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那片海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精品购物指南

            

  如今,在人文诉求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中,被酒吧、人力车、藏饰小店霸占的什刹海更加形似商业区,那里已不再是北京人的宜居之所。

  对一座城市而言,无疑是有水则灵。如果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什刹海就是滋润、造就北京文化的宗源。与北海、中南海等皇家园林不同,什刹海是属于平民百姓的乐园——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无与伦比的“京味儿”氛围。

  古老的什刹海安静平和,周边环绕着明清风格浓郁、历史积淀深厚的建筑,胡同、四合院星罗棋布,人们徜徉于淳厚、温情、令人心旌摇荡的历史语境中……只是,很遗憾,以上种种仅限于回忆。

  这些年,北京的城门楼少了,立交桥多了;四合院少了,别墅洋房多了。在新北京的强劲势头前,老北京被迫退让,甚至黯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曾经备受诗人“溺爱”的什刹海也难逃此劫。在都市文明中,什刹海面临着定位的尴尬——是吟诵西方情调,还是回归“京味儿”?是做旅游商业区,还是坚守人文历史的阵地?一边是时尚喧闹的酒吧,一边是日渐凋零的院落,这就是今天的什刹海。那道选择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从2003年出现第一家酒吧,短短半年的时间,什刹海的酒吧就从后海南沿到前海北沿连成了一片,数量之大让人无从统计,间隔之密让人喘不过气。如果不是那一汪湖水,什刹海不过是三里屯酒吧街的翻版。昔日宁静致远的人文气氛早已被各路商家的“圈地”运动搅得一塌糊涂。在这里,人们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多年前沿堤垂柳、满塘枝荷、熏风拂水、藕香扑衣的宜人景象。与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一样,什刹海的荷花美景引人称道。然而,原本清新淡雅的什刹海工笔画已被浓墨重彩的“野兽派”点染得面目全非,眼前的繁华无法弥合内心的伤痛——怀念那个有如世外桃源般闲散舒适的什刹海,怀念那条绿树成阴的街道,怀念那群玩耍嬉戏的孩童,怀念那些下棋聊天的老人,还有悦耳的鸟鸣、清脆的自行车铃声……

什刹海的今生

  冬日午后,后海南沿,几个装修工人正在为一家酒吧重装外立面。“不是说要在今年年底前将环湖酒吧都改装成清代风格吗?”酒吧老板带着淡淡的南方口音说到。为了统一什刹海环湖建筑的风格,改善旅游观光的景观,137家环湖酒吧的外立面将被统一修缮成清代风格。“你怎么看这次的修缮工程?”看着同时在动工的邻居,酒吧老板撇嘴笑了,只说了句:“千‘吧’一面!”短短4个字,却道尽忧虑。

  在什刹海边开酒吧,这本是许多北京人不赞成的,因为林立的酒吧占据了周边属于平民的空间。日子久了,看着已经成规模的酒吧街具有区别于三里屯的特色,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酒吧与四合院并存的什刹海视为北京的新地标。如今,一纸行政令却又要让什刹海再变个样子。据说这是在为商业化的什刹海找补一些“京味儿”,果然能如愿吗?许多人摇头——这“脸面”文章无法为什刹海找回曾有的宁静闲逸。物欲、迷失,除了这两个词,面对今天的什刹海,许多人哑然无语。

 物欲

  尹丽川  作家

  如今的什刹海至少具备了以下几种特质:一、假若你是此地的居民,按老习惯每天下午出来压腿遛鸟,便需时刻冒着被人拍照的危险;二、即便你生于此长于斯,目光灵活头脑清醒,仍有认不出自家门的可能,因为你隔壁的老张突然搬走,他家成了酒吧,门口长满青春痘的服务生还热情邀你进去坐坐;三、又假如你是远道而来的异乡客,从东京、纽约或斯德哥尔摩头一回来古老中国旅游,坐在湖畔的星巴克要一杯卡布奇诺,听你周围的俊男美女纷纷用英语或法语交谈,你大概既觉得舒服,又觉得遗憾,偷偷怀疑自己是在家乡还是在异乡。

  王先生  什刹海居民,曾参与修建宋庆龄故居等工程

  在我的心中,四合院是最美的,所以在8年前,我搬到了什刹海。但自从“非典”那年开始,酒吧突现,而且毫无规划,极大地扰乱了什刹海的正常生活。每天,酒吧的音乐都吵得人不得安宁,半夜倒酒瓶的声音更是几次把我吓醒。胡同里的车将本来就已经很狭窄的胡同变得更窄,安全隐患严重。我们旁边的一些四合院是新建起来的——将原来的房子推倒重建,卖给一些企业老板,听说每平方米5000美元,但那是真正的四合院吗?银锭观山,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起的,但我佩服他(她)的先见之明。现在的什刹海让我心痛,四合院变成了酒吧,板凳变成了沙发,二锅头变成了科罗娜,什刹海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旧日里的万种风情全都被淹没了。

  迷失

  张先生  什刹海酒吧老板

  当初我选择到什刹海开酒吧,就是看中了这块地方的文化味、历史气。可老实说,现在酒吧形成规模了,但那种文化味、历史气却越来越淡薄了。我听说什刹海是北京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既然如此,那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这个地区的历史风貌。朋友们听了我的想法,都笑话我不像个生意人。其实,如果什刹海没了个性,我又何必非要在这个租金贵得要命的地方做生意呢?说起酒吧门脸的修缮工程,我觉得很荒唐。所有的酒吧都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太无趣了!酒吧的个性、老板的品位从哪里显现?没办法,看来以后为了竞争客源,各家只能从内部装修上做文章了。

  皮杰  网友

  酒吧是现代文化的产物,如果硬把古典元素与其嫁接,我想结果不会太好吧!修缮出的古典风格再巧妙,终究还是不敌旁边的恭王府。没有历史的风尘,没有岁月的沧桑,再好的风格也只是一种刻意的包装。比如平安大街,南北两侧的商铺和单位的建筑外颜都被打点成不知何朝何代的古典风貌,坐汽车穿行,满眼尽是乏味的青砖灰瓦,并不招人爱。那些税务所、律师行和卖栗子的店铺都是一样的红柱飞檐,让人觉得滑稽。酒吧本是彰显主人与客人个性的地方,它那多姿多彩的形式与风格还是一些人的心灵寄托。如果所有的酒吧都是一个样式,我看什刹海酒吧街可以叫作“什刹海大酒吧”了。再说,一些酒吧开业不久,在装修上花费不小,如今要改头换面,岂不是浪费?

  史记 什刹海的前世

  三国年间

  早在三国年间,诗人曹植就对什刹海有过这样的描述:“出自蓟北门,遥望湖边桑,枝枝自相依,叶叶自相当。”

  唐代

  李白曾经咏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冬一夏的荒郊野趣勾起了诗人敏感多情的胸怀。

  元代

  郭守敬引白浮之水入海,使得什刹海一下子成了交通要津和繁华闹市,当时的墨客骚人施耐庵、关汉卿等时常来此,诗人王冕看到宽阔的水面风吹波动,岸边岸上酒船林立,不禁咏道:“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明代

  土生土长在什刹海边上的明代文人李东阳对家园的爱与歌颂可谓铭心刻骨。李东阳生长在前海西沿,一生以“重经西涯”为题做诗不下数十首。历史上,同一个人用同一个题目吟咏同一个地方是极其少见的。李东阳在诗作《慈恩寺偶成》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何日梦魂忘此地,旧时风景属谁家。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树秋深尚带花。犹有可人招不得,诗成须更向渠夸。”

  清代

  李东阳身后140年,什刹海畔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明珠之子,他自幼才华横溢,工诗词,善书法,交游甚广。每值荷花盛开之际,纳兰性德总喜欢和友人曹寅、朱尊彝等漫步堤岸。他笔下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图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40 , Processed in 1.08406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