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胡同里的煤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满恒先


    天凉了,楼群包围的胡同里,偶尔传来制作蜂窝煤的“咚,咚”声,那里肯定还残留着胡同里的煤铺。
  不用多,倒退二十年,煤铺还是城里人过日子离不开的地方。尽管那时胡同人家已用上了煤气灶做饭,可是西北风一起,还是要搪炉子、安烟筒、买蜂窝煤。北京的采煤史虽早在元明时就有记载,但真正用于国计民生也就是百年的事。光绪年,一溜溜儿的运煤驼队踱进阜城门,阵阵驼铃声一直响到解放前夕。先是城墙根儿通了铁道(环城铁路),外埠的煤进了京。而后是京西的煤窑旁修起了火车站,煤这东西才堂而皇之地稳居京城能源之首。这已是民国十六(1927)年的事了。所以,寻常百姓家烧煤取暖的日子并不长。早先不烧煤,冬天又怎么过?小户人家都盘炕——点柴烧炕过隆冬;连澡堂子都烧火炕,浴者泡完澡,就在火炕上歇息。
  运进城的煤,要储存、加工、出售,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煤铺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北京城里煤铺的分布,受三个条件的制约:一是运输条件。由于通了火车,先是在各城关厢开设煤铺,进而向大街和要道延伸。1958年出了一种叫“581”的三轮汽车。它体积小,转弯灵活,特别方便向胡同深处的煤铺运煤;二是用煤手段。用煤人家最早烧砟子(块煤),后来烧手摇煤球。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城边上的索家坟建了机制煤球厂,可以大规模生产。后来发明了蜂窝煤,力求运输方便、干净便捷和物尽其用;三是人为因素。从拉车叫卖,到送煤进户,煤铺分布越密,老百姓就越方便。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定量,按片儿供煤。“购煤本”上写着人口、住址和供煤量。煤铺所肩的社会责任,迫使它必须向胡同深处延伸。
  煤铺当然要存煤、卖煤,但早先的煤铺还存劈柴、卖劈柴。这是因为烧砟子、煤球必须用引柴,尤其是贫穷人家,用不起烟筒,在简易火炉上每天都要燎柴添煤。所以,煤铺的一大工作就是锯木、劈柴,堆积成垛。有的煤铺还兼售煤炉、搪炉料等。蜂窝煤兴起,各煤铺又添置了蜂窝煤机,将模具里的煤末“咚,咚”地砸成蜂窝煤,然后码在棚下风干。每当煤铺里响起“咚,咚”声,老街坊们就会相互提醒:“天凉啦!该买煤了。”于是,赶紧腾出屋檐下的杂物,预备码煤。
  早先开煤铺的和煤铺伙计大多是河北定兴人。老北京人叫他们“摇煤球的”,他们自称“铁道西的”(“铁道”指京汉铁路。“铁道东的”多从事浴池业)。他们有的在煤铺干活,也有的利用农闲走街串巷,为那些积存了煤末的机关或住户摇煤球。他们把棉袍的下摆掖在腰带里,肩上扛着板儿锹和剁铲,身后扣个摇筐和转盆,远看就像落魄沧州的林教头。繁重的劳作,艰难的生活,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古怪、暴躁的脾气,加上那永远改不了的乡音,小孩子大多憷他们一头,背后叫他们“煤黑子”。就是胡同里的老大妈对他们也是和颜悦色。我小时候有一次钻进煤铺掏蛐蛐,叫“煤黑子”逮着了。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揪住我的耳垂儿,小指顶住我的腮下,给我来了个“猴眦牙”,还抹了满脸黑。“谁叫你来放火?”他冲我吼。原来,我点蜡照蛐蛐洞(买不起手电筒),把他引来了。
  如今,我在睡梦中还常再现上煤铺、安炉子、装风斗的情景,虽然我早已搬进了有集中供暖的楼房。我相信,烧煤取暖和与之共存的煤铺早晚要在北京城完全消失。但是,它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兴许将来的某一天,首都博物馆还要复原一座胡同里的煤铺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1 , Processed in 1.1005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