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渠门城楼 广渠门之战功臣袁崇焕 九门城楼万人三年建 选土练泥一月一窑砖——— 北京城历经金元明清几代的建设和变迁,中心城区已经相对确定。历代根据自身对都城的需要,围绕皇城又不断增加城门和城墙,最终形成了老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 城门身世 箭楼加瓮城 为城门上双保险 明永乐帝朱棣定都北京后,耗时十余年修建了紫禁城和皇城,又将原南侧城墙向外扩展至现正阳门一线,修筑了正阳门及南侧城墙,扩大了京城面积。 明永乐以后,对城墙的修缮加固工程始终未停,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元年十月(1436年12月7日),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青、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正统三年(1438年)正月辛亥,又拨五军、神机营等官军一万四千人修缮京师朝阳门等城楼。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京师门楼城濠等修建工程完毕。 各城门外均建有牌楼,其中正阳门牌楼是内城九门最大的,俗称“五牌楼”。内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墙外有护城河,元代大都护城河上是木制吊桥,正统年间都改为石桥。内城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 各城楼的规格不太一致,以正阳门的规格最高,各城楼有上下两层,守城士兵可登楼远眺。 各城门外边正前方还有一座城楼叫箭楼,箭楼主要用于向敌兵施放箭弩、火枪等。箭楼的左右两侧也有城墙,并与内、外城城墙相接,于是在各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鼓出的小城,即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的,如东直门和西直门;有长方形的,如正阳门和德胜门;还有半圆形的,如东便门和西便门。 财政困难让北京呈“凸”字形 明嘉靖三十三年,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侵扰,朝廷开始修建北京外城,因财政原因只修筑了南部,使北京内城和外城形成“凸”字形。明北京城的整体格局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依次围成的四个方城组成,宫城、皇城构成全市核心,内城、外城构成北京城“凸”字形的主体平面轮廓。 明嘉靖以后至清嘉庆的250余年间,北京城再没有大规模地开展城墙扩建工程,只是对原有城墙进行维护与修缮。 清代末期,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攻破北京城墙,使城墙、城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北京城墙的拆除,最早是因为1900年“庚子事变”铁路进入造成的。1912年12月竣工的北京环城铁路,因铁轨修建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遂将北京内城的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等瓮城全部拆除。 人物链接 京城总规划不爱财 阮安交趾(今越南)人,太监,京城九门修建工程的领导与规划者。他是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师,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他先后督修了北京的城池、宫殿与百官衙署,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与明代家财万贯的大太监王振、刘瑾比,阮安不爱钱财,廉洁奉公。他常自掏腰包赏赐下属钱财。阮安晚年时,张秋河决口,他受命治理,死在赴任道上,临终时“囊无十金”。 建造细节 京城所用黑城砖 一月只能烧一窑 据记载,明代北京内城,“城南长二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高三丈五尺五寸。”正统年间对北京内侧城墙实施了包砖瓮工程,这使得明北京城墙更为坚固、耐久,提高了城墙整体的防护能力。 营建规模如此之大的北京城,耗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其中尤以砖材使用最多。据有关文献记载,营建北京所用的城砖,分别由运河流经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府州县烧造,其中以山东临清为最多
为保证城砖质量,城砖的制作、烧造操作规范十分严格,技术要求也很高。首先是选土,临清有上好的烧砖土质,将土堆至场地,经日晒雨淋,使其无硬块,过大、小筛各一遍,再经泥地过滤为泥浆。 其次是练泥,用脚在泥中反复踩踏,使其稠而均匀。再次是制坯,在砖模内铺上一层麻布,从练好的泥中取一块约六十斤重的泥料,填入模中挤压,砖坯必须棱角分明,六面平整,然后进行风干。 最后才入窑烧制。城砖分为白城砖和黑城砖。用煤烧造,出火呈白色,即白城砖;用柴烧造,出火呈青黑色,即黑城砖。北京城墙用的城砖属黑城砖,一般一个月只能烧一窑砖,每烧一窑砖,需要柴八九万斤。 城门故事 北京保卫战 九门布阵伏击瓦剌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假借送还英宗,一路烧杀抢掠,兵临京城。北京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南逃,朝廷上下惊慌失措。于谦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登基后的朱祁钰(年号景泰)命兵部尚书于谦负责指挥北京保卫战。 于谦分遣诸将率兵22万分列于京师九门之外,自己身披甲胄亲赴石亨军中督战。随后,于谦将兵部事务托付给侍郎吴宁,下令关闭九门,以示有进无退、背水一战的决心。 也先一方先派遣数骑人马窥视德胜门,怎料于谦早在路边设下埋伏,只派少量骑兵做诱饵,诱敌深入。数万瓦剌骑兵不知是计,一路追来,于谦见时机已到,命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瓦剌军。也先的弟弟中炮而亡,瓦剌兵死伤惨重。经过五天激战,瓦剌军多次被击败。这时明朝各路勤王兵将赶至,也先唯恐失掉归路,连夜拔营北撤,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广渠门之战 皇帝拒绝援兵入城 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首领皇太极分兵两路入关,直袭北京。后金兵千里奔袭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乱作一团。崇祯帝立即宣布北京戒严,诏令天下勤王兵将进京,并传谕督师蓟辽的兵部尚书袁崇焕紧急应对。 袁崇焕接到通知后,亲自会同祖大寿率九千精骑兵日夜兼程奔赴北京,两天两夜急行三百多里,竟比清军早到北京三日。崇祯帝大喜,立即召见袁崇焕。袁提出人马疲劳,需入城休息,但善猜疑的崇祯皇帝不准部队入城。 袁崇焕只好将军队驻扎在广渠门外。二十日,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八旗精兵数万人攻打广渠门,袁崇焕亲领九千人大战数万后金兵,并身先士卒,“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明军以一当十,鏖战三个时辰,歼敌数千人,取得广渠门大捷。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2:46 , Processed in 1.09586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