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过腊月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长温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也称“蜡月”、“猎月”,古代时“腊”“蜡”“猎”字通用。《礼记·郊特牲》上云:“伊耆氏(神农)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周代每年十二月,有猎禽兽以祭祖先祀众神的风习,叫做“腊”,自秦代起正式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从远古到今,腊月习俗之多,可谓全年十二个月之最了。
  
  老北京一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渐浓起来,家家按照传统的风俗忙着筹备过年,有一首旧北平的歌谣十分有趣地道出了当时北京腊月的习俗:“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这首歌谣道出了老百姓祭灶、扫尘、为迎新年准备年货、制作食品的情景。歌谣因年俗的差异,各地各家略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过年的一种企盼,描绘出了老北京腊月准备过年的盛景。
  老北京盛行“祭灶神”的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
  “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灶君菩萨”。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有黄帝、炎帝死后做了灶神,专司职人间善恶之说;有的说灶神是黄帝的一个叫“黎”的孙子;而民间认可的传说是灶王爷姓张,名叫张自国,原是玉帝身边的“厨师长”,玉帝封它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它是负责管理各个家庭灶火的一个星宿。玉帝派它下界专门调查人间的善恶,然后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回天宫,向玉帝去作汇报。
  灶王爷在民间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灶房,灶王爷龛的两侧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和“一家之主”的横批。那时供的灶王爷其实就是一张木刻的彩色画像,有的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旁边还有个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画像那时在卖文具的南纸店可买到,买时那时不能说买要说请,以表尊敬。灶王爷自上一年除夕时“请”来一直留在家中直到腊月二十三这天送灶王爷上天。
  早先祭灶曾用黄狗,后来祭灶逐渐改用糖瓜、关东糖、南糖供奉,有些人家还摆上一个纸糊的小马,一碟草料、一碗清水,灶前的蜡扦上点好蜡烛,并进香,先由家中男主人磕头主祭,后家中其他人依序再祭拜。然后将灶王爷像从龛上请下来,连同纸马草料和几块掰碎了的糖块,在院中祭盆里焚烧送灶王爷骑马上西天,并用粘糖粘住他的嘴,让他“坏话少说”。一家人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祭灶后孩子们边吃糖块边放炮,还唱着“糖瓜祭灶、新年来到”,所以这天也叫“过小年”。
  老北京时还有很多灶君庙,供百姓和厨师去进香祭拜厨师的祖师爷。在崇外原东花市大街就有一个较大的灶君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和八月初一到初三开庙会,称之“灶君会”。届时除庙前商摊林立外还要上演地方小戏,以示“谢神”。相传八月初三是灶君的生日,要给它祝寿,在灶君像前必供上撒有红糖的三碗面条,在民间有些人家,除烧香上供外,还有在这一天吃“桃寿面”的习俗。
  据宋书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具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之安。”民间有“腊月廿四扫房掸尘土”,“腊月廿五糊窗户”、“腊月廿七里外洗一洗”、“腊月廿八家什擦一擦”、“腊月廿九脏土都搬走”等谚语,都说的旧京时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这不仅是迎接诸神下界的准备,而且也是一种扫除秽气、晦气、穷气的重要举动。扫尘的习俗,古代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轻的卫生大扫尘了。年前的扫尘除清扫屋内外的灰尘外还要清洁家具和过年祭祀的用品。旧京时人们平时所用的器皿多为铜制品,如铜盆、铜盘、铜壶,衣柜木箱上的铜合叶、铜锁头以及供佛用的铜制(或锡制)的香炉、蜡扦、海灯碗、供碗等都要用些白菜的头(根)去蘸上炉火煤燃尽后的细炉灰一一擦净擦光亮,以便干干净净迎新年。
  旧京时人们的个人卫生也很讲究。节前男人必去澡堂洗个澡并剃头理发,女人们多在家洗头和沐浴。这种表示除旧迎新进行扫尘、大搞屋内外个人卫生的习俗世代相传,如今人们在过年过节前仍然坚持着这种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习俗。
  过了“腊八节”,家家就开始筹备过年的吃穿用玩的各类物品,虽因有贫富差异、多少不均,但总是必需为过年做些物品准备的。老北京有句俗语说的好:“宁肯肚子瘪一年,也要过个好年。”
  《京都风俗志》书中这样形容忙年:“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画者,棋布星罗。如桌几笔墨,人丛作画,则卖春联者,王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以及忙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买麻秸、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凡食用之物,置办一新,以备过年。”这正形象地描述了旧京庙集节前货摊林立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之盛景。旧京时的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天桥、鼓楼前、花市等庙集上多有搭建的年画棚、对子摊,出售年画、门神贴画、窗花、书写春联、春条、福、喜字等。百姓纷纷挑选购置以备节前张贴使用。
  年画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旧京的年画以木刻画为主,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花鸟、风景等为内容。后来也有用彩色胶印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名剧绘制成的年画如《四郎探母》、《西厢记》、《长坂坡》等,以及神话、历史故事,如《八仙过海》、《二十四孝图》、《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窗花的图案有大朵的牡丹花,有“吉庆有余”的鲤鱼,有“龙凤呈祥”、“黄金满屋”等大吉大利的剪图。这些年画窗花除庙集上有售外,还常有小贩身背年画包袱吆喝着:“画来,卖画儿……”,串胡同叫卖。老百姓买年画窗花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对未来美满生活的祈福。
  春联又名门对、对联,古时还有“桃符”、“门贴”之称。传说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即门神画)演变而来。给四合院的大门常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贴在院、屋门框上常写“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桃花红”,“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横批常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寿年丰”等。这些春联、春条要在节前贴,为了祈祷来年吉祥如意,万事亨通。
  旧京的四合院的住户主妇们还要为新年制作新的棉衣棉鞋棉帽,为妇女们筹备脂粉、头饰、头绳,要提前买好祭佛祭祖用的佛花、挂件、香蜡、元宝、蜜供、糕点、水果等供品以及灯笼鞭炮。要准备好过年用的米面、蔬菜、鱼肉、鸡鸭,在除夕前几天要制作出多种“老北京的年菜”,提前剁好吃饺子用的肉、菜馅。要提前蒸出众多的馒头、豆包、蒸饼、年糕。这些已制作出的食品都分别先放入匣盒、缸、盆内,再放在庭院中储存。至于那时为啥要提前准备过年的吃食,那是因为老北京在初一至初五几天有“不能动刀”的老妈妈论儿的民俗的原因。
  按老习俗,大年三十前一切准备就绪,除夕这天就算正式的新年——春节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0:30 , Processed in 1.08839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