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说梁思成教授提议,要在北京的城墙上面建一个环城公园。自从听了老师对城墙花园远景的描述,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对这悬在天空的花园充满了幻想,那真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升在高空。因此,也引起了我们对城墙的兴趣。大人们曾说,城墙内外两侧坡度是不一样的,外侧很陡,目的是为了挡住敌人;内侧坡度小,徒手就能爬上去,为了打仗时守城官兵相互支援,所以便于攀登。一些登上过城墙的大孩子们说,站在城墙往两边一看,城外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城内全是郁郁葱葱的树,在树丛上可以看到景山,北海白塔和钟鼓楼。如此美妙的景色,谁不想看?!凭我们这些爬树打枣的高手还能登不上城墙?一天,几个小伙伴一合计,下学后就直奔了北城墙根。 那时的北城墙根儿十分荒凉,城墙上被掏了很多的洞,是战争时期储备军需的窑洞。风一刮来,脏纸乱飞,黄土眯眼。这里没有顺城街,朝向城墙这面的居民房很少有街门,有的院子有后门,要么是街门紧闭,要么是用一些简单的树枝扎成的篱笆充当门面,荒凉得很。没有人看我们,几声乌鸦叫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爬不爬?爬!我们互相鼓励着,开始向上爬。好不容易爬到城墙半腰儿,往下一看,已悬半空,往上一看,妈呀,城墙上有高压线塔,使我们看了头脑发晕,更加心惊胆战。我们虽然是男子汉,可毕竟是孩子,都没经历过这上也难,下也难的局面,两腿直哆嗦,不知怎么办。 正在这时,一个慈祥亲切的声音从下面传来;“孩子,不用怕,我接着你们,一个一个的,慢慢往下下。”回头向下一看,一位梳着髻的老奶奶在地面站着,招呼着我们下来。有大人在场,我们的胆儿大了,一个个退了下来。看我们都平安下来了,老奶奶指着城上的一个“高压,危险!”警示牌子说:“以后可别上这儿玩了,快回家吧。”说完,转身进了自己那个用树枝编成栅栏门的小院。大人们知道我们这次行动后,没有责难我们,反而说是遇到了救命的神仙。因为北墙根儿有一座有名的天仙庵,听说里面供着王母娘娘、菩萨和关老爷等神仙,凡是走投无路的人去求她,都会大发慈悲给人解难。有人说天仙是个少女,会织七色的绦子边,大侠燕子李三被官兵追得走投无路了,跑进了天仙庵,天女把手中的绦子往天上一扔,形成了一条七彩虹桥跨过了城墙,李三就跑到了城外。老奶奶是不是天仙我不知道,但她那热诚、亲切的声音,举止,使我终生不忘。 后来,新街口向北扒了一段城墙,叫新街口豁口,旧鼓楼大街向北也在城墙上开了个豁口,雍和宫大街向北也开了豁口,还发现了一通明代把元大都北城墙向南移至此地重建北平城城墙的碑,总之豁口一个接一个,完整的北京城的城墙被开得七零八落。后来看了一部《华而不实》的电影,方知道梁思成先生的主张受到了批判,牢牢扎根在我童年中城市花园的梦想,完全破灭了。“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北京人引为骄傲的西直门城楼也拆没了,城墙更是烟消云灭,北城墙无影无踪了。 北京的城墙,祖先留给我们如此美好的事物,可向世人夸耀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众目睽睽之下,被拆毁、被肢解、慢慢消失了。多少与我同龄的人,更多的是比我年龄更大的人,默默地看着完美壮观的西直门城门和城楼被拆,把十分难得的星期天完全放在对工地的呆望上。在那种压抑的政治环境下,我们只有呆望。彼此不敢交谈什么,只是感到无助,心中各自涌起无奈的凄凉。 时代总是要前进的,一切都在过去,一切又在重新开始。对城墙花园梦想的怀念,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化,而是更浓了。凡是美的东西,真善美的事物,哪怕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均有强大的生命力。2006年9月,一处古建筑群和条状绿化带围绕的城市公园悄然呈现在北二环南侧旧鼓楼大街到雍和宫桥之间,使得东、北、西二环路沿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旧城的边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化项链。古城的轮廓被突出,“绿色城墙”成了新的景观。我最大的感受是:彩虹落地!圆了我儿时“城墙花园”的梦。 我是一个祖居北京十一代的老北京居民,生在东城北新桥褡裢坑胡同(已并入九道湾)8号,少年时家住在旧鼓楼大街前马厂胡同42号,中学在德胜门外安德路北京七中上学,老年住在雍和宫桥北安外东河沿,正好沿着这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四边绕了一个圈子,北京的城门号称“内九外七皇城四”,各城门之间一般是“门见门,三里程”,惟独这德胜门到安定门之间是五里。过去北京城的中轴线到钟鼓楼就收住了,北边城墙中间没有门,据说是怕跑了风水,于是形成了这么一段最长的城墙。安定门到德胜门之间由于城墙长,交通闭塞,历史上大户人家少,住户经济上不宽裕,社会地位低。钟鼓楼又高又大,在其北面的居民房又矮又小。明代沈榜编著的《宛署杂记》一书中曾记载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坊纳税户的数量,北城各坊纳税户的数量,明显低于东、西二城,属上等户者仅是东西二城的八分之一。清代的北城照旧贫穷,这要从满族人在京城驻军分布来理解这件事。德胜门与安定门之间是正黄旗与镶黄旗驻地,皇帝属镶黄旗居紫禁城里,管事的大臣、近支均属内务府在皇城以里,有权有钱的在中心城区,剩下没权没钱的一般旗兵守在这两个城门之间,再加上在城中心失势的破落家庭向这北城根挤,因此形成了“东富西贵,南穷北贱”的居民布局。北城之“贱”,进入认知度十分高的北京俗语。前几年在讨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时,就发现从现在平面图上看,北锣鼓巷的四合院比南锣鼓巷要少得多,专家们指出:同叫锣鼓巷,城市性格不相同,南边靠近皇城在朝为官的人多,北边位于交道口的顺天府大堂之后,最大的官儿也就是顺天府尹,所以在清代就有排子房,就有大杂院、就有小旅店、小油盐店,是普通市民生活。现在北二环城市公园给历史上的镶黄旗、正黄旗这有名的贫贱地区镶了个七色彩虹般的金边,从此“北贱”的评语该记入历史档案馆了。 现在人们经济收入提高,休闲时间增多,更希望能进行自助游、动态游、对一个城市进行认真品味,享受“发现”的惊喜,互动的乐趣。来到一个城市,住进一家旅店,然后步行到街区小巷,体验居民生活,观察不同的生活方式,从中悟出许多哲理,实现不同文化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种时髦的旅游方式。我们北京目前缺少这样一块儿能让人们自由行走,安静思索又能真实展现市民生活的街巷,不是车太多,就是路太窄,或者是改建成了楼房住进了对当地史地民俗不甚了解的新住户。坐着三轮任导游拉着走,不如自己漫步街巷更符浪漫的追求。北二环公园与以往城市公园不同的是,把绿化景区和展现胡同生活的居民区非常自然地融为了一体,巧妙地造成了一段狭长的无动力车的“胡同”,形成了一道活生生的传统民居的景观。这里有排子房、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有门楼、小庙、围墙,有百年以上的老树,还有自然形成的柿子树和枣树合抱的奇观。由于这种“民居展览”以活态存在,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处观赏市民生活的绿色长廊,游客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可与一些著名的宫廷文化、宗教文化观赏景点相比。 城,总要有一个边界。对老北京城边界的尊重,就是对历史文化空间的尊重。把公园建成“绿色城墙”,强调“城”的观念,实际是强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要求要有道德自我约束的观念。那种认为城墙就是为了防御的,现代战争城墙不起作用就可以废掉了的观点,是对“墙”还是一道精神道德方面的警示线,缺乏思想认识和亲身体验的结果。北京的城墙和长城的墙一样,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化身,是一种感情的积淀。北二环城市公园如同一条绿色的宝石项链把旧北京城区和新市区既划分开来,又连结在了一起,实现了时空方面的连接,有了这个公园,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从感观上能知道从哪里是进城了,从哪里是出城了。住在“城里”的人由此应形成对社会和历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城外”进“京”的人应怀有一种朝圣感和文化认同感。文化氛围是需要营造的,心灵上的感受也需要用具体行动和文字表达的。公园在国子监和雍和宫之间修建了一座“望雍台”,登高远眺,雍和宫和雍和科技园尽收眼底,是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记得本世纪初的一个春节,就在望雍台南面的五道营胡同内,有一户人家贴出了这样一副春联:“东边胤禛紫禁城里当皇帝;西方孔丘来到京城为圣人。”横批是“以邻为荣”,把这里的历史文化特色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彩虹落地了,多年向往建造城墙花园的梦想有了归宿,而且比我想象的更加圆满,更加绚丽。走在这狭长的公园里,每100米就有一块休闲的空间,使我想起了当年城墙上由垛子形成的凸出平台,还想起大小胡同中均有的“葫芦肚”——孩子玩耍的空地。在天仙庵里品茶座谈,望见久已消失的“雅伍墨旋子”彩画,又勾起了我在四合院生活的记忆。我好像是又回到母亲的怀抱,一种安全感油然升起。在“和谐”、“城市中轴线”、“安定祥和”、“旧城一隅”、“望雍台”、“健康乐园”、“国子承贤”和“季风”八个风景节点中,“城市中轴线”指示子午线的司南雕塑给我印象最深,平滑的铜盘上刻有二十四个方位,硕大的勺形磁石勺柄永远指向南方,四周喷起的水柱蒸腾出一片雾气,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了一道桥状的彩虹,十分绚丽。我望着彩虹下的磁勺,心中默念着:我终于见到了能代表北京城墙风貌的彩虹,看到了城市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向,我感到幸福!我要把这种幸福的感觉告慰许多抱着遗憾和无奈离开这个世界的先辈们,你们为保卫中国文化遗产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所设想的蓝图仍在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构思发挥着作用。我们的北京城正在越来越美,越来越有人情味,彰显着世间独有的魅力! (作者系著名文史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图二:站在绿荫中的望雍台上眺望东侧的雍和宫 图三:指南磁勺巨雕 图四:望雍台 图五:绿树丛中的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