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机制切面和老米

2023-12-4 20:41|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燕舍谭

摘要: 清代粮仓 说起旧时北京的面条来,人们马上会想到过去的“接三面”、“洗三面”以及日常常吃的“炸酱面”、“打卤面”等等,这些面条大都是手工制做而成,很是费些力气,后来,随着机械科学的发展,北京曾出现过机器 ...

清代粮仓

       说起旧时北京的面条来,人们马上会想到过去的“接三面”、“洗三面”以及日常常吃的“炸酱面”、“打卤面”等等,这些面条大都是手工制做而成,很是费些力气,后来,随着机械科学的发展,北京曾出现过机器轧成的面条。

  据出版的《燕市积弊·都市丛谈》合刊本中的“都市丛谈”篇记载的“机器切面”,说它“轧出来的(面条)成为圆条儿,条数格外整齐,没有碎面条儿”。此外,它还与以前旧时切面进行比较,说旧的切面必要以面头垫底往往压成一个乱旦(蛋);而机器切面不但没底面儿,煮时还不乱汤,故人多喜食。并还讲,虽然多花几个钱,却非常省事。

  从上述对机器切面记载来看,它的制作程序很像我们现在轧面过程,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切面,恐怕还需人力驱动,不像现在使用电力作动力。另外,还有机器的功率大小之分和生产切面数额之别。

      《都市丛谈》的“代前言”文介绍考据,该文篇目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报上刊登,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出版单印本。据此,笔者认为该书的编写时间为清末民初之际。由此可见,机器切面至少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并非现在才有机器切面。

       现在再说说北京的“老米”。

       清代,北京城和通州两地都设有储存皇粮的官仓,在康熙至乾隆年间,国库充盈,仓库充实,仓内陈米大量积压,年久,陈米泛红,发出一种异味,形成一种所谓的“老米”,亦称“仓米”、“禄米”。

     旗人自生下来就享有官俸禄米的特殊待遇。旗人吃惯了这种老米,反觉得比一般白米好吃,有的旗人应邀到汉民家里赴宴时,便用黄布缝个小口袋,装上一些老米,要求主人给他单蒸些老米饭,说是能与满席的菜馔配套合拢,吃着顺口入味。

      辛亥革命以后,国家不再储存仓米,旗人也断了钱粮,禄米自然也就没了。这时,旗人就把自己家里剩下的老米当作珍宝一样地储藏起来,只有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客才吃上一顿。

      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还有以极少量的老米包成小包作为礼品的。笔者童年时,麻花胡同继子寿(清内务府总管)的四侄子荣雅峰于过年时送给祖父三小袋(每袋半斤)老米,说是让我们吃一顿“前朝饭”,笔者有幸一尝。不过,其米近于红腐发霉,比我们今天吃的精白米味道差多了,仅仅是应点而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19:35 , Processed in 1.17863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