛指舍利,以及唐代许多皇帝供养舍利的金银器、丝织品、瓷器等大批珍贵文物。<br/>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9公里的法门乡,在西安西部一百公里处。法门寺塔始建于东汉,原为四层木塔,明代隆庆年间毁于关中大地震。明万历七年(1579)起重建为49米砖塔。法门寺为唐、宋时代的宫廷寺庙。<br/>  法门寺塔西半部于1981年8月24日倒塌。为了重修佛塔,1985年起又拆掉了摇摇欲坠的残存的东半部。1987年3月间,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天井。4月起,在地宫内,陆续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br/>  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在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四龛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四枚佛指舍利。经与甬道中发现的碑石志文和有关文献勘验,确系唐代皇帝多次迎供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据现在所知,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佛指舍利。<br/>  史籍记载,法门寺分得佛指舍利,置于专门修建的塔中,故名“真身宝塔”。唐时每隔30年开真身塔一次,由皇帝率众臣迎佛骨至长安供奉。送还法门寺时,朝廷都要赠送一批珍贵的器物。地宫甬道中出土的一块《物帖》碑,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几个皇帝赠物名称和数量。佛指舍利在法门寺的重放光明,专家认为这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是全世界佛教徒值得庆贺的重大事件。<br/>  上述资料说明我国现在是全世界上保存佛舍利最多的国家。除释迦佛外,还有迦叶佛。释迦佛的舍利,又有佛牙、佛指、佛身各个不同部位的舍利,品种多,数量大,是各国佛教徒共同的圣物。<br/>  </p>
<p class="images"><img src=""/></p>
<p class="text"><br/>  注释:<br/>  ①慧达:胡人刘萨诃出家的法名。<br/>  ②见1957年6月26日香港大公报。<br/>  ③见《解放日报》1987年5月30日。<br/>  ④见《考古》月刊1961年6月号《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发掘记》。<br/></p></td></tr></tbody></table>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26:00

<table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2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份:</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1992</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数:</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4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第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01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总</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89</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栏目:</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0000ff;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四众园地</span>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77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Y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333399" height="26">
<p style="MARGIN-TOP: 0px"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ace="宋体" color="#ff0000"><strong>“舍利”漫谈</strong></font> </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F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align="center">作者:<font color="#0000ff">西妙</font></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TEXT"><br/>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br/>  舍利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长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又有些外道,认为舍利就是他们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这些说法是很可笑的。他们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并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br/>  “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固子”。但这只是就大部分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进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徒弟为其揩背,出现舍利的。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岂是现代科学或外道所能膀测的?<br/>  这种非身骨的舍利,现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灯供佛、心诚至极,会感应道交,在灯花中得到舍利,这就是佛教中称为“灯花报喜”的现象。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杨佩之(慧潜)居士就曾在灯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苏州灵岩山寺印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恰逢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灯降舍利,在灯盘中发现一颗较大的舍利,精莹洁白、若水晶珠一般。这种灯降舍利的现象,平时也有发生,从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灯盘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颗舍利(见该书了然法师“刊书因缘感应记”)。印光大师说,这是因为“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杨佩文居士书》)可见,这不是凡情所能妄测的。<br/>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茶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形状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最近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茶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5000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据美国宣化上人开称,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发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宣化上人讲《妙法莲花经浅释》三卷第三三四页)。我们一般所说的舍利,单指生身舍利而言。<br/>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世尊亲口说:<br/>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br/>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br/>  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br/>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br/>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生起依赖心,甚至生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道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分,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生恭敬难遭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br/>  供奉、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给他几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发现舍利变成几百颗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观,各人见到的景象都不一样,舍利的大小高下会转变,颜色也会转变,当然也有人什么也见不到,也不转变的。舍利的种种灵异,可谓“神变无方”。这种种灵异神变,具有不可思议的弘法价值。瞻礼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师说舍利的灵异现象,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测的。<br/>  但舍利的产生,是由于修行人的道力,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之故,舍利可以“证信”,证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印光大师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表相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郦隐臾书》)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圆寂茶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筛出许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们的舍利,还会表现出种种神异现象。如印光大师生西百日后茶毗之时,烟白如雪,并现五色光。火后“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质,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华。三十二齿全存。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式。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尤为奇异的是,无锡袁德常居士,因来迟,只剩骨灰,便至诚恳求,于灰中得三颗舍利。他将这三颗舍利,与一些骨灰,一起包好,回到无锡,打开让大家同观时,竟发现有五色舍利无数(《印光大师言行录·大师史传》)。<br/>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茶毗后所遗下的舍利,也有种种神异的现象。老和尚火化后,共捡得较大的舍利子100余颗,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广钦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在骨灰中寻觅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叩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还有一个姓张的老翁,是广钦老和尚的在家弟子,当他从台北赶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早已被先来的信徒捡完。他悲从中来,哭倒火化炉前,抓起两把炉灰、用手帕包起,乘车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将炉灰置于漆盘中,出现了奇迹:炉灰中,竟然出现了三十余颗晶莹透彻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议。<br/>  关于舍利,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中有一首“舍利颂”,兹录于下,作为本文的结束:<br/>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br/>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br/>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br/>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br/>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br/>  仙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br/>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br/>  钻椎击不碎,方知圣叵穷!<br/></p></td></tr></tbody></table>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27:00

&nbsp;
<p>佛舍利的史末</p>
<p>佛舍利:</p>
<p>1981年11月27日,由于第五洞年久失修,地面铺石已有部分损破,我所派人前去修复,在清理地面浮土时,于原佛座后,地面以下五公分深处发现一块方石,移开方石,下面有竖穴,内有石函,施工人员即速下山,报告情况;适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罗炤同志在我所帮助整理经卷,于是请他同去现场,大家一致认为,应立即取出石函,唯恐走漏消息有丢失危险,当日上午11时30分至12时15分,完成了全部取函工作,出土石函、银函共五个,函套函。整个过程进行了现场拍照。石函及佛舍利存在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完整无损。并设专人守护。</p>
<p>28日早晨,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向县文化科作了电话汇报,科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一小时后亲自到我所检查工作情况。</p>
<p>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发现隋、明石函、银函、玉函及佛舍利子两粒,受到了中央及北京市领导同志的重视。</p>
<p>12月21日上午,胡耀邦等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察看了这批出土文物,认为这是北京市重要的文物发现;经专家反复考证,确认为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赵朴初同志认为这次发现是件大事,如报导会引起轰动,建议修整雷音洞,并抓紧时间制作复制品,先把佛舍利存放在广济寺舍利阁内。</p>
<p>12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将上述情况向北京市政府做了汇报。 </p>
<p>1987年5月5日至7日 在广济寺举行了市政府同中国佛教协会 举行了“佛舍利”迎送交接仪式。7日下午安全运回武警总队暂为保管。</p>
<p>根据市政府办公厅(1987)厅秘字第64号批复通知,经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文物局协商,在市公安局的大力协助下, 10月27日将在云居寺发现的“佛舍利”及隋代石函等珍贵文物,由北京市文物局从市武警总队取回,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金库内。10月30日,双方签订了《协议书》。 </p>
<p>1999年3月31日—4月15日&nbsp; 市文物局会同公安机关完成了释迦牟尼在雍和宫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展览结束后,佛舍利仍存回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p>
<p>2005年11月10日,依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一级文物标准,在东城区公安分局防暴队的协助下首都博物馆接收了舍利及舍利石函。</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3:00

<p><strong>佛祖肉身舍利重回云居寺</strong><br/><br/>  今天上午,房山区正式对外宣布,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将于6月23日在房山举行。同时,阔别近30年后,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两颗佛祖肉身舍利也将于当日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并开始为期10天的观瞻。</p>
<p><strong>云居寺开建最大石经博览园</strong><br/><br/>  记者从云居寺了解到,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将于23日在云居寺东侧奠基。总占地面积30.08公顷的中华石经博览园,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计划在3至5年内建成并向公众开放。<br/><br/>  中华石经博览园包括石经博物馆、石经碑林、休闲养生中心和餐饮街区共4个区域。其中石经博物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7357平方米,投资7000多万元。石经碑林占地120亩,包括文物解读区、石文化体验区等。<br/><br/>  此外,园内还特设了可以进行鲜花、薰香沐浴、佛乐欣赏、修身养性、禅定修养的休闲养生中心以及提供素食的餐饮街区。<br/><br/>  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告诉记者,目前,云居寺中珍藏有14728块石经,分为两部分存放。其中,一部分在云居寺的石经地宫中存放,另一部分在石经山的9个洞穴内存放。现在存放在地宫中的石经都叠在一起存放,不便于参观。石经博物馆建成后,馆内将陈列出石经复制品、原经拓片及石经的经文解释。<br/><br/>  <strong>佛祖肉身舍利世界仅存2颗</strong><br/><br/>  记者从今天上午房山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阔别近三十年后,23日,1981年出土于云居寺雷音洞的“国宝”佛祖肉身舍利将重回房山云居寺。届时,将举行隆重的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迎请法会,有多位高僧、僧众、居士参加迎请仪式。<br/><br/>  佛祖肉身舍利1981年出土于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在云居寺埋藏了1300年之久,是国家级文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两粒佛祖肉身舍利,出土后一直珍藏于国家金库内,后来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才移至首都博物馆保存。<br/><br/>  <strong>观瞻票价初定20元左右</strong><br/><br/>  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告诉记者,从6月23日至7月2日,佛祖肉身舍利将供奉在云居寺最大的殿堂毗卢殿内接受观瞻。观瞻可能要另行购票,初步预计票价在20元左右。每天早晨8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民众及信徒都可在云居寺内观瞻拜谒。10天的观瞻活动结束后,舍利将被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br/><br/>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称,作为文物,佛舍利在保管和保存上,与普通文物不同。需要高规格的恒温、恒湿和密封保存。因此,安放在首都博物馆中更利于保存。<br/><br/>  云桂荣透露,尽管目前云居寺尚不具备长久保存佛舍利的条件,但是中华石经博览园在建设过程中,初步规划将在地下特别修建一个舍利宫殿。用科技手段建造的舍利宫殿完工后,有望将佛祖肉身舍利迎回云居寺进行长久收藏。<br/><br/>  <strong>观瞻舍利禁止带包入寺</strong><br/><br/>  云桂荣表示,由于佛祖肉身舍利是国家级文物,此次观瞻将采用最高规格的安保措施。从首都博物馆至云居寺的武装押运途中,将实行全路段戒严。而在云居寺接受观瞻期间,将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安保手段。<br/><br/>  云桂荣透露,武警及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将对舍利进行24小时守护,确保国宝在观瞻期间万无一失。所有入寺的游客都将首先进行安检后方可进入。此外,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游客将禁止带包入寺。一旦人流量超过了平时浴佛节庙会的人数,寺内还将进行客流限制。<br/><br/>  23日上午云居寺将进行佛祖肉身舍利的迎请仪式,因此会限制游客人数。云居寺景区工作人员建议,游客最好在24日再前往进行参观。<br/><br/>  <strong>背景链接</strong><br/><br/>  <strong>-佛舍利</strong><br/><br/>  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佛教舍利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生身舍利,也称真身舍利,即佛陀火化后的遗骨,其又分3种:(1)骨舍利,白色。(2)发舍利,黑色。(3)肉舍利,红色。二是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经典。三是全身舍利,最初指多宝佛之舍利。四是碎身舍利,最初指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牟尼佛入灭时因火化而使尸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五是影骨舍利,指用其它材料仿制或代用的舍利,佛教认为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六是佛弟子的舍利。七是高僧活佛的舍利。<br/><br/>  <strong>-云居寺佛舍利的故事</strong><br/><br/>  1981年11月26日,原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在拜石(雷音洞四根千佛柱中间位置,一块方形石板下)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把石函运到云居寺之后,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舍利。<br/><br/>  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幼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十多年。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预言他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炀帝即位后对佛教笃信依然。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者同出一师,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因当时战事仍频,静琬深怕舍利遭劫,将舍利安放于雷音洞中。<br/><br/>  千年后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十二日,达观和尚来云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这时发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光灿岩壑,风雷动地”。达观在垫平洞中拜石时发现下面有地穴,地穴中藏有石函,内有隋大业十二年埋下的佛舍利三粒。佛宝出世,轰动朝野。慈圣太后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重新安放在雷音洞内。<br/><br/>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罗炤,在石经山施茶亭遗址明代的碑文中,发现雷音洞在明代出土过佛舍利,11月26日,在雷音洞发现了佛舍利。<br/></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4:00

<span><span>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90612/Img264497088.jpg"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2px" align="middle" scw_ig="yes">“和谐呈盛世,国宝耀房山——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房山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观瞻大典”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 (资料图片)</td></tr></tbody></table></p>
<p><br/></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90612/Img264497089.jpg"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2px" align="middle" scw_ig="yes">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舍利 (资料图片)</a></td></tr></tbody></table></p>
<p><br/>  </span><strong>世界最大石经博览园开建 佛祖肉身舍利接受观瞻</strong></p>
<p> 人民网讯&nbsp;&nbsp;6月12日上午,“和谐呈盛世,国宝耀房山——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房山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观瞻大典”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称,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奠基仪式将于6月23日在房山举行,同时,阔别近三十年后,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的佛祖肉身舍利也将于当日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并于6月23日至7月2日期间接受观瞻。</p>
<p>据介绍,作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中华石经博览园总占地面积30.08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博览园包括石经博物馆、石经碑林、休闲养生中心和餐饮街区,其中石经博物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7357平方米,投资7000多万元;博物馆则以主题音乐、全息投影、视频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全方位展示房山石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石经碑林占地120亩,投资5141万元,它以博览“房山石经”为主线,包括文物解读区、石文化体验区等;休闲养生中心占地260多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建筑格局采用佛文化典型形态,包含特色鲜花、薰香沐浴、佛乐欣赏、休身养性、禅定修养等内容;餐饮街区占地27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将引进国内外知名素食餐饮品牌入驻。&nbsp;&nbsp;&nbsp;&nbsp;<br/><br/>  <b>佛祖肉身舍利6月23日起接受观瞻</b><br/><br/>&nbsp;&nbsp;&nbsp;&nbsp;佛祖肉身舍利1981年出土于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在云居寺埋藏了1300年之久,是国家级文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出土后一直珍藏于首都博物馆。&nbsp;&nbsp;&nbsp;<br/>&nbsp;<br/>  6月23日至7月2日,佛祖肉身舍利将供奉在云居寺内接受观瞻,普通民众及信徒在云居寺开放时间内都可以前往观瞻拜谒,之后将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span></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5:00

<strong>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 (记者 应妮)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两颗佛祖肉身舍利将于六月二十三日被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接受为期十天的观瞻。
<p>  佛祖肉身舍利一九八一年出土于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在此埋藏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出土后一直珍藏于首都博物馆。阔别近三十年后,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国宝将重回房山云居寺。届时,将举行隆重的云居寺佛祖肉身舍利迎请法会,有多位高僧、僧众、居士参加迎请仪式。</p>
<p>  记者从今天的发布会上获悉,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二日,佛祖肉身舍利将供奉在云居寺内接受观瞻,从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民众及信徒都可在云居寺内观瞻拜谒,之后将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p>
<p>  据了解,一九八七年广济寺曾举行隆重法会,将云居寺出土的两粒佛祖肉身舍利迎奉至广济寺安放,观礼三日。这是舍利出土后的首次展出。一九九九年佛舍利在雍和宫戒台楼再次展出。此次是自雍和宫接受观瞻之后,佛祖肉身舍利这一佛门圣物十年来的首次亮相于世,是极为难得的观瞻机会。
<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1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r>
<td></td></tr></tbody></table></p>
<p>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称,作为文物,佛舍利在保管和保存上,与普通文物不同。需要高规格的恒温、恒湿和密封保存。因此,安放在首都博物馆中更利于保存。</p>
<p>  此外,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介绍,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也将于当日在房山区云居寺风景名胜区内举行奠基仪式。中华石经博览园建筑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投资超过三亿元人民币,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成并向公众开放。(</p></strong>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6:00

<center><font class="f12">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img alt="佛肉身舍利重回云居寺" src="http://i1.sinaimg.cn/dy/c/2009-06-13/1244851217_TUJ2fB.jpg" border="1"/></td></tr>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font></center>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舍利。
<p></p>
<p>  ●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23日起接受10天观瞻</p>
<p>  本报讯(记者巩峥 通讯员郝金英)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的释迦牟尼肉身舍利,将于23日迎请回云居寺,开始为期十天的观瞻。这是佛舍利出土近三十年后,首次回到出土地。迎请当日,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也将在云居寺风景名胜区内奠基。</p>
<p>  云居寺出土的佛舍利,为世界上仅存的释迦牟尼肉身舍利,共两颗、红色、状如粟米;属国家级文物,与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1981年,佛舍利出土于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埋藏了1300年之久,出土后一直珍藏于首都博物馆。</p>
<p>  6月23日至7月2日,佛祖肉身舍利将供奉在云居寺主殿——毗卢殿内接受观瞻,此后将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观瞻期间,普通民众及信徒在8时30分至17时内,都可以前往拜谒。除去云居寺景区门票,观瞻者还需购买20元左右的进殿票。观瞻过程中,相关部门将采用最高规格的安保措施,谢绝带包者入内。</p>
<p>  佛舍利不能长期保存在云居寺,主要是出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云居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云桂荣介绍说,保存佛舍利需要恒湿、恒温的环境;目前,云居寺内尚不具备此种条件,但待中华石经博览园建成后,这一问题有望解决。</p>
<p>  中华石经博览园将在迎请佛舍利当日奠基,其初步规划中包含建设一个地下珍藏室,贮藏设备比肩首都博物馆。中华石经博览园占地面积30.08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主要包括石经博物馆、石经碑林、休闲养生中心和餐饮街区几大部分,为世界上最大的石经博览园,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博览园内不仅有石经拓片、译文、相关知识,还将恢复石经刊刻工艺,对石经进行仿制。</p>
<p>  目前,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正在会同文物专家,对石经山上的九个藏经洞进行调查。如果洞内环境不再适宜石经保存,石经博览园将是它们第二个“家”。</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6:00

<p align="center">世上仅存两粒,阔别近30年云居寺展10天,10年来首展</p>
<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bordercolor="#ece9d8" width="300" align="center" border="1" font-weight: lighter="lighter" >
<tbody>
<tr>
<td align="middle"><sup><img src="http://www.thebeijingnews.com/images/epaper/20090613/34991244827232872.jpg" align="center"/></sup></td></tr>
<tr>
<td width="300" bgcolor="#e0e0c9" warp="warp" ><sup>  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舍利。料图片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提供</sup> </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table bordercolor="#ece9d8" width="300" align="center" border="1" font-weight: lighter="lighter" >
<tbody>
<tr>
<td align="middle"><sup><img src="http://www.thebeijingnews.com/images/epaper/20090613/26411244827232872.jpg" align="center"/></sup></td></tr>
<tr>
<td width="300" bgcolor="#e0e0c9" warp="warp" ><sup>  1981年11月,雷音洞佛舍利出土现场情景。</sup>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p>  本报讯 6月23日,阔别近30年后,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两粒佛祖肉身舍利将从首都博物馆被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进行为期10天的展出。市民只需花60元(门票40元、参观20元)即可观瞻,之后舍利将送归首博继续珍藏。
<p>  佛祖舍利阔别30年“回家”
<p>  昨日,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介绍,佛祖肉身舍利1981年出土于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被埋藏了1300年,是国家级文物,与八大处的佛牙、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该肉身舍利目前世界仅存两粒,出土后一直藏于国家金库。2005年12月,新首博开馆,佛祖舍利才移至首博保存。
<p>  出土近30年第三次展出
<p>  “出土后就没回过云居寺,这是佛祖肉身舍利10年来第一次亮相。”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说,1987年5月5日,广济寺举行法会,两粒佛祖舍利被迎奉至广济寺观礼3日;1999年4月1日,为支持云居寺石经回藏,佛祖舍利在雍和宫再展。
<p>  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介绍,作为国家级文物,佛祖舍利需高规格的恒温、恒湿和密封保存,也需严密的安保,因此,7月2日观瞻结束后,佛祖舍利将被送归首博珍藏。
<p>  最大石经园将建舍利宫殿
<p>  云桂荣坦承,目前云居寺确实不具备长久保存佛祖舍利的条件。不过,世界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将于6月23日在云居寺风景区奠基,初步规划在地下建个舍利宫殿。届时,云居寺将向有关部门申请,将佛祖舍利迎回寺中长久收藏。据悉,该园计划3至5年建成开放。
<p>  ■ 对话
<p>  佛祖舍利“回家”武装押运
<p>  游客参观须安检,不能带包,限时观瞻
<p>  记者:舍利回房山,有哪些安保措施?
<p>  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由于佛祖肉身舍利是国家级文物,此次观瞻将采用最高规格的安保措施。从首都博物馆至云居寺的运送途中,将实行全路段戒严,并有3层防卫。其中,主力是武警战士武装押运;其次是区内的警力;最后是保安、僧人、工作人员等。在云居寺接受观瞻期间,将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安保手段。游客要安检,不能带包。武警及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将对舍利进行24小时守护,确保国宝在观瞻期间万无一失。
<p>  记者:怎么保障观瞻有序进行?
<p>  卢国懿:我们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涉及旅游、公安、消防、卫生等多个部门,包括人员怎么进、怎么出等。另外,为保障有序参观,我们将设隔离带,慢慢放人,有秩序地通过,对游客在佛舍利面前观瞻的时间也会有一定的限制,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得上。
<p>  ■ 揭秘
<p>  佛祖舍利少1粒成千古之谜
<p>  1981年,社科院研究生罗炤到云居寺写毕业论文,发现有碑文记载雷音洞明代出土过佛舍利。那么,佛舍利是否存在?
<p>  1981年11月,云居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清理雷音洞地面时,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佛舍利是以函套函的形式来珍藏的,盛放佛祖舍利的石函有5套,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祖舍利。
<p>  隋青石函记载,“函内安置佛舍利3粒”。但为何出土时只有2粒?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说,这是千古之谜。据记载,佛舍利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土过,轰动朝野。当时的慈圣太后信佛,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3日后送回。
<p>  云桂荣说,目前有两种推断:一是那一粒舍利被太后留在了宫中;二是送回途中遗失。
<p>  ■ 简介
<p>  佛舍利
<p>  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汉文译作“设利罗”、“室利罗”、“舍利子”,通称“舍利”,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
<p>  佛教舍利的含义比较宽泛,可分为以下几种:
<p>  一是生身舍利,也称真身舍利,即佛陀火化后的遗骨,其又分3种:(1)骨舍利,白色;(2)发舍利,黑色;(3)肉舍利,红色。
<p>  二是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经典。
<p>  三是全身舍利,最初指多宝佛之舍利。
<p>  四是碎身舍利,最初指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牟尼佛入灭时因火化而使尸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
<p>  五是影骨舍利,指用其它材料仿制或代用的舍利,佛教认为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
<p>  六是佛弟子的舍利。
<p>  七是高僧活佛的舍利。 </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18:00

<b>雍和宫展出云居寺佛舍利<br/>(附图片)<br/></b>
<p>
<table border="0">
<tbody>
<tr>
<td><img height="236" src="http://web.peopledaily.com.cn/haiwai/199904/02/newfiles/Bp2.jpg" width="300" align="left" border="0"/>
<p>  本报<a href="http://web.peopledaily.com.cn/leader/dl/a1030.html">北京</a>4月1<br/>日讯记者吴坤胜报<br/>道:今天上午9时,<br/>在悠扬的佛教音乐<br/>声中,从未公开展<br/>示的云居寺释迦牟<br/>尼佛舍利正式在雍<br/>和宫戒台楼供世人<br/>观瞻。<br/>
<p>  全国政协副主<br/>席、中国佛教协会<br/>
<p>会长<a href="http://web.peopledaily.com.cn/leader/za/c1071.html">赵朴初</a>为本次观瞻题字。<br/>
<p>  北京云居寺始建于唐代,因刊刻和珍藏房山石经浩卷而闻<br/>名于世,素有“北京敦煌”之称。寺内珍藏的释迦牟尼佛舍利<br/>是1981年11月发现的,与北京八大处佛牙舍利、陕西法门寺佛<br/>舍利并为海内三宝。<br/>
<p>  由北京市佛教协会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此次<br/>观瞻,是为了配合今年9月9日云居寺石经归藏活动的。此次观<br/>瞻还同时展出云居寺珍藏的《契丹大藏经》部分石经真品及有<br/>关的文字、图片、拓片等。观瞻活动将在4月15日结束。<br/></p></td></tr></tbody></table></p>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24:00

<table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2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份:</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1994</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数:</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4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第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01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总</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113</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栏目:</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0000ff;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佛教文物</span>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77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Y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333399" height="26">
<p style="MARGIN-TOP: 0px"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ace="宋体" color="#ff0000"><strong>我国现存佛舍利</strong></font> </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F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align="center">作者:<font color="#0000ff">桂林</font></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TEXT"><br/>  佛祖悉达多·乔达摩生于公元前463年的古印度北部加毗罗卫国,逝世于公元前383 年。他三十五岁时悟道成佛,后在印度传教,足迹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言论被整理为佛经。他的遗体火化而留有很多“舍利”受到众多佛教徒的瞻礼。<br/></p>
<p class="ltitle">一、关于佛舍利</p>
<p class="text">  舍利,又称舍利子,意为身骨,为梵文音译。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佛教经典把佛舍利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另一类为生身舍利,即释迦牟尼火葬后的遗留固体物。生身舍利又可分为三小类,即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红色的肉舍利。不少大德的高僧遗体火化后都有舍利出现,近年如山西五台山,广西洗石庵等地及新加坡均有舍利发现的报道。这些舍利数量多少不等,大小各异,多则数千粒,少则几粒,大的如杏李,小的似小米,这些舍利均外观圆润,质地坚固,当然都不是佛舍利。<br/>  佛教徒敬仰和安奉舍利始于佛舍利。释迦牟尼火葬后,摩揭陀国、毗舍离国等八位国王将佛舍利平分八份,建塔安奉。至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教,发掘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分别盛入八万四千个宝函,重建八万四千座新塔安奉。其中我国有十九座:1、西晋会稽鄮县塔,2、东晋金陵长干塔,3、石赵青州东城塔,4、姚秦河东蒲坂塔,5、周歧州歧山南塔(今法门寺塔),6、周瓜州城东古塔,7、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8、周洛州故都西塔9、周凉州姑臧故塔,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11、周晋州霍山南塔,12、齐代州城东古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4、隋怀州妙乐寺塔,15、隋并州净明寺塔,16、隋并州榆杜县塔,17、隋魏州临黄县塔,另两处不详。<br/>  今天仍传于世的佛舍利,按在我国安奉的时间先后,共有八处。<br/>  1、江苏南京(三国)阿育王寺舍利。我国建寺安奉舍利,以金陵阿育王寺塔最早,该塔建于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十年(247),康僧会入吴为孙权赠送舍利。孙权于秣陵(今南京)城东长干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清咸丰六年(1856 年)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时期攻打南京城,寺塔被炸毁。<br/>  2、江苏镇江甘露寺舍利。甘露寺传孙权所建,为刘备招亲之地,唐末长庆年间(821—824)润州刺史李德裕在京口(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创建一石塔,将金陵阿育王塔孙权安奉的部分舍利移置此塔。宋熙宁二年(1069)改建铁塔安奉。1960年镇江市修复铁塔时,于塔基中发现地宫内石函中有佛舍利十一粒。<br/>  3、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该寺创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藏有佛舍利。<br/>  4、河北正定县(宋)宁志寺舍利。舍利塔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1969年发现了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静志寺舍利塔的地宫,地宫内安奉的真身舍利至少已五百多年。同时清理出各种文物数万件。这是我国有纪年的最早的舍利塔基。<br/>  5、陕西耀县(隋)神德寺舍利。原舍利塔是隋文帝于仁寿四年(604)为供养舍利而建,1969年发现舍利塔基石函内置三枚佛舍利。<br/>  6、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佛牙。(略,见下文二佛牙舍利)<br/>  7、甘肃泾川县(唐)大云寺舍利。舍利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十四枚佛舍利同时被安奉于该塔地宫石函内,1964年被发现。<br/>  8、陕西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1985年于地宫内发现银椁,内置金棺,棺内有两瓶舍利。<br/></p>
<p class="ltitle">二、佛牙舍利</p>
<p class="text">  目前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佛舍利首推佛牙舍利。佛牙舍利现安奉于北京八大处的第二处灵光寺佛牙塔内。<br/>  佛陀入灭茶毗后,遵照佛祖的遗嘱,有两颗灵牙留传于世。一颗传到斯里兰卡,现安奉在康提市的佛牙寺,每年八月月圆时,举行佛牙大游行,接受人们的朝拜。<br/>  另一颗佛牙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传至于阗(今新疆和阗县八公元五世纪我国南朝高僧法显(424—498年)西行求法十四年,请回佛牙至南齐首都建康(今南京)。隋代统一,佛牙被赍送到长安。五代中原兵乱,佛牙北上,至辽咸雍七年(1071)八月被供奉于燕京(今北京)“招仙塔”。时至今日,这颗佛牙在我国已传近一千六百年。<br/>  招仙塔初建于公元八世纪。位于北京西山八大处的第二处灵光寺内东南隅,是一座十级八角形砖塔。因塔砖刻有佛像和佛塔一类的图案,俗称“画象千佛塔。”数百年来灵光寺一直是京西游览胜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远在京西三十多里的灵光寺和招仙塔毁于侵略者的炮火。现招仙塔仅存塔基遗址,供游人凭吊。嗣后,僧人在清理中,发现塔基中有一珍藏佛牙舍利的石函,函内有一沉香木盒,上书题记为:“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963)四月二十三日记,善慧书。”经考证幸存的塔顶石雕露盘,建塔年月与《辽史》记载相符。建塔人为辽国宰相耶律仁先之母。“善慧”为五代时北汉僧人,“天会”是北汉年号。这颗佛牙从1071年入塔到1900年被发现,在招仙塔内供奉了八百三十年,解放后到1955年,佛牙舍利被迎到北京广济寺,供养在舍利阁七宝金塔中。<br/>  中国佛教界于1957年为解决供奉舍利的永久场所问题,依照佛教传统,发起倡议重建新塔。1958年夏开工至1964年春,新塔落成,新建的佛牙舍利塔位于招仙塔遗址北百米处,在结构上采用现代技术,在造型上既保留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风格,又有新的发展,塔为砖石建筑,高五十一米,由汉白玉构成的基座二十二米见方,高至地面近三米,四周建有汉白玉石护堤和石灯笼。塔身为十三级八角形密檐建筑。塔的造型采用唐宋时期北方流行的单层密檐形式,碧瓦金刹,绮窗复拱,风格朴素简洁,挺拔秀丽。轻风徐来,一百零四只悬铃叮咚作响,更显得佛塔静谧神圣。塔身内部分为七层殿堂,底层为暗室,室内绕以石梯,可上达佛牙舍利堂。外墙建有石门、石窗。内墙镶嵌赵朴初居士撰并书《重建佛牙舍利塔记》和元赵孟頫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石刻碑记及经文。堂中设置由大理石砌成的金刚宝座和彩绘屏风,供奉着佛牙舍利的七宝金塔置于金刚座上,佛牙舍利供奉在金塔龛内的金莲台上。金塔通体纯金,塔身刻有梵字咒文,狮子图案和各种花纹,嵌镶各色珍宝,耀眼夺目,价值连城。七宝金塔四周配以八座镀金小塔。堂顶藻井装硃地贴金蟠龙,气氛肃穆恬静。塔身其它六层分别供养着汉、藏、蒙、傣族佛教的经像和法物。塔顶为镏金宝瓶。<br/>  1964年6月25日中国佛协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是时人潮云集,盛况空前,十几个国家的佛教代表团和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出席了盛典。各国代表一致赞叹,祝愿佛牙永安。<br/>  佛开舍利作为佛教圣物,沟通了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佛教徒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佛牙先后两次出国,接受缅甸和斯里兰卡佛教徒礼拜,同时亦有许多外国元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领导人,经常来此朝拜佛牙舍利塔,瞻礼舍利。今天作为一般朝圣者只有在一年一度的登山会上才可能目睹舍利神采,平时只能拜塔。<br/></p>
<p class="ltitle">三、佛指舍利</p>
<p class="text">  1984年4月3日,佛指舍利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被发现,佛骨喜讯刹时遍及宇内,震惊环球。<br/>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以北的法门镇,距西安约百公里,根据佛典说法,法门寺“真身宝塔”为古印度阿育王时代在世界各地修建的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之一,相传创建于东汉桓、灵年间(147—189),初名阿育王寺,隋代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延用至今。法门寺因塔置寺,寺因塔著,于唐代成为皇家寺庙,成为当时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法门寺塔初为木结构建筑,明代中后期木塔倒崩,改建为十三级砖塔,后经明末和清中叶两次兵火,寺院殿宇尽毁,仅存内置八十八尊佛像的明建砖塔,塔高八十四米共十三层,呈等边八角形。<br/>  1981年8月24日,砖塔因地震影响竖向半壁坍塌,藏于塔内的希世宋刻《毗卢藏》元刻《普宁藏》等佛教经卷和唐到明清民国的大量佛像等珍贵文物展现于世。<br/>  为重建法门寺,1987年2月对塔基清理发掘,从地宫出土金银器一百二十一件,铁器、瓷器、石器等八十件,珍宝玉器四百件,以及大量丝织品。这些物品主要有锡杖钵盂一类的法器、佛像等供养器和生活用具,出土器具数量之大,制作之精美,文物等级之高都是罕见的。<br/>  法门寺地宫发掘最重大的发现是佛指舍利,佛指舍利共四枚。<br/>  第一枚舍利长四十毫米,重十六克,套置于纯金塔内塔基银柱之上,贮于地宫后室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内。舍利色如白玉。<br/>  第二枚舍利置于地宫中室的汉白玉双檐灵帐中。灵帐内有一铁函,函内有丝绸包裹的鎏金双凤纹银棺,佛指舍利贮于棺内。舍利色如白玉。<br/>  第三枚舍利秘藏于地宫后室的秘龛内,以外裹夹金织物的铁函容贮,铁函内依次为鎏金45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甬檀香木函、嵌黄、蓝宝石水晶棺,壶门座玉棺等四重宝函,佛指舍利置于白玉棺内。舍利颜色略黄,表面有一些粒状分泌物。<br/>  第四枚舍利置于地宫前室的彩绘四铺菩萨阿育王汉白玉塔中,塔内有一单檐铜精舍,舍利置于铜精舍内用罗面绢里夹袱包裹的鎏金伽陵频迦纹饰银棺之中。舍利色如白玉。<br/>  这四枚舍利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居士鉴定,一枚为“真身、灵骨”,而其余三枚则为“影骨”。影骨是佛家为保护真身佛骨和供人供养而特制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骨真身是仅存于世的佛教圣物,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11月9日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瞻礼法会和真身宝塔落成典礼在法门寺隆重举行,二百多位国内外大德高僧和当地五万群众参加了法会,赵朴初居士为此述怀赋诗,挥毫作了三百六十五字的长篇七言律诗《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br/>  佛指舍利的发现受到举世注目,其原因既在于佛指舍利在真身宝塔秘密沉睡了千年之久,又在于中国历史上多次迎送,朝野轰动,绝后空前。传说佛祖真身舍利“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因此历史上不少笃信佛教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德,都大搞佛指舍利的迎奉。元魏二年的迎奉是见诸记载的第一次,隋初时的迎奉是见诸记载的第二次,唐代七次迎奉佛指舍利,崇佛达到了高潮。<br/>  唐代第一次迎奉在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岐州刺史张亮依旨请开,剖出舍利示人,京师内外,崩腾同赴,屯聚塔所,日有数万。一失明多年的盲人怒目直视舍利,忽然双目明净。人们所见舍利因人而异,或见加玉,白光映彻,或见绿色,或见赤光,或见五色杂光,或见佛像,或见菩萨圣僧,还有人完全看不见,还有人烧头炼指,刺血洒地,才看到舍利。<br/>  唐代第二次迎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僧人智琮、慧辩等人奉旨迎奉,僧入塔内,专精苦到,行道久之未验,遂在臂上安炭火,烧香懔厉,专心致志,忽听塔内像下有振裂之声,只见瑞光流溢,次日晨获舍利十枚,殊大于粒,光明鲜洁,仔细寻找,又获七粒。置盘中,一枚绕其余七枚转动,均放光明,此后才得状如拇指,骨长二寸,内孔正方,下平上渐,内外光洁的舍利。<br/>  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从武周长安四年(704)到中宗景龙二年(708)。此时佛教的社会地位已从第三位上升至首位,遂掀起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和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法藏等入塔行道七昼夜,才启发舍利,除夕日舍利至西京崇福寺,次年正月十一日舍利迎神都(东都今洛阳),置于明堂,正月十五日,武则天身心护净,虔诚请法藏奉持,普为善祷。后中宗派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入塔,供养舍利。<br/>  唐代第四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此时“安史之乱”并未平定,遂迎奉舍利,企图达到“兵革息”的愿望。<br/>  唐代第五次迎奉告利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这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受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于是德宗皈依佛教自我解脱,奉迎舍利于长安,先在内道场供养,再置京都诸寺,后送法门寺。<br/>  唐代第六次迎奉佛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启塔,亲奉香灯,舍利先在皇室供奉三日,第二天宪宗宣布夜里看到佛指舍利大放光明,满朝百官伏地叩贺。唯刑部侍郎韩愈不贺。并上《论佛骨表》,痛陈其害,谏止迎奉,并建议将佛指“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宪宗勃然大怒,欲处韩愈死刑,幸有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于一死,贬为潮州刺史。后佛指又送长安各佛寺,轰动长安百姓,王公士民奔走相告,为了得到无量功德,有人竭产充施,有人燃香臂顶供养,虔诚之极。<br/>  韩愈离京赴潮州途经蓝关,忧愤有加,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咏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到潮州后即向宪宗上疏《潮州刺史谢上表》,以示忏悔,并建议宪宗车巡泰山。此表果然感动了宪宗,于是将韩愈改赴袁州刺史。<br/>  唐代第七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这是一次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的迎奉。当时从长安到法门寺二百里车马昼夜不绝,饮食随时供应,沿途设置了数以万计用许多金玉珠翠装饰的浮图、宝帐等物。仪仗车马由皇家禁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大德供奉(其中包括许多日本、天竺等外国沙门僧侣),成千上万善男信女膜拜,旗旌蔽日,音乐沸天。长安城万人空巷,倾城参加。皇帝亲御安福门城楼顶礼迎拜,百官士庶沿街迎候,真可谓举国上下争迎拜,倾城遍野持香华。这次迎奉是唐代最后一次,也是法门寺佛指舍利在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现世,皇帝、皇后,王公贵族赐给,大量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法器和宝函,现均已出土现世。<br/>  法门寺塔也已修茸一新,法门寺建有博物馆。现在法门寺经扩建更壮丽宏伟,新建的真身宝塔伟岸高矗,佛指舍利虽几经沧桑、完好如初,被供奉在法门寺塔内。供人瞻礼。<br/></p></td></tr></tbody></table>

秃鹰 发表于 2009-6-14 09:24:00

<table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2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份:</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1987</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年</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数:</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4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第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04 </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总</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ff0000;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38</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期)</span> </td>
<td align="right" width="10%"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栏目:</span> </td>
<td align="left" width="15%" height="16"><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8px; COLOR: #0000ff;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法界春秋</span>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77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Y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bgcolor="#333399" height="26">
<p style="MARGIN-TOP: 0px"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ace="宋体" color="#ff0000"><strong>首都佛教界隆重举行浴佛节迎奉佛舍利法会</strong></font> </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FTITLE"></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align="center">作者:<font color="#0000ff">惠兰</font></p></td></tr>
<tr>
<td width="100%" height="18">
<p class="TEXT"><br/>  《人民政协报》消息(记者惠兰)中国佛教协会于五月五日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浴佛法事,喜迎千年佛舍利。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和赵朴初会长出席了迎奉仪式。<br/>  在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彭思齐与中国佛协副会长正果法师交接法物、交换文本之后,班禅大师在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向佛舍利敬献哈达。<br/>  两颗呈白色、状如黍米的佛舍利是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火化时产生的珠状物,由1300年前隋代的静琬和尚安放。1981年11月,发现于北京房山县云居寺雷音洞内。待云居寺修复后还将放回原处。<br/>  放在透明有机玻璃罩中的佛舍利供有关人士瞻仰三天后,密封在石函中供奉,暂不再开启。<br/>  中国佛协在京的副会长、理事以及广济寺、法源寺、广化寺、通教寺、雍和宫、中国佛学院、北京居士林的四众弟子共二百余人参加法会并瞻仰了佛舍利。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也到会观瞻了佛舍利。<br/></p></td></tr></tbody></table>

纸扇轻摇 发表于 2009-6-14 21:13:00

我忘了是04年还是05年,去八大处看佛指舍利,好像进去要脱鞋,场面很壮观,看到那么多人那么虔诚,我的内心出现了叛逆心理,心想这帮人到底念没念过书,结果进去了没看见舍利,我还问身边的人舍利啥模样呢。

又过了几年在法门寺地宫里见到了佛指舍利,很粗壮,我又怀疑了,按比例佛祖的身材能有多大?

上述言论看看就算了,根本不值得讨论!

不与取 发表于 2009-6-14 22:43:00

<p>清净难求</p>

小小的我 发表于 2009-6-14 21:34:00

有空去瞻礼朝拜

秃鹰 发表于 2009-6-15 09:03:00

&nbsp;
<p align="center"><b>中华石经博览园</b></p>
<p><b>一、建设目的</b></p>
<p>按照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方针,以及北京市“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促进市区提高现代化水平,远郊区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市区和远郊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经等珍贵的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改善云居寺现有接待设施和展示手段单一的现状,提高云居寺的接待水平,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重点建设中华石经博览园。<b> </b></p>
<p>中华石经博览园是集聚区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重点项目之一,依托云居寺“经”文化园区,以云居寺底蕴深厚的石经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的精华,充分利用佛教文化的合理成分,以佛教文化具备的“心理调适、陶冶情操、道德教育、知识营养”四大功能为主线,结合文化消费的需求特点,以文化创意为抓手,通过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特色演出、休闲体验、培训、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形成一条以石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佛教文化休闲体验基地。</p>
<p><b>二、建设内容</b></p>
<p>中华石经博览园总占地面积30.08公顷。项目包括四个单项工程,其中石经博物馆、石经碑林项目为公益性项目,休闲养生中心和餐饮街区为经营性项目。</p>
<p><b>石经博物馆</b>:占地40亩,建筑面积7357平方米。博物馆以气氛音乐、全息投影、视频展示、实物展示等科技展示手段配合石经文化古老历史和深厚哲理,全方位展示房山区的石经历史和相关传说。建成后将进一步弘扬云居寺石经文化,使观众能近距离、全方位感受石经的旷古魅力。</p>
<p><b>石经碑林:</b>以博览“房山石经”为主线,总占地120亩,</p>
<p>投资5141万元。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恢复石经工艺,对石经进行仿制,建设当代石经长城,再现石经文化风采。 </p>
<p>该碑林包括文物解读区、石文化体验区等。以点、线、面的创意组合方式构建碑林展示展线。用专题展示、碑林长廊、碑林墙、摩崖石刻等展示刻经历史的进程,让参观者感受刻经历史的演变,感受到文化的震撼力。同时开设互动活动区。</p>
<p><b>休闲养生中心</b>:建筑格局采用佛文化典型形态,内部为现代化设施,满足游客休闲、修行、养生等需求。按照 “行经礼佛”的各项流程设计,包含特色鲜花、薰香沐浴、佛乐欣赏(释放游客都市人快捷奏、疲惫紧张的神经)、休身养性(游客单人或多人体验斋文化、茶文化、书法文化、棋文化等)、禅定修养。 </p>
<p><b>餐饮街区:</b>引进国内外知名素食餐饮品牌的入驻,通过</p>
<p>特色素食提供、优雅就餐环境营造、完全古典式就餐服务,实现高质量的餐饮服务。<b></b></p>
<p>这四个项目相互补充、有机联系,从多个层面、多个侧面阐述“经”文化主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阔别近30年 佛祖肉身舍利返云居寺接受十天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