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非遗

家传古代折扇初考
家传古代折扇初考
笔者家传一柄古代折扇,作者佚名,无印章,其扇面工笔人物绘画以连环画形式展开。 由于该文物的解读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知识面甚广,具体阅读顺序与描述内容至今未曾解开,但可以确定其内容涉及古代封建家庭礼教、神 ...
2023-9-25 12:44
影戏补述
在我初病的几天之中,精神迷惘,不能写稿(至今尚有三家报舘,没能复稿),承退思庐苦厂二兄代笔,感激非常,当苦厂兄写滦州影戏还没有写完的时候,笔者促然的复稿,以致苦厂兄原作,未能刊毕,近经不少位读者来函询 ...
2023-9-1 02:49
天桥中幡:盛于市井的宫廷技艺
天桥中幡:盛于市井的宫廷技艺
天桥中幡出身于宫廷,生长于民间,是天桥市井文化的承载者。《宣武区天桥中幡论证报告》提到,“中幡起源于晋朝”,本为“军队德胜还朝”时旗手们为提高士气而进行的表演,《晋书》《邺中记》中对此都有记载(北京市 ...
2023-8-17 19:37
老北京养鱼,数这家鱼庄品种最全、规模最大——
老北京养鱼,数这家鱼庄品种最全、规模最大——
春意渐闹,万物复苏,公园里、小河边喂鱼玩乐的孩子们兴致勃勃。过去,北京人甭管年龄身份和家境,上自宫廷贵胄,下至布衣百姓,都喜欢在家养上几尾金鱼。老舍先生的《龙须沟》中,因为小妞子想要小金鱼,程疯子差点 ...
2023-3-21 15:09
一方残碑背后的针灸历史
一方残碑背后的针灸历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宋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残石,这是考古人员在明城墙墙基下发现的。这方石碑原本远在开封,为何会出现在北京呢?这方石碑背后又有怎样曲折的故事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新铸 ...
2023-1-5 19:34
北平的玩艺儿多,首先话“面人”(下)
面人不但要美丽还要有表情陈云轩捏“戏人”维妙维肖“捏面人所用的器具一定很复杂吧!”记者这样问他。他笑了,带着滑稽的口吻说:“可不是很复杂吗?”说着,就在旁边棹上拿了一观木制的,很像浅的抽屉。里面是些甚 ...
2022-12-17 15:40
北平的玩艺儿多,首先话“面人”(上)
只凭手与面就做成玩艺儿民国初年汤某发明北平这个地方,虽然不比别的省市,有那么多的出产物,如江西产瓷器咧,苏湖产米咧等等。但是事实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这个地方从前原是帝王们所处的地方,只是人马辐辏 ...
2022-12-17 15:37
老北京花会五虎棍
老北京花会五虎棍
每当我看到春节庙会上的花会表演,就会想起我小时候居住过的广安东里22号,这里曾经是福建仙溪会馆。这个会馆在菜市口附近,院子很大,树木很多。这里不仅是我童年游戏的乐园,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花会组织“五虎 ...
2022-12-15 14:09
百年前用铁作画的人
百年前用铁作画的人
百年前的北京铁画。铁画艺人用刷子清理铁画,以使其边缘平滑。图中的铁画艺人,在用錾子錾刻图案。锤锻后的部件,要进行錾刻,俗话叫“錾活”。錾刻是在设计好器型和图案后,用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铁板上錾刻 ...
2021-11-28 09:23
老天桥的绝活
老天桥的绝活
关学增在天桥唱北京琴书。天桥八大怪之一白全福扮演“云里飞”的滑稽戏。蔡文山表演拉弓。 顶碗。街头耍猴儿栗子(木偶)。▲“大金牙”的徒弟“小金牙”罗沛林拉洋片。  耍狗熊。朱国良、朱国全兄弟二人表演“双 ...
2021-11-26 13:44
瞧瞧100年前老北京人怎么玩
瞧瞧100年前老北京人怎么玩
刷微信、看电影、唱卡拉OK……现如今人们的休闲方式数不胜数。早年间,虽然还没有这些玩意儿,老北京人的消遣方式也很多。遛鸟、下棋、弹琴、听戏、淘旧书……各种文化层次和经济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北京人以特 ...
2021-11-26 13:17
看!那些失传的老手艺
看!那些失传的老手艺
织地毯、打银器、切串珠、搓麻绳……这些今人听起来十分遥远的手艺,曾是北京人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在机器进入之前,北京匠人用他们的精工细作,成就了一个独特的北京手工业。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这些需要细致打 ...
2021-11-26 09:26
"打死勿论!"每个名角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科班岁月
"打死勿论!"每个名角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科班岁月
中华戏校的学生们正在排戏。爱伦·凯特琳摄于20世纪30年代富连成社旧址,位于虎坊桥东路北,最早是纪晓岚故居。京剧《失印救火》剧照,图右白槐的扮演者是富连成科班的校长叶春善,图中金祥瑞的扮演者萧长华是富连成 ...
2021-11-24 15:28
千古荣枯泡影里
千古荣枯泡影里
▲皮影的四肢和头部分别雕刻,用线联缀而成。表演时,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图为一个皮影艺人在白色幕 ...
2021-11-24 09:25
勾画鼻烟壶的人
勾画鼻烟壶的人
秋光浩荡,虫鸣幽幽,时有风吹幡动,书院的门前童声喧天,栖在古松上的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声都被湮没了。孩童们三五成群嬉闹,覆在篱笆上的喇叭花顶着露珠开了,这边下棋短兵相接的“战事”漫漶得一塌糊涂,那边“蛐蛐 ...
2015-11-10 13:55
端午节有哪几出“应节戏”
早年逢节日,戏班多上演应节戏。上世纪四十年代富连成社首先推出《斩五毒》,亦名《五判官》。剧由武行扮演蛇、蝎、蜈蚣、疥蛤、蜘蛛舞毕,上五名钟馗均持宝剑“跳判”,然后将五毒斩除赐福。 记得当年富连成社演出 ...
2014-1-17 10:10
京剧里的贺岁“四大天龙”
1997年年初,导演冯小刚用一部《甲方乙方》成功打造了国内电影“贺岁档”的概念。京剧也有自己的贺岁片,历史悠久得多,上百年沉淀下来,几乎已成定例,辞旧迎新之际,总要演那么几出过年大戏。前辈总结过四个字:“ ...
2013-12-27 09:28
智化寺京音乐
  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年),初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敕赐寺院,后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此即智化寺音乐的由来。清道光、咸丰 ...
2008-11-30 09:00
景泰蓝的春天来了
2002-12-1 12:00
风雨飘摇的宫廷织毯
2002-12-1 12:00
花会歌谣
每到年关接近,便回想起一首花会歌谣,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街市上热闹的场面,观众如潮,人头攒动,顺着花会的逐步展开,人们随着前移,好不快活。年老的人重温小时候的记忆,新成长的年青一代,还没有见过这种中国 ...
2002-12-1 12:00
京城花会老树新芽
2002-12-1 12:00
皮影:光影间跃动的精灵
2002-12-1 12:00
老北京民间绝活
2002-12-1 12:00
源远流长的金漆镶嵌工艺
2002-12-1 12:00
重绘民族精神DNA图谱
2002-12-1 12:00
红星二锅头酿制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遗"
2002-12-1 12:00
市级“非遗”“厨子舍”想在崇文开门店
2002-12-1 12:00
数千项目勾勒古都旧时风貌
2002-12-1 12:00
北京92项市级非遗联手冲击国家名录
2002-12-1 12:00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3-9-28 01:57 , Processed in 1.079646 second(s), 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