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海东岸隐藏的濠濮间

2025-2-1 13:2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石|来自: 金石笔记

摘要: 从北海东门向北行,右手是一溜小山坡。一路前行,除了沿湖的林荫道和廖廖数座不起眼的建筑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其实,在这溜小山背后隐藏着别致的园中之园:濠濮间和画舫斋。在北海众多的景点中,隐蔽的濠濮 ...
  从北海东门向北行,右手是一溜小山坡。一路前行,除了沿湖的林荫道和廖廖数座不起眼的建筑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其实,在这溜小山背后隐藏着别致的园中之园:濠濮间和画舫斋。在北海众多的景点中,隐蔽的濠濮间和秘境画舫斋属于内敛型,以至于游人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濠濮间是一座半开放式的园中园,它没有高高的围墙,而是用山石和土阜来隔绝外界,给人一种“隔与不隔之间”的奇妙感觉。沿北海东岸,在道旁你会看到有一块“濠濮间”石碑,这就是进入这个秘境的钥匙。

东岸濠濮间石碑,提示山坡后隐有秘园,石碑字为乾隆题写。

      由“濠濮间”石碑东行,三叉路口处立有一大石,上面也有“濠濮间”三字,与游人之间形成一个对景,开门见山地告诉了你此园的名字和方向。

      沿石右拐进入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周围被2、3米高的小山所档住,使得此空间与外界完全隔离。由于曲径曲率的关系,在此位置无法看到主体建筑。小径走尽,便觉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好像走入到一个小峡谷中,一处敞开式的园林映入眼帘,给游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就是所谓欲扬先抑的处理手法。

   景区坐落在小山环抱之中,其错落有致的建筑、水榭、曲桥、石牌楼……组成了一方小天地;岸边叠青石为嶂,潭中是碧水如镜,水上有九曲石桥,潭侧列水榭游廊,幽静别致。正因如此,有朋友喜欢将“濠濮间”写成“濠濮澗”。

小山环抱之中:错落有致的水榭、曲桥、石坊,组成一方小天地。

      人们游走于园中的曲桥、水潭、山石、敞轩、回廊之中,不仅仅感叹于中国古老的园林艺术,同时也可以慢慢地体会乾隆皇帝建这座隐园的初衷。

潭中碧水如镜,岸边叠青石为嶂,水上石桥九曲,潭侧水榭游廊。

   沿曲折小桥通往另一端,就是隐园主体建筑濠濮间。桥北头的小石牌坊与桥南头的濠濮间敞轩相对,通过石桥连接形成对景。石桥设在水池最宽的位置且用曲桥形式,使得人们感觉距离增长,空间增大。


九曲桥北头石牌坊与南头的濠濮间相望,通过桥的连接形成对景。

      桥北头石牌楼为二柱一楼,雕刻精美,牌楼顶为灰筒瓦的歇山式屋面,牌楼南北各有联额。北面联额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横额是“汀兰岸藏吐芳馨”;南面联额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 

      去过颐和园的都会感觉此牌楼似曾相识,原来它和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头的那座石牌楼酷似。谐趣园的那座高2.57 米,庑殿式,二柱一楼,屋顶六兽,小巧精致,是北京最小巧的石牌坊,濠濮间九曲桥头石牌坊可说是知鱼桥石牌坊的姊妹。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石牌楼

      颐和园谐趣园也是乾隆的心爱之地,在这里,他不但手题“知鱼桥”桥额,还手书楹联刻于牌坊柱上:“回翔凫雁心含喜”“新茁苹蒲意总闲”“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琤琮石有声”,这些诗句描绘的是观赏着水上飞翔的水鸟,岸边新长的蒲草,胸怀悠闲之趣,心含喜悦之情,见到的是日光下金光闪烁的湖水,听到的是风吹水动击石发出琤琮之声。

      据统计,北京现存有明清时期的牌楼65座,其中石牌坊有17座。石牌坊的修建选用质地华贵的汉白玉、古朴的墨玉等石材,造价较高,所以在数量上比木牌楼会少一些。

   北京的古石牌坊样式很多,常见的有三门三楼、三门五楼、三门七楼,也有一些两门三楼、两门五楼的石牌坊,甚至也有一些一门一楼的,但不多见。除了样式,石牌坊雕刻手法的多样也尽显石雕的艺术精髓,常见的雕刻手法有浅浮雕、深浮雕、平雕、镂空雕、圆雕、引线刻等。浮雕图案的选择依照牌坊的位置和作用而定,这里面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设计者心思的精巧。

濠濮间水位较低,水面狭长,两侧较高,使人产生两山夹岸之感。

   濠濮间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一种格局,它所要表现的是山水相依的一种景象。因潭中水位较低,水面狭长,两侧相对较高,往往能产生两山夹岸之感。

   濠濮间东面是北海的高墙,夏秋时能看到蒲公英肥大的绿叶、紫红色毛茸茸的花,以及绣球一样的种子群。墙内有一排高大的榆树和侧柏,榆钱丰盛的时候能散在水面上许多,如摩西出埃及时随风飘落的那种天赐食品,也偶有麻雀啄开柏籽剥食其中的果仁。

   树下本是土坡,被栽以不是很大的太湖石,一层一层很有空间感,两边还有上下的石阶,桥后是许多竖起的绿石,表面剥蚀的那种鱼鳞样的坑很是可爱。

濠濮间东面是北海高墙,西面土丘除假山,还有种种茂密的灌木。

   濠濮间西面的土丘除了假山,还有种种茂密的灌木,随季节变幻着不同的花,云一样地开满枝头,雪花一般落英缤纷。假山草丛,二月兰叶子上的水珠,静静地闪耀着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

   中间的水面,较平时已经浅了许多,可以看到桥墩、太湖石上的水印以及露出的淤泥。雨季的时候,会忽然增出许多水,一时的池沼蒸蔚气象。在那个苍茫的黄昏,曾看见雨后的桥边竟凫着两只绿色、褐色的野鸭,在黑暗的假山角落间软木塞样漂游。野鸭见人时久,内心不安,踏着水面,慢慢提升出池塘,越到树林的那边去了。

      您知道那句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吧?就是那个故事。庄子说鱼从容的游来游去,是它们的乐趣。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总之就是俩人充满哲学的“抬杠”,最后庄子说:“我知之濠上!”这是濠。

      濮所涉及的典故,简单的说就是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使者来请他去做官的故事。后来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建三十六景,其中之一就是濠濮间想。

      濠濮间这个位置,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有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濠濮间。

      承德避暑山庄有三十六景,其中一景名为:濠濮间想。“濠濮间想”一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濠和濮原本是两条河流的名字,濠水在安徽凤阳,濮水在河南濮阳。濠濮是指濠水和濮水的并称,同时也用来比喻闲适无为、逍遥脱俗的情趣。据史记载,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比喻悠然自得的会心或情趣,也有希望得大自然之助的意思。

      承德避暑山庄的濠濮间想和北海公园的濠濮间皆源于此。有人说乾隆崇拜其祖父康熙,有意效仿避暑山庄的濠濮间想,所以才起名濠濮间。至于两处有一字之差,据说是乾隆皇帝出于对“康熙爷爷”的敬畏有意而为之。

承德避暑山庄的“濠濮间想”

      不过也有人说是乾隆下江南回来,由于太过喜爱江南美景,于是仿照江南水乡的景色建了濠濮间小园。又因乾隆文化底子不错,所以起了这个颇具古意的名字,并效仿庄子、常常来此钓鱼。

      既然是钓鱼之处,当然离不开水,这水来自北部的先蚕坛。笔者之前曾介绍过老北京的“九坛八庙”,其中九坛之一的先蚕坛就在两个园中之园的北边。

濠濮间北边的先蚕坛

      先蚕坛里有条浴蚕河,浴蚕河水向南流经画舫斋再缓缓流入濠濮间,形成濠濮间这个水潭。九曲石桥把濠濮间潭的碧水一分为二,若到夏日,东池种荷花西池稙睡莲,又有禽鸟戏水,锦鱼游戏,芦汀蓼岸。

濠濮间潭水来自先蚕坛浴蚕河

    七折曲桥是翘楚

   如曼妙舞姿,如悠扬旋律,婉转间是匠心独运,曲折里也有世间沧桑。在北海公园的古桥家族中,除了直来直去,虹架两端者,也有“百转千回”展现“万千风景”的“曲桥”。

   顾名思义,曲桥之曲,源自方向之曲折变化,通常以“直来直去”示人的桥梁,通过其间改变方向,而让行者减缓了前行的脚步,视野中也多了不少风景,且曲桥通常以平桥方式出现,运用在园林设计之中。正所谓“景莫妙于曲”,脚步的放缓甚至驻足,正因为角度的变化和视觉的多元,才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动……笔者认为,曲桥已然跳脱了寻常“遇水架桥”的简单实用,而更多是为景观与心境服务的。

“百转千回”展现“万千风景”的七折曲桥

   北海的曲桥家族中,濠濮间的七折曲桥最为抢眼,更是曲桥家族中的翘楚。这座七折曲桥为“曲径通幽”的意境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北边小路与画坊斋相连,通过曲桥则可以来到濠濮间的主要建筑三间榭。

   曲桥设计精巧,为全石结构的七孔石平桥,桥长25.18米、宽2.67米、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桥墩为粗青砂石打凿,桥面每折由三块长条石顺铺,桥头加铺横条石,桥石栏杆低矮,雕刻简单镌空“回”形纹,桥头有抱鼓石,每侧22根石望柱,在折弯处的望柱加宽。

   这座曲桥的“兄弟”,就是颐和园谐趣园中的曲桥。两桥均建于乾隆年间,又都采用“关于知鱼”的样式,不得不说是一种巧合。其实这样的巧合恰恰融入了乾隆皇帝的心泉,其中更有一段爱情故事。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之路充满旖旎风光,同行的孝贤皇后却愁容满面,八年之中两失爱子,对她的打击实属不小,其实这次东巡也是乾隆有意让皇后散心。站在龙舟之上,看着水中的鱼儿吃着投放的饵料,孝贤皇后却说了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样的忧伤一直包裹着这位女人,就连在皇帝面前露出的笑容或许都是强颜之下,以至于行至山东济南,她的病情突然加重,在37岁之时,便香消玉殒。心爱的女人早早离去,乾隆一直将喂鱼的镜头记在心中,于是便诞生了知鱼桥。

   虽然这仅仅是历史和命运有意无意地被诸多巧合联系到了一起,更多的故事则是后人的联想与创造,但站在两处知鱼桥上,嗅着荷香,观着鱼儿游动,那曲曲回回的桥面,让桥上之人与自然离得更近,曾经漫步在桥上的乾隆或许真的会睹物思人。

   桥南头的濠濮间是个敞轩,正面额题“濠濮间”,前后的抱柱联分别是:半山晨气林烟洹 一枕松声涧水鸣。

濠濮涧敞轩匾额是乾隆皇帝题写,楹联为慈禧所书。

      濠濮间敞轩东西长十二米,南北宽六点四米,面积七十七平方米,厅房四周有十六根柱子,内有八根柱子。轩内的对联上联是“山参常静云参动”,下联“躍有潜鱼飞有鸢”,横批“壶中云石”。

      濠濮间以敞轩前的水潭为中心,周围堆叠石岸岸上筑土,形成山丘,广种各种树木,幽静惬意。在夏季池塘,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随着凉风吹来满园清香。

濠濮间殿内匾额“壶中云石”和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所书

   一般传统古建都是坐北朝南的形式,而濠濮间采用坐南朝北的方向。这种形式提供人们能从建筑中看到对面山的南面,使得山的阳面露了出来,从而也使濠濮间的主体带有了十分神秘的色彩,吸引人们不得不去其中进行观赏。这种手法虽然屡见不鲜,但符合人的寻趣心理和视觉感受。

沿敞轩南侧爬山廊,经崇椒室可到山顶云岫庵。

   敞轩南面的回廊,是濠濮涧隐园另一精致的设计。这条廊从水榭后面往南,经爬山廊左侧的崇椒室,到土丘顶的书房云岫庵,再又翻下去,同时也有高高的假山青石阶与回廊并行到丘下。

南面的回廊从水榭后面往南又翻下去,有假山青石阶与回廊并行到丘下。

   顺着回廊往水榭走,或者从水榭走出回廊,都有种柳暗花明的变化感觉。

顺着回廊往濠濮间水榭走,有种柳暗花明的变化感觉。

      虽然濠濮间的装饰是红漆金饰,但它却有着不输江南园林的意境,真的是园林小品中的佳作。

   回廊上自然是画有许多虫藻花鸟,书房山墙上所绘的两头梅花鹿古意盎然,似清代时的作品。

   沿爬山廊延山曲行,沿途经过“崇椒室”到山顶“云岫庵”,而后再转而下行,最后由宫门而出。

沿此爬山廊末端即为“崇椒室”

   爬山廊半山,三间小室的“崇椒室”,门额 “崇椒”,前有抱柱楹联:山行之字曲通花 月写个文疏映竹。

      《中国园林文化史》言:“《楚辞·九章·悲回风》中说‘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芳椒以自处’,后来的士人遂常用‘芳椒’作为园景的题旨,以表现自己的高洁。崇椒室的设计亦承袭此意。”

位于爬山廊侧畔的“崇椒室”

崇椒室内景,乾隆在此时有小憩。

      崇椒室典出《楚辞》,寓意品行高洁。冬雪之际,乾隆偶临此处小憩。图片

   山顶有屋三间,坐北朝南,为云岫庵。门额“云岫”,室内匾额“知常曰明”,抱柱楹联:风月清华赢四季 水天朗澈绕三洲

华美曲折的爬山游廊,顶端便是云岫室。

      云岫室是濠濮间的一个重要景点,其名称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岫室内景

      云岫室是穿堂式结构,体现了乾隆皇帝通过山水之乐,达到内心修养的意图,这或许是他建园的初衷之一。

      从云岫庵沿爬山廊下行走到底便是宫门,宫门实际上就在北海东岸林荫道旁。全园以山林为障,不设宫墙,却又能自成体系,十分巧妙。

濠濮间宫门,就在北海东岸林荫道旁,濠濮间石碑的南边。

      濠濮间建筑群,共包括四栋建筑单体,除濠濮间敞轩体量较大并用卷棚歇山屋顶外,其余三幢崇椒室、云岫庵和宫门都略小,且大小相近,而且均取三开间硬山屋顶形式。

      若不是地形有起伏变化,濠濮间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正是由于顺应了地形的起伏,采用曲尺形的爬山廊把各个建筑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变化,使其空间序列十分完整。如诗词般,有着起承转合的韵味文脉的逻辑,各个空间相互之间以不同的元素联系,彼此过渡巧妙,且每一部分都十分完整,相得益彰。

      濠濮间在选址上也克服了南北狭长郊东墙的不利条件。正如《园冶》兴造论开篇就说“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这里“相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园址的选;二是指构园之布局。本是基于其立意,加上风水有“东为生,为春”之意。

  然而,该地块在选址上确有其一定局限性。故造园者在土山的体量、轮廓上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同时利用东、西土山,围合水池来创造幽静、恬适的空间氛围。濠濮间的布局主要就是通过地形来做文章的,一来可避“南喧”,所渭“幽偏可筑”、“地偏为胜”之理;二来可就近利用土方,“傍山林”而“通河沼”,承接北来之水;三则借景于琼华岛,得“梵音到耳”、“绯宇临空”之意境。

  游览濠濮间可以由北至南,从水边走至山顶,再下至宫门;也可以从南面进宫门,通过回廊登上山顶,从云岫庵俯瞰,尔后顺着回廊自南向北走至水边曲桥,体会这座园中之园不同的起点与终点的奇妙之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05 , Processed in 1.08900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