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邻里亲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琳

   儿子生日那天,我久久不能入睡。脑海里盘旋的不是儿子结婚时的喜庆场面,也不是他研究生毕业时的兴奋情景,而是三十年前儿子出生前后的一幅一幅画面。三十年前,我家住在中山会馆。那是一个住着几十户人家的大四合院,邻居来自四面八方,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儿子与这个大院有着深厚的情缘。
  刚怀孕时,母亲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邻居。大妈、大婶的高兴劲不比她们自己有孙子差。从此我的儿子在娘胎里就成了焦点人物。首先是性别问题,邻居们的检测方法,可以与现代的B超媲美。有的捏我的中指,有的看我的面容,有的观察我的步态,有的关心我的胃口……大家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论得脸红脖子粗。母亲自有独特见解:“男孩儿是他爸的帮手,女孩儿是她妈的贴心小棉袄,男女都好。”
  母亲为了给我增加营养绞尽脑汁,邻居们又成了她的高参。这个出主意:“孕妇要多吃苹果孩子皮肤白,不能吃柿子皮肤黑。”那个说:“多吃鱼孩子聪明、吃排骨能补钙、吃黑芝麻头发黑、吃核桃脑子好……”这可忙坏了我们一家人,为了这个没露面的小生命,满处淘换这些东西。我的肚子越来越大了,母亲又从邻居那里得到“密旨”,说:“闺女,二婶说8个月后,不能吃得太多了。这个时候胎儿都长好了,要是吃得太多,胎儿长得太大,生的时候不好生。”我顺从地减少了饭量。
  儿子不光是焦点人物,还是重点保护对象。我怀孕期间正值夏季。我下班回家,搬自行车上台阶时,院门口只要有人都会帮忙。我无论是在院里的自来水管打水,还是到院外的下水道倒水,总能听到“小心点”、“慢点”的关照声。有一次我晾被子,竟然从两个屋里出来人阻止我。大妈说:“可别抻着喽。这月份最怕抻,你可得小心点。”大姐言:“看你不知轻重的,这么又抻又蹦的,肚子里的孩子受得了吗?来,我帮你晾。”原来为了胎儿的安全,我的行动已在大家的“监控”之中了。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母亲又进入筹备阶段。邻居们帮她出谋划策。什么布做毛衫、什么布做被子、什么布做包裹布,衣、被、尿垫、褯子准备了一大堆,用母亲的话说:“这都是姐妹们帮我弄好的。”里边的大襟小棉袄、连脚小棉裤好玩极了。预产期过了,我每天下班回家,母亲都要摸摸我的肚子。大妈、大婶们见了我,也少了笑颜,几乎都问我一句话:“下来几指了?”邻居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降生。
  儿子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我腰酸得难受。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舒服,我用拳头用劲捶腰,还让爱人帮着捶。突然邻居拍墙,刘婶大声问:“是腰酸吗?”我说:“是,难受极了。”“这是要生了,快上医院吧。”到医院的第二天,儿子就出世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讯还不发达,儿子是夜里出生的,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是邻居刘婶。她上班路过医院,那天上班前到医院来看我。听到这个消息,她赶紧通知我们家。在我住院期间,刘婶给我送饭、捎带东西。看着我把她带来的一暖壶馄饨都吃光时,她笑得脸上开了花。
  出院那天,汽车刚到大门口,就有“大胖小子回来了”的喊声。抬头一看,台阶上男男女女站了好多人。我撩开被角看看儿子,他对这盛大的欢迎仪式,却傲慢地闭着眼睛。回到家,不大的房间挤满了人。床上早为我们娘儿俩铺好了被褥。从此,儿子便成了大家的宠儿。不知是谁打开的小被子,一时间屋里热闹开了:“这小红脸蛋,将来是个白马王子。”“小鼻子、小嘴长得多好看哪。”“呦,这小子个儿可真不小。”好像大家都忘了我的存在。我悄悄爬上床,不想破坏这热烈气氛。
  满月前,街坊们除了关心儿子的细微变化外,更关心他能否吃上充足的奶水。什么炖猪蹄、鲫鱼汤,还有大包的中药,我都吃下去了。奶水还是跟清水似的。这可急坏了街坊。最后只能母乳与鲜牛奶交替着喂了。出了满月后,街坊到我家的频率更高了。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她们告诉我,孩子几个月需加蛋黄,几个月要喝菜汁,几个月加糕干粉,几个月吃钙粉。我最佩服她们的是对孩子小病的处理。一天儿子拉稀,吓得我要带他去医院。街坊看看大便,回家拿回一包药面,给儿子用奶嘴蘸着喂了下去,果然很见效。她们告诉我,小药在手,小病不愁。一般婴儿的毛病,就是积食、着凉两种。平时隔一周喂一包“一捻金”,隔半个月喂两丸“志保定”就不会闹什么病了。如果孩子拉稀,大便是绿色的是消化不良;喷射状的黄水是着凉。治疗方法,第一要注意喂奶量。最好喂二十四小时米汤。喂牛奶煮时要多开几开,多加些水。第二选择小药治疗。第三是给孩子保暖,尤其是脚心、肚子。孩子要是哭闹,舔一下他舌头,要是凉的就是肚子痛。还要检查胳臂、腿,有没有磕碰、扭伤等,我按照她们的方法一一照办了,儿子还真就很少得病了。
  儿子还没有出满月,天气就冷了。屋里生着煤火,屋里屋外的绳子上晾的都是褯子。忘记是哪位大妈送来一个烘炉,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但褯子可以及时烘干,连儿子和我换的衣服也可以烘热再穿了。儿子是在邻居们的呵护下长大的,她们教给我很多育婴常识,如何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如何帮助孩子运动等。
  转眼我的产假到期了,母亲的病情又加重了,不能自理,又是邻居帮忙。一家帮助照顾母亲,一家帮助带孩子。儿子更充分地享受着大家的关爱。
  儿子从认五官、辨颜色、学数数,到牙牙学语和蹒跚迈步,在邻居的欢颜笑语中他一天一天长大了,不到三岁就进了幼儿园。回到家后,中山会馆就成了他的乐园。
  中山会馆有三层院落,孩子们在这个大院里追逐游戏有足够的空间。孩子们有危险动作,邻居们会制止。哪个孩子磕着碰着,谁见谁管。一天我在做饭,一个邻居跑来告诉我,“快去看看吧,你儿子流鼻血了。”我把锅从火上端下来就往后院跑。我老远看见儿子坐在台阶上。一个街坊从屋里拿着毛巾出来,看见我说:“别着急,用凉毛巾敷敷脑门,一会儿就好了。”周围的邻居也七言八语地说:“这是上火了,多给他喝点水”、“多吃点水果,要么喝点果汁”、“幼儿园的孩子都缺水,除了喝水,屋里也别太干了。”我赶紧道谢,低头看儿子鼻子上的药棉花血已经干了,这才领着他回家。
  与小伙伴玩儿,儿子可开心了。他们玩儿捉迷藏、转魔方、拿着玩具枪玩儿打仗。我还发现,小孩儿也聊天,他们相互说幼儿园的趣闻乐事,还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可笑的是他们也攀比,谁要是说幼儿园的老师好、吃得好,别人准保也说自己的老师怎么好、吃得有多好。有一段时间,儿子总是缠着我讲故事。后来我发现,他是为了学会了好讲给小朋友听。有时候大人们高兴,还会让他们表演节目。孩子们说歌谣、跳舞、唱歌,他们一点不怯场,可认真了。儿子的拿手节目是背唐诗。他背着手,不慌不忙地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旁边的张爷爷说:“背唐诗得这样晃脑袋。”儿子学着他的样子继续往下背,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再大一点,拼图、组装玩具备受孩子们的欢迎。经常看见他们的小脑袋凑在一起动脑筋。那时,儿子拼魔方用的时间最短,邻居夸儿子聪明时,我心里非常自豪。还有骑小三轮车比赛,那可是剧烈项目。中山会馆院子多,台阶也多。高的五六级台阶,矮的两三级。平常我让他上下台阶都搬着车。那天,我亲眼看见,儿子骑着小三轮车从三级台阶上冲了下去,又飞快地骑跑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可街坊们却为他喝彩。儿子回家告诉我:“妈,我今天能从台阶上骑下去了。”那兴奋劲儿,好像拿了奖杯。
  转眼儿子上小学了,有时候儿子和小伙伴一起写作业。在我家的前廊放着炕桌儿,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认真写的时候,一点声响都没有。有时候,为了一个字的笔顺、一道算术题就能争吵起来。做完作业,他们又到大院里跑跳耍闹去了。
  过了一年,我家从中山会馆搬进了楼房,儿子结束了在中山会馆的快乐生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0:24 , Processed in 1.07764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