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外“京迷”抢拍胡同风景

2002-12-1 12:00| 发布者: 于建


  47岁的佟广平现在一逢周末就盼望着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游走在逐渐消失的北京胡同里,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细节。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北京网拍记队。12月3日,拍记队又要远赴门头沟进行古村落的拍摄。拍记队联系人王龙告诉记者,这次拍摄将是胡同拍摄的延伸。
  队员都有胡同情节
  说起拍记队,有个人不能不提,他叫张巍。从2000年搬离东半壁街胡同的四合院开始,这个小伙子就开始对胡同着迷。那一年他创建了专门介绍老北京风俗、景点和胡同知识的“老北京网”,成为一群“老北京迷”的“掌柜”。
  随着论坛人数日益增多,大家开始网聚。“越聊越觉得太有必要为北京的胡同留下影像资料了,于是我们这支队伍在去年成立了,然后就每周在网上发公告说明拍摄计划,加入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拍记队的队员们无一例外地都有“胡同情结”。大红石榴挂满树、京腔京韵的吆喝声……这都是他们这些在胡同里长大的人心中永远的风景。
  进院拍摄别有味道
  拍记队队员叶金中向记者郑重说道,胡同文化是北京的根,而人情味是胡同最珍贵的文化,“一条胡同如果你走进院子,听老人讲一些老故事,你会沉浸其中,就会喜欢上每一条胡同”。
  说起人情味。年纪并不大的王龙竟十分感慨:“住在胡同里,大家伙儿什么事都帮衬着,照应着,感觉热乎乎的,但是一住进高楼里,这人情味真淡了许多,住了好几年,连对门住着谁都不知道。”
  就是这个人情味使得拍记队觉得进院拍摄更有必要,“不仅是胡同等建筑的拍摄,还要走进院子,碰到有故事的老人我们还会专门记录。”
  老外加入常有惊喜
  “每走一步都是惊喜。”这是拍记队一位老外队员的原话。老外名叫胡安德鲁斯,来自丹麦。有一次拍记队在头发胡同拍摄时与这位学建筑的“老胡”不期而遇。
  “老胡”面对北京的胡同最常用的一个词是神秘,胡同里的门墩、影壁、垂花门以至一砖一瓦都吸引着他的目光。其实,作为专业人士,“老胡”最欣赏的还是北京城市的布局。
  至今为止共有近10位外国友人参与到胡同的拍摄工作中。“他们看胡同还是有特别的眼光,给胡同留下了一份别致的回忆。”王龙说。
  胡同里面藏着宝库
  走进青灰色胡同,就像是推开了一扇装满宝库的大门,这是每个拍记队员的感受。韩硕是拍记队中惟一不摄像的人,“我就是专门回答新队员问题的”,说这话的时候,韩硕显得底气十足:“门墩有抱鼓,有书箱,一方一圆,门有广亮门,有金柱门……”
  叶金中给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在西单手帕胡同,他拍完照片准备起身的时候,听到背后有老人讲,詹天佑曾经在这儿住过。叶金中马上又折了回去,细细地寻,细细地拍。
  期望网上再现风貌
  王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队员们已经拍摄了600多条胡同,不过让他们无奈的是,有一些拍摄过的胡同已经消失了。“我们希望可以让人们在网上重游这些胡同。目前正在解决如何保证大家拍摄的照片上传后不被下载,这个技术问题解决了,这个愿望就快实现了。”“完整、客观、真实地记录古都北京的变迁过程。”记者采访过的每一个拍记队队员都重复着这句话,他们说这是老北京网拍记队的宗旨。
    王龙/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5:46 , Processed in 1.09601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