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5-8-28 15:38:02
tiantou
发表于 2025-8-29 17:22:08
78【Bank Holiday】我们看完博物馆,穿行商业区,打算去看看市中心古老的露天市场,当年是露天的,现在顶上都有避风遮雨的阳光大棚,走到门口,关门了。周末休息是常态,有钱要赚,休息,人生享受要兼顾。本周一为银行假日。银行假日通常与周末相连,上班上学的可以连休三天。周末多休一天美事,属于公共假期,并不减少收入。自由职业者,自己开店的,休不休的就自己决定吧,像零售业和餐馆,大众休假了,出来逛街的多,有钱可赚就不一定休了。要是搞装修建筑的,想干也许还干不了,甲方或许要休假。看街面上,银行一定是关门,政府机构也同样。商家开的关的都有。银行假日Bank Holiday自1871年被立法承认。在这之前只是银行业独有的假期,大多选在周一,据说是与板球赛相关,为照顾到银行业球迷们的呼声。银行这天歇了,与银行相关的行当融通资金的事就办不了。再者了,你银行可以多休一天,我们为什么要多干一天,都有工会的。于是利益均沾,扩展开来,立法后为全民享用。你要是忙着赚钱不休,也没人拦着,老板这天要给员工算作加班工资,补偿了。现在一年当中有三到四个银行假日,英格兰、 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各有不同,通常春季的五月有两天,夏季的八月有一天。三天假期就有三天的安排,可以远足一趟,探望远亲,会个朋友,山间露营,海边度假都从容了些,外面住一宿两宿。八月底的这次过后,学生们就要开学了。下一个长假要到年底了。英国的假期多,多与宗教相关,工业革命后缩减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缩短工时,增加假期,打工者争取自己的利益,银行假日这种世俗的假期挤进来。英国的主要公共假日因地区而异,以下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公共假日:元旦(New Year’s Day):1月1日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星期一(Easter Monday):复活节后的星期一五月初银行假日(Early May Bank Holiday):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春季银行假日(Spring Bank Holiday):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夏季银行假日(Summer Bank Holiday):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节礼日(Boxing Day):12月26日
tiantou
发表于 7 天前
79【早市】周六上午去亚洲店采购。去早了,十点开门,还有二十分钟。边上,隔着一个院子,有临时搭建的棚子,是家早市,过去看看。十多个小棚子,货品不多,大概快要收摊了。问过,每周六有早市,过去不知道。品种不丰富,只是水果和蔬菜。其他,乳制品、肉类、水产都没有。路边停着台大车,卖早点的,面包、三明治、烤肠……早市主打一个便宜,货品面相一般,多散装,论公斤或按包装,盒装的牛油果、西红柿,袋装的大蒜。圆茄子两个1.5镑,青玉米(带皮的)两个1.5镑,当地玉米种的多,多为青饲料,英国人不吃整个的玉米,超市內卖袋装的玉米粒。赶早市的人,哪人都有。水果呢,菠萝、芒果、西瓜、苹果、李子……热带水果不是本地产的,许多并非自产自销,是趸来卖的。大个的西瓜,不知产地,这的东西只标价不注明产地,模样与我们宁夏的大西瓜类似,0.99镑一公斤,网上曾有一说:只有中国实现了西瓜自由,看来此说法不实。西瓜相当于四块多人民币一市斤,与淡季京城市场的价格差不多。看一老汉,挨个拍着瓜,挑挑拣拣的,内行啊,抱起一个去过秤,西瓜大多十斤八斤的。我们买了生姜、大蒜、青玉米,满满的一袋子过去结算。通常小摊只收现金,钱包里搜寻不多的现金,队伍排到结算台前,见着有刷卡的,进步了。收款人是印巴汉子,一个个、一盒盒,不用计算器,五六样过手,报出总计金额,算得干脆利落,我们还没算出来。信他的吧,一共10镑钱,不知是不是把零头抹了。一大袋子,觉得挺便宜。英国人算数挺差的,印巴人除外。接着去了隔壁的亚洲店,等了两分钟才开门,买了小杂粮多种,还有生鲜,调料,中午准备吃的灌汤包,杂七杂八的,三个袋子满了,100多镑。家人说昨天网上订购了本周的食品,花了200多,本周外购食品消费 400多镑。回来时,刚才那边的早市已经散去,小场子空空荡荡的。
tiantou
发表于 7 天前
tiantou
发表于 7 天前
tiantou
发表于 6 天前
80【本周157】●世卫组织发布《2000至2024年家庭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进展:不平等问题特别报告》显示,全球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约2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管理的饮用水,其中1.06亿人甚至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34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服务,其中3.54亿人仍被迫露天排便;17亿人缺少基本家庭卫生设施,其中6.11亿人无法获得任何卫生设施。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加速行动,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英国气象局26日公布临时统计数据说,气候变化正将以往平平无奇的年份变为破纪录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夏季曾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英国最热的夏季,平均气温为15.76摄氏度,而今年6月1日至8月25日英国平均气温已达16.13摄氏度。英国气象局科学家埃米莉·卡莱尔说,2025年夏季“几乎肯定”将成为有记录以来英国最热的夏季,除非8月剩余几天的气温比平均气温低4摄氏度左右,但天气预报并未显示会有这种可能。今夏创下的高温纪录将使1976年不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个夏天之一,由此所有5个最热夏季都将发生在2000年之后。气候预测还显示,未来英国夏季将变得更加炎热干燥。●我国今年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8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披露,我国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量总和。2024年,中国全年发电量达100869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第二至第七位的总和,占全球发电量的32.27%。第二位美国,全年发电量为46348亿千瓦时,接近我国发电量的一半,全球占比14.83%。第三位印度,全年发电量为20302亿千瓦时,大约为我国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全球占比6.5%。中国7月份的电都用到哪里了?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其中:火电发电装机容量14.9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11.1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4.4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0.6亿千瓦。●8月28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伦敦举行。音乐会以《红旗颂》拉开序幕;华裔钢琴家肖荻演奏《黄河颂》;《里斯本丸沉没》由主唱现场演绎,致敬浙江舟山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义举;中英乐团合作演奏《尼姆洛德》《思乡曲》等经典曲目;合唱团演绎《保卫黄河》《我的祖国》。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强调,中英两国曾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音乐会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和平的珍视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承诺。
tiantou
发表于 5 天前
81【访客】闺女的同学小伊俩口来访。伊是斯里兰卡人,聪明,大学里的学位一路读到头,都读完了。在校时同专业,同宿舍,毕业后,干了不同的行业,立业成家,相识二十多年,见证了婚礼等人生的重大时刻,后来闺女异国他乡,即便如此,每年总要过来海岛一趟,你来我往双城记。现在好了,你英格兰我威尔士,三个小时的车程。约的12点过来,12点过后在门外见到了客人。搬家这里后,还是第一次上门。大嗓门,脆生生,还是二十年前,小辈的毕业那年,与我们老辈的见过一面。老伴说,小伊没变,与上次见到时的模样差不多。工作,生活顺遂,又没有孩子的拖累。不像本家闺女,有了下一代既费妈又费爹的。小伊的女婿是本土人,也都是同一个班的。我们头次见,高高大大,头发少了,肚子起来。他毕业后,选择搭伙共同创业,电子工程,前些年将公司卖掉实现了财务自由,现在自己开的工作坊,收了块地,厂区加生活区,比个足球场子要大,完全是单打独斗,老行当,对外接活。有专业傍身,又痴迷于技术开发,订单不愁。这次出来这边的城市看演出,她们在伦敦北的城市,我们在南,绕道过来串门。带着礼物来的,一个黄橙橙的大南瓜,自家种的,她家雇了长工收拾菜园子。还有一瓶蜂蜜,贴着标牌,自家养蜂,这次收割了十几公斤蜜,也是黄橙橙的。种菜不新鲜,还能养蜂。女婿除了痴迷于技术开发,就不大愿意出远门,养着大狗也离不开人,他剩余的精力大多花在这片园子里了。我们老两口先把饭吃了。见面打过招呼后,我们就上楼休息了。让小辈的自己聊吧,闺女准备了小半天,凉菜、热菜, 蒸的、烤的,学生跟着他们一块。几位的话太密,说说笑笑。楼上都听的见。三点钟,几位出去爬山。预报下雨,结果阳光普照,五点钟雨点子泼下,他们刚好进屋。拍下张照片后话别,她们争取天黑前赶回家。我说欢迎去中国旅游。小伊说疫情前去过一次,去了南方的几个地方,还到了西藏,带着老妈一块儿去的,上次的签证办了两年才下来。我说现在条件好了,有免签的新规定,至少去海南岛方便,冬天过去晒太阳。
tiantou
发表于 4 天前
82【就医】游海后,耳朵里进了水,未能清理干净,两天后耳朵开始疼,右耳朵里面,时好时坏,疼也是那种可以忍受的,咱就忍者吧。小辈的那里有药水,专门用来销蚀耵聍的,滴入后有感觉。将就了几天,没见好。找ai询问,告知症状和时间点,,问它能否不治自愈?ai回复,或是外耳道发炎,或中耳道炎,快一周了还疼痛应尽快就医治疗。它提示的发展趋势颇为严重,什么慢性炎症,穿孔什么的。到了周六上午颇为严重了,吃饭咀嚼时牵动着耳朵生疼,照了镜子,双耳发红,还是去看看吧。周末多数医院休息,除非急诊。不发烧又不特别难受,达不到急诊的程度。挂号公立医院不知要排到什么时候。私立的快,网上交钱挂号,最早的预约到周一下午。还要忍受着,好在别碰它,不碰不疼,大多数时间碰不它,躺下去偏在一侧。这些年常游泳,耳朵进水免不了,歪着脑袋单腿蹦蹦,水就出来了。偶有磕不出来的时候,听力些许模糊,堵上一天半天的也就过去了。这次不知道怎么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或是海水脏。后来听说,城边上的那片海域,当地斯旺西人通常不去,宁可远行,这边的内河直接注入海面,海水不够洁净。耳朵出毛病这是第二次,上一次,六十个年头之前的红八月,也是游泳引起的中耳炎,高烧40多度,去的家门口的“厂桥医院”治疗了好一段,打退烧针,吃四环素,耳道双氧水消毒,药水滴进去,哗啦啦,水泡涌出来。一辈子难得生次病就记得牢。说来也怪,到了周六的午后,吃完饭后,耳朵不疼了,怎么扒拉都没事。又查问ai,说我的疼痛消失,是不是属于不治自愈?ai回复:要警惕有"假性自愈"的,如果病根未除,下回耳道进水容易复发……还是建议就诊。与家人说起,我这不治自愈了,可以不跑这一趟,取消挂号预约吧。家人说取消可以,挂号的费用不退,还是去让医生看看吧,看过放心,过一阵子还要乘飞机,耳朵不好要疼的。
83【130】周一。十多分钟车程到了一家不远的私人诊所。家人过去来这里看过耳朵,按道理说在当地纳税,可以去公立医院免费看病,但等不起,人上来疼痛劲儿,恨不得马上见到医生,但预约就要一周两周之后,有些需要设备检查的甚至要等数月。原因据说是资源困境,公立医疗系统钱紧的后果是医生不足,设备缺失。想要救急的,又不符合急诊条件的只好去看私人医生。好处是快,缺点是费钱,得自己掏腰包。忍着还是救急,个人权衡取舍吧。不少人另外买了商业保险,以解不时之需。这家诊所开在住宅区的底楼,相当于公寓楼的一套大居室,好几个房间,几个大夫,进来时,有四个病人候诊,不止耳鼻喉,玻璃柜內有一截白森森的手骨,大概骨折这类的也可以治疗。前台护士招呼着,登记,录入,我们预约的1:30。1:25大夫从个小房间出来招呼患者,我应声跟上家人进去。诊室內简单,没啥医疗器械。中年的女大夫问询病情,是否发烧?我说没有,后面的小辈全权代表一一回复。大夫起身,拿起个塑料小件先插在左耳朵上,我说左边没毛病,那也要看,用个小电筒往里照,她不用“顶灯”咱们医生戴着的那盏灯多方便,然后又看右耳道说,里面有些发红,左耳比疼痛的右耳严重些。插在耳道上的小件拔出扔掉。医生伏案电脑输入医嘱、开药,打印出单子递出来。起身时我发问:如果我不过来看病开药,是不是也能慢慢痊愈。大夫说:可以的,你这个不严重,点点药,两只耳朵都点。诊室一进一出,总计耗时12分钟,消费130镑(挂号费)。出门去买药,去了家大药房 boots,在另外的社区。撞锁,门上贴着营业时间为早九晚六,中午1点到两点休息。还要等10分钟。准时开门。递上药单子,很多药必须有医生处方才能买到。收了单子后,司药告知要等15分钟后才能过来取药,药房內没有其他顾客,还要等候?柜台之内好几个人在忙和,配药,打包,他们这大概也有网购的药物吧。
84【9.99】这边称药店为药妆店。原因是药品和化妆品一块卖,化妆品修饰皮肤,疗愈身心。出门到外面等候,溜弯晒太阳。往前走出不远是家社区的小医院,有患者进出。我说要是知道来这家医院看病,拿药就方便了。家人说,看不了,人家这是公费医疗,不是纳税人的没资格。家人进去咨询,看看自己和家人能不能来这家医院就诊。结论是不行,居民要到属地的社区医院看病。这里看不了,但咨询另有收获,说是在药妆店也可以看些小毛病,买到药,隔壁的药店就有值班医生。家人后来进到药妆店询问,店里专设一间咨询室诊病,不过耳科的大夫不是天天在,来之前要预约到哪天。继续等待。又去逛了一圈杂货店后回来。拿到了药,付款9.99镑。打开看看,一小瓶药水,大小如早年的“十滴水”小瓶。看病结束,治疗开始。是否用药已不重要。收获了一次看病的经历和经验。看来英人挂号诊病的拖拉劲儿也有好处。有些症状拖久了就自我了断,人体有自愈功能的,缺医少药的年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像发烧感冒,现在的说法,只要不是高烧,吃药不吃药的一周都能好。硬抗就对了。像我的耳病,拖着拖着就自愈了。可能是上了岁数,不自信了,又信了ai 。我要是再拖上个半天,就不会想着去挂号,费事、费钱的。挂号、拿药共140镑,相当人民币1300了。家人还搭上半天工陪诊。英人大概不少都是这么痊愈的,想想,于个人充分发挥人体的自愈功能,是药三分毒,常吃药的有了耐药性,对身体没好处。于医疗系统,减少了诊病的人数,减低了医疗系统的压力。想想咱们国内,看病太方便了,经常是点着名拿药,城市人医疗保障很好了,普遍药吃的太多,对自身恐怕是弊大于利的。反思个人的耳患,大概率是海水泡发了耵聍,压迫或摩擦了周边的神经,引起疼痛,有时吃过饭,或者说活多了,痛点消失。大夫说没大毛病,点上5天药吧。
tiantou
发表于 4 天前
tiantou
发表于 4 天前
tiantou
发表于 前天 02:31
85【校车】今天新学年开学,一早7:50出家门,我送学生去赶校车。毛毛细雨,似有似无,拿了把伞。小风挺凉,学生身着短款,这天穿棉服也成。昨天老师的通知,头天有体育课,不穿校服,穿球鞋。看他的运动服也绣着学校的纹饰。书包没啥份量,文具盒,还有瓶水,一根跳绳。跟着学生一路紧走。上下山的路走过几次,不知学生带路要走哪条,得记住了,别绕糊涂了,一会儿要单独上来下去的,尤其下午接车时,不能晚到。问学生开学高兴吗?“不高兴”。我说上学多好,那么多同学,有的玩了。我说我小时候,上学时候盼着放假,放了假,时间长了又想着开学。拐了两个弯,走下行的小路,一米宽,荒草凄凄,茅草拉扯着裤褂,前面走的鞋湿了。我说我打头吧,我穿着长裤子,不怕草的划拉。走在前,没走出多远,裤子湿透了贴在腿上,用雨伞在前面扒拉也不管用,草叶上的雨水太多。前面横着一条小街,好了,道路宽了,转了个方向,小窄路下探,学生领路在先。下到底了,山脚下的公路,双向单车道,车水马龙连上了串,堵车。又走出半里地,到了公交车站——校车停靠处,8:05,下山的速度快。等吧,校车应该在8:10左右能到。但今天肯定不行,车子走的比步行慢,我们落脚山底下时的那台彩绘的大货车,还慢吞吞地没跟过来呢。前方有个红绿灯,红灯绿灯交替频繁,步行人穿过马路摁下红灯,这个点正是行人多的时候,红灯频频出现。就是没有红灯,照样会堵车,过了路口的前方依然是排队的长龙。路窄车多,没办法。凉风瑟瑟,路人寥寥,有过路的学生,穿着校服,路对面不远就是学校,像是所中学,没见有家长跟着。等着心焦,担心开学头一天,司机是否会有失误。直到8:30 校车才过来,黑色的面包车。去年乘坐的是大车,现在换了小车,住这边的学生少。搬到这边,离着学校远了,照今天的情况,每天早上在途要一个小时。太不合适了。家长送,也同样走这条必经之路,一样的堵。要是就近入学,走着就过去了,节约一多半的时间。
tiantou
发表于 前天 22:37
86【开学】学生开学家长肯定是高兴的,在家主要是玩,上学总能学点东西。前两天家长交了本学期的费用6000多,学费5500, 班车费700(这个数字乘上3,为全年的费用。)其中不含餐费和校服费用。今年初的学期开始,政府给私校加了税,新学年,从4年级升到5年级,学费也长了,原来学费是4000多,学的更多了,学费跟着长。我说还是转学的好,这私校吃好,玩好,没学好,好的学习习惯没培养,基础知识不扎实。但想转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等到这边有空位子才行。午后接校车的时间是4:25。家长要准时到,否则,见不到家长,学生不能下车,晚到了就耽误了别人。去年在老居住时,那条线学生多,5点半还有趟校车,搬到这边后,合并为一趟校车,家长要早下班一个小时来接。午后这个点路况好,车子准时到的。停车的位置在公园边上。阳光不错,问学生要不要公园里玩玩儿。“要”。进了公园,我接过书包和外套,外套湿漉漉的,是上午淋雨了,体育课越野跑,下雨接着跑。学校每年秋季的运动会都有越野跑项目。小公园,一个足球场子的面积,绿草茵茵,立着些器械。园子里没啥人,只四个女学生围坐在草地上,周边学校的中学生。学生跑着奔着单杠去了,说学校没有单杠。三下两下爬了上去。我问“引体向上”能来几个?“三个”那我看看吧。学生抓杠拉起,头一个勉强拉过下巴颏,第二、第三就更不达标了。我给你来个示范吧,活动活动胳膊,有日子没拉伸了。抓杠,一个、两个、三个,到第五个有点勉强。再换个玩法,去年我们玩过,双手抓杠,吊在杠子上,看谁持续的时间长。这次用手机上的秒表计数。学生有体重上的优势,让学生先来。5秒、10秒、30秒,50秒,60秒。表给学生看,继续,65、70,学生撒手了。看我的,一分钟应该没问题。学生给我看着40-50-60 ,我咬牙坚持着,70,撒手下杠,双手生疼。
tiantou
发表于 前天 22:58
87【转伞】下雨了,拿起书包和晾着的衣服躲到大树底下。对面的汉子、孩子、小狗也躲在树下。西边日出东边雨,雨水拉着金丝儿。这边雨水经常的,但我从未听到过雷声和见到闪电,要不大树底下是大忌。下不多会儿,雨停了,顶上半截的彩虹。刚才雨中过来的几个男孩子就没过来避雨,先是攀杠子,作引体向上,三个人,两个拉不上去,一个生猛,拉起来脑袋过杠,两臂较劲,人直接撑起在杠子上方。这边的中学生大概没有这个项目的锻炼指标。学生们又转了起来,在转伞上转了起来。我问学生这个器械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我少年时最喜欢玩的器械就是转伞,现在北京的学校和公园內见不到了。记得转伞总有四五米的高度,金属立柱的顶端像把大伞,挂下来八根粗大的绳子,末端有个绳套,套到大腿根部,众人拉着大绳转圈跑起来,人离地飞起来,最早的空中飞人,你追我赶,脚下起土,两耳生风……可以玩追人,要是被后面的人抓住,就被淘汰掉。转伞前面常常排起了队伍,好玩极了,我至今没再见到超过它的游乐器械。现在游乐场的大型过山车是借助外力,玩的惊险,但没有个人奔跑中的腾云驾雾和追逐中的乐趣。眼前的这架器械,是转伞的改良版,顶尖改成了大圆盘,垂下五条绳索,挂着不同的部件,座椅、小凳,圆盘,其中一个是金属的套子——类似于过去的绳套,同样是转起来玩,享受旋转的乐趣,竞技的粗犷却没了,没办法你追我赶,座椅上的人怎么能够跑起来?今人有今人的乐趣,中年的汉子过来,小童上了座椅,转起来,汉子揪住个小凳,另一只手把着中心立柱,同心圆转起来,机械的轴承相当好,小孩子越转越快,哈哈大笑着,喊叫着,那意思是还要还要,还要快,一圈又一圈,变步拧身汉子都气喘吁吁了。真够费爹的。转伞空下来了,我上去坐一坐,在那把可以躺下的椅子上。不能起步,也没人理会我。想起了小学校的转伞和一个个土猴似的孩子们。
tiantou
发表于 前天 23:00
tiantou
发表于 前天 23:01
tiantou
发表于 昨天 17:21
88【周五】连续两天,校车都是八点半到的。家长手机上有校车的软件,车子何时出发,走到什么地方一目了然,可以掐着时间过去。学生没有手机,学校也不允许学生使用,我也没有必要为这几天的接送下载个学校的软件。周五,家人说今天不会堵车。堵车不堵车,我们还是八点前出了家门,想着车子会早些到,加快了步子。转个弯道,来到山脚下狭窄的豁口,眼前没有车子排队,都是一闪而过。果然路面干净,道路畅通。往车站走,车站处空空荡荡,我们没晚。站定候着,三三两两的路人走过,这三天,在同样的时段,走过的就是这七八个学生,穿着不同校服,是两所学校的中学生,其中的一所要兜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家人说起不堵车的原因是周五这天不少人在家办公。只要不是在流水线上或实验室內,许多白领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完成,现在有网络的沟通,网上会议经常的,家人每周都有在家办公的时候,办公效率只高不低。工作有KPI指标在那,压力自己承担,成果都是点滴心血累计起来的,日常的工作成果也有轨迹可查。实行弹性工作制,工作单位还由此节约了办公资源,公私两利的事情,资本的这笔帐算得清的。看来这种工作方式在当地已经推广开。眼前可见明显的社会效益——道路畅通。堵车有多闹心,开车、乘车的。浪费能源、污染环境,不少集装箱大车在此通过,启动之间格外费劲,走走停停,还赶不上步行的速度,这堵车路段要多耗费20分钟吧。校车来了,8:07,比昨天和前天都提前了23分钟。这边的行车、堵车时间也是很准时的。连续两天午后的畅通时段,校车都是4:25到站。堵车的原因不是来自交通事故的偶发事件,就是车流量大。地区人们的出行有规律可循,到点就出来,堵车的时长可接受,不可接受者早就选择其他时段和其他的交通工具了。英人更接受和容忍排队,包括车子排队。挥挥手,与司机打个招呼,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