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豫王坟与CBD中央商务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该地区新建的高楼


■豫王坟地区50年代的第一座楼


■在建的日坛中学
 
 
  虽然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悠久,却也已有了三百多年的称谓。虽然只是朝阳区建外街道的一片普通老式居民住宅楼,在派出所的胡同门牌登记上,也没有这个名字,但住在这里的居民却沿袭了老叫法“豫王坟”。因为三百多年前,大清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豫亲王多铎去世后葬在这里。

  ■建于昔日皇家墓地的一块“热土”

  在繁华的建国门外大街,一条紧邻京伦饭店东侧的普通南北街道,便是人们常说的“豫王坟”。当你走进这趟街时,放眼望去,还会看到赫赫有名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就在“豫王坟”的东侧,不过就是几步之遥。

  “豫王坟”,是住在这里的人们沿袭下来对这一带的习惯称呼。实际这一带注册的地址叫光华里,分得细一点儿,就是以“豫王坟”这趟街为中心,分成光华里、光华西里和光华东里。

  按照北京人叫地名儿的习惯,这“豫王坟”的称呼,源于三百多年前,当年的大清朝王爷豫亲王多铎死后,被“赐”丧在了这里。既然是顶着“王爷”的头衔,不用说,这块王爷墓地,当年也须是经过“风水先生”多次“考察”才得到了皇上的“御批”。虽是当时远离京城的东郊,又是杂草丛生、无人居住的荒郊僻野。但它定是块“合格”的风水宝地。以至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豫王坟”至今仍然“盛名不衰”。

  豫王坟距今虽已有三百多年,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地区才得到开发,并逐步形成居民住宅区。由原来的荒郊坟地和庄稼地小土路,发展到今天的繁华。据统计,豫王坟的“鼎盛”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已近五千户。因为是来自各个单位的宿舍楼,所以居民中既有资深外交官和离退休大使,也有一大部分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的退休工人。

  几十年来,随着豫王坟地区的不断开发,建国饭店、京伦饭店、三艾大厦等,都陆续建在了豫王坟地区。此外,还建了一所朝阳区重点中学———日坛中学。还有四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所以很多人说,豫王坟不仅是建外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发源地”。

  现在的豫王坟地区,正处于北京市规划的CBD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地带。所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楼房,和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的现代化设施的新型高楼,构成了建设发展时期CBD中央商务区一道特殊而又引人注目的风景。昔日皇家墓地的踪迹,早已荡然无存,不由得让我们走近豫王坟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追寻中。

  ■当年豫王坟的“风貌”

  毕竟为皇家墓地,当年豫亲王多铎的墓地,单占地面积就一百五十亩。在两道大墙内还住着马、徐等姓十户人家照应着多铎豫亲王的坟地。这十户人家每户住房三间,并“配给”养身地二十亩。以“看坟人”的身份,能有如此的“待遇”,以及“十户”人家之多,可谓皇家墓地的“等级”。而当年豫王坟的建筑风貌,则更加显示出了皇家墓地的规模和气派。

  据资料记载:在坟地两道大墙内,是一道子墙,南边有一座碑楼,碑楼里面立有一方驮龙碑。碑楼旁边是东西朝房各三间。碑楼北边是宫门三间。近宫门正对着享殿五间,旁边是东西配殿各三间。享殿内有一暖阁,暖阁下一条隧道直通地宫。在清朝晚期光绪年前,王爷们祭祀还需进地宫行礼。在这些建筑的周围,还种植了几排以红黄柏为主的松树,其中最粗壮的红松,竟是三人合抱都不能围过来。虽是区区百余文字,却足以让今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想象出三百多年前豫王坟的风貌。

  多铎墓地虽然很气派,但文字上却有“享殿后未见宝顶”之说,后人分析是多尔衮死后追加论罪时,已葬入坟墓的多铎亦受到牵连,致使其降为郡王,坟地工程也是“未完工,未再建。”
 ■身经百战的豫亲王多铎

  按照有关资料上的记载,豫王坟主要是豫亲王多铎,和第二辈豫亲王多尼的墓地。后来还葬入了多铎豫亲王的后代诸辈王爷,一些福晋、阿哥等。当然列为首位的也是地面建筑规模最大的,还是多铎豫亲王的坟墓。

  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与当朝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为同母胞兄。多铎从小即得其父努尔哈赤的钟爱。摄政王多尔衮,对他也是厚爱有加。由于清朝开国初期连年战事不断,大多数王爷都是亲临战场杀敌。身为努尔哈赤十五皇子的多铎,长大成人后也是身经百战。多年的戎马生活,让多铎不仅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也因为作战英勇、屡立奇功而被连连加封。顺治元年(1644),被授为定国大将军的多铎,率领军马转战南北,直取陕西,又平定江南。论战功可谓清朝开国诸王之首,遂于顺治四年(1647)又被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

  豫亲王多铎虽然战绩累累,却在36岁那年染天花去世。时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八日。其兄摄政王多尔衮当时正在山西作战,当他听到多铎染病出痘的消息时,就立刻停下战事,班师赶往京城。没想到还是没有赶上亲兄弟的“活口”。刚到居庸关时,即闻多铎已去世。多尔衮立刻“卸下盔甲,换上素服,号哭奔往京城。”足见多尔衮、多铎同母胞兄弟之手足情深。

  多铎去世后,葬在当时北京城的东郊苗家地,即现在的朝阳区建国门外大北窑。按现在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北到关东店,东边紧邻东三环马路,南边紧邻建外大街北侧,西侧就是现在的光华里。即现在被人们称为“豫王坟”的那趟街。也就是说,真正埋葬豫亲王多铎墓地的准确地点,应该在后来的光华东里,即现在的国贸中心。要是追溯起来,这个地点才是“正宗”的豫王坟。

  ■第二辈豫亲王多尼墓成为成熟的居民区

  在豫亲王多铎墓地西侧不远的地方,(即现在的光华里、光华西里一带)就是第二辈豫亲王多尼的墓地。多尼为豫亲王多铎的第二个儿子。崇德七年(1642)受封多罗郡王。顺治六年(1649)十月,即其父多铎豫亲王去世半年后,袭亲王封号。遂改号曰信。不想,多尼却是命运多舛,承袭亲王封号还不足三年,就因为伯父多尔衮之罪而受到牵连。顺治九年,年仅十六岁的豫亲王多尼,虽然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但仍因多尔衮罪被降为郡王。

  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不满二十二周岁的郡王多尼,被朝廷授予安远靖寇大将军,出征沙场。历经两年艰难战事,于顺治十七年(1660)五月师还京城。不但未受到嘉奖,反而被追论罪罚银五千。惨遭如此不公待遇的多尼,终于在回京城半年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离开人世,年仅二十六岁,结束了他近乎悲剧的一生。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多尼才又重新被追封为豫亲王。让后人不由得愈发感叹封建王朝王室内部权力争斗的错综复杂。

  多尼的墓地,紧邻多铎豫亲王坟地的西墙外。按现在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北到现在的汉威大厦前,南到建外大街北侧,西边到现在的温莎大道西侧一带,东边因为是紧邻多铎豫亲王坟地的西墙外,所以东起也是现在人们所称的“豫王坟”这趟街。

  由此看来,现在被人们称为“豫王坟”的这趟街,差不多应该是当年多铎豫亲王的坟墓和第二辈豫亲王多尼的坟墓之“接壤”地。

  按照资料上的记载,多尼墓地的地面建筑,似乎没有多铎墓地那么“风光”。但其“风貌”并未逊色,可谓仍尽显皇家墓地之“气派”。

  多尼墓地仍是占地约一百五十亩,也是南开大门,砌有两道砖墙。里边是孙姓、张姓两户人家照应坟地和耕种土地。进大门甬路西边有一座碑楼,里边立一方驮龙碑。对着甬路是三间宫门,周围也是近百棵的红黄柏松树。和多铎坟地不同的是,多尼的坟地文字上有“建有红宝顶一座”之说。探其原因,可能是多尼死后未再获“降罪”,使其坟墓得以顺利完工建成了“红宝顶”。而不是像多铎墓地那样“未见宝顶”及“未完工”。
 ■豫王坟历经的沧桑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当年的皇家墓地,也就日渐没有了昔日的“风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后一代豫亲王端镇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守护祖先坟墓,在他母亲的主持之下,将诸辈的王爷福晋阿哥等坟灵,移迁到老坟苗家地和第二辈豫王坟墓地。但终归还是没有保住皇家的“风水”。

  一九四七年,一拨儿国民党军队闯进了多铎豫亲王墓地。他们把照应坟地的几家住户的房子拆毁,构筑了碉堡工事,还烧毁了不少坟地的松柏树。鉴于此情,末代豫亲王端镇,遂将墓地中成材的约二百棵松柏树放掉运走。所以,在一九八五年前残留的豫亲王多铎墓地东侧,即东三环小马路边,过往的行人看到的就只是一些没有长大成材的小松树了。

  第二辈豫亲王多尼墓地,也遭到了和多铎豫亲王墓地几乎同样的命运。一九四八年,又一支国民党军队开进了墓地。他们在墙外四周筑起了碉堡工事。虽没有放火焚烧树木,却将树木砍掉盖碉堡,卖了劈柴。到这个时候,作为皇家墓地的豫王坟,已经是风光殆尽,一派破旧不堪的残败风貌了。

  据五十年代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回忆,他们曾听当时还健在的马姓看坟老人说过,早在日伪时期,豫亲王多铎的坟墓就已经挖开被盗。而第二辈豫亲王多尼的坟墓,则是在新中国刚刚建成不久,遭到了挖掘被盗,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个盗墓贼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制裁。

  像很多皇家墓地一样,豫王坟最终仍然是没能逃离盗墓贼之手。墓内所有殉葬品也是几乎被洗劫一空。

  解放后,国家建设这一带征地时,找到端镇,问他有什么要求,比较“识时务”的末代豫亲王端镇,将坟地贡献给了国家。

  ■豫王坟先成为北京金属结构厂,后在原址上建起了国贸中心

  到了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豫王坟这一地区保留下来的,就剩下了豫亲王多铎墓地的享殿、配殿、宫门及朝房等部分地面建筑。至今,很多豫王坟的老住户还都记得,当年金属结构厂院内的那几座不同寻常的“房子”。这些地面建筑,后来一直为金属结构厂使用和保管。一直到一九八五年,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之前,三间宫门、宫门东西侧琉璃瓦墙及三间东配殿等地面建筑,始终都保存比较完好。

  至于第二辈豫亲王多尼墓地保留下来的,似乎就只是一些残迹了。一些老一代居民曾在这一地区西侧见过几座残留的不同于一般的高大坟冢,此外,就是不多的几棵松树了。根据记载资料分析,这应是第二辈豫亲王墓地中的王室宗亲之类身份人的坟。这几座坟墓的地点差不多为现在的外交部幼儿园东侧。即建外胶印厂和外交部宿舍———光华里15号楼一带。

  一九八五年三月,经北京市规划局批准,并经北京市文物局洽商同意后,金属结构厂原保留的所有豫王坟地面建筑全部拆除,开始正式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这样,一代豫亲王多铎墓地的最后“残貌”也就随之不复存在了。

  ■时隔五十年的两个“第一座楼”

  时经五十多年,豫王坟相继盖起了一座座,一批批的楼房,当年最早参与豫王坟建设盖楼的原北京二建的技术人员刘师傅,告诉了我们当年开发豫王坟地区时在第二辈豫亲王地区盖起的第一座楼房。
刘师傅说,当时这一片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子,只有马路南边正在兴建的第一机床厂搭的两个帐篷。他们在豫王坟这一带最早盖起的第一座楼房是当时北京第二建筑公司盖的办公楼,也就是在多年前就已成为居民住房的现光华里3号楼。这座建于五十年代的红砖楼房,如今因为紧邻它西侧的近年刚刚拔起的三十二层高档大厦温莎大道的开发占地,已经被拆得只剩下半座楼。挺巧的是,温莎大道又是这个地区规划为CBD中央商务区后盖起的第一座高档大楼。时隔五十年,不同时期的两个“第一座楼”,竟然是“紧邻相依”。真是“新”“旧”两重天啊!

  ■豫王坟曾经有过的平房

  随着五十年代金属结构厂在豫亲王多铎墓地旧址的开发,很多大工厂和单位开始在豫王坟地区兴建宿舍楼,从五十年代一直盖到八十年代。所以除了当年二建公司大礼堂改成的一处平房外,在豫王坟几乎见不到什么平房。但当年豫王坟看坟人家几代居住的房子,似乎值得提上一笔,因为它们是豫王坟曾经有过的不多的平房。

  当年豫亲王墓地看坟人居住的房子,在四十年代曾被国民党军队拆毁了不少。据老居民回忆,因为这一带解放后盖的都是楼房,所以看坟人家的老式平房就挺显眼。当地居民们都知道这几户平房人家,就是豫王坟看坟人的后代。也有的老住户曾听过当年的看坟老人讲豫王坟的往事。只可惜,看坟老人早已去世,他的后辈人也因为看坟人的房子逐年拆除而搬走。要不然,我们还会听到更多的豫王坟的轶事。

  在豫王坟这趟街紧挨着马路东边,也就是光华东里6号楼南侧,曾经存在过的几间老式平房,是当年豫王坟看坟人留下的最后住房。那明显的带有老式风格的青砖旧房,虽然早已破旧残败,却是近年来豫王坟留给这里人们的唯一“念想儿”。

  这几间平房曾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一九九八年,在朝阳区清理整治环境时,这一破旧的青砖房才予以拆除。自此以后,在这一地区,能够和豫王坟“联系”起来的“物件儿”,似乎就再也见不到踪迹了。

  ■国贸中心———CBD商务中心的“核心”

  自从八十年代在豫亲王多铎墓地拆除了规模宏大的金属结构厂,盖起了富丽堂皇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后,国贸中心也就成了建外大街及周边地区开发改造的“龙头”。建外大街的华侨村、赛特大厦、贵友大厦、LG大厦、银泰中心、建外SOHO,还有国贸中心北侧光华路的嘉里中心、汉威大厦,西侧的温莎大道等宏伟建筑一座接着一座拔地而起。九十年代国务院批准了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就更成了CBD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国贸中心周边地区新的建筑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正在动工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一派生机勃勃的工地现场,让人们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CBD中央商务区的美好前景。

  ■豫王坟与CBD中央商务区

  从国贸中心成为CBD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后,豫王坟也就和“CBD”紧紧连在了一起。伴随着CBD跳动的脉搏,还有北京申奥的成功,豫王坟也加快了建设的脚步。一座座高楼和建筑工地正在取代一批批五十年代的老式楼房。温莎大道、数码大厦、嘉都大厦已经建成,日坛中学的改造工程已初见规模,国贸三期、国润工地正在开工……

  也许用不了几年,当中央商务区建成后,豫王坟的历史和变迁就会成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美好的回忆。

  从封建王朝的皇家墓地,到今天正在建设中的CBD中央商务区,在回味了豫王坟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后,更多的感慨还是我们看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北京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2:28 , Processed in 1.1156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