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每周六晚上8点,赵老师准时在旧京图说读者群开讲老北京。 1. 英军在控制区城墙上开挖门洞 前几期说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为把在北京掠夺的金银财宝和各种物资,尽快运回他们的国家,就把铁路修进了北京城,还在北京内城外城的城墙上拆了好几处豁口,破坏了北京城墙的完整性。 八国联军破坏北京城墙的原因,还不只是修铁路。英国人就在北京内城西边儿城墙,后来的复兴门再往南一点儿的位置,快到了内城外城结合部的地方,掏了一个门洞,在门洞上方还挂了个牌子“大英国门”。 从西南方向朝东北方向拍的城墙上的门洞,为了防止门洞上面往下落石落土,还进行了加固支撑。这个门洞外的西侧,还垒起了一堆障碍物,在门洞外边作为一个影壁。 在这个门洞前拍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大英国门”四个字。 北京内城的城墙是相当厚的,有十多米,为什么英国人要费那么大的劲儿,在这十几米厚的城墙上掏出一个门洞儿呢?原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就自行地把北京的内城外城划分成了若干片儿,由每个国家控制着一片或者几片地盘儿。 当时的地图用颜色来区分出他们这几个国家分别管控的区域。英国占领区是黄色的,法国是蓝色的,美国是绿色的,德国是红色的,日本是青色的。 英国人在北京城控制着几片地区,在外城控制着非常大的一片地盘,是英军首先进攻北京城的那片地方。在内城还控制着一大一小两块地盘儿,其中大块的从北边缸瓦市一直到南城墙,东边到六部口,往西一直到西城墙。英国人驻扎在这块地盘上,如果他们想出行的话,往北去往东去,都没有城墙阻拦通行,很方便。往南去虽然有内城城墙,但是可以通过英军把守的宣武门。想往西去就不方便,必须先往北经过法国人管理的地盘儿,然后再往西拐,经过法军把守的阜城门才能出城。英国人觉得很不方便,所以就在内城西南角朝西的城墙上掏了个门洞。 当时八国联军在北京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不敢阻拦,也没人阻拦。一直到1902年,英国人撤军之后,清政府才把这个门洞又给砌上。同时,英国、法国人铺进内城的两条铁路的控制权,随着他们的撤退,也都移交给了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接管铁路之后,就拆除从天坛西天门到永定门这一段的铁轨,把永定门西侧城墙上为了铺铁路拆的豁子也给砌上了。 照片远处的城楼是永定门的城楼,近处是老百姓收的粪堆,城墙上可以看见有一小段儿发白,就是英国人铺铁路扒开的豁口,已经给砌上了。 在城墙外边还有一段铁轨也废弃了,但是铁轨当时没有全拆,一直留存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北京的铁路部门拆除。 2. 正阳门的临建与复建 1901年年末,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也撤退了,慈禧和光绪就要从西安返回北京。北京的朝廷大臣们得到这个消息,就赶紧准备迎接两宫回銮。首当其冲,大臣们就想到正阳门的箭楼和城楼都被烧毁了,剩下两个秃了吧唧的城台。尽管断壁残垣都清理了,把城台砌了砌,可是就这样迎接慈禧和光绪回北京,仍然十分不好看。 有的官员想了一个救急办法,找人搭建临时的彩牌楼。六合棚铺掌柜的知道这个工程有难度,工作量也比较大,就从其他棚铺找了几位手艺比较高超的棚匠,联合起来在正阳门的箭楼城台上搭了两座彩牌楼,在城楼的城台上搭了一座彩牌楼,算是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朝廷交给的这项任务。 箭楼城台上搭的临时彩牌楼,前后两座。 城楼城台上搭的一座彩牌楼。这两张都是由南往北拍的照片。 搭建这三座临时的彩牌楼,内行人都知道,是非常考验技术和功夫的。老北京的棚铺有个讲究,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搭天棚还是搭彩牌楼,搭什么临时性建筑,绝对不能刨坑栽柱子,全是在平地上立沙篙,单摆浮地戳在那儿。这要在一般的地方是没什么问题的,可这回是在两座城台上搭建。城台有十几米高,没遮没挡,又是在12月末1月初,北京地区西北风非常大。120年前的老北京棚匠们,就有这个独特的手艺,在城台上搭建的临时牌楼,面对西北风是稳如泰山,经受住了狂风考验。 1902年1月8号,在西安避难一年多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返回了京城,从马家堡火车站下了火车。 慈禧和光绪乘坐的火车。 朝廷大臣们在马家堡车站站台上翘首以盼。 慈禧和光绪下了火车之后,朝廷的大臣在站台上举行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连洋鼓洋号都用上了,很隆重。然后慈禧和光绪坐着轿子就离开了马家堡,进永定门,一直往北经前门大街,过了五牌楼,就来到正阳桥上。 慈禧和光绪正经过正阳桥,是在箭楼城台上朝南拍的。 当时慈禧坐在凤辇之中,通过前面的轿窗,一看前门箭楼和城楼都没了,两座城台上搭了几个彩牌楼,或者说是山寨国门,心里头非常不是滋味。当回到宫中之后,立刻就下了一道懿旨,说“正阳门为中外观瞻所系,急需修建”。可是修正阳门需要钱啊,刚从西安逃难回来的慈禧太后,囊中羞涩。作为整个大清朝廷来讲,那会儿也没什么钱,而且根据辛丑条约还要赔款,那就更拿不出钱来了。想来想去,慈禧就下了一道命令,全国21个行省,大省报效2万,小省报效1万,等于就是摊派。朝廷说了话,各省凑钱,这算把重建正阳门正式地列入了议事日程。 准备开工了,可由于战乱,原来建造正阳门的图纸找不着了,那没图纸怎么建呢?据说后来是参照宣武门和崇文门的图样施工的。据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府尹陈璧,给朝廷上报的《修正阳门工程奏折》记载,光绪28年(1902年)11月26日开工,三年完工,光绪32年(1906年)五月全部报齐。大楼(城楼)工料价足银二十七万四千二百二两四钱二分,箭楼工料价足银十五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两八钱七分,两项总计工料价足银四十二万九千九百一两二钱九分。 1902年年末准备复建城楼,已经把脚手架搭起来了。 1904年复建中的正阳门城楼。 在前门东火车站,从东往西拍正在复建中的城楼和箭楼。 1906年正阳门城楼复建完工。 复建完工之后的箭楼。 复建完工后,根据不平等的辛丑条约,正阳门是划归美国使馆区的,立刻就交给美国人管理,正阳门和正阳门东侧的城墙就成了美国兵营和美国使馆对外的边界。美国军队在城楼以及城墙上设立了岗哨,盘查进出城门的车马以及行人。 1908年啊,美国兵在正阳门城楼的东侧城墙上站岗。 美国兵在正阳门城楼的东侧城墙上集体合影。 美国兵在正阳门城楼上演奏军乐。 1916年,正阳门经过改造之后,美国兵仍然在前门东侧的道路上巡逻。 建立民国以后又过了若干年,经过了多次的交涉,美国人才把正阳门的管理权交还给民国政府。 在1903年复建正阳门城楼、箭楼的时候,朝廷本来还想再筹集一些资金来修复其他那些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建筑,可是筹集资金有限,全都修复不可能了。最后主要是对被八国联军炸毁的城墙进行修复,朝阳门的箭楼也是在1906年复建完成。 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复建完工之后朝阳门。 一直到清朝垮台建立民国也没修复的建筑,包括外城的东北角楼,内城的崇文门箭楼,内城的西北角楼,它们都是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炸毁的。清朝末年,北京内城、外城的基本状态,除了这三处建筑没有修复之外,其他的城楼、箭楼、瓮城基本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3. 民国初年开始改造正阳门 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外城的变化,主要是拆,没有复建。其中有的拆是迫不得已的,或者说是必要的,但是有的拆是不应该的。 在清朝年间,前门大街已是北京城中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自从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修进了北京外城,建了前门东站、前门西站之后,前门地区更是成为了北京城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这一带商铺林立,商贩云集,新兴的银行、票号、银号,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地冒了出来。所以当时这里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到了民国初年,前门地区就更加繁华热闹,盛世空前。但是交通情况非常混乱,虽然那会儿北京城既没有有轨电车,也没有公共汽车,私人的汽车也极少,仍然交通拥挤。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交通了呢?是运输物资的马车、排子车、骆驼、拉人的洋车、轿子、毛驴,还有就是大量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正阳门的几个城门洞天天拥堵,还经常发生各种交通事故。当时的报纸经常刊登这类的消息,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对正阳门动外科手术了。 主讲人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音频整理 | 亮亮 文字整理 | 斯蒂尔站长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5 , Processed in 1.10393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