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造“文化名片” 走进西城家庭艺术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岁末,迎新年的欢乐气氛越来越浓了。本报在圣诞、元旦、春节三节到来之前,推出“三节同庆共欢乐”大型系列活动,这期的“走进西城家庭艺术馆”将给读者带来百姓家庭里的喜庆氛围。

  西城区的“家庭艺术馆”,是伴随着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应运而生的。是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把握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文化旅游特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名片”的有力举措。

  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西城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布民间。截至2006年底,基本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近200项。其中发现了一大批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和艺术品收藏的家庭散布在街巷、胡同之中,为此,区文委先后从中遴选出25个家庭,命名挂牌为西城区“家庭艺术馆”。这些家庭,不仅有人们熟知的“剪纸”、“面塑”、“雕塑”等艺术门类,还有独具京味的“鬃人”制作、风格独特的“蛋雕”技艺、引人入胜的“堆绫”艺术以及风靡社区的绳艺编织等。这些民间艺术家多年从事民间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有着较深的艺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创作的作品,不仅做到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且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他们不仅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而且是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有些艺术家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民间文化、民间手工艺术的交流活动,其艺术作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出,享誉海内外。

  “家庭艺术馆”推出以来,西城区文委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提供交流机会以及媒体宣传等,使民间技艺焕发了勃勃生机,促进了这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部分具备接待条件的“家庭艺术馆”还入选了由北京市文化局命名的“北京市艺术家庭”,他们将在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成为接待世界各地使者、友人、游客,展示北京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家庭和文化使者,并将成为弘扬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提高北京国际地位和西城区城市形象,落实“人文奥运”战略的重要力量。

  今天,西城区的25个“家庭艺术馆”在本报予以刊登介绍,以飨读者。如有读者欲前往参观或购买喜欢得艺术品,请与西城区文化委员会联系。

白大成的鬃人艺术

  白大成,现年67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大师,19岁开始从事鬃人制作技艺,并从师于“鬃人王”第二代传人王汉卿。其制作的鬃人保存了较浓厚的皮影戏特点,诸如筒式身子,衣裤连缀不分,云字头勾画,风格粗犷,造型、脸谱的勾画酷似舞台京剧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白大成又对鬃人制作有所发展,如改纸质材料为绸缎,原来无腿的作品根据戏剧情节加上了下肢,并设计出不同姿态和舞台效果。成型的鬃人放置在铜盘上敲击,由于共振而转动极具舞台效果。

张宝琳的面塑技艺

  张宝琳,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1970年开始从事面塑艺术的研究,师从宫廷派面塑大师“面人郎”郎绍安,继承了“郎氏”面人的特点及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其作品精细传神,除表现传统题材外,还涉足难度极高的名人塑像,曾多次为外国总统和文化名人塑像。他的代表作仿翡翠面塑“千手千眼佛”将工艺美术及雕刻艺术的特点融入其中,极尽面塑工艺之精巧。此外,张宝琳还苦心钻研面塑保存技术,并取得突破,通过原料配比,其作品可完好保存数十年之久。

刘韧的剪纸艺术

    刘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委员会理事、美国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收藏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尤喜剪纸,经过近30年的剪纸艺术实践和研究后,刘韧将古人的剪纸技法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总结归纳出了“一正十折七剪”的剪纸技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制作了大量优秀剪纸艺术作品。1999年,为弘扬剪纸艺术,刘韧在自家创办“刘韧剪纸屋”,在此专门进行剪纸的研究、创作、教学、推广和交流活动,影响十分广泛。

  靳鹤年的剪纸艺术

  靳鹤年,现年62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师从于剪纸艺术家申沛农老师,有较强的剪纸理论和创作水平。其作品构思新颖,手法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在全国剪纸比赛中屡获金奖。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靳鹤年还利用颜色丰富的彩印画报纸,刻制剪纸,并通过拼贴进行新的构图,创作出具有丰富色彩搭配的新型剪纸,有极强的装饰效果。目前,靳鹤年的新型剪纸创作还在进一步探索、丰富中。

  杜康民的堆绫技艺

  杜康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从事职业设计30余年,目前专心致力于堆绫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杜康民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刻苦研制,将古老的堆绫艺术推陈出新,制作出极富意境和古典装饰性的作品,其作品风格圆润饱满、端庄秀美,宁静中富动感,引人回味。他还将堆绫手法与果壳雕塑相结合,制作出“袖珍檀香京剧艺术脸谱”和“袖珍檀香世界名人肖像”系列作品,创意新颖,栩栩如生。

  双起翔的彩塑艺术

  双起翔,生于1931年,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民间工艺研究会会员、北京民间玩具研究会会员,自幼酷爱彩塑艺术,13岁师从舅父——有着“民间泥人圣手”之称的李荣山先生学习彩塑。双起翔不仅继承了他全部的技艺和艺术风格,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他的彩塑作品造型稳重大方、纹饰笔锋流畅、繁中求简、组色协调、意味深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擅长“点睛”是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他将泥人制作中的点眼方法与脸谱绘画巧妙结合,使脸谱个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极具生命力。

  俞伟顺的面塑技艺

  俞伟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师从于北京著名的面塑艺术家“面人郎”——郎绍安先生。他在继承老师精湛技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塑风格。俞伟顺的面塑作品题材广泛,做工精细,人物造型和表情生动传奇,喜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民族与传统风格突出,主要作品有《门神》、《天王》、《京剧武将五虎将》以及微型面塑《八仙》等。

  贾绍菩的绢人制作技艺

  贾绍菩,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绢人艺术学会会员,师从于北京绢人的创始人、绢人艺术大师葛敬安学艺。其制作的绢人作品达数百件,题材丰富,精致灵动。作品按真人的比例缩小五倍塑造人物,从人物的眼神、动态、服饰、发饰全部根据戏剧情节制作,因此人物婀娜多姿、惟妙惟肖,道具精湛、熠熠生辉,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

  丁月华及山核桃制作工艺

  丁月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以山核桃为创作原料,经多道工序处理,按构思创意将其制作成工艺品。其作品完全手工制作,艺术精巧,形态各异,美观大方,大到1.8米的花瓶,小到十几厘米的寿蛋,尤其是各种造型的山核桃香炉制品更是集古今中外造型于一身,制作工艺精巧、考究,千奇百态、美观大方,特别是炉内的香烟透过自然镂空的缝隙,散发出幽幽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王赤峰的风筝扎制技艺

  王赤峰,风筝扎制艺人,自幼学习风筝扎制技艺,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使其集扎、糊、绘、放于一身,技艺精湛,构思独特。其作品既有浓厚的民间韵味和吉祥寓意,又有现代的风格和创意,令人耳目一新,尤善爱做鹰,被称为“鹰王”,扎制的鹰风筝可以无风放飞,高可入云霄,低可擦地面,常引来真鹰共舞,使路人引项称奇。

  李钉的绳艺立体编织技艺

  李钉,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擅长立体编织和绳艺彩蛋。绳艺立体编就是用绳子编出立体的具体形象,俗称“软雕塑”,故而要求作品可以多角度审视,每个角度都有绘画效果,并具有美感,是造型美与绳艺结构美的结合统一。绳艺彩蛋是绘画、诗歌、绳艺三种艺术的综合体,彩蛋绘制完成后,上下再用中国结装饰起来,就成了富有立体效果的一幅文化寓意很深的装饰品。

  孙宝玲、李春华夫妇的卵石画制作技艺

  孙宝玲、李春华夫妇,同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孙宝玲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酷爱工艺美术,其爱人李春华擅长玻璃灯片、彩蛋、铁板画等技艺。近年来,夫妇二人痴迷于卵石画的创作,他们根据天然石头的形态和颜色,经过想象发挥进行加工创作,其技法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技法相结合,抽象与装饰风格相融合,普普通通的卵石经过他们夫妇的创意与匠心,将天然山水、人物、鸟兽浓缩在绚丽多彩的方寸之中,令人赞叹。

  陈耀华的蛋雕技艺

  陈耀华,蛋雕制作艺人。其蛋雕作品由鸸鹋蛋、鸵鸟蛋、鸡蛋、鹅蛋等禽蛋为原料进行刻画,工艺集画功、雕功、灵感、耐心、细心为一体,既刻画人物,也描绘山水景色和花鸟鱼虫。他刻画的红楼梦十二金钗,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花鸟鱼虫或似振翅而翔,或似游于水中,生动逼真,浑然天成。其“一挑二抽三勾四刻”的制作方法,使加工出的作品,更加精致、生动,每一个见到其作品的人,无不叹服其巧夺天工的技艺。

  刘志贤的传统雕刻艺术

  刘志贤,生于1942年,自幼喜欢美术,有多年美术学校专业学习经历。其雕塑作品门类涉猎丰富,无论是传统的泥塑、石雕、玉雕,还是微缩景物制作、室外雕刻创作,都有不少佳作。题材主要涉及民族仿古和佛教艺术类人物塑像,其风格集西方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雕塑技法于一身,形成了一种既有理性的视觉观感,又富细腻表现触感的艺术风格。

  魏清忠的根雕技艺

  魏清忠,生于1931年,北京市根雕艺术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结合自己对根雕、玉雕的浓厚兴趣,开始创作根雕艺术品。已有30多年的根雕艺术创作经历。其根雕艺术品内容涉及广泛,主要以人物造型和动物造型为主,具有自然美、形象美、神似美的艺术特点,作品多次在国家和市根雕比赛中获奖,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裕庸的草编技艺

  裕庸,满族,北京玩具协会会员,上世纪60年代拜草编前辈齐玉崇为师,后又师从湖南长沙棕编艺人易正文,经过四十年勤奋努力,其草编技艺日臻完美,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技艺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不但融合了南北草编的技法,还借鉴了玉雕、木雕、雕漆、景泰蓝等艺术门类的技法,草编的材料也从单纯的马莲、蒲草、棕榈叶扩展到麦秸、葱皮、蒜皮、玉米皮甚至是草籽等,其草编作品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代表作有《北海九龙壁》、《二龙戏珠》、《螳螂捕蝉》、《松鹤延年》等。

  杨福泉的民间绘画技艺

  杨福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以人物画著称于当代画坛,其所绘飞天、佛教传统题材、历史人物、近代名人等作品,体态传神,色彩既丰富又浓烈,其所画百幅"钟馗"更是具有浓厚的民间绘画气息,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韩宝玉的印章制钮艺术

  韩宝玉,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北京特三级书法篆刻师,师从于著名篆刻家柏涛、李文新先生,学习篆刻艺术并潜心研习印材雕钮艺术。后拜著名书画家陈大章先生为师,学习国画艺术。韩宝玉的印章制钮艺术将书、画、印三者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其技法古朴浑厚,构思精妙,题材广泛,花果、古兽、翎毛、动物无所不涉,注重形象的立体感与质感,极具艺术和观赏价值。

  刘宾的风筝扎制技艺

  刘宾,现年26岁,自幼师从其祖父刘汇仁学习风筝扎制技艺,"精、细、雅"是其作品的主要特点,绝活为北京传统的"沙燕"和龙型风筝。现经营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北京"三石斋"风筝店。"三石斋"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代表流派之一,继承了宫廷风筝的制作风格,独树一帜。随着时代的发展,刘宾开始用电脑进行传统风筝的制作,用图像编辑软件设计各种现代风筝图案,使古老的风筝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

  余国柱的皮影艺术

  余国柱,从事皮影制作数十年,退休后更是倾注全部精力研究和发掘皮影艺术,其皮影作品线条如行云流水,柔和舒展,自然挺拔,活动自如,人物造型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个性鲜明,夸张生动。余国柱还先后发表了《中国民间皮影发展的新趋势》、《浅谈民间工艺美术与旅游事业的关系》,从理论上对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王立梅的手工编织技艺

  王立梅,双下肢残疾,自幼喜欢手工及编织,其作品主要有包类、布贴、中国结等。包类以小巧、美观、大众化为基调,给人以明快清晰的感觉;布贴作品以活泼、热情为主,寓情于景之中;中国结以传统手法为本,与各种饰物相结合,给中国结以新的变化,令其古朴与时尚相结合。王立梅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其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周永宁的风筝扎制技艺

  周永宁,现年69岁,风筝制作爱好者,虽然年事已高,但却对这门艺术热情不减,与其夫人李雯通过研究与构思,制作出风格多样的风筝。所制作的福娃风筝深受人们喜爱,在天安门放飞时,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驻足、留影,在风筝爱好者圈内颇有名望。两位老人将风筝作为自己晚年的一大爱好,将精力全部投入于此,使自己焕发了新的青春。

  李连英的泥塑艺术

  李连英,自幼酷爱美术,多年来靠勤奋自学,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泥塑制作方法,作品完全手工捏制,涉及人物、动物及民俗风情,朴素中又不缺时尚元素,颇具观赏性。她的创作意识较强,个性突出,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突出现代人生活的特点,贴近百姓生活,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刘春江的玉雕技艺

  刘春江,玉器雕刻界"四怪一魔"刘鹤年之子,自幼随父学习玉器雕刻技艺。其作品大件造型浑厚,线条流畅;小件玲珑精致,刻画细腻,尤擅在微小的尺幅间将物的特征、人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细致传神。

  徐钢的古董及盆景展示

  徐钢,古董收藏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董文物很有研究,收藏主要包括古典木器、家具、瓷器等,藏品约150余件,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此外,徐钢还对盆景制作和养护有一定的研究,其庭院摆放着多盆经过悉心呵护和培育的盆景,加之家中饲养的小猫、小狗、金鱼等宠物,使其位于什刹海畔的庭院更加充满了老北京的生活情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0 , Processed in 1.08535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