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司母戊大方鼎 国博今展“克隆版”

2002-12-1 12:00| 发布者: 饶沛



  铸于商朝 距今几千年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 为世界上最大青铜重器 解放后为十大国宝青铜器之首———

  为纪念司母戊大方鼎馆藏60周年,由中国文物学会监制,铸于商朝,距今几千年的世界上最大青铜重器——司母戊大方鼎已首次按原比例仿制成功,今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一楼对外展出。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被发掘,解放后作为十大国宝青铜器之首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其馆藏60年后的2006年,在中国文物学会监制下,仿制工作启动,并于近日仿制完成。

  一同仿制的还有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的四羊方尊、龙虎尊等。

  重点

  “古铜张”传人操刀

  “涨壳”未进行仿制

  记者了解到,此次司母戊大方鼎的复制,请来了数位“古铜张” (张泰恩)的传人,包括故宫科技部原主任曹静楼等人。

  在晚清,青铜器的出土和买卖收藏甚为兴盛,这就十分需要一些有绝招的修理青铜器的工匠。

  据相关资料记载,张泰恩13岁(1892年)来北京在前门内前府胡同庙内拜清宫太监“歪嘴于”为师,学习修理青铜器。

  后来张泰恩仿造古代青铜器的本领非常高,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古铜张”。

  据负责仿制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请来“古铜张”传人,就是看中他们流传下来的丰富仿制经验和娴熟的传统工艺。

  此次仿制,遵循传统的青铜器仿制方法,使用石英砂、涮沙等,使得“古铜张”传人又有了施展的天地。

  尽管这些仿制品看上去和真品一模一样,然而,记者了解到,司母戊大方鼎原品的“涨壳”没能复制出来。

  据介绍,“涨壳”是指司母戊大方鼎由于年代久远,表皮开涨。

  “我们曾经也想把涨壳仿制出来,可是这实在太难了,另外,仿得太像我们都害怕了,于是大家决定让这件仿制品和原品留出一个不同之处。”此次仿制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谜团

  古人“铸艺”太高深

  至今未能全部掌握

  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无法知道它的制作方法。曾有专家表示,司母戊大方鼎就像金字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奇迹。

  “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想不出司母戊大方鼎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它太大了,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远古时期,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锅能铸造它,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过。”故宫科技部原主任曹静楼告诉记者。

  曹静楼说:“后来发现,司母戊大方鼎是群炉铸造的,也就是每个炉各烧制一部分,然后再合在一起烧制。”

  他说,“烧制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研究了古代的铸造法,结合了现代科技,虽然铸造成功,但是对于古人的铸造工艺,我们仍不能完全掌握。”

  仿制

  七大步骤 石膏鼎变“司母戊”

  步骤一:石膏出模

  操作:用石膏雕刻出接近原件的石膏鼎。

  步骤二:涮沙、药浸、固化

  操作:用比面粉还细的石英砂在石膏鼎上刷八遍;每刷一遍后,仿制鼎都要用药水浸泡4到6个小时;在刷完八遍之后,要对仿制鼎风干48小时。

  步骤三:脱蜡

  操作:用蒸汽将石膏溶化,石膏流出。

  步骤四:脱壳

操作:石膏完全流出后,石英砂就成了一个空壳。

  步骤五:铜水灌入和出模

  操作:将铜熔化成铜水灌入石英砂的壳中,待完全冷却后,去除石英砂,一个完整的铜鼎就出来了。

  步骤六:作旧

  操作:将铜鼎浸入酸液中,仿成原件的黑绿色。

  步骤七:雕刻

  操作:进行最后的找补。

  知识

  青铜器锈迹 竟也分三种

  记者在国博注意到,现场的青铜器呈现出红色、绿色或黑色的锈迹。仿制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是严格按照青铜器原件上的锈迹仿制的。

  这些不同的锈迹被叫做“土坑”、“水坑”和“传世”,是古玩收藏界行内人士对青铜器锈色称谓的行话。

  所谓“土坑”是指青铜器出土于地势较高干燥的黄土地带。埋藏的青铜器经过几千年土壤中各种化合物的侵蚀和氧化,长出一层层红色的斑纹和绿锈,这是土坑青铜器的特色,称之为红斑绿锈的“土坑皮壳”。

  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都属于土坑锈色。

  所谓“水坑”是青铜器出土于湖泊较多的水网地带,青铜器锈色多为黑色。

  也有的青铜器,其锈色为黑色,但不是出于水坑,而是传世之器。比如荣簋。

  沧桑

  险被日军掠走

  鼎耳曾被损坏

  1939年3月19日凌晨3时,一群农民从河南安阳的一片坟地里挖出了司母戊大方鼎,把它藏在了自家焚书坑里。

  随后,闻讯赶到的日军开始搜查村庄,但是无果而返。

  此后,北平古董商萧寅卿表示愿出20万银元高价购买,但要求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分批运走。人们先是用钢锯拉,但锯齿都拉平了,才在大鼎上划出浅浅的一点纹痕。

  他们又改用铁锤砸,最后砸掉了一只鼎耳,使方鼎受到破坏,这个失落的鼎耳至今也没找到。

  在砸掉那个鼎耳后,人们觉得这是个“神器”,破坏它一定会有不幸发生,于是就放弃了。 司母戊大方鼎得以保存下来,被藏在给牲口放草料杂物的屋里地下。

  在日军搜走了一件三条腿的铜器赝品后,真正的大鼎终于保存下来。

  据了解,该鼎耳后经修复。

  曾作蒋介石寿礼

  藏于中央博物院

  抗战胜利后,司母戊大方鼎于1946年6月重被掘出,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内。同年10月,适逢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用专车运抵南京,欲作为贺寿礼物献蒋。

  蒋感到礼物过重,没有接受,仅指示将大鼎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至1948年夏,大鼎于南京中央博物院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

  1949年,国民党在逃往台湾时,曾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终因解放军行动迅猛而大鼎又过于笨重,还未及启运南京就已解放。

  解放之后运北京

  郭沫若确认铭文

  该鼎于1959年被运至北京置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经郭沫若亲临现场考证,确认大鼎上的铭文为“司母戊”三字,从此大鼎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

  此后司母戊大方鼎的形象图案被作为博物馆馆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8 13:00 , Processed in 1.1021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