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民居、园囿、宗教建筑是古代北京城市的建筑主体。北京包容各种文化的特性,又使古都建筑既有对外来建筑文化的主动包容,也有对外来文化渗透的被动改造,还有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入侵而带来的无奈,这一切,都诠释着北京的历史进程。 西式建筑风格丰富了北京宫苑 圆明园中第一次出现西式建筑群。圆明园为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的总称,乾隆年间开始建造长春园,请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建起一组欧洲式宫苑,其中“西洋楼”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占地约6.7公顷,是长春园的九分之一,这处建筑包括6幢洋楼,3组大型喷泉和若干园林小品,沿着长春园北墙呈带状展开。这6幢洋楼是: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宴堂、远瀛观,都是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园路、绿篱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只是楼顶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称清漪园,曾建有大型石船。光绪十九年(1893年)仿外国游轮重建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清晏舫”。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为慈禧夏日游玩昆明湖小憩之处。 乐善园的畅观楼如今在北京动物园中,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一组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洋房,局部为三层。大门上面有饰纹精美的雨檐,配有欧式廊柱,二楼的阳台,环绕着花瓶式的栏杆。坐北朝南的主体部分是两层,均有带矮栏的外廊。一层外廊内的墙面上,用于装饰的砖雕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图案,这与整座楼房的西式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畅观楼的外观不对称,它的东南角是三层的圆柱形体,楼顶有一个圆形阳台,四周环绕着铜质欧式花饰栏杆,二层楼顶是八角锥形屋顶。此楼依旧保存当年的风采。 除宫苑外,一些王府也引进西式建筑形式做点缀。如恭王府花园的正门即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门。 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挤进了城市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英法等国家开始在北京城内圈占房产土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大肆建造自己国家风格特点的建筑。最典型的就是东交民巷使馆区。在这个区域内,不仅有用于办公的使馆建筑,还有银行、医院、俱乐部、教堂、饭店,其建筑形式基本上都是西式建筑。 日本使馆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最早的使馆建筑,始建于1886年,1907年后又重建,现存主楼、大门及附属用房地上两层,主楼局部三层,地下一层,坐北朝南,平面方形,中央拔起,砖墙承重正立面,首层门窗上部半圆砖券,二层层外走廊青砖清水墙,红色坡屋顶,呈欧式风格。另外,还有美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大规模地建使馆,基本上秉承了自己国家的建筑风格,多以二层砖木结构板式建筑为主,局部多为三层,坡顶,长廊砖柱或石柱,砖砌拱券,并建有阳台。在银行建筑中,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也是砖木结构,主要为二层,局部三层,立面为混水墙,屋顶坡度很大,多建有穹顶楼,大量使用花岗石砌成,外观坚固厚重。 随着近代建筑技术的引进而变化 进入20世纪,具有西方色彩的建筑形式开始在北京的各种公用建筑中出现。最为典型的是陆军部办公楼,位于张自忠路3号,建于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年至1907年)。陆军部主楼坐北朝南,还有后楼、东西配楼,皆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H”形,地上主体二层,正中凸起三层,其上为一城堡式钟楼,入口处设在中段正中,设铁罩棚。坡屋顶,四周为女儿墙;清水灰砖墙,立面以青砖砌券廊与壁柱统一成整体的拱廊。整座建筑的檐口、柱头、柱身、拱券、拱伏等部位,为传统的卷草、花篮、万字等装饰性砖雕;中段的北立面和两翼的山墙,采用曲线形式。这是现存清末修建的官方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衙署。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和国务院曾设于此。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原为清末北洋军陆军常备军第六镇使所在地。1922年至1924年为冯玉祥陆军检阅使署,位于大兴南苑机场内。该建筑群大门和第一排为西洋哥特式建筑,第二至五排为传统式建筑,此处为中国近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 1912年在财商学堂址(今宣武门西大街新华通讯社院内)建造的民国国会议场亦称国会大礼堂和圆楼为当时临时大总统休息室。地上二层,砖木结构,钢木桁架,坡屋顶,青砖清水墙。也是中西合璧建筑的代表,该建筑今保存完好。 近代学校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学堂。为木结构古建筑群,北为荷花池,水木清华所在地。1909年,在其东面兴建首批新校舍的主体建筑——清华学堂的西段,1916年建成东段,青砖红瓦,二层砖木结构,门厅设有钢筋混凝土圆柱内框架。1916年至1921年,在工字厅的东面、北面及清华学堂的西北面兴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校园建筑风格。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近代学校建筑在中国的演变过程,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较优秀的建筑作品。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商业建筑中,最典型的就是坐落在前门外廊房头条的劝业场,前身为清光绪年间清政府农工商部创立的“京师劝工陈列所”。1900年和1914年两度遭火焚,1918年又依原样重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砖石混合结构,临街立面为欧式风格。 位于前门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始建于1893年,1900年焚后重建。该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立面四周色彩为深绿色,兼以白色大理石雕刻,主题为“松鹤延年”、“牡丹图”、“荷花图”等,中央入口处采用浅黄色及石头本色。建筑总体上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做法,店面采用了一些西洋建筑变形的局部,称之为“从中国民间渠道接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一个典范”。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1年,1906年投入使用,平面为矩形,主楼二层,砖墙砖柱木桁架,瓦楞铁皮屋顶,中间开天窗,外墙用红砖和水泥抹灰相间处理,候车室的山墙面呈弧形,弧形两端各镶一块云龙浮雕。这个车站于1966年拆除,只剩下钟楼部分及与之相连的两层办公楼。 1921年建设的邮政管理总局办公楼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南方,大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三层以上有一穹顶,四面钟楼,1976年拆除。 建筑被称为有形的历史,北京中西合璧建筑反映了北京一段特定历史的风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本文作者系北京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审)
图1;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图2:陆军总部旧址 图3:畅观楼 图4:畅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