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墙子岭聊旧事 长城上看先人成败

2002-12-1 12:00| 发布者: 孙明舜




 
关上村北城门保存基本完好


万历四十五年刻制的“墙子雄关”匾额


青龙山敌楼建于危崖之上
  边关血战壮志未酬将军恨 天降洪灾柴木冲堵毁水关 石槽悬空百年要塞见地道 心系古迹教师出资赎玉匾———

  密云东部大城子镇的墙子路村,古称墙子岭,是明朝和清朝前期国家级边关隘口,也是著名的古战场。明军和清军曾多次在此厮杀。墙子路村为清水河冲击而成的山间盆地,依山傍水,这里还是古代关内通往关外的交通枢纽。村子边的青龙山上有全国唯一的“V”字形长城,附近的关上村还有保存完好的城堡北门。每到深秋,都有很多长城爱好者到这里寻访古战场遗迹。

  “V”字形长城古人怎知胜利含义?

  过密云县城一路向东,进山后40分钟终于到了墙子路村。向左拐下了柏油路,沿着水泥路穿过铁路桥,就到了泉水河村。这里的青龙山上有中国独一无二的“V”字形长城。

  村子东西两边的山上都有长城,传说中的“V”字形长城在哪边呢?正不知所措时,从山弯处走出一位背着背篓的农家大嫂,经她指点,沿着羊肠小道从东边的山沟进山,走到路尽头便看见了长城。

  追寻着残砖,从城墙处一米宽的缺口进入,终于站在长城上了。长城就像一道银边镶嵌在满山无边的翠色中。一边抚摸着厚厚的城砖,一边兴奋地把耳朵贴在城墙上,仿佛能听到古代战士们的厮杀。此段长城的位置是谷底,城墙沿小山脊向两边延伸,向左坡度略缓些,向右彰显陡峭。

  经过一个小时,终于攀爬到了山顶。从山顶上望下去,锯齿状的“V”字形长城现于眼前。“V”字形长城后面还有一段长城与之相连,这段长城的整体造型就像一件羊毛衫的领口。当然古人不知道,“V”字在如今象征胜利。

  城墙上长满了黄褐色的斑块,像一块块的老人斑,城墙的上半段已经没有了。触摸着城砖,忽然惊喜地发现了带字的城砖。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有的字迹还非常清晰,内容多为“万历十年沈阳营秋防中部造”、“河间营造”。念城砖字迹的激动和欣喜绝不逊于考古专家发现宝贝。

  下得山来,山脚下就是泉水河村。据墙子路真武庙碑文记载,泉水河村的山中有一眼泉,涝不增、旱不减,常年流淌不息,饮之能治病,称为“圣泉水”。泉水流到青龙山关口处,与清水河汇合西流,泉水河村因此得名。

  墙子雄关发现河底地道

  出泉水河村不到2公里,就到了关上村的关上城堡。关上城堡的关口刻有“墙子雄关”四个大字。门洞左内壁有一块黑板,上面书写着“欢度国庆”四个大字和“墙子雄关”的介绍。

  这则简介不仅介绍了城堡,还点评了皇帝:“墙子雄关这座古老的长城,建于公元1618年,即万历四十五年。庙号神宗皇帝,姓名朱翊钧,这段长城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朱翊钧是继太祖朱元璋后的明代第十四个皇帝,于1573年继位到1620年,传位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这位神宗共坐了47年,为当时的明朝也算是做了一定贡献……”穿门洞而过,就到了城里。不少村民家房屋和猪圈修建地极其“奢侈”,因为是用长城砖垒砌。

  城堡雄关紧靠长城。据史料记载,墙子城堡南北长50丈,东西宽100丈,有东西北三门。现在所看到的只有北门城楼。长城自青龙山直下,横跨清水河,曾有三座水洞供流水和行人通过。光绪年间(1900年左右)清水河发大水,随水冲来柴木,塞住洞口,水关被冲毁。

  墙子雄关的城楼上长满了树木,一米多长的流水石槽悬在空中,城门洞边上,花藤爬满残破的老城墙,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听村民们说,不久前还在村里发现了修长城时打造的河底地道。

  墙子路村史记

  史料中的“V”字形长城
 据《明实录北京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兵大举入墙子岭,墙子岭险峻,三日夜始入。总兵吴国俊战败。”这是最早关于清兵入侵墙子路的记载。史料中的墙子路城堡

  明代的墙子路村城堡是边关重镇,驻有重兵。据清代会稽人孟远的《墙子岭记》所载:“明时密云设总制,重兵镇此计十数万。旌旗蔽天,金鼓达旦,月无警报则玺书劳之,高爵显荣之,国家方竭天下之全力而供此路,居室缜密商贾往来,洵一大都会也。”

  从此记录可以看出,明代的墙子路既驻有众多的官兵,又有密集的居民户,商贾云集,相当繁荣,类似今天的边贸城市。

  墙子路城堡老教师出资赎回玉匾额

  看完两个地方,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回到墙子路村里吃饭。墙子路村是一个山中的小盆地,坐北朝南的村庄懒洋洋地躺在午后的秋阳中,路边有多个鸡毛小店可提供简单的餐食。

  饭后,穿过村子便到了墙子路村的后山,能看见村中城堡的一段残破石砌城墙。城墙最高处有4米多高,圆圆的墙石透出昔日墙子路城堡的威严。据《密云县志》记载:“墙子路城堡距墙子岭正关三里,明洪武建。周二里有奇,城形正方,后枕山麓,置东、西、南三门,都司驻之,为都城控北墙子路分防。”

  村中80多岁的蔡世文老人当过老师。据他说,墙子路城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周850多米,置三门:东为永熙门,西曰安边门,南曰墙子路,皆有汉白玉匾额嵌于城楼。城基为砖石,城墙为砖。整个城堡呈长方形。万历三年(1575年)重修城墙,南门楼上汉白玉匾,正中刻“墙子路”三个大字,旁边有对联,上联为“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下联为“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字体浑厚刚劲。1940年,重修南门后,匾额为密云宗华辰所书。

  清代统一后,清王朝的边境远至东北,墙子路才逐渐萧条下来。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人口增多,家家户户盖房,开始拆城砖。城墙砖石拆完后,70年代开始拆城楼。当时,永熙门的汉白玉匾额被村民运回家中当了门口台阶石。蔡世文老师听说后,出资220元为其重修台阶,将石匾拆除运到村委会保存。如今在村委会中可以见到这块石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8 , Processed in 1.09501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