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敬畏认真,人生有果——记雕漆大师文乾刚先生

2024-7-23 22:1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高锋霜|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他的作品誉名“文氏剔红”,让雕漆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中国美术馆 2月—4月的开年大展“美在荟萃”,集中展示了国内15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展品琳琅满目,大师群星闪耀。三楼湖北美术馆收藏的雕漆《春和景明》,令人眼 ...
他的作品誉名“文氏剔红”,让雕漆成为独立的艺术品
 

中国美术馆 2月—4月的开年大展“美在荟萃”,集中展示了国内15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展品琳琅满目,大师群星闪耀。三楼湖北美术馆收藏的雕漆《春和景明》,令人眼前一亮。三扇中堂挂屏,山峦、关楼、松涛、云海,如诗如梦意境幽远。两侧对联“目极湖山八百里、人在水天一色中”,潇洒飘逸洒脱灵动,观者无不拍手称绝。

挂屏作者文乾刚,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2009 年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玩具协会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文乾刚雕漆誉名“文氏剔红”。

疫情前即与文老先生相识,近日又欣闻先生的作品集和设计图集相继出版,美术馆归来便与先生联系,到文大师工作室祝贺、拜访和请益。

在雕漆技艺路上攀登

正值初春,乍暖还寒,位于京郊的文老工作室外幽静恬淡,室内大师带领几位艺徒雕漆制作有序进行。见面后,忙碌的文老先生停下手头工作接待了我,第一时间面赠了那两本新作,说道:“《质宗古意文兴今情》《镂象于漆传之久远》两本书,分别精选了近年的雕漆制品和 5T 电子版雕漆图样,记录了自己在延续雕漆文化的所爱、所念,呈现了自己对传统工艺和当代文化相融相生的理解。”

翻开两部作品扉页,都有对作者简单的文字介绍。文乾刚老人祖籍辽宁,生于秦皇岛,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班,分配到北京雕漆厂。

83 岁高龄的文老先生精神矍铄待人热情,谈新书、忆当年神采飞扬。他说,进厂后才了解到,雕漆又称剔红,始于漆器。五代时期的墓葬出土了银胎雕漆碟,《髹饰录》中有宋人雕漆装饰的记述,明朝开办官坊、清朝设置造办,雕漆制作达到高峰,与玉雕、景泰蓝、象牙雕刻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再加上宫毯、京绣、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合称“燕京八绝”。

那时中专生稀少,厂领导对他非常重视刻意培养,除了承担厂里的文字工作,同时安排他学习雕刻和设计。提起当年自己入行的师傅,文先生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雕刻老师周长泰是大明风格,讲究饱满圆润;汪德亮老师是大清风格,讲究精到和变化。我从雕刻的‘上手’五大工序‘刺、起、片、铲、勾’学起,再学‘下手’锦纹雕刻。那几年,我起早贪黑苦练基本技能,直到操刀如同写字,不停笔、不修饰、线条流畅,一刀到位。对一百多种锦纹、三十几种放射性劈松球等花样也是得心应手,还跟汪德亮老师学到一手抖动做龙脊刺的绝招,把龙脊刺做得均匀起伏、精致生动。

教我学习设计的朱廷仁先生是技术副厂长,他师承于雕漆作坊明古斋,后来被评为北京市二级工艺美术大师;孙彩文先生是厂里的主要设计人员,1956 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四位‘雕漆老艺人’ 之一。我向他们学到严谨认真的设计理念,也学到他们以静蕴动、以柔含刚、以平取浮、以简显繁的设计风格。”

就这样,文先生很年轻时就熟练掌握了雕漆的设计、木工、制漆、制胎、髹漆、画工、雕刻、抛磨、烧蓝等各道工序的技艺,相继担任了车间主任、设计室主任、创新室主任、总工艺美术师,挑起了工厂生产技术的大梁。

让雕漆成为独立的艺术品

人们日常见到的雕漆都是盘盘罐罐,雕漆艺术本身的魅力被器皿的功能所覆盖。文先生立志冲破和摈弃雕漆的“器皿情结”,让雕漆独立登上民族艺术的辉煌殿堂。

首先,精彩传神的三彩马使他产生了创作灵感。经过缜密思索、多方咨询和无数次现场临摹,他设计开发出“雕漆马”。米白马身、硬木底座,嵌银饰、挂蓝釉,造型灵动华彩毕现,作为厂里的主打产品热销了 20 多年,海量订单使员工得到了实惠,成为国家主要工艺出口项目之一。

其次,创新发展了龙马负河图。伏羲七天七夜降服龙马,以马背河图定人伦、创八卦、点造书契,“龙马负河图”的传说和艺术制品早已流传于世。文先生把其引入雕漆,重新设计马匹的头、颈、身、腿与龙形相应部分重合,龙马通体红艳威猛神武,背上帛图镶嵌绿宝石和青金石,星光闪烁精美绝伦。

改革开放以后原工厂不复存在,文先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三十年来,他的团队不断摸索创新,雕漆艺术得以大幅度提高。文先生带我进入他的精品展览室,观赏先生近年的杰作,使我大开眼界:

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亭亭玉立雕漆梅瓶,大朵的梅花在瓶面通体绽放,光彩夺目。文先生介绍说:“宋代经瓶、明朝梅瓶,都是以瓶体‘开光’形式作画,图案集中在瓶体的框框里,艺术想象和视野受到很大局限。我的梅瓶绘画,是让娇艳的梅花如同碧野精灵,狂放不羁地从修长瓶体‘跳将出来’,表现出空前的感官冲击力,也契合了我们雕漆人压抑已久、亟待释放的艺术热情。”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屏风《剔红维摩诘演教》。主图是象征辩论和探索的维摩诘坐于锦榻高谈大论,诸多菩萨、神将、神女或凝思、或感悟、或叹服,表情各具其妙。令人称奇的是人物的眼神,始终对观赏者紧追不舍、暗觑于人,神秘莫测玄妙无穷。文先生笑言:“传统雕漆人物的眼睛是写实的球体,缺少流转和变化,形同死眼。我用镂刻的手法,将雕刀作画笔,雕刻出油画效果的高光,让人物的眼睛充满灵动的魅力。”

展示中除少数桌椅床榻等雕漆家具,大都是富丽堂皇的雕漆屏风,文先生解释说,屏风可绘画题诗,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喜闻乐见,是装饰高档客厅、大厅、会议室的首选,与古典家具呈现出和谐宁静之美。因此,我把这种价值连城的帝王家物,确定为雕漆制品的市场方向。

成功不负有心人,文大师创作的一对三米高的牡丹、石榴雕漆瓶,陈列进中央军委接见厅。《剔红居庸叠翠》《剔红五岳长春宝座》等大型屏风获得市级、国家级金奖,分别被北京市政府、市非遗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湖北博物馆收藏并在中国美术馆“美在荟萃”参展的《春和景明》,引领了当代雕漆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光鲜后面的艰辛和汗水

和诸多成功人士一样,文先生为雕漆艺术的巨大付出可以想象。雕刻和设计的基础是绘画,漆雕创作必须高水平地掌握人物、山水、花鸟、龙凤、动物等几乎传统绘画的所有技能。文先生说,自己幼年时就醉心于画画,因生逢战乱,没有像样的纸张和颜色,墙面、地板就成了他的画板。他收集香烟盒上的画片,临摹武侠小说里的文臣武将、神仙湖怪,上世纪五十年代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才得到初步的专业培训。如今的绘画和书法成就,更多地来自刻苦和勤奋。

创作仿唐剔红马时,文先生一次次到历史博物馆观摩研究,还先后去东风农场、红星农场、灵山高原马场去写生。面对各种动态的马群,一画就是半天,回来后再一遍遍默写。

创作和设计,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因此他挤时间背诵唐诗、宋词、元曲,研读四大名著、《古文观止》等古典文学著作。同时学习世界美术史,力求在创作中融汇中西,使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世界文化艺术接轨。

目有所察才能心有所悟,为了观摩北京的名胜古迹,他靠骑车和徒步走遍城郊各处景观,一边走一边画,翻山越岭、忍饥耐寒。饱览自然的神奇、天地的造化,使他的创作多姿多彩永葆勃勃生机。

工作室的同仁们谈及文大师,说他的生命都在紧张工作中度过。为了保证下一步工序的进度,他往往抓紧别人休息的日子,抢时间、赶进度。大家敬佩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平日研习书画、远足摄影,都是为雕漆艺术服务。还说他最大特点是善于接受新事物,近年学会了开车、学会了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设计画图,进入了雕漆艺术创作的自由园地。

文老先生不忍提及全身心投入雕漆而对家庭、父母、子女的亏歉和内疚,阅尽人间沧桑之后更显豁达。他说自己最高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是“敬畏认真、人生有果,不能碌碌而过”。无疑,“文氏剔红” 是文乾刚大师敬畏认真的人生之果。更难能可贵的,虽已耄耋之年,仍表示还要带领艺徒们,在雕漆传统技艺基础上,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探索、更多的突破和贡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2 , Processed in 1.08372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