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笑春老师出生在北京东城的北梅竹胡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胡同作为老北京的核心区域,满载着历史的印记。从小到大,这片胡同爬满了她的记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带着百年的沧桑和无数的故事。退休前董老师是一位建筑师,从事了30多年的建筑设计工作。工作期间忙忙碌碌,但那些年少时在胡同里的日子,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建筑师,董老师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忙碌和挑战。那些大大小小的建筑项目,总是让她忙得不可开交。建筑设计工作虽然严谨,但也让她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可能。而这份工作与董老师后来对胡同的绘画爱好,竟然有某种意想不到的联系。 2020年,随着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她的生活节奏。那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居家的时间多了许多,偶然的机缘让其在互联网上结识了黄有维老师(黄有维,别名洞庭渔夫。1965年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云峰画苑签约画家,并任湖南湘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的水彩课。这是一门极具吸引力的课程,黄老师不仅技术精湛,更有一双敏锐的艺术眼睛,他似乎总能看到其他人所忽略的美好。 在课程开始后不久,黄老师经过一番观察,突然认定董老师特别适合画胡同。说实话,这让董老师颇感意外,也搞不清楚他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然而,既是名师所言,董老师便试着按照这个方向去尝试。初始几幅习作无非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偶尔画画而已。直到后来开始走街串巷,深入胡同拍摄素材,才慢慢发现胡同里那些独特的景物,原来对董老师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 想来董老师的这一生,始终都和胡同有着不解之缘。这些胡同,它们存在于北京的心脏,那一条条曲折的巷子、那些古旧的四合院,看似平凡,却能够包容一切日常琐碎。那门墩、那盆盆罐罐和花花草草,全都成为了在画布上复活的元素。最初,董老师也并未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但随着绘画的不断深入,胡同里的生活逐渐成为了她画笔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犄角旮旯、旧日遗留的细节,逐渐浮现在她的画纸上,画笔慢慢地触及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现在却被都市化进程淹没的一切,勾画出北京平实的市井生活,那高门大宅和小巷深处的老街坊一样,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在董老师的画布上被一一呈现,随着一幅幅画作,似乎让其也重新回到曾经的岁月中去。 (这些画足以以假乱真,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照片 ) 地上的青石板、半遮半掩的红色门扇,浮动的柳枝和胡同口那棵伫立了几十年的老槐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人们推开大门晒太阳,傍晚时分的灯光下,人们悠闲地坐在门口聊天。这些是胡同最真实的一面,也是董老师作为一个老北京人,最眷念的生活情景。经过黄老师的指导,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以及描绘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从线条的勾勒到色彩的渲染,每一个过程都让董老师更加深入理解了胡同风情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老师竟然慢慢地迷上了这种画胡同的生活。这种富有韵味和情怀的创作,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走动,去观察,去体会那些住在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他们有的依旧在自己的老宅子里过着平淡的日子,有的已经搬离,但无论如何,这些胡同总是承载着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情愫。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1 , Processed in 1.08226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