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半世纪前沪上名店徙京城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边雪霏


 

中国照相馆的牌匾上已经不见“上海迁京”几个字,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祖籍”,只知道这里是王府井的一块金字招牌。

尽管如今北京的发廊流行“韩流”,但不推崇外国风格的“四联”永远是门庭若市。

美味斋新店开设在白广路35号

出售浦五房熟食的柜台前都隆重地摆出“百年老店“的招牌

  今年是一批上海老字号迁京50周年。1956年之前,北京的服务业还基本上停留在食品挑子、剃头担子的阶段,几乎没有品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周总理提出了“繁荣首都服务行业”的号召,一批上海老字号陆续迁京。从初来乍到,到融入北京。中国照相、红都时装、老正兴饭庄、普兰德洗染公司在京城落地生根。如今,这些外来商户,有些已成为北京响当当的老字号,有些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照相馆凌晨排队

  只图照片印有“中国照相”1956年,中国照相馆公私合营。这家照相馆一直以做活儿讲究、影像美丽闻名于上海。为了响应周总理号召,中国照相馆全班人马带着所有设备和技术集体迁京。当时店里的近20个年轻人对迁京没有一句疑问和一丝犹豫,在他们看来,这一切有一个理由就够了———“支援首都”。

  为了选择合适的地址,领导们大费脑筋,是西单、大栅栏?还是崇文门?领导们做了详细考察。最终,周总理亲自选定地址:“放在王府井挺好,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1956年9月25日,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口4号(福利局保健科原址)正式营业,名为“上海迁京中国照相”。

  当时的中国照相馆,一、二寸的活儿都不接,全是三寸以上起照。可是,每天早晨四五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即使在下午三点就停止发号,生意仍然会持续到晚上十点。能为照片印上“中国照相”的字样,成为当时的时髦追求。

  现在的中国照相馆,已经拥有多家分店。

  ■声音:一位75岁的老先生正伫立在中国照相馆门口端详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大幅照片,“照得多好啊!”他说,“1956年,我去部队报到路过北京,特意赶到这里照了平生第一张相片。为那张相片,我排了两个小时队,差点没赶上火车。”

  四联美发厅四家联合

  上海名店带着美国理发椅进京

  王府井的四联美发厅虽然也是从上海迁来的,但上海原本没有“四联美发店”。1956年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从上海挑选了“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一起迁京。当时四家店来京的师傅大约百人,大家带上家伙什儿,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浩浩荡荡进了北京。

  开始打算在北京东西南北城各开一家,但苦于没有合适地点,最后决定合办成一家。美发厅的名字却成了问题,一开始四家都挂上各家招牌,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后来有领导说,四家美发厅要有统一的名字。大家想了想,就叫“四联”吧,寓意四家联合。

  1956年7月27日,“四联”正式开张营业,地点就在王府井大街北端金鱼胡同33号,这里原来是东单第一理发馆。四家名店都出手不凡,合并为一家更是优上添优。再加上从上海带来的10把纯正美国理发椅,胖子坐上也不觉得紧巴,这让“四联”身价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四联”的师傅们把南方理发的细腻、时尚与北方理发的朴实、端庄相互融合,创造出的发型美而不艳,秀丽清新,一下子轰动京城。

  “四联”可以吹风、可以卷发、可以烫发的手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在“四联”洗剪吹一次是50元,这价格虽然不便宜,可每天还是门庭若市。很多老北京人把去“四联”理发,当成了习惯。

  ■声音:康师傅是从上海来京的老师傅之一,“退休都十几年了,但对‘四联’还很有感情。前几天。回‘四联’染头发,是徒弟的徒弟给做的,那孩子的手艺还不错,对得起‘四联’的牌子。”

  美味斋

  南味北走包子切面引来百姓无数

  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经营南方风味菜点的餐馆少得可怜。有关部门决定,把上海的美味斋搬进北京。

  美味斋迁京很顺利,当时的宣武区政府特地把美味斋选址在闹市———菜市口广内大街68号鹤年堂西侧。溥仪之弟著名书法家溥忻为美味斋题写了匾额,为美味斋增色不少。可惜的是溥忻的题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匾额出自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归质忱之手,其风韵不减当年。

  美味斋的地道南方口味,吸引了众多在京的南方人争相品尝家乡菜。据说,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不少演员都是南方人,对美味斋的饭菜情有独钟,著名电影演员于洋、王晓棠、田华更是这里的常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味斋为满足大众生活需要,推出了很多大众美食和快餐,既经济又实惠,比如一碗米饭3分钱,肉末豆腐当时售价只有1毛1分钱,白斩鸡5毛钱一盘。当时的北京人最爱吃美味斋的生煎包子和切面,不少人宁可舍近求远排长队,也要买到这个口味。

  直到1993年,由于扩展“两广路”,美味斋停业。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04年下半年,投资重建老字号,使北京美味斋得以在2005年4月26日重张开业。现在,复苏后的美味斋又找回了昔日的人气。50年店庆时,美味斋请回了当年的老师傅和老顾客,回忆当年的经典菜谱和经历。

  ■声音:60岁的老韩一直对美味斋的白斩鸡念念不忘:“那时候才5毛钱一盘,我们都吃上瘾了,几乎天天去买,排大队也要买到。”老韩是上海人,起初并不感觉美味斋的菜有多好吃,直到他们去了另一家上海菜馆吃饭,“我才知道,美味斋做菜真地道。”老韩说。

  普兰德洗染公司

  首推承诺 百姓认王府井门市为正宗

  1927年普兰德洗染公司在上海诞生时,是国内第一家以机器干洗衣物的洗染店。“普兰德”以去除污渍、精工织补、手工熨烫闻名。自从有了“普兰德”,中国人才知道“衣服也可以拿出去洗”,并开始干洗贵重衣物。

  1956年9月,普兰德与上海中央洗染店合并从沪迁京,由一家公私合营的洗染店发展成为国有洗染公司。迁京后更名为“中央普兰德洗染店”,在前门大栅栏开业,当时的业务重点是服务中央首长、外国驻华机构官员及各界人士。

  “普兰德”字号取自英文“PRIDE”,意为“可靠、自豪、能力大、最优秀”。开业初期,普兰德就提出:衣服上的污渍,经普兰德洗涤后没有去掉,但被别家洗衣店洗掉了,普兰德将以双倍洗衣费返还顾客。这一点令不少同行敬佩。

  现在,虽然各种洗衣店已经遍布京城,但北京市民一提起干洗衣服,还能想到“普兰德”。虽然普兰德的厂址设在北京市朝阳区,但许多顾客喜欢专门到普兰德王府井门市部洗衣服,认为那里才是正宗。

  ■声音:牛街普兰德洗染店门口,老李满意地看着洗好的西装。“前两天吃饭不小心弄脏了,还以为洗不好了,没想到这么干净。”如果他不说,谁也看不出,这套米黄色的西装曾经沾过菜汤。

  红都服装

  “皇家”品牌 专应代表、首长制装任务

  最初,上海迁京的服装店一共21家,共来京207人。经过筹备、合并和重组,最后成立了6家上海迁京服装店,即“蓝天”、“波纬”、“金泰”、“造寸”、“鸿霞”、“雷蒙”,这些店先后于1956年6月至10月陆续开业。

  这些服装店开业后,各国大使、访华外宾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周总理也订做了一套中山装。1957年11月,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附属服装加工厂移交给雷蒙西服店,从此该店承担了为首长、外宾制装的任务。

  到1958年,北京市服装公司决定由上海迁京服装店组建北京友联时装厂,这就是红都时装公司的前身。友联时装厂在1958年4月在王府井大街原80号楼上办公,下属6个门市部。到上世纪70年代初,公司正式更名为“红都”,这名字既表明了厂商的所在地,又暗示了一种质量上的保证。

  一直以来,“红都”都为中央领导、国内外政经界、文化界等知名人士制装,并独家承担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制装的任务,享有很高的声誉,堪称是中国服装界的“皇家制衣”品牌。红都、蓝天、造寸,已经是北京人耳熟能详的老牌子。

  ■声音:蔡先生是外资公司的中方负责人,他有两套红都西装,但只有在隆重场合才会穿出来。“确实不一般,穿红都能感觉精神不少。”他说,经常有人问衣服是哪里做的,他总是说,“红都———以前中央领导做衣服的地方。”

  浦五房

  野味成趣 “两要、两净、一透”秘制熟食

  1956年,在副食品行业中,从上海迁京的仅有一家,即浦五房野味食品店。“浦五房”开业于清咸丰年间,原设在苏州,创始人姓浦,兄弟姐妹五人,故名“浦五房”。1861年,“浦五房”迁到上海山东路。

  1956年,北京市委遵照周总理“恢复和增加特点和特味”的指示,把浦五房从上海迁到北京开业。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还亲笔题写了浦五房匾额。

  浦五房采用典型的前店后厂传统经营模式,自产自销传统南味和野味熟肉食品。虽然十七八个人挤在不大的门脸里,既制作又售卖,但生意兴隆。

  老师傅们把浦五房的野味秘诀概括为五个字———“两要、两净、一透”。两要,就是原料要新鲜,辅料要齐全;两净,就是原料洗净,鬃毛刮净;一透,就是肉煮透,但烂而不碎。不仅如此,浦五房的肉制品都是当天生产当天出售,不卖隔夜肉或回锅肉,这也是它生意兴旺、顾客盈门的诀窍。

  今天的浦五房,已经在北京不少市场内设有专柜,朝内菜市场、美廉美、顺天府等大型市场都能买到。

  ■声音: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匆匆跑到浦五房王府井门市,语速飞快地对店员说:“麻烦您给我拿两袋酱牛肉。”问她怎么会那么爱吃浦五房,她脸一红,“是给我奶奶买的,老人家今天过生日,就想吃浦五房的牛肉。”

  作者手记

  50年沉淀谦逊品质

  作为北京人,以前虽然对这些老字号耳熟能详,但不太了解他们的历史。第一次以采访者身份走进这些老字号,竟然感到眼睛有些湿润,毕竟过了那么多年,他们还在,这本身就已经是奇迹。

  本来以为,这种名声在外的大牌商家很难打交道,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中国照相馆的经理和工会主席亲自给我介绍情况,还送给我一张50年纪念光盘;四联的联系人特意帮我找了一位当年的老师傅接受采访;美味斋的经理,声音嘶哑着帮我核对资料细节,并告诉我“牌匾是溥仪题字”的说法不准确……

  毕竟是老字号,50年沉淀下来的是难得的谦逊和不变的品质。倏然想到,但愿100周年庆时,他们还在,到时我们再去解读,这份更加弥久的沉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6:26 , Processed in 1.0659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