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黑褐色、似果冻般晶莹剔透、微苦中带着清香,继“广东凉茶军团”蜂拥北上后,“龟苓膏”这种风行两广的街头甜点开始铺天盖地出现在京城各大超市卖场、茶餐厅、甜品店,成为“降火文化”南风北渐的第二代主打产品。 争取年轻人: 产品定位美容养颜 作为广西梧州的传统药膳,不久前还不为北方人熟知的“龟苓膏”实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以龟板和土茯苓为原料,配上生地、蒲公英、金银花等等熬制而成,具有清热去湿、润肺止咳、去暗疮、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虽然在两广当地,龟苓膏更多是在街边甜品店、凉茶店以及药店零售,但在北方,还是真空塑料碗装以及易拉罐装为主。 在成府路易初莲花,超市促销员告诉记者,龟苓膏卖得相当不错,虽然味道发苦,不合北方人口味,但“清热降火、美容养颜”的宣传打动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女性,被当做保健零食,和海苔一样卖得很火。记者看到,冰柜中成排摆放的龟苓膏虽然品牌不同,但售价大多在3.3-3.6元/碗(200g),价格偏高,而在两广普遍有售的龟苓膏粉(12-15元/300g,可DIY成25-30碗龟苓膏)尚没有在京城卖场出现。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龟苓膏产品强调疗效,但食品龟苓膏中所含的中药成分相当有限,只是从理论上讲能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平衡,预防热毒、暑热、阴虚产生。由于龟苓膏偏寒性,所以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及孕妇并不宜食用。 缺乏大运作: 地域产品面目相似 在中关村家乐福,记者看到,包括“致中和”、“广源堂”、“清元堂”、“绿芙蓉”、“港圣堂”、“育恩堂”等在内的龟苓膏品牌已逾十种,产地集中在广西梧州、广东肇庆两地,除了“致中和”另有易拉罐包装外,其他产品全部是清一色的真空塑料碗装,外观是大同小异的草绿色,注明“手工熬制”等字样,除了款式、包装基本雷同外,各品牌龟苓膏所用原料也是大同小异,均为水、白砂糖、黑凉粉、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蜂蜜、龟板等等,产品非常单调,口味丰富程度更不能与两广街头甜品店提供的相比。 记者了解到,与凉茶市场品牌群起纷争相似,目前已有几百家龟苓膏厂家集中于两广地区,但其中销售额上千万元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作坊式的小厂,窝儿里斗、低价竞争十分激烈。虽然各品牌龟苓膏迅速摆满全国各大城市的主要卖场,其中“致中和”等品牌龟苓膏更是大力投入广告,但和“王老吉”凉茶崛起时相比,宣传依旧缺乏力度。特别是“王老吉”从推广伊始就一直以“王老吉”3个字为宣传重点,而今王老吉几乎成了凉茶的代名词。但龟苓膏从开始宣传到今天,一直都宣传的都是“龟苓膏”3个字,并没有绝对的领导品牌,缺乏发展后劲。 PK秋梨膏: 降火产品南北较量 两广地区多雨潮湿,冬暖夏热,自古讲究清热解毒、除湿去热,因此凉茶、龟苓膏十分风行,而北方虽然没有南方潮湿、炎热,但吃煎、炸、油、辣的食物多了,自然也难免上火,那么面对凉茶、龟苓膏等的北伐,北方企业又有什么产品推出呢? 记者在中关村家乐福看到,在成排的凉茶、凉草茶、凉茶饮料旁边,正崛起了一片“秋梨膏”产品,这些“秋梨膏”多数以“老北京特产”自居,主要原料为秋梨汁。超市促销员告诉记者,虽然这些“秋梨膏”注明了润肺止咳、缓解喉咙疼痛等功效,但销售情况比凉茶、龟苓膏差许多,主要还是一些老北京购买。记者发现,虽然同样叫“膏”,但“秋梨膏”实际上是蜂蜜状的液体,需要加水稀释8-10倍方可饮用;“秋梨膏”包装多是笨重的老式玻璃瓶罐头,不能像龟苓膏一样成为年轻人掌上时髦的“黑色果冻”,且龟苓膏虽然必须配上蜂蜜、白砂糖等消除苦味,但宣传定位一直在强调降燥热、排毒素、低脂肪,赢得了女性青睐,这一点更为“秋梨膏”所不及。
商报链接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凉茶市场的容量达到5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成为SARS后“自然、降火、草本”风潮最直接的受益者。今年5月,凉茶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凉茶成为饮料界当仁不让的一匹“黑马”,凉茶产销量较“申遗”前翻了一番,预计2008年,凉茶饮料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量将超过可口可乐。随着“把中药当饮料”之风盛起,凉茶品牌竞争加剧,不但可口可乐等洋饮料按捺不住欲分一杯羹,甚至连家乐福等连锁超市也已推出了自有品牌凉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