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区代区长王刚在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明年将加快安徽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居民搬迁、修缮和利用。昨天,宣武区人大代表、区文化委主任许立仁透露,明年,安徽会馆将计划搬迁腾退正门附近的居民,实现会馆中路建筑之间的连通。 据许立仁代表介绍,目前,安徽会馆中轴线上的大戏楼和北部的“碧玲珑馆”等主体建筑已经修缮完毕,修缮的古建筑面积占整个会馆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但腾退会馆内100余户居民的工作却因为缺少资金而一直没能启动。不过,这种情况将在明年有所改善。许立仁代表透露,明年,住在会馆正门附近的10余户居民将首先考虑腾退,这样安徽会馆中路上的主要建筑将实现连通。但会馆内的其他居民何时腾退搬迁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许立仁代表说,缺少资金是目前制约安徽会馆修缮和居民腾退搬迁的主要问题,按照预算,腾退100户居民大概需要资金5000万元。“政府出钱修不具备实力,会馆的保护不能光靠政府投资,也要吸引包括社会资金在内的多种形式。” 安徽会馆是北京最著名的会馆之一,曾素有“京城第一会馆”的美称,1998年政府出资搬迁了占用会馆中路后半部分的椿树整流器厂,并对腾退部分进行修缮,2006年又实施了危电改造。在前不久制定的《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综合利用方案》中,明确提出安徽会馆的发展方向是用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许立仁代表告诉记者,安徽会馆中路建筑今后将重点发展徽学文化产业。记者探访 沿着西琉璃厂后孙公园胡同一路前行,与后孙公园小学紧邻的一片建筑群就是安徽会馆。远远能看到矗立在会馆中间3层楼高的大戏楼,窗户上新安的玻璃和柱子明亮的红漆,使得这座戏楼在屋顶长草的低矮平房中显得十分高大突出。 记者发现,安徽会馆如今被大大小小的居民院分割,门牌号从后孙公园胡同11号一直到27号,但会馆的正门在25号院。正门还基本保持着昔日的原貌,但右半扇大门的位置已经被砖砌上,成了一间房屋的南墙。现在的大门只剩下左侧半扇。正门内的门房下,可以看到会馆遗留下来的彩绘石砖。门口附近的几间民房正好挡住会馆中心位置的大戏楼。 而走进旁边的27号院,居民长年以来私搭乱建的临时建筑将原来宽阔的大院挤出一条1米宽的小路。一些居民就住在这样的临时建筑中,屋里常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当居民听说记者是来了解会馆修缮和居民腾退的情况后,纷纷表达了渴望尽早搬走的心愿。居民徐女士说,她和不少住在会馆里的居民从去年就一直盼着搬家。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2 , Processed in 1.09261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