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8 z" e/ ^' {% {& Z
82【就医】 游海后,耳朵里进了水,未能清理干净,两天后耳朵开始疼,右耳朵里面,时好时坏,疼也是那种可以忍受的,咱就忍者吧。小辈的那里有药水,专门用来销蚀耵聍的,滴入后有感觉。将就了几天,没见好。找ai询问,告知症状和时间点,,问它能否不治自愈?ai回复,或是外耳道发炎,或中耳道炎,快一周了还疼痛应尽快就医治疗。它提示的发展趋势颇为严重,什么慢性炎症,穿孔什么的。到了周六上午颇为严重了,吃饭咀嚼时牵动着耳朵生疼,照了镜子,双耳发红,还是去看看吧。 周末多数医院休息,除非急诊。不发烧又不特别难受,达不到急诊的程度。挂号公立医院不知要排到什么时候。私立的快,网上交钱挂号,最早的预约到周一下午。还要忍受着,好在别碰它,不碰不疼,大多数时间碰不它,躺下去偏在一侧。 这些年常游泳,耳朵进水免不了,歪着脑袋单腿蹦蹦,水就出来了。偶有磕不出来的时候,听力些许模糊,堵上一天半天的也就过去了。这次不知道怎么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或是海水脏。后来听说,城边上的那片海域,当地斯旺西人通常不去,宁可远行,这边的内河直接注入海面,海水不够洁净。 耳朵出毛病这是第二次,上一次,六十个年头之前的红八月,也是游泳引起的中耳炎,高烧40多度,去的家门口的“厂桥医院”治疗了好一段,打退烧针,吃四环素,耳道双氧水消毒,药水滴进去,哗啦啦,水泡涌出来。一辈子难得生次病就记得牢。 说来也怪,到了周六的午后,吃完饭后,耳朵不疼了,怎么扒拉都没事。又查问ai,说我的疼痛消失,是不是属于不治自愈?ai回复:要警惕有"假性自愈"的,如果病根未除,下回耳道进水容易复发……还是建议就诊。 与家人说起,我这不治自愈了,可以不跑这一趟,取消挂号预约吧。家人说取消可以,挂号的费用不退,还是去让医生看看吧,看过放心,过一阵子还要乘飞机,耳朵不好要疼的。 7 J4 L$ }0 e% k
; T2 e) i& K3 K; N& S
83【130】 周一。十多分钟车程到了一家不远的私人诊所。家人过去来这里看过耳朵,按道理说在当地纳税,可以去公立医院免费看病,但等不起,人上来疼痛劲儿,恨不得马上见到医生,但预约就要一周两周之后,有些需要设备检查的甚至要等数月。原因据说是资源困境,公立医疗系统钱紧的后果是医生不足,设备缺失。想要救急的,又不符合急诊条件的只好去看私人医生。好处是快,缺点是费钱,得自己掏腰包。忍着还是救急,个人权衡取舍吧。不少人另外买了商业保险,以解不时之需。 这家诊所开在住宅区的底楼,相当于公寓楼的一套大居室,好几个房间,几个大夫,进来时,有四个病人候诊,不止耳鼻喉,玻璃柜內有一截白森森的手骨,大概骨折这类的也可以治疗。前台护士招呼着,登记,录入,我们预约的1:30。1:25大夫从个小房间出来招呼患者,我应声跟上家人进去。 诊室內简单,没啥医疗器械。中年的女大夫问询病情,是否发烧?我说没有,后面的小辈全权代表一一回复。大夫起身,拿起个塑料小件先插在左耳朵上,我说左边没毛病,那也要看,用个小电筒往里照,她不用“顶灯”咱们医生戴着的那盏灯多方便,然后又看右耳道说,里面有些发红,左耳比疼痛的右耳严重些。插在耳道上的小件拔出扔掉。医生伏案电脑输入医嘱、开药,打印出单子递出来。起身时我发问:如果我不过来看病开药,是不是也能慢慢痊愈。大夫说:可以的,你这个不严重,点点药,两只耳朵都点。 诊室一进一出,总计耗时12分钟,消费130镑(挂号费)。 出门去买药,去了家大药房 boots,在另外的社区。撞锁,门上贴着营业时间为早九晚六,中午1点到两点休息。还要等10分钟。 准时开门。递上药单子,很多药必须有医生处方才能买到。收了单子后,司药告知要等15分钟后才能过来取药,药房內没有其他顾客,还要等候?柜台之内好几个人在忙和,配药,打包,他们这大概也有网购的药物吧。
: y8 X- L0 x& P4 U1 _ 2 [! y/ W+ j0 U8 l. V6 @6 d" B, l
84【9.99】 这边称药店为药妆店。原因是药品和化妆品一块卖,化妆品修饰皮肤,疗愈身心。 出门到外面等候,溜弯晒太阳。往前走出不远是家社区的小医院,有患者进出。我说要是知道来这家医院看病,拿药就方便了。家人说,看不了,人家这是公费医疗,不是纳税人的没资格。家人进去咨询,看看自己和家人能不能来这家医院就诊。结论是不行,居民要到属地的社区医院看病。这里看不了,但咨询另有收获,说是在药妆店也可以看些小毛病,买到药,隔壁的药店就有值班医生。家人后来进到药妆店询问,店里专设一间咨询室诊病,不过耳科的大夫不是天天在,来之前要预约到哪天。 继续等待。又去逛了一圈杂货店后回来。拿到了药,付款9.99镑。打开看看,一小瓶药水,大小如早年的“十滴水”小瓶。 看病结束,治疗开始。是否用药已不重要。收获了一次看病的经历和经验。 看来英人挂号诊病的拖拉劲儿也有好处。有些症状拖久了就自我了断,人体有自愈功能的,缺医少药的年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像发烧感冒,现在的说法,只要不是高烧,吃药不吃药的一周都能好。硬抗就对了。像我的耳病,拖着拖着就自愈了。可能是上了岁数,不自信了,又信了ai 。我要是再拖上个半天,就不会想着去挂号,费事、费钱的。挂号、拿药共140镑,相当人民币1300了。家人还搭上半天工陪诊。英人大概不少都是这么痊愈的,想想,于个人充分发挥人体的自愈功能,是药三分毒,常吃药的有了耐药性,对身体没好处。于医疗系统,减少了诊病的人数,减低了医疗系统的压力。想想咱们国内,看病太方便了,经常是点着名拿药,城市人医疗保障很好了,普遍药吃的太多,对自身恐怕是弊大于利的。 反思个人的耳患,大概率是海水泡发了耵聍,压迫或摩擦了周边的神经,引起疼痛,有时吃过饭,或者说活多了,痛点消失。大夫说没大毛病,点上5天药吧。
7 ~+ P7 X* ^%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