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人对仿制品颇有微辞,仿制者处于不明不暗的尴尬境地。对此,贾文忠说“我赞同孙老‘仿品可以乱真不能真乱’的观点,但我另外补充一点:在艺术品标明为复、仿制品的前提下,复、仿制品‘以假当假’无可厚非。” 仿制品功不可没 在我国历史文物遗存的保护上,复、仿制品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上很多书画作品真迹难以延续,都是靠临摹复制得以保存下来的,这在我国历史上非常普遍。 文物复、仿制品在很大程度上还弥补了真品数量有限及价格昂贵等不足。深圳有个专门进行油画仿制的艺术村。在这里,一两百块钱就能买到心仪的画作。在北京潘家园,一幅仿制的“牡丹”不标注姓名,只卖60块钱。像这样60、100、200块钱的仿制品更能为老百姓所接受。 由于国家相关文物政策,及国家顶级艺术品本身稀缺等原因,不可能有过多的真品进入流通领域。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有艺术品方面的追求,仿品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仿制者理应得到尊重 “仿制者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人们不应该一味的指责他们。真正把假货当真货卖的,一般是流通领域的商人,而不是仿制者。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仿制者本身也是商人的情况。”贾文忠认为,仿制者凭手艺吃饭,赚的是功夫钱。贾文忠提到著名国学大师启功。面对众多假冒他字画的人,启功常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这是看得起我”。贾文忠认为,文物复、仿制是一门手艺,应该把这门手艺当做一项文化产业来继承、发扬。在日本,这种民间高仿高手都被当做国宝看待。 打造行业品牌是出路 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商家间相互压价的现象很普遍。面对当前仿制市场的现状,贾文忠认为,现代仿制品行业要在忠于文物原作、定量发行等方面严格把关,不断树立自己的品牌。仿制品从业者用精湛的技艺,打造名牌、名人的金字招牌,才是最优选择。“相信在市场的自然净化、政府及舆论的有效引导下,艺术品市场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链接:贾文忠其人 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现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师从傅大卣、程长新、马宝山、魏隐儒等。先后出版《文物修复与复制》、《古玩保养与修复》等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