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邪教指的是被当时政府与正统宗教所排斥并压制的民间教派,他们非道、非佛、非儒,亦有道、有佛、有儒,搀杂糅合,荒诞鄙俚。他们日常潜伏民间,蓄势待发,往往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由于这类邪教组织活动广泛,行踪诡秘,宣传劫变,借着师徒关系的纽带,聚合、发动民众,危害社会,甚至竖旗起事。所以,统治者视之为心腹之患,往往采取法律、军事手段加以严惩,但由于他们触角四伸,网络密布,尤其是世俗利益对教首的刺激,代代继起,难以根绝。这里,我们对明清邪教组织的几种类型作些剖析。 《销释接续莲宗宝卷》在讲述吕尼西大乘教开法会时的情 形时说:“普请二百四十莲宗头行,三百六十护杆领众,来临圣会,定派分宗。”“我不免的下生人间,落在陕西西安府王寿村吕宅投胎。后借凡身……立四十八房,渡四十八祖,立四十八个头行。选八大总引,分六枝杆头续,共续六八四十八个头 行。”[1]仅此一个教派,就有如此复杂的组织体系,难免令人眼花缭乱。实际上,明清邪教确实是以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九宫八卦等名目组织而成的。 一、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 明清邪教中,西大乘教、闻香教、圆顿教等教派的传教组织有一套很有特色的网络系统名称,即三花五叶(或称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闻香教、金丹道所奉《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简称《九莲经》,最早刊于弘治年间),其第十六品就以“三花)五气”为品名。内有:“老无为,坐玄关,提名拣点。点三宗,何(和)五派,各认枝杆”,及“内九宫,外八卦,三宗五派”,立九杆,十八枝,将法开通”之语。其第十四品“无为祖师明真品”云: “星宿九九与天齐,皇泰交官斗星移。五盘四贵从安立,三宗五派定根基。” 据现存史料来看,明中叶出现于京郊的吕尼西大乘教最早按“三宗五派”形式发展组织,由教主(即皇姑寺住持)统率若干“总引”,一个总引领导若干“房”,房是以地区划分的,但不同于行政区划,大概以教徒多寡、基层组织多寡来划分的。如果一个地方教徒众多,也可分一房二房三房。反之,“房”可能要跨村跨乡。统率“房”的教头称“头行”,一个总引一般领导六个头行。总引是和教主直接联系的人。随着教势扩展、衰缩而增减。“房”以下称“枝杆”,头目叫“头续”,头续管若干个“领众”,领众相同于现代的小组长。这样,各级教职的次序是:教主———总引———头行———头续———领众———教徒。[2](P.219) 闻香教的这套组织方式,虽不是王森首创,但很具代表性。其组织功能在于在政治上(教主命令)、经济上(敛钱汇送教主)能上传下达,伸展自如。岳和声《餐微子集》记云,各级传头“敛积香钱,或络绎贡送森家,口称朝贡,或盛贮别所,以待森支用”,便是这一现象的生动描述,当然,所收香钱虽一级一级汇送,但允许各级留下一小部分,起“以资鼓励”的作用。 明末出现的圆顿教的组织,也称三宗五派、这是因为创教祖师弓长入过西大乘和东大乘教的缘故。但他有所改良,称红梅三宗、红梅五派、红梅第几枝等。每宗每派的头领称“头行”,每位头行领导八位师兄弟,称“头续”。他们分布的地方,则以八卦命名方位,这应是受别的教门如金丹道内九宫外八卦说的影响,其具体组织名称是:红梅三宗:头宗天元子居乾元官、二宗明元子居都斗(坎宫)、三宗真元子居灵山宫。红梅五派:头派迎春子居青龙宫(震宫)、二派发春子居巽风宫、三派宜春子居离火宫、四派景春子居圣地宫(坤宫)、五派收源子居金牛宫(兑宫)。 三宗五派之下,尚有九杆十八支。据《龙华经》记载,圆顿教有头行、领袖、开示、经主、会头、会主、领众、走道、坛主、香头等众多的在教职称。一般徒众亦称为失乡。在闻香教中又称为善友。在乾嘉年间甘肃流传的悄悄会中,其组织系统基本是弓长圆顿教的延续。如石慈悄悄会案中,石慈起会时恐众人不信,借经内有“三字合同、三宗、五派、头行、失乡”字句,编造合同暗号,并妄称王化周为陈抟祖礼文宗,张添佐为正机祖量主宗,石明为悟道祖众重宗,指为三宗。又令祁全必、李世运、石汉柱、张兴、马有宝为金、木、水、火、土五派师傅。其五派以下之头人,名为头行,头行以下之散徒,称为失乡。王化周等共尊石慈为弥勒佛祖总师傅。[3]马才成悄悄会则依石慈悄悄会模式稍稍变通。嘉庆七年,马才成知石慈因经内有三字合同、三宗、五派、头行、失乡字句,编造合同、暗号,传徒敛钱,马才成便仿照传徒,又因宗派等名目不便与石慈相同,致有混淆,随改为“天然”、“迎春”、“玉春”三宗;又改石慈等“金木水火土”五派为“红梅”、“首春”、“昌春”、“义春”、“迎春”五派;以下之“头行”,改为“即发”;再下之“失乡”改为“贤良”,递相约束。[4]关于邪教中的九杆十八枝的组织,由于史料不全,难以洞见全貌,这里以红阳教为例,略作叙述。嘉庆年间,直隶吴桥县破获一起红阳教案,在教徒陈玉章家起获抄本《飘高老祖临风目录》,载有头会临清州高会主,二三四枝韦县(应即直隶威县)苏道人等,暨二三四辈韩允方等,续登张师傅,并有“通天乾元亨利贞枝临城县祁家庄高爷”等姓名。据刘和说,乾隆四十四年,因患病请同村已故素习弘阳教之尹成功医治痊愈。 尹成功劝令入教,刘和允从,即拜尹成功为师。尹成功在日曾对他说起,红阳教共是九干十八枝,自己系接“圣干金容玉花枝”,又名“海会头”。[5]该教相传十余辈,每辈分九杆十八枝,基层组织尚不在内,可见其组织之庞大。与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相近的还有“五盘四贵”之名。 乾隆年间,江西人吴子祥编造大乘大戒经忏及斋单,并用盘装果供神,名为斋盘,立有天、地、人、神、圣五等各色,取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之义,却病延年;并以吃斋念经期在超凡入圣,随以圣盘为首,吴清远供圣盘,何樊英之父何若供天盘,徐帼珍之父徐步瀛供地盘,蒋成士之师张连发供人盘,詹米才之母舅万兴兆供神盘。吴子祥则在五盘之上,统一指挥。虽然先后破案被获的案犯并不承认有五盘教名目。但在官方档案中仍然被称作五盘教。[6]吴子祥创立五盘教,显然是受到《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启发的。《九莲经》多处提及“五盘”:“五盘四贵从安立,三宗五派定根基”,“老无为,明杨三会,收万法各认宗支,各认宗支,同入五盘四贵”,“古云城,拜真天,得见收原,九宫八卦尽周全,五盘四贵同一体”。[7]“五盘”者,五会之谓。四贵也是指组织机构。因此《九莲经》作者要求众门徒既要各认宗支,在五盘四贵的组织体系中立定三宗五派根基,并要求各组织团结一体,完成弘扬龙华三会,万法收缘的大业,同赴云城,共证仙佛之道。 另有一种以五行组织的教派,与“五盘”类似。明清之际,无为教在福建流传,明末闽县郑七、王寰所属无为教一直延续到清初,还很活跃,《榕城纪闻》有一则消息:其教分金木水火土五股。……其法,有忏悔期,男女混处,听主教者指挥,任其所欲。其所食粮,各处献纳,甚有倾家竭产以事之。疾于贡税,富于朝廷,牢不可破。至是事露,通城攻之,教主责死于福州府堂。[8] 当然,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五盘四贵等,只是明清部分邪教组织的情况,而且是根据经文敷衍,有些则是互相模仿,与邪教组织的实际情况不一定对得上号。闻香教组织就因时因地而异,并不止于分三宗五派,而是仿照黄天道二十四会。用了“会”的名称,建立起大小不等的会,或四五百人,或二三千人,多寡不等。尽管如此,三宗五派、九干十八枝仍可视为闻香教、圆顿教等教派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八卦 以九宫八卦组织教派,在前引《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中即已出现,但真正以八卦创教分派,则是清初创立的八卦教,这也是清代出现的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教派之一。八卦教本意即按乾卦、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分派相传。 在八卦教及其最大支派离卦教及一炷香教的内部传说中,有一个李亭玉创教神话,据《浩然纲鉴》称,一炷香教教主董四海曾收下李亭玉等八大弟子,拟按内九宫外八卦的思想组织教派,实际上他所传八支只是徒有虚名。而相传李亭玉的八大徒弟确是以八卦立教。即乾卦姬秀林、坎卦郭玉清、艮卦张哲光、震卦王济世、巽卦陈义贤、离卦郜皇载、坤卦柳茅生、兑卦邱廉惠。李亭玉的八位徒弟有七人已难以查考,只离卦教确系郜姓,河南商丘人,名郜云龙。清代郜氏离卦教子孙破获后都供称其祖郜云龙是山东单县八卦教倡始人刘佐臣的徒弟,不是 李亭玉徒弟。原来刘佐臣初创教时不称八卦教,称“一炷香五荤道”,是董四海一炷香教张锡玉派下支流。一炷香教与八卦教初创时的关系比较复杂,这里不拟展开。 目前我们只知刘佐臣创立八卦教时,最初只有离、震、坎三卦,至乾隆时期刘儒汉掌教时期才大致成型,至刘省过掌教时才趋与完备。刘省过供称:“伊曾祖刘佐臣兴教时,伊尚未生长。止闻得伊祖刘儒汉传教时,所收之徒分为八卦,每卦以一人为卦长,二人为左干、右支,以下俱为散徒。每卦各自收徒,所收之徒,各出银钱送与卦长,卦长汇送与教主,多寡随便。当时因八卦不能齐全,有以一人而兼两卦者,其从前卦长姓名久已物故,现在之人皆每卦中支派。”[9] 乾隆五十五年,震卦教徒刘照魁犯案,有关案犯的供词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八卦教的具体组织情况。刘照魁供称:“教内定有八等名号,入教后遇有功行,先封为传仕,由传仕升为全仕,由全仕升为点火,以后流水、总流水、挡来真人、开路真人、指路真人,以次递升。”因刘照魁在教内“功行较大,径封为东震至行开路真人。”[10] 另一案犯王礼供称:王中本系震卦教主,从教的人内,有给与“秋仕”、“麦仕”、“全仕”、“点火”等名号,秋仕是托生秀才,麦仕是托生举人,全仕是托生进士,点火是专管出钱人的姓名,单子,用火烧了,使阴司记账,因此叫做“点火”。[11]由于八卦教组织比较严密,往往成为一些有野心的人的起事工具。林清被捕后供称:“我先前入教,原希图敛钱,后来 因我会说话,众人推我掌卦,就总领了八卦。那滑县的李文成,除坎卦外,七卦俱是他领的,七卦内有事,李文成须来报我,我又见拢的人多,就起意谋逆。”[12] 八卦教虽有八卦之名,但史料中较为常见的,以坎卦、震卦、离卦的传播较为广泛。其支派、变种甚多。坎卦、离卦教以“在理”二字为暗号,在理教似其支派。震卦教中,乾隆四十八年开州人郝成又称震卦教为收元祖白阳会。离卦教之别名最多,有称义和门,有称如意离卦教义和门,有称中央离卦教、中央圣道离卦教、中央戊己土圣道会、黄山教等等。 三、五行十地 道光年间,青莲教在全国广为传播,尤以华中各省为甚。青莲教是由吴子祥大乘教(即五盘教)发展演变而来的一个庞大的教门组织,分支甚多,对晚清邪教、会道门影响极大。其组织系统的特征即所谓“五行十地”,即以十八省为道家十方,以外五行与五德为十地大总,各认一方,十地大总又各分派其徒,共为一百零八盘,到处辗转传徒。 道光二十五年,武昌等府陆续破获青莲教案,逐渐揭开其内幕。陈依精、安依成等供认,在四川传教时会遇素习青莲教之李一原即李依微、林依秘即林视官、葛依元即郭建汶,说起 都在四川传有徒弟,因所传不多,恐在一处易于破案,大家商议分往各省传教收徒、骗取银钱,必须扶乩判出字派,方好传习。随于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内,同到湖南善化县地方,请江南人刘依道设坛扶乩,定下字派,是“元秘精微道法专真果成”十字,都用依字加首,名为“十依”。又定致温、致良、致恭、致俭、致让五名。因恐人多名字不敷,又添“克持”二字,共十七字派。又分出内五行五人,专管乩坛;外五行五人,同五致字为十地,分往各省传徒,都托乩笔扶出。[13] 陈依精等人还供出了青莲教向全国发展组织的庞大计划,这个计划并不因为道光二十五年青莲教案发而终结,相反,这批派出去的骨干能量极大,以至其组织渐渐如蛛网密布,后来的先天道、一贯道、归根道等著名会道门都是从这一系统演化的。并在组织结构上多有模仿。 拿归根道来说,其最高组织机构为总堂,印谱称祖堂。按人数多寡在各地分设支堂(佛坛),支堂下设若干大分堂,大分堂下设若干中分堂,中分堂下设若干小分堂,即家庭佛堂。归根道各堂均有堂的名称,大多设在当地寺庙中,特别是观音庙中,这是归根道的一个特征。其内部职级分:祖师、五行、十地、四八、顶航、保恩、引恩、证恩、天恩、执事、众生。[14] 四、辈分传递 明清邪教的传承,其横向关系有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九宫八卦、五行十地等名目,其纵向关系基本是师徒父子相继的,据此,许多邪教都形成了辈分制和家族传教制。这里以龙华会和弘阳教为例,针对邪教组织中的辈分制略作叙述。 姚文宇无为教(又名龙华会)创立于明末,兴盛一时。崇祯二年,为了“续灵山法派,接续人天”,姚文宇打算将其组织分为中左右三枝,每枝再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和九代排列,以体现九九八十一之数。但还未实现,由于应继南传人普福、普记等叛教,三枝九代的设想无法安排。于是他作了些改变,仍设中左右三枝:中枝有七派,每派下由“礼义廉耻孝忠和”七枝相延续,即第一辈是七个礼字,每个礼字名下引进七个义字,共要引进七七四十九个义字,就该引进三百四十三个廉字的了。法名无论前后辈总以“普”字取名,有一人止许引进七个人为止。左右支是以礼义廉耻孝序派,每人许引进五人。左右支的人在何处是不知道的。小的们是义字辈普禄到这里起首的,将有百年了。[15]按,因为其教中法名无论前后辈总以“普”字取名,故又名“一字教”。弘阳教主韩太湖创教不久即亡故,在他生前尚未为其组织定下九宫八卦、三花五叶(即三宗五派)一类名称。各地教徒自行传教,尽管如此,其辈分传承在后来的一分清代档案中有清晰的揭示。 嘉庆年间,官府在直隶吴桥县破获陈玉章传习弘阳教案,陈玉章供词中除了对弘阳教的九杆十八枝作了部分含混不清的交代外,还将弘阳教主的辈分传递彻底抖了出来:一辈,飘高老祖,前明隆庆四年曲周县韩春坡。二辈,张光临,又名张斗楼,巨鹿县张家庄人。三辈,林红阴,又名林光士,南宫县人。四辈,刘姓,冀州人;五辈,郭姓,故城县柞子上;六辈,邢姓,山东德州城北第八屯人;七辈,万之正,故城县万家庄人;八辈,刘道名,德州西边不知何处;九辈,左龙章,德州李凹庄人;十辈,刘大宿,德州香房刘家庄人;十一辈,尹成功,德州曾家庵人;十二辈,刘和,德州曹家庵人。[16]如果把陈玉章这一辈算上,自明万历年间韩太湖创教至清嘉庆间,弘阳教已经先后传递两朝十三代。后来弘阳教又屡遭清王朝镇压取缔,却仍然蔓延不绝。据李世瑜先生、宋军博士研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北京、河北一带,仍有弘阳教的活动足迹,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17] 五、其它类型 许多邪教流传虽久,分布虽广,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往往是各呈特色的,其组织形式也不例外。这里就对一些邪教组织有别于前述类型的情况作些介绍,山西汾阳境内圆顿教的组织形式是“堂”,于明末由魏希林传入,逐渐发展至山西、陕西两省,遍布数十州县,前后十辈。嘉庆二十二年,山西汾阳圆顿教祖堂及陕西圆顿教组织同时被破获。据记载,陕西华州、渭南等处解枝征等人祖辈相沿习圆顿教已八、九代。解枝征供称,其教起于前明,名曰四炷香,设有经堂,供奉经卷、佛像。自山西汾阳县罗城村魏姓传于山西曹姓,转传于解映雪。曹姓为其取名义法堂。解映雪转传李纪道远祖李荣华,取名乐山堂。又传陈文模即陈五之祖陈宏阎,取名金祖堂。又传惠廷虔之祖惠泽民,取名旺里堂。又传惠学信之祖惠亮宗取名四恩堂。又传张晴霄之祖张玉全,取名复兴堂。各传经卷,各自在家供佛,吃斋念经,名曰四炷香,相沿八、九代。山西魏姓俱呼为老魏大爷,曹姓呼为曹三老师傅,解映雪称为解好爷。[18]其教每年四季各于义法堂、乐山堂、金祖堂、旺里堂、四恩堂、复兴堂聚集作会,并于每年七月三日老教首魏希林生辰时,各堂教徒各携香资赴堂赶会。各堂积得银两,即分派教徒前往山西汾阳魏姓祖堂解缴香金。 在道光年间破获的直隶清河县尹老须离卦教中。尹老须结会敛钱,自称南阳佛,住屋名为飞龙寺,并创立大场、小场、朝考等组织名目,作为传教、敛钱的网络。[19] 云南张保太大乘教十分重视云南鸡足山大乘教基地的建设,着重建立以张氏家族为核心的传教网络。张保太还十分重视对京畿、直隶及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传教,早在雍正年间即委派贵州吕朱氏即吕斋婆,携带干儿叶相朝即王桂林进京,开荒办道,并给予授记。乾隆三年,又续派其大弟子、四川的唐登芳到北京。同时,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广、江西和江南,也陆续派人传教,在江南变名为龙华会。 张保太大乘教组织在传教授徒时,往往根据传教师傅活动能力的大小和及敛献银钱的多寡,由张保太或其代理人封赠授记,发给一纸凭单、护照,以确定其在大乘教中地位的高低,其职位有:总统宫元佛、左中宫、右中宫,护道金刚、承中、上绕、下绕等等。 乾隆二十五年,四川合江发生宋朝伦无为教案。宋朝伦无为教在原张保太大乘教基础上略加变通,收徒传教,凡吃斋入教之人,或只给收钱字帖,或写给授记,有承中、上绕、中绕、下绕等项名色。分别设立东西南北四首领,称为“四盘”,又谓“四金、四圣”。经罗文仕认可,以宋朝伦掌东盘,王文选掌西盘,陈天位掌南盘,黎 掌北盘,辗转招人入教。[20] 在许多邪教组织中,模仿前朝或当时政权的方式也颇为盛行。此举方荣升收圆教为例。方荣升为其教定有五等执仪,后又增为九品,最上者为批宝庆会,次为批宝法会,以下有加修二次、加修一次等名目。在方荣升密室起出箱内有红纸长经折一个,面上横书“白阳定品”及大字书写的“圣旨”二字,后开列三宫六院及大将军、大学士、丞相、王、侯、公、伯,下至大夫、六部、郡域、关□各官名,并品级、俸米数目,均未注明封授何人。其折后则开列教内九品执仪,于每名之下按品级分注。又于“批宝庆会”之前添写“副理山河”之衔,注为一品。而每项下各注名数,自一名至一千零六名。教徒李元兴等供称,此系方荣升所造封官制度,候举事后,即按九品执仪改授官职,其名数之多,曾听方荣升说,将来传教愈广,即照如此数目分派。[21]方荣升收圆教尚未举事即被破获,但其计划之庞大、周密却不免令清王朝惊出一身冷汗。 各种邪教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可以使教主的意志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即所谓“欲兴作则大工可刻期而成,欲财货则千金可一呼而凑,一言传一夕可以达千里,一令招指日可以集万众”。[22]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明清邪教之泛滥,与其组织的发育完善有着极大的关系。 注释: [1]《销释接续莲宗宝卷》卷首、红梅三枝品第十二。 [2]连立昌,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第二卷.10清卷)[M].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3]“录副奏折”,嘉庆十年五月初五日陕西巡抚兼署陕甘总督方维甸奏折。 [4]“录副奏折”,嘉庆十一年五月十二日陕甘总督倭什布奏折。 [5]“录副奏折”,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直隶总督方受畴奏折。 [6]“录副奏折”,道光二年七月初十日江西巡抚先福奏折。 [7]《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还真乡宝卷》无为祖师明真品第十四证表明宗品第十八、无为谈道作歌品歌第二十一。 [8]《榕城纪闻》,《清史资料》第1辑,第9页。 [9]“朱批奏折”,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山东按察使国泰奏折 [10]“朱批奏折”,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五日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折。 [11]“录副奏折”,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初三山东巡抚惠玲奏折。 [12]“林清供词”,载《故宫周刊》第202期。 [13]“录副奏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裕泰奏折。 [14]陆仲伟:《归根道调查研究》,台湾《民间宗教》第3辑,1997年,第62页。 [15]“录副奏折”,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三日提督浙江总兵官史弘蕴奏折。 [16]“录副奏折”,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直隶总督方受畴奏折。 [17]宋军:《清代弘阳教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8]“录副奏折”,嘉庆二十三年三月初三日陕西巡抚朱勋奏折。 [19]“录副奏折”,道光十二年五月初九日曹振镛等奏折。 [20]“宋朝伦供词”“录副奏折”,乾隆朝佚名奏折并附件。 [21]“朱批奏折”,嘉庆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两江总督百龄奏折。 [22]岳和声:《餐微子集》卷4,“王森旧招节略”。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0 , Processed in 1.09059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