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6【新知】看展览能遇到好的讲解员会有更多的收获。给我们导引的戴眼镜小哥有问必答,他研读过不少相关史料,让展览的主人公丰满生动起来。给人以新的认知和趣味:●门不当户不对的人走到一起。阳早雇农出身,祖上租地为生,子女众多的大家庭,农场长大,衣食无忧。学医不成,他戏称得知医生要值夜班,人受不了,改学农业畜牧,其实有阶层压迫的因素在。寒春是大家闺秀,她的家庭谱系中,曾祖乔治・布尔(George Boole)19 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代数的创立者。祖父数学家、科幻作家。祖母埃塞尔・莉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作家,代表作《牛虻》。父亲律师。哥哥是国人熟悉的韩丁(William Hinton)1945 年作为美国战情新闻处职员来华,后投身土地改革,著有《翻身 ——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成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阳春与韩丁是大学期间的室友,有年假期,阳春受邀到家中小住,结识了韩丁的妹子。阳早到了延安,写信寒春,述说生机勃勃的边区,寒春正值事业的低谷彷徨中,来华散心,本想去去就回。到了延安,热情的老乡都说阳早的婆姨来了,窑洞里成了亲。●转山。在延安,洋专家负责养牛。胡宗南部队打过来,阳早赶着三十多头牛转移,八路军家底薄,不舍命也不舍财,山道弯弯转了无数个弯。一次驮运物资的牲口坠入山底,阳早奋不顾身跳到水中抢救。从此乡亲们再不把这洋专家当外人了。●寒春曾一度被母国媒体认定为“逃离的原子弹”,参与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开发。实则她已完成了从美国核物理学家到中国 “牛背上的革命者” 的跨界转型。杨振宁也曾问及邓稼先,邓稼先在请示之后明确告知,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他们也曾长期不能踏入母国的土地,直到中美关系缓和之后,他们利用回美探亲机会自费购买了畜牧设备捐赠给农场。阳早寒春育有三子。现只有长子阳和平留在中国,曾任外经贸大学教授,有多篇作品回忆他们一家在中国的经历。●阳早寒春在沙河的 20 余年,继续保持着延安时期的朴素作风。他们居住在农机试验站内的小平房,拒绝单位装修房屋 ,家具简单,床板搭起的大桌子,木板的大床,床头是常翻看的《毛泽东选集》……●2004 年,寒春获得中国首张 “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人。2003 年阳早去世后,寒春继续住在沙河,直到 2010 年离世。他们的故居和生平事迹被完整保留,2020 年修缮后建成阳早寒春故居及生平事迹展厅,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4427【本周166】●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于 11 月 1 日正式开放,这标志着全球最大单一文明博物馆的历史性揭幕。这座新馆建造耗时近 20 年、投资 11 亿美元,坐落于吉萨金字塔群东北 2 公里处。博物馆整合了开罗老埃及博物馆的 近20 万件文物(原馆因空间不足仅展出 1.5 万件),并新增萨卡拉古墓群等最新考古发现,为全球古埃及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库。馆藏文物的时间跨度从史前时代延伸至希腊罗马时期。除图坦卡蒙藏品外,还包括纳尔迈调色板、哈特谢普苏特方尖碑顶石、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雕像等。其中 3 万件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涵盖木乃伊、纸莎草纸、陶器等珍贵遗迹。埃及政府预计博物馆每年将吸引500 万游客,带动周边酒店、交通等产业发展。新馆普通门票价格:埃及公民 200 埃镑,外国游客 25 美元(约 1200 埃镑),学生及儿童半价。2024 年埃及已接待 1570 万游客,目标 2030 年翻倍至 3000 万。●沪指突破 4000 点整数关口。 10 月 29 日,沪指收盘报 4016.33 点,创 10 年新高,最高冲至 4025 点。随后受获利盘抛售影响,指数连续回调,11 月 1 日收于 3954.79 点。●2025年北马周日开跑。埃塞俄比亚选手哈耶尔以2小时08分10秒夺得男子组冠军,亚军埃塞俄比亚的德贝尔,成绩是02:09:27,朝鲜选手韩日龙02:09:47获得季军。李大林以2小时11分26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冠军,。女子组方面,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安奇纳卢-德西·根纳赫以2小时26分08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公布的23000名参赛名单中王姓选手最多,其中有26个“王伟”14个“王鹏”。李姓选手也不少,姓名墙上至少有16个“李刚”、15个“李伟”、11个“李静”。
4428【叶子黄了】温度逼近零摄氏度,叶梢发黄,树叶呆不住了,开始飘落,这边公园內最早落叶的栾树,已落掉一半,甬道上铺满黄叶,不多的几棵红叶树,叶片红得发紫,枝干光秃秃的。工人开始了忙碌,大麻袋撑起收纳,一车车的满载。网上满屏的黄叶摇曳,白蜡树,银杏树,颇有些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势。这个时点首推银杏树黄得热烈,叶片由绿转黄,浅黄,焦黄,一棵棵树连缀起来,在绿树丛中夺人眼目,最先点燃城市的秋色。现在不必走远了,城区的街边,公园都有银杏树的身影。周末的人们,大人孩子,一年一度,纷纷走近林地,举起相机。早几十年看不到此情此景。相机没有普及,手机尚未听说,拍照是稀罕事,胶片都是为人准备的,风光照是摄影家的专项,普通人照个外景地的像,背景的选择或是白塔、天安门城楼,古老的长城……林地、大树没有资格陪衬在后。现在不一样了。春天,踏青的有之,秋游郊野有之。春夏有花田,不种庄稼种花,麦子才卖几个钱,招徕农家乐。城里人可怜,住在鸽子笼不接地气,钻山沟,走林地成了休闲享受。秋末,过了采摘期,围着片树林子拍照彩叶。现在说的打卡地。最早的打卡地拍照银杏叶的地方是西边钓鱼台外面的那片林子,十年前我去过一次,人比树多多了,树下被趟起厚厚的浮土,人们乐此不疲,这些年又多了好多新的观赏点,地坛公园、圆明园公园东门內、奥森公园……早年城里的银杏树不多,零零散散在古庙当中,数百年的。成片的栽种,作为行道树大概在八十年代之后,记得西三环沿线遍植银杏,四十年成材了,排成一溜,未能成林。一些公园內更新改造,成片栽种,为了这一季的灿烂。小区园子里有几十棵银杏树,树龄超过二十年,年年这个时候引来拍照的邻居们,我曾拍过,手机拍,现在更年轻的拍手,自拍和给小孩子拍照,金色的背景照亮着人生。不大有人去捡拾满地的银杏果,白果煮粥有疗效,年青人不大信这个。
4429【伤秋】国人有借景寄情的传统,于秋日往往有悲秋的情愫“自古逢秋悲寂寥”。天地轮回,春夏秋冬,春日的勃发,夏日的峥嵘,秋日的萧瑟,枯枝败叶,一茬生命的终结,寒冬来临。农人大概不在其列,农人自有收获的喜悦和忙碌,三秋,收了还要种,无暇去感怀。是文人们因秋而悲,吟诗作画,书写自己的际遇和情感。世间本无事,自寻添烦恼。读了点书的人,也会受到过往的点染,点点滴滴入心头。如果境遇寂寥,如同这秋日的萧瑟,临到这个季节的伤怀也是免不了的。人在坦途,高歌猛进之时,喜秋,咏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自有豪迈的胸怀。伤秋不在年龄,年青和年老都可能感伤获感怀。还记得我在边地二十郎当岁时,落叶的深秋常怀有落寞伤感。田野的丰收不仅仅是喜悦,又是一年时光的耗尽,上山下乡的小青年看不到前行的方向,新一代的农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不甘心,想走出去,出路何在,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自拔。歌曲唱到:秋风凉,抗日战士上战场……我们青春时想着战场,屯垦戌边,结果没有战场,只有茫茫的大田,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麦子收完了是稻子、大豆,雪地里掰玉米,冬日时冰面上割苇子,水利工地打冻方。难得,在我离去的那一年的秋日,连队的生产终于转亏为盈。哪有什么“大有作为”只有“广阔天地”中的一隅黑土地和困顿的青春。回归城市,没有了丰收的喜悦,也没了秋日的伤怀。生活有了新的奔头,广阔和多彩的天地。又是落叶时节。边地的大雪飘落下,大田干净了,稻谷入仓,农人钵满盆满,后面是小半年的悠闲日子,边地的农民,半年辛苦半年闲。他们不会悲秋,欢喜金色的秋日。夕阳将落,人生之秋。来日不方长,没有了对未来的焦虑, 任岁月蹉跎,无可奈何,不喜不忧。录古人诗一首抖擞精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430【五福临门】“东方饺子王”吃饺子。周日人少,二十张桌子的大堂里坐了三成人。外卖送餐的小哥不少,里出外进的,堂食的不如点外卖的多。点了“五福临门”饺子,五个品种,每种六个,三十个饺子够吃,又点了份生菜。候着的工夫,去餐台盛了一小碗爆玉米花,嚼着,再去盛了碗酸菜汤。汤还没进口,生菜上桌了。先吃菜,后主食。主食饺子是现包的,看过去,后厨几位大姐忙碌着,一位大姐在切虾仁,一断两截,有虾仁饺子馅儿的。饺子馆吗,比一般的餐馆饺子品种要多些,十多种。馅拌好了备着,随点、随包、随煮。他们先紧着外卖小哥打点,后到的也可能先得。看小哥急匆匆地进来,都不必等,装包已经备好,门里货架上,拿上就走。服务员端着餐盒上来,长条的横板上五个小碗,热气腾腾的“五福临门”分别报出菜名,这是芹菜肉馅的、西葫芦鸡蛋的、虾仁的……来这吃饺子,经常点他的五福临门,一次可以吃到五样,花费都差不多,吃到多种口味,像是赚到了。依次吃下来,黄的、白的、绿色的,色调不一,是用不同的蔬菜汁和面的。一口咬开,馅子可见西葫芦丝和鸡蛋沫;绿皮饺子是芹菜馅的,黄皮的,酸菜、油渣、粉条配料。五福临门的内容有了变化,这次酸菜里的内容与上次的不同。虾仁一尝便知,不必用眼辨识。最后一种白皮的是什么馅,纯肉馅的?好像也不是。又尝了一个还是没有猜出来。刚才服务员说到过,没记住。饺子还剩了八个,带着饭盒呢,打包。餐台结账饺子79元,白灼罗马生菜28元,合计104元。问明那种不知就里的饺子是海鲜馅的,海参、海米、猪肉、韭菜馅的,吃瞎了也没吃出好来。收银台旁放着冰柜,里面码放着一盒盒的冻饺子,过去一直没注意,它这里还有冻饺子卖。买几盒回去,家里冰箱里的饺子吃完了。“我们买二送一”服务员提示。每份18个,来三份,97元。黄瓜鲜虾55元,鲅鱼馅42元,送茴香猪肉的40元。
4431【新天地】老陈上午来了电话,没事的话来聚聚,11点,不远,护国寺的"新天地"。急茬的。我还记得老陈过去提过,老北京约饭的说法为:提前两天通知为“请”,提前一天为“叫”,当天的为“提溜儿”。提溜就不局气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不认这些老理儿了。提溜就提溜吧,都啥岁数了,能聚在一起,吃一顿赚一顿。老陈说临时起意。前一天老韩自驾游从南疆回来,跑了二十多天,辛苦,聚餐接风洗尘吧。一早挨个通知,住的不是太远的。来了十位。老没见了,有四五年没见的。与李木匠一前一后的女士,我看着眼生。打招呼,我说记不住是谁了。木匠说我媳妇呀。眼拙了,见过面的,见过两面,我们共度50岁生日那天,几十人当中她是唯一的家属,上次是在李木匠家见的,三四年前的事,忘得死死的,什么记性!滚梯上楼,上到三楼,单间,大桌子坐满。老没见的是陈太,还是疫情前见的。疫情过后,大型的聚会再没组织过,年事已高,出行有风险,陈领导不出面,没人张罗了。小的聚餐自由组合,三五七八人,再没超过一桌人。人齐了点菜,三楼的这家餐馆,京菜。主打烤鸭,没点,都主张控油、低糖。点了面饼夹米粉肉、烙饼夹带鱼、木须肉,这家红烧肉做的好,佐酒的花生米等几个凉碟。酒不少,四位男士带过来三瓶白的,酒也控了,就喝掉老刘带过来的汾酒。就这一瓶,不再开了。在座的就老陈忙。身体康复四年,一年比一年好,每天忙叨,据说人不闲着对身体有好处。每天开车42公里往返,住在西北五环,要到市中心接送孙辈的上下学,还得两年孩子才小升初。为的是这边小学的教学质量好,让老人家天天走起来。老陈说起天热时又回了趟兴凯湖,老人,老职工那批人都没了,与荒二代吃了好几桌,说了说张三李四的,我对二代都不熟悉。还是问问曾经一个炕头的老人吧。问起长江,上次一道在西四北吃的饭,至少两三年没见了,知道他进了养老院。老陈“十一”还去探望过,能好得了吗,孤苦伶仃的。木鱼子呢?心脏不好深居简出了,还是去年见到过。谁又说起老孔,大意了,脑梗发了不知,还如约来到麻将桌前,耽误了最佳治疗期,现在两家医院轮流住院康复。老几位留神吧,关注自己的身体,得学点医疗常识了。
4432【护国寺】今天吃得利索,一点多钟就结束。饭量不行了,光盘行动,打了五个包回去。下面还有节目,搓麻,去李木匠家。老韩离京多日,牌局停了一个多月。平日里,老几位至多两周就得摆半天,四方城战罢,接上聚餐,木匠媳妇的面食拿手,酒足饭饱才离去。木匠家俩口人,年年秋后要进五袋大米,二百多斤。出门在外,各奔东西,他八位往东转,李木匠家可以摆两桌。我和老刘往西。大楼后面就是残存下来护国寺的大殿。已经没啥看头了。早年我家住西四北,距这里不过一站地,常过来,那时寺院还在,土头土脸,破破烂烂的,总是掩着大门。我们小孩子瞧不上眼。再早我没赶上,五十年代时这里还有庙会,挺热闹。我上学以后来过这里,姥爷带着我来过这里的中医院看病,好像不是给我看。医院是小平房,黑乎乎的,大概是原来的寺产。我能独往独来时都到了六十年代的中期,来护国寺电影院看过不少片子。电影院的南头是家花鸟鱼虫商店,临着街边是店铺,花花草草,金鱼,热带鱼,盆盆罐罐。商店有个穿堂门,商店的后面是苗圃,一畦一畦的花田,种植各种花卉,还有玻璃暖棚。我从这里捧回个圆的玻璃鱼缸,还在这里买过蛐蛐,蛐蛐可能是和私人小贩买的。隔了好多年后,大约八十年代后我再次来到这里,电影院没了,花店没了,寺庙山门就是现在“新天地”的位置,东北侧的中医院也起了高楼。它们占的都是寺产,护国寺当年地盘相当大,三十多亩地,从山门的位置往北延申。十多年前我沿着边上的胡同往北走,走出挺远,有间院子正在修缮,工人说这也是护国寺的一部分,现在成了库房,往南的一大片都是寺庙的地盘。七百多年,兵荒马乱,庙倒和尚散,百姓住了进来。现在唯一的遗存是新天地大楼后面的“金刚殿”一栋孤零零绿琉璃瓦的建筑,修缮后被铁栅栏围挡了起来,里面大概也没啥了。列为市级的文保单位,作为历史遗存的记录吧。
4432【温故知新】老人隔三岔五聚聚有好处。现在空巢老人多,与子女同一屋檐下的不多,一周一见,一月一见,要是在外埠发展的只有逢年过节了。“远亲不如近邻",可惜现在住楼房都是些点头的交集,几十年的邻居,楼上楼下住着,如陌生人差不多。还得是老人见面,知根知底的,有过共同的经历,坐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平日里的无处述说,这里一吐为快。心情好,身体也就好些。走出来,走的远近,吃顿饭,聊半天。有共同的话题,这岁数,讨论健康话题的多,养生各有各的路数。说说自己的痛点,听听过来人的经验,早些年就手术过了,如何愈后和调理的。踩到坑,前车之鉴。比如中风后的黄金抢救时间4小时。书上有介绍,网上有科普,往往记不住,都不如熟人的现身说法令人警醒。去的哪家医院,看的哪个科室。偏方,有偏方治大病的,参考参考,应急时或许用得着。年轻身体健康时不关注这些信息,现在还不关注,吃亏的是自己。到老了还要学习,有些属于常识,不知道的赶紧补起来。。老人还是老话多,有的说了一遍又一遍,都是个人记忆中留下烙印的,或许哪位酒后吐出真言,或许过去不便说的,现在说说,无妨了。小吴说起水田作业时与保管领酒喝的事,属于劳动保护吧。木匠接茬,后来酒坊的钥匙由我掌握着,连队做的酒在我这保管,70度80度的,大缸的酒。那咱老连长来这弄点酒喝还有什么问题吗。能喝,爱喝,我们都记得有次过年后,连长他胳膊缠着白绷带好长时间,醉酒后手臂撂在炉台上烧的,喝的人事不省。李木匠说那时我就不缺酒喝,原来由老保管拿着钥匙,但挡不住来这讨酒喝的,不给吧就得罪人了,干脆不管了。李木匠代管,近水楼台。多吃多占,现在说不正之风,那时藏着掖着的,知道的没几人。老连长身先士卒,风来雨去的干在前面,让我们小青年敬佩,但他馋酒,挡不住诱惑,最终喝坏了身子。木匠说不为人知的事是你们没看见,咱*副连长率队出工,夏锄,凌晨三点出了营房往大田,五点他老人家来到我木匠房,说太困了,我在你这忍一觉。你们谁知道啊?
4434【柳泉居】与老刘往西走。老街的西口外是柳泉居饭庄,走过路过得买点什么。老刘要跟我过去,我说算了,你早点回去吧,明你还约了专家门诊呢。我没进到店里,门外的外卖窗口排队,四五个人排着。各式各样,肉食为多。买了它的菜团子和肉龙,够吃两顿的。想想上次来柳泉居聚餐大概六年前了,老刘、老赵,我们仨。现在就剩倆了。写这篇文时上网查了“百度百科”又有新知。过去就知道柳泉居是老字号,有多老。百度说是明代的,还说落魄时的严嵩给小店题过匾。其二、印象里这家餐馆经营鲁菜,现在是新派的融合菜,”集宫廷菜、鲁菜、清真菜于一身“。老字号给融合了,没办法的办法,要拢住新一代的食客吗,但传统就不那么地道了,再说了清真菜怎么也能融合在同一店堂呢。其三,说到饭庄的当代史,“原为护国寺西口的黄酒馆,因院内柳树与泉井得名,自酿“木瓜北京黄”药酒闻名……1949年,柳泉居迁入新街口南大街217号现址”百科有时候也不可信,商家为了招徕编故事。比如这段就有误。柳泉居迁到现址是新世纪以后的事,至晚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柳泉居在西四北大街平安里路西的位置,当时还没有平安大街,平安里是个丁字路口,小店开在丁字路口的西侧偏北一点。六十年代,我上小学往北走经常路过这家店,只是没有进去过,吃馆子是个奢侈的事。什么菜系也不知道,只知道它里面卖豆沙包,邻居朱大爷经常拿上个小盆为老伴去买豆沙包。柳泉居的豆沙包有名是后来的事,因为拓宽平安大街占地,把它的地界给占掉了,停业了十多年,只有豆沙包一直在卖,开了不少的分销店,卖到全市。大概在八十年代我和老院子的邻居们还在这里聚餐过,饭庄平房,面积小且简陋,服务员做派粗放,盘子碗撂在桌上叮当作响。应该是在新世纪的哪一年,柳泉居北移新张,从路西搬迁至路东的现址,三层小楼,金碧辉煌,能容纳400食客。当事人还活着呢,百度百科就敢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